回覆列表
  • 1 # 漂泊在外的樂樂

    並不是這樣,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司馬懿是從蜀軍戰俘空中套出這個秘密,

    諸葛亮統帥三軍,掌管上下各種事情,日夜操勞,飯量奇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在蜀軍中這不算什麼秘密,當然很容易被司馬懿得知

  • 2 # 森蟻聊史

    如此一來,大致可判斷出,應該是屬於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些,畢竟歷史上實情如何,也沒有明確的說明。如電視劇《三國演義》所演繹的一樣,只不過是輕描淡寫的代筆而過,透過俘虜來得以知曉,但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原因一,我上訴已經說明,是透過俘虜負責諸葛亮日常起居的親衛來了解,但這種情況幾乎不太可能。

    原因二,諸葛亮尚以軍紀嚴明來著稱,遵紀守法,做好分內之事,是尋常士兵的本職工作,所以尋常士兵是不可能去知曉和打探大帥資訊的,也就可以排除了。

  • 3 # 吳君逸

    不是!他根據諸葛的謹小慎微,事必窮親估計身體受不了,不是正常人所為,順便問一下使者是判斷諸葛還能蹦噠幾時吧了!

  • 4 # 亦喻之

    諸葛亮貴為蜀國丞相、三軍統帥,一天能夠吃一斤米飯,身體已經是相當正常了。現在坐辦公室的人大都是這個飯量。因為他們可以吃的好東西還有很多。

    但凡兩國交戰,知己知彼是起碼的常識。象魏、蜀這樣長期敵對的國家,對彼此國力、軍力以及雙方統帥的習性等情況的瞭解是非常清楚的,唯一可以保密的就是統帥的日常生活和頭腦中的想法了。所以,司馬懿要詳細瞭解到諸葛亮的日常生活狀況是不太可能的。一天吃一斤米飯,毫無疑問是一個沒有絲毫價值的資訊。

    司馬懿對諸葛亮瞭解到的最有價值的情報其實是諸葛亮的工作狀況。諸葛亮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的繁忙工作,必然會導致諸葛亮的身體每況愈下。據此,司馬懿採取深溝壁壘的防禦措施,堅決不與諸葛亮交戰,長期消耗蜀軍和諸葛亮的身體健康的“笨辦法”,其實是個有效的辦法。這個辦法的結果,那就是即使不能耗死諸葛亮,也會讓蜀國耗死。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後來諸葛亮死了,但司馬懿並不相信,這也可以反證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生活狀況是並不瞭解的;也就是說諸葛亮的保密工作是相當嚴格的,不存在有“內奸”的情況。

  • 5 # 童心未泯九零後

    有。

    像裡面的謀臣不都是投這不好就換下家嗎?又沒人預知他會反叛,還有兵卒人人都有可能反叛又沒人發覺。隱私很容易洩露的

  • 6 # 正午陽光666搞笑

    司馬懿連諸葛亮吃飯一斤都知道,是不是諸葛亮中有內奸?沒有,這事得從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女人衣服說起,因為司馬懿到付諸葛亮的辦法就是堅守不戰,諸葛亮幾十萬人勞師動眾遠路而來,時間長了就沒有糧草了,所以司馬懿堅守不戰就是跟諸葛亮鬥爭最好的辦法。

    諸葛亮沒有辦法了只能用激將法派使者給司馬懿送了套女人的衣服去,那知道司馬懿算是把厚黑學修煉到家了,居然當著使者的面把女人的衣服穿起來還很高興的樣子。司馬懿下面那些將軍們氣壞了,非要殺了諸葛亮派來的使者,司馬懿當然不讓殺,還說自己很喜歡諸葛亮送來的衣服。

    司馬懿跟使者閒聊的時候才套出諸葛亮胃口越來越小,吃飯一斤什麼的,司馬懿就知道諸葛亮快死了。諸葛亮蜀軍中壓根就沒有司馬懿的內奸。司馬懿是三國演義裡真正才華跟諸葛亮旗鼓相當的人,而且司馬懿的堅韌不拔隱忍堅持的情商性格還高於諸葛亮。所以說諸葛亮敗在司馬懿手裡其實並不怨。

  • 7 # 秉燭讀春秋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能掐會算的牛人,根本就不用內奸就能知道對方想什麼或者做什麼,這叫“讀心術”。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會看星象,能夠大致瞭解彼此的身體情況,司馬懿看到代表諸葛亮的那顆星後,發現搖搖欲墜就明白諸葛亮身體不行了。

    至於司馬懿能詳細知道諸葛亮一天吃不了一斤米的情況,這都是諸葛亮派的使者無意洩露的,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話說魏青龍二年春三月,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五丈原這個地方擺開了戰場,此時司馬懿採用的計策就一個字——耗。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想速戰速決,因為蜀國後勤不能保障,蜀地多山路,運輸不方便,軍糧不能支撐持久戰。司馬懿想拖到諸葛亮無糧自然退兵。

    諸葛亮心急如焚,可司馬懿說什麼也不出戰,要這樣膠著下去,對諸葛亮十分不利。

    怎麼辦呢?還是諸葛亮計策多,他派特使送給了司馬懿一套女人衣服和化妝品,並修書一封,大意是:“司馬懿你是女人吧?膽小不敢岀戰,既然如此,你還是穿上女人衣服吧!”。

    仲達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以決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又何異哉!今遣人送巾幗素衣至,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迴,依期赴敵。——引自《三國演義》

    顯然這是諸葛亮的激將法,用女人衣服和化妝品來刺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並不上當,雖然心中很生氣,但臉上卻掛著微笑,據說還試穿了一下女人衣服,不大不小正合適,司馬懿一個勁的感謝諸葛亮送來這麼合適的衣服。

    有道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司馬懿熱情招待特使,席間看似不經意的問道:丞相身體可好?飲食起居如何?好像是關心老朋友的身體。

    “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

    特使邊喝酒邊說:“別提了,丞相太忙了,一天吃不了一斤米,大小事情都要過問,二十軍棍的處罰他都親自執行。”

    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

    司馬懿不動聲色,等送走了特使,他轉身對身旁的將士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大家堅持一下,耗死孔明時咱們開個“趴體”哈哈……

    使者回去後,向丞相詳細做了彙報,最後說:“我就奇怪了,司馬懿接到信和女人衣服,不但沒生氣,反而打聽丞相的身體狀況。

    孔明嘆聽罷嘆道:“彼深知我也!”

    諸葛亮的激將法失敗了,反倒氣得諸葛亮吐了一口鮮血。司馬懿依然不出戰,大有不耗死諸葛亮不罷休之勢。

  • 8 # 哈哈哈社

    你自己不是說了嗎?人家司馬懿是當面問的,按照邏輯推理出來的結論,你不讚揚司馬懿深謀遠慮,到你這裡就懷疑有內奸了。

  • 9 # 老黃8012

    作為軍事家,對於作戰的方方面面,無不知曉,無不關注。司馬懿也是三國著名的軍帥,對諸葛的病情自然會作了解的。但是無論司馬怎樣瞭解諸葛,都沒能瞭解到作戰病中的諸葛每天能吃多少飯的實況。

    諸葛亮生平謹慎,明察秋毫,作為奸細、判徒之內的人物諸葛是不會不知的,魏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存在內奸問題。

  • 10 # 我有我的歷史觀

    諸葛亮被羅貫中刻畫得出神入化,是智慧的化身,但司馬懿也絕非善善之輩。軍事家之間的對壘,並非只在乎戰場上的廝殺,他們還會著眼於生活中的細節。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上,遠征平定東遼。雖然與諸葛亮相比,稍遜一籌,但也絕不可小覦。

    先說說”上方谷之戰”。

    公元234年春天,蜀軍35萬駐於祁山,魏軍40萬駐於長安以西渭水一帶。但司馬懿奉旨堅守不出,任憑魏延辱罵挑釁。

    諸葛亮於是使計誘司馬懿出戰。先分批驅趕木牛、流馬,假裝遇上魏軍,然後棄之而逃。司馬懿繳獲了木牛、流馬,並仿造了一些。於是信心大增,率軍殺奔而來。

    蜀兵見到,假裝去救援祁山寨,只留魏延率500人守住上方谷谷口。魏延戰不過三回,便回馬後逃,將魏軍引入上方谷。

    上方谷——地處兩山之間,地勢低窪,僅容一人一馬透過,形如葫蘆,是誘敵深入並殲滅之的絕佳之所。諸葛亮早已讓將士在谷中掘塹埋雷,並佈置乾柴樹枝,下藏硫磺、火藥等物。

    進入谷中後,只吃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來,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齊爆,乾柴齊燃,火勢沖天。懿下馬抱二子(司馬師、司馬昭):“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

    也許是命不該絕。忽狂風大作,黑氣漫天,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地雷不震,火器無功。

    司馬懿大喜:“不就此時殺出,更待何時?”於是引兵奮力殺出,迴歸渭南。但渭南早已被蜀軍佔領,只得逃往渭北。

    於是堅守不出。時有將士不服,請求再戰。司馬懿傳令:“諸將如再言出戰者,斬!”諸葛亮於是多次派人前去挑釁,但司馬懿還是拒不出戰。

    諸葛亮也很著急,不想就這樣耗著,於是心生一計。他取一頭巾和一女人素衣,盛於盒內,派人送給司馬懿。並內附書信一封:

    仲達(司馬懿字“仲達”)既為上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以決䧳雄,乃甘窟守土巢,與婦人又何異哉?……

    司馬懿心中大怒,但絕非周瑜一般英雄氣短。他心裡清楚:這是諸葛亮的“激將法”,誘其出戰。但他沒有中計,反而假裝對來使非常友善,待為上賓。絕不提軍旅之事,只是一味地拉家常,並很有深意但又假裝隨意地詢問了諸葛亮的飲食起居:

    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

    使者哪有軍事家這樣的頭腦啊?心想:這個話題不涉及軍事方面的秘密。就據實回答:

    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

    我們現在來估算諸葛亮的食量。根據“中國經濟通史”中的“秦漢經濟史”及考古發掘獲得的漢代容器,1升為10鬥,漢時的1鬥約為現在的1.5兩。這樣估算,一日數升,估計一餐大約一斤。

    當然,若放到現在,一餐一斤,飯量還是蠻大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食物營養哪有現在的豐富?食物都是粗糧。且在行軍打仗期間,人的體力消耗極大。並且諸葛亮亮鞠躬盡瘁,早起晚睡。操心勞力,事無鉅細,就連士兵有責罰20的情況,都要親自過問。

    司馬懿心裡盤算: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諸葛亮體力、腦力都消耗消耗極大,應該得有充足的食物能量補充。俗話說:“能吃是福”。但是諸葛亮的食量竟然是如此之小。可見,諸葛亮的身體狀況堪憂。

    於是對諸將說:“孔明操心的事情又多,食量又這麼小,身體肯定是跨下去了,恐怕不會太久了”。讓諸將心勿急燥,與蜀軍耗下去,等待時機。

    使者回蜀營將在魏營的情況對諸葛亮如實稟告。

    孔明嘆曰:“彼深知我也!”

    但魏軍中將士已知孔明送頭巾和女服給司馬懿,羞辱司馬懿的事,非常憤怒,依然堅請出戰,與蜀軍一決䧳雄。司馬懿為平復眾將之忿,假意修書致天子曹睿,稱要出戰。

    朝中大臣見司馬懿原來主張堅壁清野,現在又主動要求出戰,料是眾將催戰。於是曹睿傳諭:“如再有敢言出戰者,即以違旨論”。遏制了眾將忿忿不平,堅要出戰之心。

    如此不戰而久耗,諸葛亮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234年10月8日駕薨。臨終前,還不忘蜀國的江山穩固。他喚楊儀並密授錦囊:“我死,魏延必反”。錦囊內“遺計斬魏延”。

    諸葛亮就是這樣,不忘劉備的遺託,輔助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中誰最適合當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