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美木瀆
-
2 # 花非花葉非葉3315
天龍八部時期宋朝的當權者是著名的高濤濤高太后。歷史上這是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它在宋神宗死後起用司馬光等保守派大臣,一上來就盡廢新法。有人說它是女中堯舜。也有人說它對內盡廢新法打斷了北宋中興之路,對外屈膝投降把宋神宗時期將士們用血換來的領土拱手相讓給西夏。同時它還殺害邊關大將真是,禍國殃民!
-
3 # 點點一笑美
首先介紹下《天龍八部》的歷史背景:
1、北宋
1085年,神宗病死,子趙煦即位,是為哲宗,次年改元元佑,即位時年僅十歲。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宣仁太后)執政,她就是前次宮廷中反對新法的後臺。宣仁太后執政後,就把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等保守派大臣召回都城,並起用司馬光為相。5月開始廢除新法,次年4月,新法次第廢除。與次同時,守舊派還不遺餘力地打擊變法派。一系列的廢除熙寧、元豐時新法的事件,史稱“元佑更化”。這樣使兩派由政見之爭變成人身攻擊,矛盾更加不能調和。司馬光死後,守舊派分裂,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更復雜,北宋統治從此陷入更加深刻的危機。
1086年,王安石故。元佑八年十二月(1093),宣仁太后病死,哲宗親政,同變法派結合,改年號為紹聖,表示“紹述”神宗的“遺業”。
元符二年(1100)年正月,哲宗死,無子。曾布擁護神宗皇后向氏,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1102年7月,蔡京拜相。這一年,岳飛出世。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共2088萬餘戶,4673.4萬餘口,宋代戶口統計一般只計男丁,按每戶5口計算,全華人口大約為1億左右。宋代以銅錢為主,鐵錢為輔,作為貨幣流通的金銀數量不大,鐵錢在四川地區使用,交子開始時主要用來代替鐵錢。宣和二年十月(1120),方臘聚眾起義。同時,山東爆發了以宋江為首的起義。靖康二年(1127),北宋亡。
2、遼國
重熙二十四年(1055),興宗病故,其子耶律洪基奉遺詔繼位,是為遼道宗。太康三年(1077),太子睿(本有三點水旁)被廢,為乙辛所殺。壽昌七年(1101),道宗病死在捺缽行宮,太子睿之子延僖根據道宗生前的安排繼承皇位,既歷史上的天祚皇帝。
1125年,遼亡於金。
遼有五京:上京臨潢府(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林東鎮南),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和西京大同府(今大同)。遼的朝廷設在四時捺缽中。遊牧部族一年四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其首領處理政務亦無定所,這是他們古老的傳統。“捺缽”即皇帝的行在。遼朝皇帝一年四季大多在捺缽中度過;而上京和中京作為都城,僅僅是禮儀性的,只有在宋、夏以及高麗使節到來時,皇帝才在這裡接見,不過事後從不在宮中過夜,而是回到城外的車帳中留宿。
遼世宗即位後形成新體制。中央行政機構分別隸屬於北南二樞密院,稱“北面官”和“南面官”。南面官用唐制,有三省六部之設,北面官採用契丹傳統的部族官制度,有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
3、大理
後晉天福二年(937),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滅大義寧國自立,建國號大理,至南宋淳佑(也是示旁,哈哈)十二年(1252)為蒙古所滅。
4、西夏
1067——1086,惠宗李秉常。 1086——1139,崇宗李乾順(惠宗子)。 都於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5、金
10世紀中期,完顏部接受了遼朝的節度使官職。至阿骨打在任,建立了奴隸制國家,遼天慶四年(1114)九月,正式舉起反遼的旗幟。1115年元旦,正式稱帝,國號大金,年號“收國”,定都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旁的會寧城(今黑龍江阿城縣南),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大概分析如下:1.當時北宋朝廷處於變法時期,自顧不暇,無力對抗,金庸老先生可能根據這一情況,採用武林幫派來抵抗遼國入侵,比如破壞遼國和西夏的結盟。
2.蕭峰雖然是契丹人,但是自小在宋朝長大,深受感染,自己就是宋人。面對遼國的入侵,毫不猶豫去抵抗。
3.表現小說的人物(蕭峰)形象,為國為民,兩國百姓不再遭受戰爭的荼毒。以一己之力面對遼國軍隊的入侵,至死不悔。
-
4 # 人見人愛雲中鶴
謝謝邀請,我是小小影視驛站,首先契丹也是中國的一個民族,曾經很強大,不過很奇怪,如今中國56個民族裡面居然沒有契丹族,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導致契丹的滅亡,北宋朝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可能派兵救一些江湖人士,大多以為這是一場江湖紛爭,在金庸小說裡很少有朝廷加入江湖爭鬥,不然那些大俠殺的人不少,為什麼沒有官府來抓呢?
金庸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真實的歷史背景的,天龍八部故事發生在北宋時期,當時條件複雜,大宋相對來說比較弱,大遼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領土面積遠超大宋。大宋周圍還有大理,吐蕃等國家,很多國家都想吐掉大宋,而這一次大遼準備攻打大宋,事先政府沒有得到可靠情報,就憑几個乞丐通風報信,大部分官員都不會當真,一句話,非官方的訊息,都被認為是謠言,就算相信經過嚴格稽核才會通知到上一級,古代資訊沒有那麼發達。
北宋皇帝昏庸無能,貪圖享樂,沒有唐朝那麼強大,唯一的優點就是,北宋人口稠密,經濟比較發達,很多地方都是富饒之地,雖然國土面積不如大遼,但有用之不竭的兵源,這一點是大遼比不了的,大遼說白了是遊牧民族,大遼也不敢貿然攻打,但兩國邊境經常發生一些小衝突,對於當時的社會正常不過,首先我們要知道,金庸先生是寫武俠小說,不是寫古代戰爭兵法。
作為故事的主角大英雄蕭鋒,雖然被大宋江湖人士罵為契丹人,但到了關鍵時候還是站了出來,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天下太平,其實按照小說的觀點,不是北宋朝廷不作為,而且朝廷根本就不知道大遼要攻打大宋,只是一些江湖人士自作主張,前往大遼救蕭鋒,和朝廷官方沒有關係,朝廷不知情,北宋國力不如大遼,所以不會輕易挑起戰亂。
蕭鋒作為大遼的南院大王,又是前任丐幫幫主,從小在大宋長大,大宋可以說是蕭峰的第二故鄉,像蕭峰這種大英雄怎麼會做出攻打大宋的事情呢?蕭峰在這次衝突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邊是養育自己的大宋,一邊是自己的家鄉,實在是難以選擇,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兩不相幫,如果是普通人很容易做得到,但因為蕭峰是大英雄,又是大遼南院大王,他不可以置之不理,看得兩國百姓受戰亂之苦。
大宋朝廷並不是把重任交給喬峰,況且兩國還未開戰,江湖一些愛華人士就提前下手,而蕭峰由於身份特殊,兩邊為難,最終選擇自盡的方式來換取兩國太平,等事後官府得知大遼曾經準備開戰,遼國都撤兵了。除了在場的江湖人士,又有誰知道蕭峰呢?
-
5 # 紅塵入世亦不閒
我認為這個問題所言有所不當,並非是北宋朝廷將和平重任寄託在丐幫幫主身上,而是丐幫幫主等一眾武俠人物自覺將和平重任擔負起來的。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金庸的作品是武俠小說,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而在武俠的世界裡,武俠就是第一位的,任何大事都要和武俠扯上關係!
因此,金庸的作品裡,很多歷史上的大事件,都有武俠人物參與到其中。如《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幫助成吉思汗西征,《碧血劍》裡袁承志參與平定叛亂等,這兩部作品中,還比較突出個人的作用,而在《天龍八部》裡,武俠已經上升到了國與國之間的利害競爭、戰爭層面了,代表人物就是喬峰和鳩摩智。
鳩摩智這個人物比較容易理解,他是吐蕃國師,手掌大權,書中明確交待說他能夠左右戰爭的走向和開戰與否,權力極大;而喬峰作為書中著重描寫的大英雄,前期為丐幫幫主,後期為遼國南院大王,無論在宋還是在遼,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丐幫,雖然是一個江湖幫派,但是聲勢極盛、人數眾多,當時的北宋朝廷也不敢輕視他們。電影《武狀元蘇乞兒》裡,結尾時皇帝對蘇乞兒說的就是歷代皇帝對丐幫所擔心的事情“丐幫弟子幾十萬,一日不解散,叫朕如何安心”。可見,丐幫的影響力無與倫比,不是一般的江湖門派所能比的。丐幫幫主,更是地位顯赫,朝廷也絕對不敢等閒視之,金庸作品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朝廷和丐幫之間是否互有來往,但是很多影視作品裡,丐幫都是讓朝廷忌憚而且極力拉攏的,不然朝廷也會寢食難安。
因此,喬峰作為丐幫幫主,朝廷是絕對重視的,當時北宋朝廷雖然昏庸無道、重文輕武,但是對於北方的遼國、西方的西夏和吐蕃還是絕不輕視,對丐幫是會重用甚至有所求的。而在金庸作品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武俠第一位的就是忠君愛國、關愛百姓,在這個大前提下,喬峰和丐幫自然要為了大宋的安危鞠躬盡瘁。
到了後期,情況有所變化,喬峰變成了南院大王蕭峰,他手握重兵,為了兩國之間的和平勸阻遼帝南下侵略。這個時候他不僅是武俠人物,也成了政治人物,自覺的將和平重任擔負起來,這個時候北宋朝廷是不可能拉攏他或有求於他的,這也體現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
因此,我認為是以喬峰為代表的武俠人物自覺的挑起和平重任,這正是金庸作品所要表達的理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回覆列表
首先我應該和題主交流一下用語,“契丹狗”這個詞最好不要用,金庸透過天龍八部除了表述出了自己對俠義精神的理解,也表現出了對狹隘民族主義的反對,連和契丹勢不兩立的丐幫都接受了他們的前幫主蕭峰,咱們在這裡再叫蕭幫主為“契丹狗”就很不合適了。
要是從史實上講,契丹和北宋的和平那是用戰爭打出來的,就因為勢均力敵,誰在戰爭中都討不了巧,才有了兩國的“親如兄弟”,甚至北宋,契丹兩國皇帝互相約為兄弟,年長者為兄,年少者為弟。
天龍八部中的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對中原文化十分嚮往,甚至有的野史記載,耶律洪基曾以白銀數十兩,鑄成一個佛像,並在佛像後背刻下一行文字:“願後世生中國”。他的漢詩寫的也很好。北宋仁宗駕崩後,耶律洪基悲痛異常,親自祭祀,並說:“兩國不聞刀兵四十年亦。”曾出使遼國的蘇轍評價過耶律洪基:“在位既久,頗知利害。與朝廷(宋)和好念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鬥。”後來耶律洪基終臨之際,還殷殷告誡繼位的孫子耶律延禧:“南朝(宋朝)通好歲久,汝性剛,切勿生事。
也就是說,在天龍八部中的耶律洪基要是真是遇到了蕭峰這個義弟,那他們肯定是志趣相投,相處融洽,肯定能書寫出君臣一心的千古佳話。但是小說需要衝突,蕭峰需要機會表現自己的超時代俠義觀和民族觀,因此耶律洪基這個和平主義者只能徹底黑化。
只有這樣小說才能和史實相互照應,耶律洪基如此愛好和平不是因為出於本心,而是有一個江湖大俠名叫“蕭峰”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逼迫戰爭販子耶律洪基發誓不再侵略宋朝,歷史書上沒寫,是因為連北宋政府都不知道。因此,天龍八部也能改名叫“蕭峰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