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總探長
-
2 # 西府趙王爺
潼關之戰,哥舒翰完全就是失了智,硬生生的玩兒了一次長平之戰的梗,成功的扮演了一次趙括。
話說安史之亂初期,安祿山叛軍因常年戍邊,戰鬥力極強,而反觀各地唐軍,因海內承平日久,疏於戰場,所以基本是一邊倒。
叛軍兵鋒所過之處,唐軍皆望風瓦解,很快,河北之地盡數落於叛軍之守,就連洛陽也跟著陷落。封常清、高仙芝因此被唐玄宗除斬!
洛陽完了就是國都長安,而要去長安,必先取潼關!所以,此地便成了唐軍與叛軍的決戰之地。
為了能守住潼關,唐玄宗特意將曾經威震突厥的唐朝戰神哥舒翰給請了出來。這位可是大佬啊,把唐朝的苦主吐蕃人,打得是懷疑人生,在當時的唐朝軍界絕對算得上是偶像級別的人物。
李白同志曾寫過這樣一首詩來吹他:丈夫立身有如此, 一呼三軍皆披靡。 衛青謾作大將軍, 白起真成一豎子。
看看,在李白眼中,衛青白起都比不上哥舒翰,可見其在當時唐朝的地位。
不過呢,在叛軍兵臨潼關時,哥舒翰已經老了,還中了風,成了個癱子。可是唐玄宗不在乎,他只認哥舒翰,想想也是,當初孫臏做輪椅還不是幹掉了龐涓。
反正哥舒翰就臨危受命了!
其實守住潼關對於哥舒翰來說,並不難!潼關地勢險要,牆高城厚,是絕對的易守難攻!而且他哥舒翰手中有20萬大軍。這些人可不是當初封常清高仙芝手底下那些臨時招募的少爺兵,其中一多半都是從邊關調來的勤王軍,非常有戰鬥力。
果然,安祿山在潼關僵持了許久,始終未能拿下。而這時候,郭子儀李光弼在外打野發育得極好,張巡在睢陽吃人肉堅守。安祿山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別說打潼關了,連洛陽都麻煩了。
安祿山都打算著回老家范陽了!
於是安祿山開始撤軍,只留下龐忠三萬人殿後。這時候唐玄宗以“賊方無備”為由,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使其“項背相望”。
不過哥舒翰不想打啊,像他這種年紀但求無過便可,況且身體也不允許啊。可是沒辦法,皇帝發話了,於是他就帶著二十萬大軍出去了。
結果呢,被龐忠打得大敗,一把火下來,二十萬人僅剩八千。對於安祿山來說,這絕對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然後潼關失陷,長安也沒了,唐玄宗也只能出逃。
這時候,有人說,這鍋肯定得唐玄宗來背啊,誰叫他好大喜功。其實不然,從當時的戰場形勢來看,唐玄宗主動出擊絕對是沒錯的,難道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就眼睜睜讓安祿山收縮兵力捲土重來,任何一位稍微有點戰略眼光的人都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機會。
只是哥舒翰這次確實是太坑了,20萬大軍啊,這比安祿山起兵時的十五萬大軍還要多。結果近乎全軍覆沒,真是不知道怎麼打輸的。
哥舒翰作為主將,你說這不怪他怪誰?
-
3 # 伊洛川373
都是馬後炮。唐朝天寶年間開始走下坡路,不管怎麼打,都改不了國運衰退的趨勢。高宗武週年間雖然政局波動,但都停留在頂層勢力,基層沒有什麼影響。但天寶年間,基層政權已經腐敗。民心不穩,沒有安史之亂,也改變不了唐朝衰敗的趨勢
-
4 # 樂樂呵呵挺開心
對這一戰的勝敗很多人都想的太簡單了,我聽過一句話,“勝利總會有很多父親,失敗卻無人認領”。潼關之戰敗的慘到不能再慘,所以事後除了唐玄宗外沒人出來認領自己支援過這一戰。唐玄宗好歹是一代明君,王朝的興衰和剿滅叛軍也關係著他的根本利益,相信沒人認為唐玄宗下令潼關大軍出關迎戰是因為長安住膩了,為了讓潼關失守長安淪陷好去從沒去過的成都旅遊散散心吧?
那麼唐玄宗真的會愚蠢到派一些烏合之眾去出潼關送死嗎?不要忘記,封常清高仙芝放棄陝州退守潼關,雖然唐玄宗殺了封高,但是也沒有讓潼關守軍出關去送死啊。所以我們首先要看看唐玄宗眼裡的局勢是什麼樣?
首先,叛軍的攻勢已經得到遏制,戰線已經在潼關和南陽穩定下來了。
其次,河東朔方唐軍大舉出擊抄叛軍後路的戰略,已經得到了階段性的成功。叛軍洛陽基地和幽州老巢的聯絡已經被切斷。
其三,空間換時間已經奏效,河西隴右的精銳唐軍已經趕到,潼關唐軍已經集結了20萬之眾的龐大兵力,這個兵力規模已經超過了安史叛軍戰前兵力總和,和歷史北周滅北齊和唐太宗滅鄭夏洛陽之戰兵力差不多了,而且其中不乏河西隴右的精銳老兵。
其四,安祿山準備放棄洛陽,回救根本之地的幽州,據說主力已經撤退,潼關當面只有少數斷後的部隊。綜上所述,潼關叛軍出關收復洛陽,和河北唐軍前後夾擊回援的安祿山大軍,有什麼問題嗎?
事實上,史書記載的很清楚,安祿山確實考慮放棄洛陽的問題只是還沒決定而已。但是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不會有人認為安祿山是個傻瓜,傻傻的原地不動等著郭李帶兵攻克幽州帶著叛軍家屬南下合圍洛陽吧?
潼關大軍兵力已經超過安史叛軍總和,兵力遠超過郭李,而且主力是河西隴右和吐蕃多年大戰的精銳,這絕對不是之前高仙芝帶的那幾萬魚腩兵。就算不能一舉滅敵,但是收復洛陽沒啥問題吧,再退而求其次,就算失敗,以哥舒翰的能力也不至於大挫吧?
難道要讓安祿山帶著十多萬叛軍放棄洛陽渡河北上,讓郭李一邊頓兵堅城之下,一邊被叛軍主力從後夾擊腹背受敵?然後潼關唐軍20萬大軍原地不動,如果不知道歷史的,誰不會認為這是個大笑話呢?哥舒翰
潼關之戰之所以敗的那麼慘,關鍵是一方面潼關軍隊是河西隴右唐軍老兵和之前招募的高仙芝封常清帶的新軍合兵的產物。一方面哥舒翰身體不行,無法全力準備戰爭,而哥舒翰手下則矛盾重重。一個綿羊帶這70頭獅子和30只綿羊,這個如果不認真觀察內部,是看不出來的。
另外我不太相信郭李真的建議潼關守軍不要出動,這多半是事後諸葛亮。戰前如果真如史書說的只有楊國忠(正常人腦子沒進水的都知道他不懂軍事,唐玄宗會不知道?)贊成出兵,而一線將領哥舒翰郭子儀等等都反對潼關出兵,唐玄宗好歹也是當了40年皇帝的一代明君,這種情況會支援不懂軍事的楊國忠?
讀歷史是為了瞭解歷史而不是為了收穫歷史大人物多腦殘的廉價優越感的。
-
5 # 師哥八卦
哥舒翰怎麼可以守贏潼關之戰呢,這麼說吧守贏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唐玄宗不插手,可是唐玄宗不插手那是不可能的。
最開始的時候高仙芝退守潼關以後,被宦官邊令城所誣陷,唐玄宗下令殺了封常清,後來又殺了高仙芝,最後沒有辦法,選擇讓哥舒翰帶病出徵。哥舒翰本來是要好好守著的,可是受不了唐玄宗的一直催促,沒有辦法出關和安祿山的軍隊打仗,誰知道大敗,哥舒翰自己也被安祿山俘虜。最尷尬的是哥舒翰本來一直和安祿山不對付,被俘虜以後嚇得跪地求饒。
其實哥舒翰之敗不在於哥舒翰本身,而是在於唐玄宗的一直遙控指揮,近代也有這樣的人啊,比如蔣委員長
回覆列表
安史之亂從整個戰略格局來看,重要的人其實是唐玄宗李隆基,而哥舒翰所鎮守的潼關便是李隆基所在長安城的命脈所在。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便是:潼關在,則長安在;潼關失,則長安危矣!在唐玄宗七拼八湊了20萬大軍交給鎮守潼關的哥舒翰的時候,哥舒翰其實是有信心打敗安祿山的燕北軍團的,只不過作為行軍統帥的哥舒翰想使用的方法是“避而不戰”,而非玄宗皇帝所說的“主動出擊”,我們從圖上形勢可以簡單分析一下戰鬥的形式。安祿山的困境在安祿山從范陽起兵的之後,雖然他的兵鋒直指洛陽,甚至還在洛陽登基稱帝,自稱為大燕皇帝,可是唐朝此時仍然是百姓們心中的正統王朝,安祿山想要一下消化洛陽、河北戰區的民心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可是唐王朝不會給與安祿山這寫安撫民心的時間。而安祿山想要快速瓦解掉唐朝的統治根基,勢必不能獨佔洛陽,侵奪長安才是安祿山最好的選擇。所以安祿山能夠做的便是以范陽、洛陽為戰後根據地,帶領大軍西去侵逼長安城。因為只有這樣大唐王朝的統治根基才有可能被撼動,而他安祿山也才有可能勝利。可是當安祿山的兵鋒快到長安的時候,他的燕北軍團偏偏被擋在了長安之外,擋住他大軍的正是潼關這處要地,安路上想要西取長安,突破潼關的防守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與此同時,安祿山後方的河北戰區已經強行被從朔方前來救援的郭子儀、李光弼強行切斷,如果安祿山真的被困在潼關的話,時間一長,處於洛陽城的自己就是甕中之鱉。以上是安祿山在反叛之後所面臨到的困境。守將哥舒翰的困境哥舒翰執掌大唐二十萬大軍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在名將高仙芝、封常青雙雙被殺之後,哥舒翰才有機會來到潼關。而哥舒翰最為致命的是在長安城還有兩個人對他進行掣肘,一個是玄宗皇帝李隆基,另一個則是當朝宰相楊國忠。楊國忠對他掣肘是因為哥舒翰成為了長安城的守城之將,如果安祿山和他談條件,索要楊國忠的人頭來換取安祿山的退兵,這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楊國忠和安祿山、哥舒翰都有著過節。
玄宗皇帝對他掣肘是因為哥舒翰此時手握20萬的大軍,再加上楊國忠的山東。擁有20萬大軍的哥舒翰一旦變節,拿下長安城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帶著這份顧慮死活要求哥舒翰出兵。因為對於此時的唐玄宗而言,提防身邊的每一個人對於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能夠讓他更放心。
說完了安祿山和哥舒翰這兩大敵對勢力的情況,我們再看看哥舒翰是怎麼兵敗的。上面已經說到,哥舒翰的出兵是被玄宗皇帝強行下令主動出擊的,在這一次,哥舒翰的大軍在靈武和陝郡中間的一個長達70裡的狹窄小道中全部覆滅,整整將近20萬的大軍全部潰敗,潼關輕而易舉的被駐守在陝郡的崔乾佑攻破。潼關一丟,安祿山的燕北軍團本來以為長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攻打,可是沒想到玄宗皇帝居然自己溜了,偌大的長安城在一夜之間全部成為了棄民,群龍無首,長安就這樣這簡單的拿下。最後我們看看哥舒翰如何拯救潼關危局。其實安史之亂並不是一個無法挽救的死結,相反,在很多時候,他都是有機會將安祿山的燕北軍團反撲的,我們來看一張圖。首先,我將整個安史之亂的局勢分為了五個關鍵地區,這些關鍵地區卻只有兩個關鍵點至關重要,它便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潼關,還有河北戰區。只要哥舒翰將安祿山困在潼關之外,郭子儀、李光弼強行切斷河北站區,那麼安祿山就將完全被攔腰砍斷,所以他的局面其實是很被動的。而事實正是朝著良好的局面發展,郭子儀、李光弼已經將河北站區強行切斷,只要鎮守潼關的哥舒翰能夠死死的守住潼關,那麼安祿山絕對沒有取勝的打算。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是長安城的而一個人,其實哥舒翰當時的手下是勸哥舒翰直接殺了楊國忠的,可是哥舒翰害怕背上罵名,最後沒有做。
如果能夠阿金楊國忠除掉,那麼玄宗皇帝對於哥舒翰的戒心就會大大降低,也不會非要強制哥舒翰火速出兵,以致於痛失潼關,長安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