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東皇

    王昭君(約前52年—約前15年),名嬙,字昭君,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漢族,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曾經,我們給她的歷史功績是維護漢匈關係穩定半個世紀,最近,她也被請出了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教材編著者稱冒頓、衛青、霍去病、王昭君的消失,是新教材刪除了“漢匈戰爭”相關內容的結果。對此,王昭君說,刪除“漢匈戰爭”她管不著,讓冒頓、衛青、霍去病等人消失,她也管不著,而她本人自己的“消失”感覺輕鬆不少——嫁個人怎麼能嫁出半個世紀的和平呢。

    王昭君說,她嫁匈奴是想要跳出宮女角色的結果,而她身上的歷史光環,不過是後世文人“追加”的結果,與史實不符,2000多年來,她一直想要甩掉這個包袱。現在好了,別人替她把這包袱給甩了,她終於給安心地睡個好覺了。

    王昭君首先說,嫁人是一個婦女的權利,當初,她到漢宮多年見不著皇帝的影子,後來,聽說匈奴的單于來漢朝娶媳婦,她就報名了。嫁給匈奴的匈奴的單于與見不著皇帝的影子相比,是實實在在的,那是她作為一個女人應該得到的幸福。王昭君說,歷史發展到今天,華人早就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和親是帶不來和平的,漢代、唐代先後有十多位公主和親,有些還是正牌公主,但也沒聽說誰帶來和平的,而所謂她和親帶來的和平不過是個巧合而已——那時,匈奴已經被打得不行了,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又幫助南匈奴收拾了北匈奴,一方面匈奴懼怕漢朝的武力,另一方面他們確實也在草原上折騰不起來了。和平從來都是用拳頭打出來的,不是靠女人帶來的,她嫁匈奴後半個世界的和平,當然也是漢朝人打出來的,與她本人沒有多少關係。而把這件事兒當個事兒地說出來的是元代詩人趙介。

    趙介認為她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她的故事因此成為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她說,事實和史實都是清楚的,沒有霍去病等漢代名將浴血奮戰,擊潰匈奴,就是有成千上萬個王昭君和親匈奴都不會帶來漢匈的和平。她說:“我一個女人,在這邊地位有限,也就匈奴的妃子,還不是正妻,正如史書上說只能教匈奴人織織布什麼的,怎麼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你們說我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這確實抬高我了,抬高得讓我受不了。”她說,如果當時匈奴還有漢初那個實力,他們還不將邊塞鬧翻天了。無論如何,因為她和親而帶來半世紀的和平都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王昭君接著說,文學就是文學,歷史就是歷史,把她從教材刪除,就是把歷史中的文學水分剔除。華人總喜歡把文學當歷史讀,讀著讀著就把文學與歷史給混淆了,甚至把文學看得比歷史還歷史。比方說,把《三國演義》當歷史,把《嶽全傳》當歷史,甚至把《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都當歷史,比方說研究和她一樣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靠的基本就是詩,白居易等人的詩,可信度確實有那麼一點點低。

    她說,在漢代的正史裡,出現關於她的記載,其實就那麼幾十個字,漢代的正史甚至到最後把她“忘”了,以至後世的人們研究她在匈奴到底嫁了幾嫁、活了多少歲都得靠野史,也讓她的死有了服毒自殺說。又說,那個《報漢元帝書》其實就不是她寫的,因為有這個東西的時候,漢元帝已經去世兩年了,而她不可能不知道這事,更不可能把它寫得那麼露骨。(報漢元帝書: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這都是那些文人們總得她在匈奴那邊生活得不容易,才搞了這麼個角色,還有被稱為她個人作品的怨詞也是這麼個角色。(怨詞: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王昭君說,再不容易也比待在漢朝皇宮裡的好,女人總得是要嫁人的。呼韓邪單于死後,她必須改嫁呼韓邪單于第一閼氏所生的長子雕陶莫皋單于。她不能接受,想到了回來,但漢成帝令她遵從胡俗,她只得下嫁。她與雕陶莫皋生有兩女,長女即須卜公主,小女即當於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她自此寡居。但有人因此說,匈奴又讓她再嫁,她不願從胡禮,最終吞藥而死,這都是歷史被文學化的結果,不可信的。

    王昭君最後說,現在,僅她的墓地就有三處,一是內蒙古昭君墓,座落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山西昭君墓,位於晉西北與內蒙接壤的朔州朔城區南榆林鄉青鍾村;河南昭君墓,是位於許昌市襄城縣十里鋪西的一古冢。她說,她一個人有這麼多的墓地,主要是因為後世對於民族團結與和平安定的向望與紀念,這個沒有錯,但應該把“追加”在她身上的和平功績還給那些歷史上真正為和平做過貢獻,甚至流血犧牲的人們,比方說衛青、霍去病以及竇憲、耿秉等人,而不是她。她最後補充說明了一句:“把衛青、霍去病與我和冒頓從教材裡悄悄刪去,真是太不厚道了??我與衛青、霍去病不可同日而語啊!”

  • 2 # 三餘齋

    和親是特定歷史時代漢族王朝處理與外族關係的政策。王昭君由於其所處時代,身份及獨特經歷,而為後世文人創作主題,因而成為超出其本身的文化符號。

  • 3 # 老易史記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嬙,字昭君,漢代人。晉代以後,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她為“明君”,又稱“明妃”。昭君十七歲時,她父親把她獻給了漢元帝。

      但是,命運和王昭君開了個玩笑。她的美貌居然絲毫也沒有被皇帝所瞭解,她竟然作為普通宮女耗費了好幾年的美好青春。箇中原因,後代傳說紛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是畫工搞鬼,把她畫成了醜女,失去了見皇上的機會

      好在轉機終於在幾年後出現了。呼韓邪向漢元帝求女。昭君枯守冷宮,悲怨憤懣,此時主動要求嫁給呼韓邪,送行的那一天,漢元帝才第一次見到昭君。回頭漢元帝大怒,殺掉了毛延壽等畫工。

      這一幕,是王昭君故事中最富有戲劇性和魅力的部分,也為後世的詩人所不斷詠歎。  

      昭君嫁給呼韓邪,號為“寧胡閼氏”,備受寵愛,生了一個兒子伊屠智牙師。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三年,呼韓邪就死了。呼韓邪的年齡,實際上比王昭君大了一輩以上。他的長子雕陶莫皋繼任,按照匈奴風俗,“父死,妻其後母”,除了新單于的生母,老單于的所有妻妾都要變成新單于的妻子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是漢族女子無法接受的風俗。王昭君上書給漢成帝,請求迴歸漢朝。

      不過,和親女子的命運,可不是她自己能夠選擇得了的。成帝回信,令昭君入鄉隨俗。昭君不得迴歸,無奈之下,只得做了復株絫若踶單于的妻子。好在年輕的單于和他父親一樣喜歡昭君,他們又生了兩個女兒:須卜居次、當於居次。居次,就是公主的意思。須卜、當於,是這兩個女孩長大後夫家的姓,都是匈奴貴族。

      王昭君在匈奴幾十年,匈奴與漢朝的關係都是和諧融洽的,這主要是因為呼韓邪以來的親漢政策使雙方都收益,因而得以被延續下來,但其中也有王昭君不少功勞。她死後,墳墓叫做“青冢”,在今天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她的兒子伊屠智牙師,成年後當了匈奴右日逐王、右谷蠡王,因有可能繼承單于之位,被他的哥哥、想傳位給自己兒子的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殺害。  

      王昭君的一生,是與命運抗爭的一生。她有著天賦的美貌,不肯自我埋沒。而在那個時代,女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供選擇的道路非常有限。她最難得的,是始終維持了內心的高貴,不肯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為自己謀取利益,既不做傻白甜,也不做心機婊。她的幾次重大選擇,都是可圈可點,從中表現出的智慧和美德,比她絕世的姿容,要更加令人尊敬和懷想。

  • 4 # 慈海覺林1j2T

    我認為王昭君之所以能入選四大美女之一,除了自身的才貌外更重要的是她為西漢和匈奴帶來了四十多年的和平相處。用現代史學家翦的一句是來評價她的貢獻即:漢武雄圖載史冊,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 5 # 歷史戰爭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容貌上應當都是絕美,各有千秋,然而貢獻最大的,當屬王昭君。貂蟬挑撥呂布殺死董卓,西施迷惑吳王夫差導致他亡國,楊玉環更是紅顏禍水,唯有王昭君,用她的一生來促成匈奴人與漢人的和平,她的貢獻,當得起“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評價。

    王昭君的前半生是平淡無奇甚至有些庸碌無為的,她出身平民之家,以民間女子的身份進入掖庭,成為一位宮女。王昭君容貌出眾,然而由於她不願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將她畫的十分普通,因此王昭君一直沒有被漢元帝選中。就這樣,王昭君在掖庭當中虛度數年光陰,直到南匈奴人的到來,她的人生才出現轉機。

    王昭君入宮六年以後,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朝貢,並請求為婿。面對呼韓邪單于的請求,漢元帝欣然應允,於是將王昭君嫁給他。據說當眾人看到王昭君的真實容貌以後,呼韓邪單于感激涕零,表示願意永保邊境安全,漢元帝則後悔不已,隨後將毛延壽等畫師全部斬殺。

    關於王昭君出塞的原因,史書上記載不一,《漢書》上記載:“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而《後漢書》卻記載道:“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漢書》說王昭君是被漢元帝賞賜給呼韓邪單于的,而《後漢書》則說她是自願遠嫁的。

    在史書上,王昭君出塞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昭君出塞也是許多詩人的靈感來源。然而對於王昭君本人來說,卻沒有人想過她是否願意遠離故土,嫁到塞外。王昭君嫁入南匈奴以後過的並不順心,她與呼韓邪單于倒還恩愛,然而南匈奴人對於王昭君卻十分排斥,許多人都暗地裡造謠說她是災星。

    面對著陌生的環境,周圍人的敵意,孤獨的王昭君只能堅強,她為南匈奴人帶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工具,同時她勸說呼韓邪單于減少戰爭,促進了匈奴內部的統一。而且在王昭君出塞以後,匈奴人很少對漢朝邊境進行侵擾,兩國開放互市,邊境上的百姓免於戰火之苦。

    不久以後,呼韓邪單于去世,按照匈奴人傳統她將要嫁給呼韓邪單于的長子,也就是她的繼子。這樣違背倫理的事情讓王昭君無法接受,她上書請求回到漢朝,漢成帝卻敕令她遵循胡俗。王昭君最終接受敕令,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

    自此以後,王昭君再沒有上書請求回到漢朝,她在塞外的大漠上走完自己的一生。在王昭君的努力下,匈奴人對漢人以及漢文化十分敬仰,同時她也促進了匈奴與漢朝的交流,為中原王朝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王昭君是偉大的,她化身為和平使者,遠嫁胡地,為兩國和平奔走呼告,進行了不懈努力。這位背向塞外,面朝漢鄉的女子,值得世人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丁彥雨航曬機票證實已飛往美國,團隊接觸多支NBA球隊。他能否再戰夏季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