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山下的準老頭

    田忌賽馬的故事家喻戶曉,龐涓剜孫臏膝蓋骨的故事大多數人也耳熟能詳,在此不多贅述。

    圍魏救趙發生在公元前354年和353年之間,魏國國君魏惠王親率大軍攻打趙國,包圍趙國都城邯鄲。齊威王欲派大將田忌率軍救趙。田忌想直接發兵趕到趙國都城解圍。軍師孫臏說,勸架一方不能親自舞動拳頭加入戰鬥,只要避實就虛緩解了緊強局勢就行了。現在兩國的主力軍都集中在邯鄲城,魏國都城只剩老弱病殘把守。我們直接攻擊其大後方,魏軍一定會放棄攻趙回兵救援。我們一舉兩得,既解了趙國之圍,又給魏國以沉重打擊。田忌依計而行。公元前353年10月,趙國邯鄲不抵魏軍攻擊而降,但魏軍聽到自家都城危機,急忙還師救援,在桂陵遭遇齊軍並大敗,趙國危機隨解。

    事隔13年之後,孫臏師兄魏將龐涓又討伐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就救還是不救,早救還是晚救問題,齊威王召開了一次軍事擴大會議。孫臏主張可以施救,但應當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再出手不遲,到時名利雙收。這次他們又故計重演,來了個圍魏救韓。這場大戰《史記》和《資治通鑑》中描述相當精彩。說孫子故意示弱,讓齊軍在魏國境內行軍途中逐步減灶,即:第一天用十萬個爐灶做飯,第二天改成五萬個,第三個改成兩萬個,給魏軍造成大量齊國軍卒逃跑的假象。龐涓果然上當,把步兵摔在後面,親率精銳部隊加速前行,追趕齊軍。孫臏算計好了當天晚上龐涓的先鋒部隊肯定能追到馬陵,而馬陵這個地方道路狹窄,路障又多,宜於埋設伏兵。就安排一萬名弩手藏在山坡之上。把一棵大樹的樹皮刮開,寫上:“龐涓死此樹下。”果不其然,龐涓晚上趕到,點火觀看,此時萬箭齊發,龐涓臨死之前一聲長嘆:是我讓這小子成名了!

    那麼問題來了,馬陵其實就在現在的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大張家鎮境內,離邯鄲直線距離150公里左右。按每天步行速度50公里的話,從邯鄲抄直線距離走,步兵也得3天左右。但其碼魏軍得提前知道齊軍入境的資訊,安排好退路再撤軍吧。那時不光沒有手機和電話,就連電報也沒有啊。問題孫臏如何推算出當天晚上魏軍能到馬陵呢?就算他知道魏軍能一天趕多少路,也不知道魏軍的回撤時間啊。何況現在高速公路還經常堵個車呢。難道他真得到鬼谷子真傳,用玄學算出來的?

    回到資料記載上來討論。記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資料主要有《資治通鑑》、《史記》和《戰國策》。《資治通鑑》上的描述與《史記》相差無幾,司馬光比司光遷晚1200年左右,應當斷定是司馬光抄錄了《史記》的記載。而司馬遷編寫《史記》時間在馬陵之戰200多年以後。從場景描寫上來說生動詳盡,特別是龐涓臨死前的一聲長嘆,就算是當時有聽到看到的,又是誰傳出來的呢。從寫作特點上來看,倒很有演義一類的作品味道。據說司馬遷父子除了以漢朝書庫中的記錄做為主要依據以外,還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考察,走訪民間,以彌補秦亂造成的記載大量流失的不足,也就為前面的精彩記述找到了來路,多半是採用了民間傳說、街談巷議、說書本子等內容豐富了孫臏和馬陵之戰的傳奇色彩。

    西漢末年的劉向編篡的《戰國策》倒有很強的可信度。在《戰國策》內,《邯鄲之難》、《南梁之難》中分別記載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前齊國召開的兩次會議記錄。前面孫臏講的兩段話分別是段幹綸、田臣思(此人叫做田臣思還是田候的一個叫做思的家臣呢,不好考證)提出來的,根本沒有孫臏什麼事。在《田忌為齊將》記載:“田忌為齊將,系梁太子申,禽龐涓。”說的是田忌生擒龐涓而不是射殺。接著孫臏倒是出場了,在撤軍返回齊國途中,“孫子謂田忌曰:將軍可以為大事乎……”說明這場戰鬥孫臏確實參加了。也可能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導作用,但沒有那麼神乎罷了。

    到底哪個版本可信度更高呢?再從字數上推斷。《戰國策》用了150字左右記述馬陵之戰,可謂惜字如金。而《史記》在沒有介紹齊候開會情況下用了近300字。要知道在東漢以後才對造紙工藝進行改造降低成本的,絲製紙很貴哦。或者你說,一國之君還在乎用多少紙麼。但戰國時候應當是用木簡、竹簡寫字的,就算不計成本,搬來運去的也麻煩啊。

  • 2 # 西窗聽雨9

    孫臏(齊孫子.著《孫臏兵法》)曾有存在與不存在的爭論,現考古證據鏈己證明兵書和人都是存在的。《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對其生活的年代和參與的戰事都有論述,實事也許不盡然(必經年代久遠,細節己無法知道)但不可爭議的是孫臏在對魏作戰中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其對手龐絹在上敘史書記載中也有身影,軍事能力和戰績也都不差。遺憾的是史書中孫臏只是以一個超級參謀長的身體出現,而不是以一方主將的身份出現於史書,無疑對其軍事才能有一定的影響,也給後人留下了質疑的空間。但考古出土的《孫臏兵法》給了後世一個註釋,孫臏在所生活和征戰的時代裡軍事才能是站在那個事代的最高處。

  • 3 # 風去了無痕D

    能創造出“圍魏救趙”這樣的直至現代戰爭中也仍奉之為經典教範的人物,其之軍事才能韜略,豈容置疑啊!

    孫臏的圍魏救趙,在軍事史上是創造性的,攻敵所必救,以此調動敵人,使之疲於奔命。

    然後,或在遠距離機動中,乘敵懈怠時尋機殲敵,一擊而勝。或將敵逐步誘之我預設伏擊陣地,一舉而殲之等等。

    如此的戰略戰術原則,無論是以弱制強,或以強制弱,勢均力敵,圴可通用。尤其以弱敵強,更為適用。我軍戰史上,曾處處可見類此戰役。

    從此之後,戰爭方式就再不是僅限兩軍在野外開闊地列陣對決。戰役戰鬥,一旦開打,戰場就再也不限於一地,而是處處皆可開僻為戰場,。伏擊、突襲,遠端迂迴、機動等新作戰形態大量的出現在了戰爭中。孫臏這人,就如是軍事史上開創了大範圍機動作戰的鼻祖!

    馬陵道萬弩齊發射龐涓,由此看,他還是個古代版的“斬首戰”與“火力制勝”的提倡與推動者。戰略家兼戰術大師。

  • 4 # 飛天ZY漫雪

    春秋戰國時期,其實有兩位被稱為,孫子,的偉大戰略家,一個是春秋末期的吳國將軍孫武,另一個則就是孫武以後大約一百五十年的齊國將軍一一孫臏。

    孫臏少年時就學習兵法,曾與龐涓一起師從鬼谷子,後遭龐涓迫害,處臏刑,故名孫臏,他智鬥龐涓名揚天下,擊魏救趙,充分顯示了他的才略,桂陵之戰,千百年來,為許軍事家所讚賞和借鑑。

    桂陵之戰後的馬陵之戰,他又設計射殺龐涓,全殲魏軍,俘虜太子,申,更是取得了重大勝利。後來的他遭宰相鄒忌的陷害,只好流亡楚國,在楚國,孫臏辭官歸隱,心殘志堅的他潛心軍事理論研究,最終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軍事名著《孫臏兵法》,所以他算得上是一個傳神人物!

  • 5 # 歐洲軍武通訊

    一、足智多謀

    公元前342年,魏國攻打南韓,南韓不敵向齊國求救。孫臏認為:應該在魏,韓雙方兵力都疲憊的時候才是最佳出兵時機。魏國攻打南韓的目的,就是為了稱霸中原,不出所料,南韓五戰都失敗了,南韓不能看著自己亡國,於是向齊國求救,此時齊國以孫臏為軍師,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前去解救南韓。孫臏乘魏國國內空虛,採用“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等戰術,一舉將魏國殲滅,解了南韓的圍。

    二、誘敵深入

    馬陵之戰中,孫臏以多勝少,戰勝了強大的魏軍。孫臏用的戰術是誘敵深入。第一天做了十萬人造飯的軍灶,第二天減少五萬人用的軍灶,第三天減少為兩萬人用的軍灶,龐涓窮追不捨,錯誤的判斷了孫臏擁有的兵力,他一步步的走進了孫臏為他設計的埋伏圈,後被全殲。

    三、攻其不備

    魏國攻打南韓之時,魏國精銳部隊都去攻打南韓了,魏國國內空虛。孫臏率兵直接攻打內部空虛的魏國,可謂是非常的高明。這就是攻其不備。

    四、以逸待勞

    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採用了“直搗大梁”的戰術,這也是為什麼孫臏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但是,直搗大梁並不是齊軍的真實意圖,而是以奇示正,使自己的奇讓敵人看成是正兵,虛晃一槍,形似攻心,以期調動龐涓,迫其就範,擊其惰歸。事態的發展恰如孫臏所謀,直搗大梁這一大膽、果斷、精彩、出其不意的行動,使整個戰局立時出現了急轉之下的變化。魏惠王慌亂不堪,不得不急令龐涓回師;龐涓怒不可遏,既捨不得放棄南韓,又不能不回救大梁。孫臏因勢利導,減灶誘敵,馬陵設伏,全殲魏軍,創造了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光輝戰例。

    總結

    孫臏在戰略上的運用非常的嫻熟,可謂是軍事上的天才。

  • 6 # 冷兵器研究所

    1.孫臏堪稱博弈論的鼻祖。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田忌賽馬”的故事。齊王為了稱霸天下,命使臣花重金收買魏王手下的重要官員,並設法暗中收留孫臏。齊使帶孫臏到齊國後,把他介紹給田忌將軍。田忌欣賞孫臏的才華,同情孫臏的不幸。

    於是比賽當天,孫臏給了田忌一個主意。他要求田忌用一等馬換成齊威王的中產馬,用二等馬換成齊威王的二等馬,最後用二等馬換成齊威王的一等馬。結果,田忌贏了兩局,輸了一局,最終獲勝。這就是“田忌賽馬”的由來。

    那麼,孫臏為什麼是“博弈論”的鼻祖呢?當代政治經濟學研究依賴於決策理論。博弈論解釋了兩個問題:(1)當一個人的行為的結果依賴於他人的行為時,如何建立一個正式的程式來闡明決策的戰略特徵(2)如何找出人們在戰略形勢下將要或應該採取的行動的一般假設。

    使用博弈論並不容易。我們也可以想象,如果孫臏沒有掌握馬的水平、齊王的性格,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結果的變化。

    2.說到“圍魏救趙”的戰術,我們不得不提到孫臏與龐涓的戰爭。公元前354年(周鹹王十五年),魏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援。齊王命田忌、孫臏帶兵營救。孫臏認為魏進攻邯鄲以後,國境空虛,遂率軍圍攻魏都,使龐涓不得不返回。孫臏卻在馬陵設伏,逼死了龐涓。在這場戰爭中,孫臏逃避現實,攻擊弱者。如果他進攻,他就會得救。

    3.孫臏軍事理論不容小覷。孫臏認為,將軍要有義、仁、德、信等優良品質。”將軍們不能手下留情。如果他們無情,軍隊就不能被打敗。將軍就不能沒有美德,沒有美德就沒有力量。在軍事訓練方面,孫臏提倡選拔精銳士兵,培養士氣,練習陣法(他討論了十種陣法)。孫臏的戰爭藝術十分深刻,值得我們後人仔細學習。所以孫臏的軍事才能比之前的呂望等人也毫不為過,也稱得上是戰國奇才了。

  • 7 # 少顏翁

    孫臏的軍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沒有那麼神,孫臏對軍事的理解,看待行軍打仗的角度不同於平常人。會燒菜的大廚師能把五味(酸甜苦辣鹹)調理到令人口爽,善於琴瑟的音樂人能把五音調整到令人耳悅,能征善戰的將領能夠把道,天,地,將,法,水因地而制宜,兵因勢而制勝,靈活運用!而不固執己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務接待餐標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