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提到劉邦很多人都想起他對漢初三傑的評價——著名的三不如,甚至很多人理解成一無所長,得天下純粹靠運氣。 但我卻有不同的理解,劉邦在三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如三傑,但僅僅只是差一線而已。 可以說三傑是在各自擅長的科目得分100,其他領域僅僅是及格60分的偏科生,但劉邦門門學科90分以上的真正學霸! 單單拿軍事上講,劉邦只輸過項羽冒頓而已,兩人都是當世人傑,跑不過博爾特就是弱雞嗎?不可能吧? 劉邦的軍事黑點也就彭城之敗、白登之圍。 然而縱觀其一生,從起兵到滅秦就沒韓信什麼事,也是勝多敗少。 還定三秦之戰其實是劉邦親自指揮的,結果被以訛傳訛是韓信的功勞,章邯何許人也?照樣敗在劉邦手下。 東進彭城也是過關斬將,彭城敗後,在成皋—滎陽一線楚漢之爭進入相持階段,劉邦派韓信北伐,自己親自扛項羽,勝多敗少,這才為決戰創造了條件,劉邦能頂住項羽的進攻,能說沒有能力嗎? 稱帝后依然以60歲高齡南征北討,眼高於頂的英布也敗在劉邦手下。 白登之圍是劉邦第一次對陣遊牧民族,對手是第一個統一草原的一代人傑,嚴格意義上劉邦根本不算輸。(字數限制省略) 是誰因什麼在黑劉邦?
9
回覆列表
  • 1 # 喜歡誠實

    屬肉身的都是神的偶像,一個人來到世間完成任務,大的是國,小的是家,古人說了忠孝不能兩全,“愛”書字語言都是流給現在的人,古代人把死了叫睡了安息了,如果不安息了,就有沒有完成任務……,“喻”有的人一邊吃一邊消了,有的人給幾輩子人留了,總的來說一輩一輩,只能給下輩人打基礎,“看誰那裡”。⭕⭕⭕⭕⭕⭕⭕⭕⭕⭕⭕⭕⭕⭕⭕⭕⭕⭕⭕⭕⭕⭕⭕⭕⭕⭕⭕⭕⭕⭕⭕⭕⭕⭕⭕⭕⭕⭕⭕⭕⭕⭕⭕⭕⭕⭕⭕⭕⭕⭕⭕⭕⭕⭕⭕⭕⭕⭕⭕⭕

  • 2 # 新聞人AAA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劉邦就是一個運氣爆好的主公,打天下全靠漢初三傑,自己沒啥本事,臉黑心黑,就會過河拆橋,尤其是打仗水平那就是一個爛,打誰輸誰。但是真相可能遠遠超過了你的想象,劉邦不單會打仗,而且打仗水平不低,在幾千年歷史中也能排得上號。

    估計很多人不信,說劉邦老輸啊,比如出道初期因為雍齒背叛失去了豐城,進了關中後被項羽一攻就攻破了關卡,劉邦不得不去赴鴻門宴,而東征之後被項羽突擊,彭城大敗,幾十萬大軍潰散,滎陽之戰要不是紀信代死,差點命都沒了,十面埋伏之前還輸給項羽,要靠韓信來救場,最終老了還有白登之圍。

    但是真的是如此嗎?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名將並不要求是無一敗績,比如劉秀和曹操,劉秀有昆陽以少勝多的佳績,但是在河北幾次兵敗僅以身免,曹操就更不用說了,敗績很多,好幾次連命都保不住,甚至連赤壁這樣的決戰都輸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兩成為名將,軍事家。

    我們再看看劉邦的戰績,一開始雍齒背叛,導致豐城叛變之事可以說劉邦識人不明,但是不能說劉邦不會打仗,因為在雍齒背叛之前,劉邦攻秦還是很順利的,雍齒的背叛也是投奔魏國去了,劉邦最終還是借兵攻克了豐城。

    而之後劉邦對項羽的戰績,尤其是彭城之戰,被項羽輕兵3萬突擊,幾十萬大軍潰散,那確實輸的慘,但是這又要分析看,首先呢?項羽是什麼人?名將項燕後人,家學淵源,個人武勇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就是可以以一敵百的,而且手下都是子弟兵,什麼是子弟兵?其實就是從項燕開始就跟隨項家的家將,項梁培養這些人花了幾十年,所以一開始起兵就十分順暢,項羽又擅長突擊,當年對付秦軍就是一戰打崩了秦軍主力。不客氣的說,中國數千年曆史,能正面對抗項羽的也沒幾位。劉邦起兵的時候都快五十歲了,而且是起兵後才從張良那邊學習到一些兵法,在才能上和項羽不能比很正常。

    其次,劉邦攻克彭城後確實麻痺大意,而且諸侯大軍號稱五十萬,其實都是烏合之眾,佈防混亂不堪,給項羽了機會。

    在此之後,劉邦的兵力就一直遜於項羽,被項羽壓著打,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項羽也一直沒有把劉邦打垮,反而側翼被韓信打光了,可以說,楚漢爭霸兩個戰場,主戰場項羽佔優,但是一直沒把劉邦打垮,反而次要戰場被韓信滅光了。雖然次要戰場都是韓信打的,可是項羽就是滅不掉劉邦也是事實。

    而且項羽一走,楚軍就輸個稀里嘩啦,從某個角度上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名將前二就是韓信項羽,至於劉邦就是第三位,換了任何一個其他人來,劉邦都能戰勝。

    至於白登之圍,劉邦從來沒和匈奴打過,輕敵導致的先頭部隊被圍,但是這場戰役並不能代表劉邦帶領的漢軍不如匈奴,一方面劉邦輕敵,帶領的是先頭部隊,主力在後方,匈奴是主力;另一方面匈奴攻打白登,漢軍以少對多,糧草不足,天氣寒冷,依然不落下風,匈奴損失很大,冒頓這才因為老婆的進言解開了包圍圈,而假如匈奴有十足把握,冒頓這樣的梟雄怎麼可能因為老婆的幾句話就解開包圍圈呢?要知道冒頓當年可是殺父殺妻一點都不眨眼的。

    除了這幾次戰役,劉邦的戰績其實很不錯,尤其是攻打秦朝,雖然項羽面對的是主力,但是劉邦攻打的關中也不容易,關中是秦朝腹地,兵力雄厚,難度很大,當年六國一起攻打都失敗了,陳勝吳廣不久前也失敗了,所以當時楚國很多將領都不想去,結果這個任務才落到了劉邦手裡,而且劉邦一路上確實巧用計策,一路暢通打進了關中,雖然沒有項羽那麼轟轟烈烈,也是很精彩了,之後對項羽的防禦,和對其他人的戰績中,劉邦的戰術水平也表現得很出色。

    這點在劉邦討伐英布的過程中也很看的出,英布也是當時的名將,在項羽時代就是封王了,面對劉邦依然一戰而輸,而且英布自己的評價也很說明問題,他造反時說皇帝(劉邦)老了,不能帶兵前來,其他將領只怕韓信彭越,兩個都死了,所以造反,所以在英布這邊看來,劉邦也是和韓信彭越一個檔次的將領。其實要是劉邦真的那麼弱,韓信彭越這些人早就造反了,根本不會有什麼顧忌。

    所以劉邦雖然不如項羽韓信,但是在當時也是排名第三的一流名將了。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邦問韓信:我如果為將能帶多少人馬?韓信答:陛下可帶10萬人。

    劉邦又問韓信:那你為將能帶多少人馬?韓信答:越多越好。

    劉邦接著問韓信:那為什麼你卻為我所用?韓信答:陛下善於用將,而不善於用兵,所以我為陛下所用。

    很多人覺得劉邦不會打仗,是因為劉邦自已也說過,運籌帷幄不如張良,連兵百萬不如韓信,鎮國撫餉不如蕭何。

    劉邦一個做領導的,用得著要去謀士比策略,跟丞相比治國,跟將軍比打仗嗎?領導需要樣樣都比別人強嗎?不需要,領導最重要的就是要會用人,而張良、韓信、蕭何皆能為劉邦所用,足以說明劉邦是一個高明的領導。

    很多人覺得劉邦不會打仗,是因為彭城大戰中,劉邦的56萬聯軍居然敗給項羽的3萬人馬,而且還被項羽從彭城一路追到滎陽,56萬大軍灰飛煙滅。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邦也就是敗給了項羽,劉邦從起兵到進入關中,都是自已指揮軍隊,一路打過去的,不僅擊敗秦國名將王離,擊敗秦國中央軍將領趙賁,而且還首先進入關中。

    很多人覺得劉邦不會打仗,是因為楚漢滎陽、成皋之戰中,劉邦敗得只剩下光桿司令,隻身逃出,靠奪取韓信的兵權,才能重新起死回生。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邦當時是在滎陽、成皋的正面戰場,抵抗的是楚軍的主力,他的對手是天下神勇的項羽,能在正面戰場頂住項羽的攻擊,天下又有幾人,看一個人的軍事能力要看他的對手是誰,而韓信的對手呢?魏豹、夏說、陳餘、田廣、龍且這些人,能跟劉邦的對手項羽比嗎?正因為劉邦在正面戰場頂住了項羽主力的攻擊,才讓第二戰場的韓信進展順利。

    很多人覺得劉邦不會打仗,是因為韓信、張良的存在,韓信幫劉邦打下了黃河以北的所有地盤,而張良在劉邦身邊出謀劃策,劉邦言聽必從,而劉邦似乎卻沒有打下多少地盤。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沒有張良的劉邦,也能擊敗名將章邯,還定三秦,沒有韓信的劉邦,也能在老來抱病的情況下,輕鬆擊敗英布。

    韓信有彭城之敗,項羽有垓下之敗,而劉邦的軍事才能僅次於韓信和項羽,至於白登之圍,那只是劉邦的輕敵冒進,況且當時的對手是匈奴百年一出的傑出首領冒頓單于,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否定劉邦的軍事才能,這簡單是對大漢開國皇帝的褻瀆。

  • 4 # 歷史哨聲

    基本上贊成題主的觀點:劉邦本身是一個發展很全面的全科學霸,但卻被描繪成治理靠蕭何、計謀靠張良、軍事靠韓信的三無小人形象。無恥小人、殘殺功臣,都是很長時間裡劉邦的世俗化形象。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印象呢?有劉邦自身造成的原因,也有後世出於壓抑野心家穩定統治的原因。

    一、劉邦謙卑而導致給人他並無才能的印象

    劉邦在擊敗項羽的漢五年5月在洛陽南宮和大臣宴飲時,總結自己奪取天下的原因時說: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就給人人一個簡單的印象:劉邦毫無才能,都是靠張良、蕭何、韓信而奪取天下。但這段話是劉邦激賞功臣的話語。作為皇帝,劉邦即便自己有功,也不能和大臣去搶功勞吧。

    二、劉邦是實用主義者,不在乎節義、形象這種虛無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為什麼討厭儒家的原因:

    “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

    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劉邦有兩個事蹟讓人印象很壞:

    1、在逃跑時,將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踢下車:

    “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2、面對老父將要被烹殺,竟然說要和項羽一起喝湯:

    “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三、司馬遷的《史記》對劉邦有黑化的嫌疑

    理由是司馬遷記載的很多事情都對劉邦形象不利,最突出的就是劉邦要和項羽一起喝父親肉湯的事情。但根據流行在南北朝時期的《捉季布傳文》的記錄,劉邦還是非常有羞恥之心的,並無《史記》中面對老父要被烹殺而笑著要喝湯的形象。《捉季布傳文》記錄季布之所以被劉邦在擊敗項羽後被追殺,原因就在於他罵過劉邦父母:

    “劉季,公是徐州豐縣人。  母解絹(緝)麻居村墅,父能牧放住鄉村。  公曾泗水為亭長,久於闤闠受飢貧。  因接秦家離亂後,自號為王假亂真。  鴉鳥如何披鳳翼,黿龜爭敢掛龍鱗!  百戰百輸天不佑,士率三分折二分。  何不草繩而自縛,歸降我王乞寬恩。”四、後世統治者出於抑制底層人學習劉邦的衝動,有需要黑化劉邦以鞏固自己的需要

    劉邦以一個底層社會人士一舉而即帝位,本身就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最佳樣板!如果劉邦是偉光正的形象,那麼後世朝代中佔據多數的底層社會人士都會想要像劉邦一樣從流氓變成皇帝——這對統治者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現象!

    因此,一個殺功臣、無親情、反覆無信的小人流氓形象,就成為了民間關於劉邦的主流印象!時刻提醒底層社會人士千萬不要學習劉邦做一個小人流氓,遺臭萬年。

    大致來說

    劉邦被後世所輕視,認為他無能,只靠功臣奪取江山,都是有意、無意的各種因素綜合造成的。

    劉邦的自謙和務實主義,給了人們劉邦無能且流氓的印象。司馬遷的《史記》以生動的刻畫,又加深了人們對劉邦無能且流氓的印象。後世統治者出於穩定統治需要,不需要一個英明神武的劉邦來干擾自己的統治,一個無能且小人的劉邦更有利統治的穩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雲一槍挑下與文丑齊名的高覽,為何只能與文丑打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