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哭鼻子的美男子

    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時候是東漢、唐朝和明朝,三朝宦官權勢熏天,世所罕見,但又有所不同。東漢宦官集團開始崛起是在和帝時代,和帝依靠宦官集團剷除了竇憲集團,立下了大功,不過在和帝時代,宦官集團還在起步發展階段,之後的幾位皇帝擁立,都得依靠外朝大臣,宦官權勢在擴大,與外朝相互依靠,雙方算是平分秋色,離開任何一方,都沒法成功。東漢宦官權勢最顯赫的是十常侍時代,竟然能殺了擁有兵權的大將軍何進,不過隨之宦官集團也天怒人怨被誅殺殆盡了。大體而言,東漢宦官專權多是因為皇帝弱小,也懶得管事兒,使其有機可乘。明朝的宦官專權是另外一回事,明太祖朱元璋時代,宦官被限制的死死的,成祖朱棣時代,因宦官有擁立之功,開始受到重視。英宗時代的王振算是顯赫一時了,那也是因為宣宗留下的輔政大臣還有英宗的母親已經去世,英宗還在成長階段,王振顯赫了一時。自王振以後的明朝宦官,不乏權勢滔天者,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他們的職位要麼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或者是秉筆太監,握有代天子批紅之權,而且司禮監還握有東廠、錦衣衛這些特務機構。但是這些人雖然顯赫,卻無法左右皇帝的廢立。明朝的君主集權已經十分強大,而且明朝的內閣文官集團勢力也十分強勢。司禮監的大太監們雖然有批紅權,還握有特務機構,但沒有軍權,而且內閣握有擬票之權,太監們對國家大政方針有影響,但都是在皇帝信任的前提下,如果皇帝一翻臉,拿下這些大太監根本不費事,基本只是一句話的事兒。面對大權於一身的皇帝,太監們依賴的只能是皇帝的信任和懶得管事兒。

    比較起來,唐朝的宦官專權就比較事兒大了。唐朝宦官專權開始於玄宗的高力士時代,高力士比唐玄宗大一歲,是玄宗即位的大功臣,故而玄宗對高力士倍加信任,玄宗一生最信任的恐怕也就是高力士和掌握禁軍的陳玄禮了。玄宗時代許多文臣武將的晉升,高力士的一句話常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連太子即後來的唐肅宗都對高力士十分敬重。高力士雖然深受信任,也握有重權,但高力士對玄宗絕對忠誠,絕對的政治正確,絕對的小心謹慎,從不越雷池半步。高力士和陳玄禮也彷彿成了唐玄宗的影子,陳玄禮後來被外調,高力士也被調走,唐玄宗轉眼間更難以生存,不久就去世了,而高力士在遠方得知玄宗肅宗相繼去世後,不久也病故了。一個幾乎與主人相伴一生幾乎同時去世的人,也算是難得了,也算是個好太監了。高力士開啟了唐朝宦官的巔峰時代,但還沒有專權。之後肅宗代宗時代的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相繼都顯赫一時,還握有了一部分兵權,這對朝廷局勢的走向就十分重要了。但這個時候的宦官勢力還不那麼鞏固,而且唐代宗雖然不是什麼英明之主,也是守成之君,政治才能和眼光還是有的,剷除這三個權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無論是顯赫一時的大太監,還是執政十六年的元載,亦或者是手握重兵的郭子儀,唐代宗都能駕輕就熟。唐肅宗時代宦官握有了一部分軍權,但真正讓宦官掌握兵權並形成制度是在唐德宗時代。經歷過建中之亂,唐德宗對曾經信任的文臣武將幾乎是大失所望,在一路顛沛流離的逃亡中,唯有宦官們沒有逃亡始終跟隨他。之後開始任用宦官執掌禁軍神策軍,神策軍隨後還控制了京西北藩鎮。神策軍不同於一般的禁軍,是一支兼具禁衛任務和野戰任務為主的雙重性質部隊,有皇帝親自任命的神策軍左右中尉來執掌。唐德宗時代,宦官專權開始走向巔峰,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兵權,並形成了制度。唐德宗、唐憲宗因為個人能力比較強,對宦官控制的還比較嚴。但唐憲宗死後,宦官專權就比較瘋狂了。唐穆宗由宦官擁戴而立,唐敬宗則直接被一個小太監殺了。之後的唐文宗想剷除宦官實力,策劃了甘露之變,但功虧一簣,招致了執掌神策軍的宦官集團的瘋狂報復,朝廷大員膽戰心驚,幾乎都不敢出門,唐文宗也被太監們指著鼻子數落,不敢吭聲。大太監仇士良甚至有了殺死文宗換人的打算,但因為上有太皇太后郭氏的存在,下有鄭覃、李石等一部分正直的大臣,部分藩鎮節度使也極力聲討宦官,如果仇士良做的過頭了,這些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保不準會殺向長安。武宗宣宗時代,宦官勢力受到了皇帝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的壓制,但宦官仍然掌握著禁軍,實力並沒有受損。到了唐朝末期最後的兩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時,宦官田令孜、楊復恭終於真正做到專權了,但是這時唐朝的藩鎮徹底鬧大了,唐朝朝廷的權力已經被唐朝藩鎮分的沒剩多少了,唐朝宦官對全國的作用與影響,遠遠不如明朝那些干政的宦官。唐僖宗喜歡玩樂,田令孜就把唐僖宗伺候得舒服,可惜黃巢之亂打破了美夢。過了幾年苦日子的唐僖宗終於成長了一些,加上田令孜誘發藩鎮大戰,他就徹底拋棄了田令孜,田令孜逃跑被節度使王建所殺。之後是楊復恭,這個人沒田令孜那麼張揚,但畢竟是個宦官頭子,新即位的唐昭宗只要是見了宦官就痛惡不已,正應了仇士良的話,讀書多了就不妙。唐昭宗弄死了楊復恭。至於劉季述,唐昭宗的時候,唐朝已經陷入名存實亡的境地,各地藩鎮真正崛起,劉季述也無權可專了。在唐朝唯一做到廢立皇帝的宦官是劉季述,但是劉季述仍然失敗了,唐昭宗很快復位,劉季述被殺。而且這已經是公元898年以後的事了,當時全天下早已大亂,各地稱王者不記其數,劉季述也沒什麼權力可專了。宦官劉季述迎皇太子監國,假傳昭宗之命退位為太上皇,讓太子登基。後來,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發兵打敗了劉季述,昭宗復位,劉季述被亂棒擊死,棄屍於市。

    宦官專權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特殊的產物,它是依託皇權而來的,他們再大的權力和顯赫的地位都是依賴於皇帝的,他們可以控制皇帝,但如果一旦有殺皇帝的事兒,則就會招致天下群起而討之的情況。皇權強盛他們不敢為所欲為,皇權崩潰天下大亂,他們也無法為所欲為。只有在皇權衰弱和天下沒有大亂的這個階段,宦官可以透過控制皇帝來獲得發言權獲得顯赫的權勢。一個強勢的皇帝,還有一群手握重兵的諸侯,都可以輕易的剷除宦官。外戚、宦官、藩鎮,都能威脅到皇權和改朝換代,外戚勢力和藩鎮都有能力改朝換代,他們自身都有龐大的勢力,也都成功的改朝換代過,而唯有宦官乃無根之木,也為天下倫理所鄙視,是無法做到改朝換代的。

  • 2 # 赤兔不是兔

    根據題主提出問題:宦官專權亂政,甚至影響歷史走向的事件(本人比較喜歡三國時期前後的歷史,此處只答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見諒)

    東漢末年宦官得勢的前提,特殊的歷史背景

    1.外戚權勢如日中天,皇帝命運由外戚掌控

    所謂外戚就是皇帝后宮妃子的孃家人,因為妃子與皇帝的關係也成為龐大皇室的一員。在中國歷史長河上“枕邊風”一直是王朝重要特徵,後宮妃子的“枕邊風”能輕而易舉的幫助孃家人獲得重要的權勢。東漢末年皇帝一般短命,成了皇太后的妃子畢竟只有二十多歲,在處理國家大事和朝政上沒有什麼能力,這就有了向孃家人求助的理由,外戚趁機主持朝政,皇太后垂簾聽政,這便有了外戚權勢滔天額結果。東漢和帝開始,在位的每一位皇帝活得都很短,比較有名的就是殤帝,百日成帝,最後卻不知自己做過皇帝。因為外戚清楚的知道皇帝一旦成長起來便是對自己權勢的威脅,所以很多皇帝都被他們用特殊手段搞得年幼駕崩,堂堂皇帝如履薄冰,連生命都掌控在外戚手中。

    2.外戚威脅皇權的結果:宦官集團的強勢崛起

    在外戚的魔爪之下,也有皇帝在步步危機中終於成長起來,既為皇帝,豈容他人威脅自己的權威?想要重振皇威,必然和外戚集團發生衝突,但在那朝野遍佈外戚耳目的情況之下該怎麼做才能肅清黨羽呢?這時,貼身服侍皇帝的宦官成了唯一選擇,《後漢書.宦者列傳》中就曾說道:內外臣僚,莫由親接,唯閹宦而已。在一步步經營之下,皇帝終於肅清外戚黨羽,而其中最大的功臣便是宦官集團。小小的太監,奴才中的奴才,在這之後受到了怎樣的賞賜呢?有句話這樣說:遂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宦官從此位極人臣,可見賞賜有多麼的大。

    皇帝寵信,宦官得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進奉讒言,黨錮之禍引發黃巾起義,東漢瀕危

    宦官畢竟是奴才,加之其身體殘缺與長期奴性壓抑的影響,在得勢後對百姓勒索搶劫,致民不聊生,代表性人物有單超為首的“五候”,比外戚竇氏,梁冀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東漢末年其實不乏有本事有品格的正義之士,倘若皇帝識人知任,漢王朝說不定還能多挺幾年, 而迷惑皇帝的因素,宦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清議”便是正義之士在這關鍵時刻發起的運動,勸諫皇帝改變不合理不利於國家和百姓的政策。代表人物有三君,八俊,八廚等等。曾有一名叫李膺的司隸校尉,曾不上報處死了作惡多端當時權勢很大的十常侍張讓的弟弟,讓宦官們在那段時間都不敢挺直腰板大聲說話,只能向皇帝哭訴。當時政治腐敗,宦官們豈能由這些名士,正義之人對自己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皇帝聽信宦官讒言,恆,靈兩帝都曾發起“黨錮之禍”東漢心存國家與正義之士生怕禍從口出,使得東漢失去了一批又一批正直名士,越發黑暗。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張角趁虛而入創立太平教,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著名的黃巾之亂,讓越發腐敗黑暗的東漢處處是戰火狼煙。

    膽大包天,兩次密謀誅殺大將軍,致使發出“勤王詔”董卓進京,東漢名不副實

    漢靈帝駕崩之際將廢長(劉辯,何皇后所生)立幼(後來的漢獻帝劉協,王美人所生)的任務交予宦官蹇碩,這個蹇碩乃靈帝在位時設的“西園八校尉”之首,當時袁紹和曹操也只是其手下,直接受命於皇帝,可見其聲勢浩大,位極人臣。要完成靈帝交代的任務必須先先剷除當時的大將軍何進(何皇后的哥哥)。雖然蹇碩身份顯赫,可對上手握重兵的大將軍還是有些困難,於是便有了誘騙何進進宮誅殺的計劃,奈何計劃走漏風聲反被何進用同樣計謀反殺。

    何進除去了蹇碩,可還有“十常侍”這等勢力,心急想除盡宦官集團的何進居然聽信袁紹發“勤王詔”借外人之手除去宦官集團的餿主意,這可讓手握重兵,心存野心的西涼董卓高興壞了,手握進京勤王檄文一路大搖大擺向宮中進發。在董卓進宮路上,何進心急想快點除掉十常侍,可其妹妹何太后和十常侍有些交情便從中阻攔,種種跡象終讓十常侍發覺來自何進的殺機。既知何進殺心,豈能不先下手為強?密謀後便讓手下段珪假髮何太后詔令讓何進進宮,可能對自己妹妹的信任,何進大搖大擺的進了宮,在與人打招呼之際便被張讓等人安排的刀斧手砍了腦袋。在宮外等候的袁紹等人遲遲不見何進出來,便在外大喊,張讓等人迴應:何進謀反,已伏誅矣。並將何進頭顱扔出,此下激怒了何進部下,發起了對宮內的血洗。張讓等宦官見勢不妙帶少帝出逃,後被閔貢追上逼得跳河自殺,再後來董卓進京,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稱相國。從此東漢名不副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刪除其他盤上曾經的系統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