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英國為什麼不捲入戰爭?英國是因為離岸平衡政策而坐視普魯士統一德國在歐陸做大的嗎?
10
回覆列表
  • 1 # Mer86

    英國離岸平衡的精髓是幫助弱勢群體對抗強勢的一方。1866年普奧戰爭時,沒有國家看好普魯士,包括英國在內。畢竟當時的奧地利強,普魯士弱。

    因此,在普奧戰爭期間,英國不可能支援奧地利。當然,英國也沒有支援普魯士。英華人在這場戰爭當中,持自立態度。

    至於別的國家,由於奧地利因為巴爾幹半島問題跟沙俄帝國有矛盾,因為威尼斯問題跟義大利也有矛盾。因此當時的沙俄和義大利都沒有摻和這場戰爭。(這倆都希望普魯士能狠狠的修理奧地利)

    當時唯一有能力干涉,並且有干涉意願的國家是法國。但是由於法國的拿破崙三世不看好普魯士,認為奧軍會得勝,而且他想得到萊茵河附近的領土(奧地利的飛地)。因此法國也沒有干涉。

    普奧戰爭後,法國大跌眼鏡,然後開始跟普魯士展開了長達三年半的隔空對罵,雙方的領導人齷齪不斷,反覆互相挑釁。

    由於當時普魯士弱(截止至1869年時,北德意志邦聯有3000萬人口,30萬常備軍;法國有3800萬人口,40萬常備軍),因此英國也就繼續秉承“鋤強扶弱”的宗旨,繼續支援普魯士,暗地裡給法國下絆子。

    至於沙俄和義大利。由於沙俄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的問題,跟法國不合,巴不得普魯士揍死法國;義大利因為羅馬問題,暗地裡也希望普魯士揍死法國。因此這倆就跟普奧戰爭期間的態度一樣,希望普魯士把法國狠狠揍一頓。(法國戰敗後,義大利趁機收復羅馬教皇國,完成統一)

    ↓普奧、普法戰爭期間,義大利借普魯士之手趁機收復領土示意圖

    普法戰爭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按道理來說,當時的英國、沙俄、義大利應該要重視德國了。但是由於俾斯麥的堅持,德國故意隱忍不發,不搞海外擴張,不跟英國爭殖民地,不發展海軍,不造戰列艦,絲毫不影響英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因此,英國也就沒把德國視為自己的勁敵,沒組織類似於反法同盟的“反德同盟”。

    另一方面,俾斯麥不主張跟沙俄結仇,希望促成德國、沙俄、奧匈帝國的三皇同盟,因此沙俄也跟德國的關係不錯。

    英國、沙俄都不整德國,奧匈帝國當時也惹不起,單靠法國一家能搞死德國嗎?顯然不可能啊。

    所以,為什麼英國不干涉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呢?因為普魯士贏了奧普、普法戰爭,Continental平衡也沒有被打破,沒有影響到英國的地位。而反之,如果奧地利或法國贏了,那Continental才叫失去了平衡。

    至於說德國後來跟英國、沙俄結怨,促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那是傲嬌且自負的威廉二世造的孽。當時俾斯麥已經“退休”了。

    最後說說當時的法國。拿破崙三世時代,法國一直都有一個特點:國際影響力遠遠強於國家的真實實力。法國在拿破崙之後,明明已經不再具有獨霸歐洲的能力了。但拿破崙三世非要作死。

    協助英國打沙俄,結果他得罪了沙俄;

    幫助義大利統一,結果他得罪了奧地利;

    幫助義大利統一期間他要挾義大利,結果他得罪了義大利;

    看見普魯士崛起,他故意阻攔,結果得罪了普魯士;

    由於他太強勢,英國害怕出現第二個拿破崙帝國,結果英國故意給他下絆子;

    這麼一看,其實你會發現當時的法國簡直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只不過義大利、沙俄、奧地利當時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不想挑這個頭,法國才平安無事。

    後來普魯士崛起,想單挑法國,當時的各國雖然表面上不說話,其實內心裡都在給普魯士打氣,巴不得普魯士弄死法國。

    而作為事實上的老大英國,此時擺在它面前的就是兩個國家即將開戰,一個是剛剛打敗了五大列強(英法普奧俄)中的兩個,對外有著強烈的領土野心,在過去二百年多次單挑全歐洲而不敗的歐洲頭號強權法國。另一個是國力看起來比較弱,領土面積在列強中最小,對外政策比較低調的普魯士。

    你如果是英國高層,認為誰會贏呢?而如果你是英國高層,你又會支援誰呢?

    所以,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英國聯普製法的策略,就是在維護英國離岸平衡的基本外交國策,就是在防止一個獨霸歐洲的強權出現。即便英法是盟友,但英國在利益面前也要翻臉不認人,防止法國過度膨脹。

  • 2 # 淚321

    因為目的不同。

    普奧戰爭:普魯士為奪取德意志的領導權,而對奧地利開戰,戰後通過了聯邦憲法,為德意志統一準備了條件。

    普法戰爭:因普魯士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以及兩國關於德意志統一的矛盾而爆發。

    共同目的:為統一德意志而進行的王朝戰爭;且為奠定德意志在Continental的霸主地位。

  • 3 # 心向青山

    事實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就是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以及由此導致的德意志統一。

    1,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由來

    拿破崙戰爭中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在戰後形成了圍堵法國的維也納體系,其目的就是要維持Continental均勢。

    維也納體系除了圍堵法國外,還要防止德意志統一,於是便成立了德意志邦聯,以奧地利為首,壓制越來越強勢的普魯士。

    所以,最想打破維也納體系的便是法皇拿破崙三世和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

    普奧戰爭的爆發源於普魯士和奧地利爭奪德意志的主導權,但卻是在法國的慫恿下開始的。拿破崙三世想要以此打破維也納體系,而法國和英國之所以不出手,是因為都判斷奧地利會贏。

    可是,普魯士迅速擊敗了奧地利,大出拿破崙三世的意料之外,法國不能坐視德意志統一,於是普法戰爭爆發。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後,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登基稱帝,這便是德意志帝國。

    2,普法戰爭後之所以沒有形成反德同盟得益於俾斯麥的縱橫捭闔

    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後並沒有趕盡殺絕,奧地利轉而與匈牙利組成奧匈帝國後,德奧結成同盟。

    源於德國的地緣劣勢,為了防止德國兩線作戰,俾斯麥一直使德國同時與奧匈帝國、俄國結盟,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幹半島有嚴重的地緣衝突,德國的制衡保證了東線不至於在奧匈帝國和俄國之間爆發戰爭。

    法國被德國擊敗後尚無實力再戰德國,於是歐洲暫時並沒有形成反德同盟。

    3,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後罷黜俾斯麥改變了歐洲的局勢

    威廉二世年輕氣盛,由於德國的工業規模迅速超過英國,德國開始對外擴張。威廉二世制訂了優先支援奧匈帝國的外交策略,拒絕與俄國再結盟。

    俄國懼怕德奧聯手對付自己,於是尋求與法國結盟。

    法俄結盟後,德國本來想與英國結盟,但英國習慣了做歐洲的仲裁者,從不真正結盟。

    威廉二世認為讓英國見識一下德國的實力,英國變會就範。於是德國開始擴建海軍,在海外擴張。英國可以忍受德國在歐洲大陸擴張,但決不允許德國侵佔自己的海洋利益。

    於是,英國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法俄同盟,英法俄同盟的建立,標誌著歐洲反德同盟的正式建立,之後一戰就在前方,只差一個導火線。

    一戰的導火線就發生在奧匈帝國和俄國有地緣衝突的巴爾幹半島,這也再次印證了俾斯麥的遠見。

    法皇拿破崙三世和德皇威廉二世,最終決定了拿破崙戰爭後歐洲戰爭的走向。

  • 4 # 王大森

    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為什麼沒有引起反普聯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應該從主觀和客觀兩個原因來分析。

    主觀原因得益於俾斯麥的“鐵血政策”為背景,有強有力的武力做後盾,配上懷柔的外交政策。透過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的三次戰爭並逐一擊破,並透過利用各個帝國之間的矛盾遊走於達成目的,這是有很大的原因。並且在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後並沒有過分的削弱法國和奧地利的根本利益而引起這兩個國家的憎恨。

  • 5 # 漩渦鳴人yy

    這點得歸結到英華人的身上,英華人在這之前事實上和普魯士之間已經有了良好的外交關係,並不是像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雙方掐的那麼狠。

    早在菲特烈大帝時代,普魯士就和英華人結盟,英華人負責在海外殖民地和法華人抗爭,而普魯士就在歐洲內陸地區和法華人以及其他的歐洲聯盟對著幹,結果就是,要不是當時沙皇俄國出了亂子,最後臨陣倒戈,普魯士早就在地圖上面消失,但是此舉卻獲得了英華人的好感,也為接下來普魯士的外交官俾斯麥為英國與普魯士之間良好的外交關係打下了一個基礎。

    其實俾斯麥對於菲特烈大帝做的那件事兒,也是感到十分的不吃,他說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除了危如累卵,斷垣殘壁的柏林城,我們還得到了什麼有用的東西嗎?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俾斯麥在接下來的戰爭之中留了一個心眼兒,也就是說打仗就是要拿東西的,不是說就為了一個名譽累死累活替別人還在那裡數錢。

    確實大家去看數次王朝戰爭,哺乳室都是弱勢的一方,一開始打荷蘭,弱勢,後來打奧地利,弱勢,接下來再打法國,又是弱勢,就是告訴英華人一句話,我的實力很弱,如果不過來幫我,我就輸了,同時也告訴其他的國家,這次贏純屬是僥倖!

    英華人對於歐洲內陸的大陸政策,通常來講就是扶弱除強,強勢的國家,比如說能夠影響整個歐洲政治的強大的國家,英華人出手把這些國家給削弱,或者直接滅掉,如果比較弱一點的國家,英華人就幫助他們將他們扶植起來!所以英華人實際上就是一根正宗的歐洲攪屎棍。

    在清楚這一點的情況之下,俾斯麥給整個普魯士制定的國家政策,便是永遠不能去挑戰英華人的權利,永遠不能夠挑戰英華人的海外權利,永遠不能夠挑戰英華人的國際地位。

    英國是一個殖民地國家,本身就是殖民地經濟,從殖民地掠奪大量的廉價的工業材料和與勞動力生產成為工業品,然後再銷售到這些殖民地國家,獲取爆額的利潤,所以對於英國來講,制海權十分重要,海洋掌握在誰的手裡,殖民地就歸誰,失去了制海權,等於失去了殖民地,失去的殖民地等於失去了殖民地經濟,那英華人世界第一的寶座遲早得讓給別人。

    所以。普魯士或者是接下來,德意志帝國一直在堅持建立一支歐洲陸軍兒,不是一支海軍,建立海軍就去挑戰英華人,英華人不會放過你如果只建立一支陸軍吶,英華人覺得你沒有任何威脅性,所以他就會一直幫助你,同時對於殖民地俾斯麥表示殖民地有什麼用什麼,用都沒有,我們不去爭奪殖民地,當然這句話是說給英華人聽得。

    主要穩定了英華人那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英華人都會幫你去擺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英華人出錢出力出外交官,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英華人幫你去遊說,總之能夠幫你的就往死裡幫,為什麼你這個人對英國沒有任何的壞處,相反能夠成為英華人一個優秀的打手,英華人為什麼不培養你呢?

    但是這樣的國家政策在他的繼任者威廉二世看來簡直就是愚蠢,德意志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走,我們一起去打,英華人去,得,接下來英華人就不把你當兄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淺析哪個國家將是敘利亞庫爾德人的新靠山和生存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