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萌萌小萌新

    正月初一至十五為春節,是畲族熱民的傳統節日。 節日裡家家帖紅,人人著新衣,到處鞭炮聲,相互串們道喜,備辦三牲厚禮祭祖。 民十分重視過春節,從農曆十月開始,就準備糯米釀製“過年酒”,用糯米、灰鹼水做年糕(餈粑)。吃餈粑是畲族人民過春節的特色之一。畲鄉流傳著這樣的一首詩句“糯米做餈圓又圓,香麻拌餈甜粘粘。”就是說做餈粑,表達了 民盼望春日時(餈)來運到,生活年年(粘粘)甜的美好心願,還有閤家團圓之意。

    正月初一至十五為春節,是畲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節日裡家家帖紅,人人著新衣,到處鞭炮聲,相互串們道喜,備辦三牲厚禮祭祖。

    除夕之夜,人們一般通宵不眠,前半夜,走家串戶,互相祝賀;後半夜,點燃香燭,鳴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時, 家男女老少圍在篝火旁,聚吃年飯,稱“隔歲”。小孩一邊烤火“守歲”,一邊學唱“盤古歌”,阿爸則蒸糯米飯做芝麻餈粑,做罷餈粑,還要一指碗口粗的耐燒的楮木,放在灶裡燃燒,到一定火候時,用灰燼掩埋著,做為大年初一的火種,謂“隔年火種”。這個火種一定不能在第二天煮早飯前熄滅,不然會認為是不祥之兆。初一凌晨當雞鳴第一聲是,年輕就開啟大門,放鞭炮和“雙響”,有的跑到大門外,拿著竹響板(毛竹破開兩片,一頭聯結在一起),繞著房前房後“呱呱”地敲打,以示驅瘟神,除病滅。

    個戶主婦聞到爆竹聲,爭先恐後地趕到井邊“ 新水”,回家煮線面做早點,預祝全家平安長壽。孩子們跑到竹林裡“搖毛竹”,認為小孩搖了毛竹就會象竹筍一樣茁壯成長。農曆正月初而開始,要集體上山圍獵,過去,好要舉行拜祭獵神活動。正月初五“開年駕”(送年),家長領著小孩到處打掃。打掃完後,全家喝糖茶,預祝年年有餘。正月初八,是畲族祭始祖盤瓠的日子,屬於原始這會遺留下來的圖騰崇拜。這一天,同祖同姓的男女老少。聚集祠堂舉行祭祖會。有的村落要在初一至初五於祠堂中祭祀祖先。

    習俗

    過年期間,男子搓草鞋,操勞家務,以示對婦女的尊重與慰問。姑娘們則忙於以各色鮮豔的絲線,編織成絢麗多彩的綵帶,準備送給自己的情人。節日裡還舉行對歌、“打尺寸”、登山比賽和打鞦韆等文娛活動,充滿著節日的歡樂氣氛。十五過了元宵節,春節活動乃告結束。

    上杭縣廬豐畲族鄉的畲族人過春節與當地的漢族人大同小異,有“時年八節”之說,而春節則為八節之首,因此倍受畲族人看重。

    畲族別具情趣的過年,從臘月廿五便拉開序幕。這一天,家家“掃塵”:家庭主婦就會早早起來清掃房屋,洗滌被單和蚊帳,把整個家打扮得乾乾淨淨迎接春節的到來。這天起,家中老人,都會告誡小孩“入年嫁了,小孩子不能罵人,不可吵架,不可說不吉利的話”。

    除夕這天,畲族人和漢族人一樣,一大早起來,全家便忙開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換貼新年畫,但畲族人貼春聯除大小門全貼上外,還會在穀倉門上貼個“五穀豐登”,在豬舍門上貼個“六畜興旺”等,意為整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以圖個吉利和希望。 早上煮好飯後,首先要盛上一大碗“上歲飯”, 放於灶臺的“司命灶君”前,泡沏茶,燒柱香,迎灶君回家,讓他“好話傳天上,壞話去一邊”或“上天奏效好事,下界降吉祥”。完畢,主婦還要將做好米粄蒸熟後用小盤子裝著,加上三牲(宰殺最肥大的雞。鴨)酒肉, 到藍氏家廟裡 焚香頂禮,放上鞭炮,表示一年忙到頭,過年有如此豐盛的收成,感謝上代祖宗的保佑。

    晚上,全家聚餐,吃團圓飯,凡是在外地讀書,經商,做官,打工的家人都得趕回來團聚,喝上自家釀的米酒,共同享受這豐盛的年飯,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畲族人一年忙到頭的勞動結晶。晚飯後,大人們向小孩子發壓歲錢。畲家廳堂習慣紅燭通宵長明,叫照歲,閤家歡聚一堂守歲迎春,守歲寓意迎來“天增歲月人添壽,春滿乾坤福滿堂”的新一年。零點準點,家家大放鞭炮迎春納福,謂之“開新正”,但當年有喪服的人家就不興燃放鞭炮和貼春聯。

    正月初一,這是一年的開頭一天,畲族人起早穿上節日新裝,個個喜笑顏開,遇見熟人應互相道賀,共祝新年萬事如意。交情較深的,則互相登門拜年,拱手作揖,“恭喜發財”“長命富貴”等好話連篇。多數人家備有金橘蜜餞(俗稱“蜜棗”),親友來臨,先請吃蜜棗並呈上一句吉語:“吃蜜棗,年年好!”

    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玩個不亦樂乎。晚上開始則有打香燈(用稻草紮成龍形,插上香火)和打獅活動,到各家各戶去,舞燈助興,縱情歡樂。真是“年初一,早開門,放爆竹,喜氣新,點蠟燭,裝香燈……”

    畲族春節禁忌甚多,如正月初一不能洗衣,不能動刀,不能打罵人,不能在井中打水,好讓井媽安靜休息一天。如果小孩失手打破碗碟,要說“歲歲(碎碎)平安”或“落地開花”“碗豁嘴大富貴”之類的吉語。這天小孩子特別高興,全身穿戴一新,聚在一起比劃著,敘說著各家的大人們如何為孩子張羅這全新的衣帽。吃年糕,放鞭炮,打鑼鼓,踢毽子,放風箏,吹氣球,比新衣服,數壓歲錢。

  • 2 # 白鷺飛

    畲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福建北部山區畲族同胞的姓氏有:雷、藍、鍾、盤。由於雜居於漢族地區,漢化程度嚴重。但是部分畲族老鄉在過年有以下特色:

    1.畲族服飾。如圖.男女服飾不同。

    2.畲族美食:烏米飯,隨著福建北部地區加強民族特色旅遊開發,這個美食日益出名。

    3.畲族語言:畲語,只有少數人會講這種語音。

    4.畲族歌曲。對山歌,加入到各種當地的文藝演出隊伍。

    5.圖騰。畲族群眾圖騰崇拜:狗。因此不用在畲族群眾面前談吃狗肉或有關狗的禁忌。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畲族同胞要舉行活動祭拜“狗”圖騰

    希望民族特殊元素得到傳承。

  • 3 # 行走的阿雷

      畲族主要分佈在福建、浙江、廣東地區,主要特點是:大範圍與漢族雜居,小範圍民族聚居。福建省福州地區羅源縣的畲族聚居地依然保留著比較傳統的過年習俗。

      這裡過年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農曆臘月廿四,即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的主人無論在何處謀生都要回到家裡“祭灶”。晚飯後,主婦們把廚房收拾乾淨,就可以將灶糖、灶餅等擺出來供奉灶公、灶嫲了。除了灶糖、灶餅、花生、瓜子,還可以擺上甘蔗、荸薺、蘋果、橘子、柚子,也有人擺巧克力、滷雞爪、滷鴨爪等零食。總之,想讓灶公、灶嫲享用的時新零食都可以擺上。但有一條必須遵守:每種供品裝一盤(或一碗),總的碗盤數量以雙數為宜。土灶一般有兩口鍋,前灶、後灶的碗盤數任選3、5、7、9這些單數,這樣,兩個灶的碗盤總數就是雙數。另外,甘蔗必須有頭有尾,不削皮。荸薺也不削皮。

                                       祭灶(一)

                      祭灶(二)

      小年過後接下來的幾天,大家都忙於洗洗涮涮、蒸年糕、備年貨。如果哪個親戚家裡有人做壽的,還得趕在除夕前上門給人做壽。傳統的壽禮是“一對紅燭+一雙鞋子+一雙襪子”。不過,現在風俗都改良了,多是給壽星一個紅包表心意。通常,主人家的回禮是文餅(地方小吃,油炸面,孩子們稱之為“薯條面”)、土粉(手工番薯粉絲)或手工圓餈粑(用餅模壓出造型的)。

                     手工圓餈粑

      大年三十是除夕,家家戶戶都要挑一擔供品到村裡的宮祠去,供奉保護一方水土的各路神仙。回到家裡,還要給自家的祖宗們上供。

                    給祖宗上供品

      這些流程結束後,就可以準備年夜飯了。這裡的年夜飯很早,大多數人家下午三四點就開飯了。遇到晴好的天氣,年夜飯吃完了,太陽還沒下山呢!飯後,別人都閒下來了,惟有主婦們還在忙碌。她們要蒸一籠乾飯(留著正月初一吃),給穀倉、廳堂放好供果,把鍋灰刮掉,把灶膛掏乾淨,並把房前屋後、裡裡外外都打掃乾淨。這一切都收拾停當,除夕夜就降臨了。畲家過年的第一階段到此結束。

      第二階段從正月初一持續到元宵節。初一凌晨五、六點鐘左右,家家戶戶的男主人洗漱、淨手後,點起供桌上的蠟燭,點上新春第一柱香“接神”,隨後,炮仗就噼裡啪啦地在黎明的晨曦中炸響。一家連著一家,炮仗的轟炸聲此起彼伏,聲聲催促人們早起。此時,女主人們都在廚房裡忙碌著,為家人準備正月初一的點心:一碗太平面+煎蛋。只要聽到自家“接神”的炮仗響起,大家都自覺地起床洗漱了。家人們之間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安靜祥和的氣息。等大家都吃過點心,主婦就開始準備早飯了。新年的第一餐必須吃素,所以,主食是除夕夜準備好的木桶乾飯,配素菜(用菜油煮一碗豆腐,炒一盤蔬菜即可)。剛吃過點心,如果不想吃早飯,得說“我吃飽了”,不能說“我不吃飯”。若是不小心說了“我不吃飯”,話音未落,說話的人心裡就會偷偷嘀咕幾句,“哎呀,糟了!我今年會不會吃不上飯呀!”

      正月初一,禁忌多多:不能大聲說話,更不能吵架,不能叫人起床,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如果家裡有小孩子,大人有時會找一塊洗淨的棉質尿布備著。一旦孩子冒失,說了不吉利的話,就用這塊尿布給他(她)擦擦嘴,不吉利的話就失效了。此外,正月初一的白天,所有人不能躺在床上睡覺(以免田埂坍塌---這對農民來說,可是件天大的事),不能去別人家串門,更不能去走親戚。另外,初一至初四這幾日,不管家裡垃圾有多少,都不許倒到外面去。你能做的就是把垃圾歸攏到一起,等到初五早上統一清掃後再送去垃圾場。

      初一至初四,人們的生活主題就是吃吃喝喝。從初二開始就可以走親訪友了。如果附近的村莊有人組織舞龍的話,一般是安排在初一至初五這幾日。關於舞龍,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支舞龍隊如果今年春節來舞過龍,那麼,接下來的兩年也必須舞龍,要舞滿一輪(三年)。舞龍隊舞到自家廳堂的時候,可別忘了拔幾根龍鬚放進水缸驅邪哦。

                       舞龍

      正月初五,俗稱“開假”,意思是說從這一日起,人們可以去做自己的營生了。這天一大早,人們必須把家裡所有的垃圾清理了倒掉,然後,才能開始煮早飯。飯後,該上班的去上班,該賺錢的去賺錢。現在,不少人都進城上班,所以,初五過後,大部分人都離家外出了。對他們來說,這個年已經過完了。

      但是,對留守家裡的人來說,年還沒過完呢,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因此,每家每戶還得天天“打香”(初一至十五,每天晚飯後,男人要負責把宮祠裡和家裡的香點好,俗稱“打香”)。元宵節當天還得殺雞宰鴨到宮祠裡供一供,回到家裡也得再供一供。元宵節過完,這個春節才算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從此,人們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與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起商朝,周朝在中央對地方統治方面、管理方面有什麼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