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紙匯

    談不上敬佩吧?

    只是崇禎死的太慘,人們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所以對他比較憐憫罷了。因為說實話,他不幸當了皇帝,能力不足,然後犯了很多錯誤,他的死自己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溥儀那?一個三歲登基六歲下野的孩子能要求他承擔什麼責任?

  • 2 # 簡單點挺好7

    崇禎可以說是明朝最勤政的皇帝也不為過啊,但大明氣數已盡,加之朱由儉剛愎自用,殺害了袁崇煥,致使大明滅亡,。

    崇禎死前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並留下一句,,,宦官任你宰,庶民不可辱,的名句,從這一點來看他也不失為一位好皇帝。

    至於溥儀,,一生懦弱,沒什麼建樹,不提也罷,典型的賈寶玉似的人物。

  • 3 # 石門實話

    我們先來看看崇禎帝最後留下的遺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後,崇禎帝在大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但是沒有一個人前來,但是崇禎帝自始至終就沒有想過逃跑的念頭,最後在景山上一棵歪脖子樹上上吊而亡。崇禎死時年僅33歲,身邊就只有王承恩一人相伴,臨死之前在自己的衣服上寫下了這篇“遺書”。 從這封遺書的可以看出崇禎帝是不甘心成為亡國之君的,但是現實的狀況不得不使他承認了失敗,他覺得羞愧,覺得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所以自己取下來作為皇帝的冠冕,準備自縊,可是崇禎帝心裡還是想著大明的百姓的,所以又說叛軍可以對他五馬分屍,但是祈求不要傷害百姓,只這一點就足以使崇禎皇帝受到後世百姓的尊敬。

    崇禎帝朱由檢在中國歷史上這麼多位的國君當中其實是一位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相當敬業的皇帝,他一生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一心只盼能把大明朝恢復到曾經的盛世,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崇禎是一個志向遠大勵精圖治的皇帝,他非常的勤政,有史料記載“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就是說崇禎不分晝夜的辦公,從未有慌政的時候,也不貪圖享樂,飯食簡單,穿著樸素,可以想象到崇禎可能表面看都不像一位皇帝,因為晝夜辦公二十多歲累的兩鬢都就白了。可以說不管當時還是現在,人們對於作為皇帝的崇禎,在工作的一方面都是讚揚的。

    但是作為皇帝他又是不及格的,為什麼呢,因為崇禎雖然有遠大的志向和勤勞的工作態度,奈何他是一個沒有什麼才能得人,他沒有治國的策略,也沒有用人的策略,本身他的性格又是極度多疑,苛刻的,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君臣互相猜疑互相利用的局面,長此以往大明朝在內憂外患的衝擊下落得個國敗君亡的結果。 但是不管怎麼說,崇禎作為一個自然人來說,他對於自己的職責是充分理解的,也是盡心的去完成的,對於百姓也是相對的比較愛護的,從這一點來說就是值得尊敬的。

    附上史料對崇禎的評價,《明史·本紀第二十四》: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 4 # 靜夜史

    簡單說來,就是崇禎死了,而溥儀活下來了。在宗法觀念如此濃重的中國,死者為大,所以崇禎才被世人所銘記。

    說敬佩的,主要還是明粉,哦不,是明吹!

    看了很多關於明朝的資料,感觸最多的當屬崇禎的死,有惋惜,但也有憤恨。感嘆他忙活了17年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但是又痛恨他的瞎折騰最終讓明朝提前關門。

    崇禎皇帝最讓人“敬佩”的,當屬他在大敵當前,沒有臨陣退縮,而是與大明社稷共存亡,最後在自縊前,還發表了一篇豪邁的遺言,原文如下:“朕涼躬聖意,有傷天德,死去無顏見祖宗。故去面冠,以發覆面,任賊分割,無傷百姓一人!”,民軍發現崇禎遺體的時候,在衣襟還發現一段文字:“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大概如此。

    但是這一壯舉在明吹眼中就成了君王死社稷。崇禎成了一個勵精圖治但最後被大臣耽誤的一代雄主,頗有時不我濟的意思在裡面。

    可以說,正是這些斷章取義,不辨是非的明吹們的拼命渲染,才讓崇禎的形象如此高大,進而死得如此悲壯,然後如此令人敬佩。

    為什麼所有人都不想去了解真相:李自成兵發西安的時候,崇禎就預感明朝不敵,此時的北京城鼠疫肆虐,軍隊非戰鬥減員超過大半,城內餓殍遍野,根本就沒有力量抵抗起義軍。然而東林黨的君子們高喊民族大義,阻擋崇禎南下,而崇禎多疑的性格一上來,也不讓太子到南京監國,就這樣讓崇禎失去了最後避難的機會。等到李自成把北京團團圍住的前夜,崇禎皇帝和太監攜帶三眼火銃在東安門挨家挨戶找大臣幫忙,這幫東林黨人紛紛閉門不納,絕望的崇禎凌晨登上煤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可以說,崇禎是有機會不死的,即使打不過起義軍,起碼可以緩緩。而這幫大臣不僅斷了崇禎最後的生還希望,還一毛不拔,最後舉家投降農民軍,然後投降清軍,成了真正的三姓家奴。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絕境,才讓崇禎的殉國顯得如此壯烈好偉大,讓後人萌生了欽佩的感情。

    但歷史史實在此,我們肯定崇禎堅決不做敵人俘虜的氣節,但是不能將被動說成主動,將不得已的選擇說成主動而為的飛蛾撲火,這不是學歷史應有的態度。

    另外,後來的人們不斷利用崇禎的名號反清復明,也讓本就平凡的崇禎殉國變得不再平凡。透過對崇禎殉國的藝術加工,讓人民產生對敵人,也就是清朝的極度痛恨。

    所以崇禎令人“敬佩”。

    而回到本題,那崇禎和溥儀比起來,就更顯出崇禎的偉大。作為一個3歲才即位,6歲就退位的皇帝,溥儀連皇帝滋味都沒有知道就退位了,過程太過平淡,怎麼能和“勵精圖治”17年的崇禎相提並論。

    所以同樣是亡國之君,崇禎比溥儀更令人“欽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一起探討歷史!

  • 5 # 葦說歷史

    皇帝的生活一般都是我們普通人所無法企及的,什麼花天酒地呀,各種奢侈的生活,他們都能夠體驗到,而且待遇非常尊貴,出則寶馬香車,入則美女相伴。但歷史上有一位皇帝非常悲催,他一生的經歷並不那麼風光,這個人就是溥儀。

    溥儀3歲登基,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趕下臺。他當時才3歲,屬於小孩子,所以宮女們都逗著他玩兒,讓他跳舞出醜。後來,他又做了10多天的皇帝,他的經歷很富有戲劇性。她一生結過四次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是和李淑賢結婚的,也是陪他走到最後的女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滿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紫禁城,嗣後移居頤和園。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廢帝溥儀依然保持著帝王氣派。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在去前線的途中突然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他取得北京政權後,就決心驅逐溥儀出宮。在徵得攝政內閣的同意後,便於11月4日召集北京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壁到他的總司令部。最終,沒費一槍一炮,倒黴的溥儀就這樣被趕出了紫禁城。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偽滿洲國政府的名義,發表了一個所謂“建國宣言”,宣佈偽滿洲國成立。3月8日,溥儀從旅順抵達長春。3月9日,舉行了溥儀的“就職典禮”和國旗升旗儀式。溥儀就任“執政”,年號大同,以長春為“首都”,改稱“新京”。

    一場20世紀曆史上最可恥的鬧劇正式上演了。

    溥儀充當偽滿洲國皇帝時的宮殿位於長春市的東北角,是現在長春最有名的旅遊景點。這裡的一切都經過了日本人精心的安排。整個偽皇宮為日本關東軍設計建造,以日本和西洋建築風格為主。加入了些許中國傳統風格,也是為了掩蓋他們的侵略本質而作的寥寥草筆。

    在宮殿裡隨處可見的偽滿洲國的“國徽”,是由代表東北的高粱花、代表日本的菊花、代表偽滿的蘭花組成的“蘭花御紋徽”。在這座宮殿裡,勤民殿相當於當年紫禁城裡的金鑾殿,是溥儀當年處理政務、辦公的地方。當偽滿皇帝的初期,溥儀還算勤政,可後來當他發現自己批辦的奏摺、檔案不僅是日本人擬好的,更有很多是已經決定了的事情時,他的熱情陡然下降。

    從那以後,溥儀基本上不進這個書房了。那以後的溥儀,在所有“聖旨”和“奏摺”上,只允許寫兩個詞語,便是“知道”和“可以”。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18日凌晨,長春舉行了偽滿皇帝退位儀式,溥儀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詔書”唸了兩分鐘,偽“滿洲國”草草收場,存在了近14年的傀儡小朝廷可恥地覆亡了。隨後,他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拋下家眷,乘小型飛機飛到瀋陽,準備換乘大型飛機逃亡日本。

    但溥儀萬萬沒有想到,蘇軍早已佔領瀋陽機場,他和隨從走出機艙便成了蘇軍的俘虜。第二天,在蘇軍的押解下,溥儀等9人前往蘇聯,在多處收容所,他過了5年的特殊俘虜生活。

    他擔心蘇軍會將他移交給中國政府,溥儀向蘇軍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長期留居蘇聯。他多次給斯大林寫信,均石沉大海,這使他十分沮喪。

    最終,還是祖國接納了他。

    雖然溥儀千錯萬錯,但他還是得到了重生的機會。當新中國成立以後,作為戰犯的溥儀,卻在1959年得到了特赦,還被安排到了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及賣門票的工作,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溥儀覺得,自己縱然千不好萬不好,但還是比其他的亡國君主幸運的,畢竟自己活了下來。

    崇禎也許不是個明君,但處於皇帝的位置上,他確實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了,最終也為了捍衛國家和君主的尊嚴,毅然決定自縊於煤山。但這份骨氣,就值得後人敬重。

    溥儀也反思自己,不僅沒為國家做貢獻,還以一己私慾,揮霍文物,充當日本人的走狗,壓榨百姓。而且時刻想著復辟,背叛了人民,也背叛了國家。他覺得自己比崇禎差多了,但有一點他說自己比崇禎強百倍,那就是:自己活了下來,見到了國家的新生。

    一時間,不少民眾都非常鄙視溥儀的觀點。

    崇禎的自縊和溥儀的苟活,您認為誰更有價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支配著你?什麼支配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