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oolfsy
-
2 # 華星科技110
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不知不覺中,90後已經開始走上各行各業,那些曾經家長眼裡“難管教”的孩子,現在也開始走上了社會的舞臺。
前有各種自媒體號拿90後開涮,“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胃已經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陽痿了”......
後有00後CEO已經開始口出驚人:“在我拿到幾十萬上百萬投資和獎金的時候,很多成年人,拿著基本工資,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雖然後被闢謠,這段話是為了節目效果安排的,可它的大口氣還是著實讓人心頭一緊。
相比前幾代人的保守、00後的狂魅張揚,曾被稱為“垮掉一代”的90後,有可能是華人格發展最正常的第一代人。
一、不把抑鬱當矯情
你肯定聽過這句話,“小孩子,哪來這麼多心理陰影?”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難的就是不被理解。
6年前,網友@走飯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微博的語氣雖然有點輕鬆,但並不是開玩笑,因為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證實,賬號主人已經自殺離世。
丘吉爾說,“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
哪怕在人前活得光鮮亮麗的明星,也總是逃不過抑鬱症。
2016年9月16日,喬任梁因抑鬱症在上海去世,微博話題瞬間到“爆”。沒人願意相信,平日裡這樣一個Sunny、溫暖、愛笑的男孩,卻活得如此痛苦。2016年09月22日,上海,喬任梁追悼會即將舉行,大批粉絲前來悼念。/ 視覺中國
2017年12月18日,南韓男團SHINee樂隊成員金鐘鉉,因抑鬱症在家燒炭自殺,年僅27歲。金鐘鉉生前在中國出席活動。/ 視覺中國
他的遺書這樣寫道: “我從裡面開始出了故障,一點點啃噬著我的抑鬱最終將我吞噬。我無法戰勝它。我厭惡我自己,斷開的記憶抓住我,不管怎麼對自己說要打起精神來,也找不到答案。 被堵住的呼吸如果無法通開,還不如就此停止。”抑鬱症對於90後的來說,早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但在大部分中國父母的眼裡,抑鬱總被認為不是病,是矯情。
“你都有勇氣去死,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來”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二手時間》一書,記錄了蘇聯解體後二十多年間的痛苦社會轉型中,普通人夢想破碎,極端者甚至會選擇自殺。他們只生活在昨天的記憶裡,即所謂的“二手時間”。
經歷文革、上山下鄉、大饑荒......時代給我們父輩祖輩們的性格留下了鮮明的烙印,讓他們生活在“二手時間”裡,走不出曾經的記憶。
所以看著在物質條件豐裕下成長的90後,他們總愛說:“我經歷的比你慘多了,你現在生活這麼幸福,你在痛苦什麼?”
一個90後說,“我的家族沒有愛,所以從我開始,我要成為愛的源泉。”
再過10年,90後40歲左右,作為獨生子女一代,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他們的壓力無人分擔,也無處訴說。
90後依靠自己來了卻上一輩承載的創傷,結束過去的痛苦,並且了結於此,不再傳遞。
2014年05月11日,福建省福州醫學心理諮詢中心,一名醫生在對抑鬱症患者進行心理引導。/ 視覺中國
二、不被禁錮的消費觀
作家連嶽曾講過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他從小就寄住在外婆家,但是他的外婆是一個很節儉的人。在他外婆看來,連嶽的存在是一個“額外的糧食消耗者”,所以很不喜歡他,每次吃飯,只要連嶽多吃菜,他外婆就會鬧情緒,用白眼瞪他。連嶽說,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他很抑鬱,但又不知道做什麼,只能寫信給父母,說自己在外婆家不開心。寫完之後,又自我懷疑,怎麼可以說外婆壞話。成年後的連嶽才發現,當年自己沒有錯。他說:“中國的小孩子,從小到大,從家庭到學校,都要接受"節儉是美德"的教育,小孩子要節約水電,節約糧食。
但這種教育是有害的,在這種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各種吝嗇怪僻,小便完捨不得沖水,攢上大便一起衝。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值得炫耀的美德。”
在很多長輩眼裡,萬般皆下品,唯有省錢好。
2016年,上海宜家貼出告示:
因中老年相親一族在餐廳展開活動,自帶飲食,大聲喧譁,並長期佔座,為維護商場經營秩序,實行先就餐後入座的模式。這個人群的年齡在45-65歲之間,也就是所謂的50後、60後、70後一批人,他們自泡茶水、外帶餐食、再加上人手一杯免費咖啡,一坐坐一天。很多老年人對新規不滿
“你看,現在要買十塊錢的麵包才能進來坐,一個月每天買,就是三百多塊,這個不是小錢啊。我們其實就想進來坐坐,”有老人算了一筆賬。
這些老人真的是缺少這300塊錢嗎?恐怕不是。
他們已經從小養成了能省就省,精打細算的生活習慣。很多富有的60後、70後,依然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資源匱乏時期,窮怕了。
有網友說,自己有次回家見奶奶,揹著的是香奈兒的小包包。奶奶問她:“你這包多少錢?”她不敢說真實價格,遂回答:“100塊錢買的。”沒想到奶奶還是不高興:“這麼小的包賣100,我看就值50。”報告資料顯示,90後雖愛花錢,但不任性,反而很理智。在易觀智庫釋出的《中國青年調查報告》中,關於消費觀,相對於70後的保守,80後的衝動,90後實現了迴歸,介於70後和80後之間。
消費觀調查 / 易觀智庫
理智,卻不被束縛。
90後也是第一批當媽後也不放棄自己的人。
根據《第一財經週刊》對80後、90後媽媽的調查資料,80後媽媽把更多錢花在寶寶身上,90後媽媽則沒忘了特別關注自己,她們也會把很大比例的錢花在穿衣打扮上。
每一代人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養成了不同的消費方式,其本身沒有對錯之分。
90後想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稍微寬裕一點,並不是三觀不正。
就譏諷90後自私、浪費、大手大腳,就是對90後本身的一種過度解讀和消費。
三、更加追求真實自我
自改革開放伊始,歷經市場經濟大潮,再到網際網路革命,70後、80後、90後......幾代不同擁有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做事風格、不同的人生準則、勢必碰撞出很多火花。
1992年出生的張斌,回想起第一份工作離職的原因。
他7月入職,為了和女朋友國慶節期間一起去新疆旅行,足足準備了兩個星期,光旅行攻略就有10多頁。但就在國慶節的前一天,老闆突然宣佈國慶放假期間全體加班。
張斌二話沒說,第二天交了辭職信。
並不是任性,而是受不了領導的“專橫”。
“官大一級壓死人,領導的話就該聽。”這句自古而來的話似乎在90後身上沒那麼行得通。
相對充裕的物質條件讓他們開始思考自我,同時在職業選擇上,他們的方向也顯得更加多元。
中國90後青年調查報告 / 易觀智庫
透過對80、90後渴望的成功途徑進行調查,80後更多地把希望寄託於創業和中彩票,而對於其他的各類成功方式,大多均低於5%。
90後的選擇看上去更加均勻,每一種成功途徑都有超過5%的人選擇,在關於成功的想法上更加開放。
生於1990年的女孩何禮會辭掉了待遇不錯的外企工作,去一家養豬場實習了三個月,然後創業開了豬場,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創業艱難,冬天下雪天,她需要早上五六點左右起床,因為窮早上就吃白麵條,只有一點油鹽,什麼都不放。
冒著大雪,推著豬屎去倒。那時的辛苦不可想象,一個人偷偷哭了很多次。
何禮會在檢視豬的情況 / 安徽商報
提及為什麼要放棄好好的工作出來養豬,她說:
“我希望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還算轟轟烈烈的事情,不是以前上下班那種,(那)沒有任何意義。當然不是說一定要養豬(才有意義),還有很多其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能創造更多價值的事情(可以做)。也許我現在創造不了那麼多價值,但一步步來嘛。”網友 @靜默初夏 說:作為一個80後,花了很長時間探索活出自我,修復內在。而90後輕鬆做到,因為他們從小所處的時代更開放開闊,物質精神相對豐富,更易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相對完善的“人”。
四、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時代
韓寒前幾天發了一條微博,他說了一大堆話,只是這裡面有一句,讓人覺得太過扎心。
“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其實不只是90後,每代人都陷入了被上一代人否定的怪圈中。
就像魯迅在小說《風波》中寫道的那個“九斤老太”,在她老人家眼裡,總是“一代不如一代”。魯迅以此諷刺那些只留戀過去,而不問將來的守舊派。
一代代青年,就是在守舊派的非議中,成長起來的。
王尼瑪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似乎能夠倒出大多數90後的心扉:
“一直以來,總有人批評90後如何思想墮落,如何離經叛道,如何扶不起來,還有人說他們是道德毀掉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如果要給絕大多數90後一個整體印象,可以這麼說:他們是剛一就業就被延遲退休,他們是幹二十年都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如果誰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然而,即使跪著,前方的路他們也會一起走完。”從來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時代。
-
3 # 美食女生
我的同事們幾乎都是90後,都很好的,
這些年青人各有特點,不矯情、不驕氣。
我們就是前浪,
他們是後浪,
我們終究要被他們拍死在沙灘上!
-
4 # 萬能的喜悅
90後適應能力強,也非常樂於接受新生的事物,並且能充分利用新生事物的便捷,善用資源
“敢想敢說敢做”也是“90後”明顯的性格特點
初生牛犢不怕虎,工作有闖勁,有開拓意識
回覆列表
與父輩相比,90後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較強,而由於90後所處的社會環境相比以前更為複雜,其內心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但過分追求名利,由於這一代人大多為獨生子女,內心相對孤獨,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個性張揚,相對缺乏團隊忠誠度,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辦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