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客觀的看法
7
回覆列表
  • 1 # 無聊到巔峰

    我們先看看王國維怎麼說的: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人間詞話》

    事實上,納蘭的交友方向全是漢家文壇扛把子,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菘、姜宸英等等,當時乾隆還因其交友,特別點名批評納蘭容若“染漢習過甚”...結果到王國維這就變成了“未染漢人風氣”。

    當然,王國維鼓吹納蘭詞,好賴也是從詞本身來看待,但是到了安意如藉助納蘭性德的人設(世家公子,傷春悲秋,深情。),吹出來的這股意淫文青風,則是讓納蘭性德很悲哀的為世人皆知-------認為是黑納蘭也不為過的,因為毫無水平可言。

    首先我們先來認知下清詞的流派,清詞壇三家鼎足:浙西、陽羨、常州。而常州起於清末且不談。納蘭的朋友中朱彝尊、陳維菘這兩位,一位是浙西派領袖,一位是陽羨派領袖。都是清代超一流的水平。就算是這些人,評納蘭都不與評價他的長調,只說小令,可見一斑。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悽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悽惋而後喜悅。容若詞一種悽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陳維嵩:飲水詞哀感頑豔,得南唐二主之遺。

    那麼納蘭的詞怎麼看待?

    小令頂尖。長調二流。總體觀之,在清代也算的上是一流了。

    第一,納蘭性德作詞,唯二的倚仗是才氣和深情。因此二者,所以經常能寫出驚豔非常的句子,如“當時只道是尋常”、“人生若只如初見”等等,投注於小令便是絕佳。其實這牽扯到【小令】和【長調】的寫法區別。小令畢竟字數少,能涵蓋的內容也不多,有點像幾分鐘的微電影,注重的是第一時間的視覺衝擊力和驚豔感,而長調卻如幾個小時的大電影一般,需要對故事情節、佈景道具、鏡頭切換有所安排,這就是所謂的【謀篇佈局】,而納蘭對於長調的處理則是沒有技巧的,僅僅只如寫小令那般寫幾個漂亮的句子拼湊成篇,顯是不行的。

    其二,納蘭詞幾乎沒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立意。這可能是跟他少年早逝有關(31歲去世),詞作中大部分都僅僅是傷春悲秋,沒有更多的東西去挖掘。初讀驚豔,再讀好看,再讀面無表情....當然,這點並不是詬病,甚至算得上納蘭的好處-----最起碼是真性情,不會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但是現存的作品中,終歸還是意境不深厚,措詞過於淺顯了。

    對於納蘭的小詞,我很喜歡的,但是現在變成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飛到霸道Quattroporte家”了,喜歡納蘭的,純粹變成了意淫納蘭的人設,腦殘粉盲目維護、拔高納蘭及納蘭詞的地位,容不得半句臧否,更可笑的是,這波腦殘粉連一首納蘭性德詞都可能背不下來,更遑論瞭解納蘭詞的好壞了....這真是很可怕的事情了。

  • 2 # 張秉榮

    首先我不敢評價納蘭的詩詞,因為納蘭是大清大家公認的才子,填了很多好詞。也很是出名,有出版的納蘭詩詞集上下兩部,也可以說是清朝名氣最大的詩人之一吧。只能說詞寫的很好了,如他寫的(一生一世一雙人)我想大家都知道吧。我等可真不敢評價其如何了,就等別的高才師友評說一二了。謝謝師友們的閱讀。

  • 3 # 今古雜誌

    如何看待納蘭容若的詞?

    評價納蘭容若的詞,眾說不一,有讚美之詞,也有貶罰之語,總體來講,讚美多於貶罰。稱讚納蘭詞的如:曹寅說“家家爭唱飲水詞”,鄭振鐸說“纏綿清婉,為當代冠”。至於貶罰之言,則主要是有人認為納蘭容若的詞沒有“內涵”,立意膚淺,等等。

    “詞”是可以配曲用來詠唱的,看待納蘭容若的詞,首先應該把他的詞看作是歌曲的歌詞,而作者本人,則應當看作是一位歌詞作家。

    一首美妙動聽的歌曲,必須配上“美感貼切”的歌詞,才容易引起人們心靈的感應,去接受,去傳唱;至於歌詞有沒有更為深遠的“內涵”,則不是眾多的歌曲愛好者所追求的目標,也不是每一位歌詞作家必須履行的責任。

    “納蘭容若”這個名字,比較熟悉,記得在中學時候讀過一首詞: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只覺得,這首詞“清新、傷感”,很符合學生時期那個年齡的“朦朧、懵懂”心態,而後這首詞就銘記於心,再也沒有忘記,納蘭容若這個名字,也與之相隨;至於詞中有沒有其他更深刻的“意境”,則沒有過多的考慮,也沒有必要去深究,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篇文學作品,一首可以配曲彈唱的歌詞,只要感覺“韻律優美、詞語清麗”,是一首歌詞和旋律優美的歌曲就足夠了!為什麼一定要附會上去那些“驚世駭俗、高聞卓見”的思想內涵呢?

    每個人的詞風各不相同,每一篇作品的立意也千差萬別,如果世上只有“千篇一律”的詞風,獨尊一家的文學樣式,那給後人的影響一定是“枯燥、悲慘”的結局。

    作為剛剛入主中原的清國官宦之家,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原漢學文化,一定感到深邃難懂,無從入手,同時也一定對漢文化充滿新奇嚮往,也是清朝官吏不能迴避和必須修習掌握的課程。納蘭容若在父輩家族和朝野的薰陶影響之下,在浩如煙海的漢學文化裡選擇了“宋詞”這一文學形式,作為自己主攻的目標,並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作為後世的人們在讀到他的一篇篇美妙幽感的詞作時,我們除了驚歎讚賞之外,還有必要一定要摻雜那些勉強的“刁難”之語嗎?

    納蘭容若,名性德,1678年第一部詞集《側帽集》問世,時年僅24歲;後又有《飲水詞》刊印版出;師從漢文老師徐乾學,官授康熙殿前一等侍衛。

    納蘭容若在清初詞壇上,頗具盛名,詞風接近李煜,素有“清朝李後主”之稱,詞風“清麗婉約,韻格高遠”,在當時和如今享有盛名,被詞愛好者所稱頌!

    最後分享一首納蘭詞《菩薩蠻》: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 4 # 清吟寫語

    要知道詞至宋朝達到巔峰,在王國維眼裡,宋代詞人之後,能夠排上號的也就一個納蘭容若而已。為什麼納蘭容若顯得這麼珍貴了,在王國維看來,因為納蘭容若的自然,情真。

    納蘭容若出身貴族,是當時丞相明珠的公子,康熙的御前侍衛,相府公子,他是真的人間富貴花。但是這樣一個貴族公子,從小錦衣玉食,長大了也是前程似錦,他有無數人渴望的東西。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那就是他的愛情。

    他的妻子,只陪伴了他幾個年頭,就病逝了,這讓看中感情的納蘭容若始終過不去,面對情深義重,已經陰陽兩隔的妻子,他只能靠寫詞來排遣思念,所以他寫了很多思念亡妻的詞,那些詞情真意切,無不訴說著納蘭失去妻子的痛苦。

    關於對亡妻的思念,也許在蘇軾那裡是“十年生死兩茫茫”,在元稹可能是:“取締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但是在納蘭這裡卻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那些溫情的畫面,如今只能換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當年的尋常,成為日後的念念不忘,求而不得。

    納蘭容若寫思念亡妻的詞佔用了很大比重,這些詞裡無不透著納蘭的徹骨悲痛。比如“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讀來肝腸寸斷。但是納蘭容若的愁與痛,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打到了每個人的心中,是真正的切膚之痛,所以王國維才說:“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筆寫情”,他的悼亡詞是真切動人,情真意切,讓後世讀者感同身受。

    但是納蘭終究是納蘭,不僅是一個深情的思念妻子的丈夫,他還是一個駐守邊關的將士,跟隨康熙巡防賽外的時候留下了那首著名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個有著家人的詞人,一個好丈夫,一個記著百姓的將士,是一個偉丈夫,而我們的納蘭容若就是這樣的人,他既有丈夫的深情,也有身為將士的責任與擔當,心裡藏著家國天下的詞人,格調又怎麼會低呢?如果你覺得納蘭容若只是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那你就錯了,一定要好好讀讀他的《長相思》,那裡有驚天動地

  • 5 # 陳大大的小心思

    突然想到高中時學的那篇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以及高中的語文張老師苦口婆心的介紹: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首先說一下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父親是鼎鼎大名的內閣大學士納蘭明珠,而他自己本身也是父親的心頭至寶,等他成人後是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他18歲中舉,21歲賜進士出身。有著世家子弟的富,也有皇親貴胄的貴,同時他還有著才子的儒雅風流與“公子世無雙”的顏值和氣質。有些人,有了錢之後放蕩不羈尋歡作樂,有些人,富貴加身卻不動聲色;有些人,成為人上人之後就不可一世,有些人,得了天下也不會得意忘形。 納蘭容若,是後一種人。再來說一下他的詞言歸正傳自我感覺納蘭容若的詩在表達上不像其他的詩人那麼直爽,我覺得容若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悼亡詞,所以顯得特別悽婉。但同時,容若還有“星影搖搖欲墜,萬帳穹廬人醉”“夜深千帳燈”這樣的句子。另外在於容若在詞作方面,學了明朝詩人的婉約。怎麼說呢如果非得給納蘭容若的詞一個定位我覺得時代造就英才,他的詞絕對是當時一派的代表!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了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大量引進被美國拒之門外的中東宗教移民,是出於哪些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