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蠍讀軍史
-
2 # 搞史人
1937年,日軍開始侵略中國,中國抗戰全面爆發。侵華日軍率先在中國華北組建了日軍第一軍,總部設在河北保定(後來遷移到太原)。由香月清司擔任司令長官,麾下有4個師團,5個旅團,1個混成旅。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後,這個軍團終於投降,中方受降長官是山西太原的閻錫山。(日軍投降)
1937年8月31日日軍在華北組建日軍第二軍,至少有3個師團。1943年被調往東印度群島參加二戰對抗澳軍,體制有所改變,數量增加到4個師團,1個混成旅,1個旅團。日本投降後,改軍團就地向澳洲軍隊投降。
日軍第三軍主體是日本的關東軍,成立於1938年初,主要任務是對抗東北的蘇聯軍隊。下轄2個師團。日軍戰敗投降後,向蘇聯軍投降。同時期的有日軍第四軍、第五軍等等,同樣都是向蘇軍投降。
二戰時期,侵華的日軍數量竟然高達120多萬!這些軍隊都在1945年天皇宣佈投降後,全部被解散。(日軍投降)
日軍的1個師團大概有多少士兵?
其實,在日軍侵華時期,最常規的作戰單位是日本師團,1個師團計程車兵數量大概是18000人。
在抗日戰爭中期,日軍將師團劃分成甲乙丙丁4個等級。
1個甲種師團:有2個旅團,8個聯隊(日軍聯隊類似於中國的團),士兵數量大概28000人。
1個乙種師團:有2個旅團,7個聯隊,士兵數量大概在24000人左右。
1個丙種師團:有5個聯隊,人數15500左右,人數少,是因為這種師團是由混成旅擴編的。
1個丁種師團,有3個聯隊,人數11000人左右。
二戰日軍投降後,日軍師團結局如何?
二戰期間,日軍的常設師團總共有17個:1個近衛師團,16個步兵師團。
近衛師團是負責日本天皇的安保工作的,長期駐紮在東京。類似於中國古代皇宮的御前帶刀侍衛!
這17個常設師團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的結局:請看下面我做的表格。
其中,最令人有舒適感的是:日軍王牌師團第8師團,覆滅與中國軍人之手,解氣!
-
3 # 渭城朝雨憶傾城
二戰日軍多個師團的部署情況和最終結局
1近衛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近衛師團在印度尼西亞島掃蕩,並擔任當地的警備,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2第一師團
太平洋戰爭後期,戰局急轉直下,第一師團受命被調入萊特島,之後美軍大舉反攻菲律賓,日軍節節敗退,1945年1月,第一師團撤離色布島,萊特島登陸的一萬五千名日軍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
3第二師團
1942年,日軍攻陷爪哇島之後,第二師團被命令在當地執行警備和掃蕩任務,1944年,被調入緬甸戰場作戰,1945年,被英軍趕出緬甸,最後在越南向盟軍投降。
4第三師團
日軍第三師團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犯下了無數的罪行,最後於1945年接受無條件投降。
5第四師團
第四師團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參加了日軍對菲律賓的進攻,1943年被派往印度尼西亞島警備,最後在泰國向盟軍無條件投降。
6第五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了對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爭,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1945年8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亞向盟軍投降。
7第六師團
第六師團前期一直在中國戰場戰鬥,犯下累累罪行,1942年年末,被派往太平洋戰場參加瓜島爭奪戰,被美澳聯軍打的死傷慘重,最後向盟軍接受無條件投降。
8第七師團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初期,主要是在日本北海道擔任當地的防衛工作,1942年8月,在瓜島爭奪戰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後又回到了北海道,1945年8月15日,接受無條件投降。
9第九師團
1944年6月第九師團被派遣到沖繩擔任防守任務,但是為了填補日軍部分部隊從臺灣調往菲律賓後,在臺灣產生日軍兵力空白,第九師團又奉命前往臺灣,最後在臺灣無條件投降。
10第十師團
第十師團主要是在菲律賓戰場,在二戰後期,在物資和火力有著絕對優勢的美軍強大攻勢下,第十師團遭受毀滅性打擊,處於全面奔潰的狀態,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
11第十一師團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十一師團在中國東北駐紮,1944,第十一師團一部兵力被派往關島作戰,在關島全軍覆沒,1945年4月被調回日本本土,最後無條件投降。
12第十二師團
1936年,第十二師團在中國東北駐紮主要任務是和當地的抗日遊擊隊作戰,1944年11月被派往臺灣,最後在臺灣無條件投降。
13第十四師團
1940年8月,第十四師團在中國東北駐紮,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特別是在瓜島日軍摻敗以後,第十四師團被派往太平洋戰場和美軍作戰,被強大的美軍打的死傷慘重,最後無條件投降。
-
4 # 陳悅漫步海邊
舊日本陸軍的“軍”,是甲午戰爭中最早出現的臨時的軍團單位,屬於師團之上的一層編制,當時曾出現了第一軍、第二軍、山東作戰軍、臺灣作戰軍、徵清軍等番號。不過,軍並不是固定編制單位,而是根據作戰等實際需要,臨時進行編成,類似於海軍的“任務艦隊”的性質,即根據任務的需要而成立和編組,因而各個軍下轄的部隊構成也不盡相同。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陸軍的“軍”通常隸屬一到兩個師團,再加上一些其他部隊,也有一些規模較大的軍,例如在中國進行侵略作戰的第十一軍,曾經統轄了多達9個師團、4個混成旅團,是個超級龐大的單位。
至日本戰敗時為止,舊日本陸軍最後仍然有52個軍編制(包括航空軍),其結局都是被勒令解散撤編。
最後補充一點的是,舊日本陸軍在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以前,“軍”是陸軍作戰單位中最大的編成單位,但是之後隨著侵略戰爭規模不斷的擴大,又在“軍”之上成立了“方面軍”以及更大的“總軍”,其中方面軍統轄多個軍,而總軍則統轄多個方面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侵華的支那派遣軍、關東軍都是總軍級別,太平洋戰爭時期出現的南方軍也是總軍。而在中國戰場上出現的華南方面軍等,則是方面軍的編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時,日本陸軍共擁有6個總軍(支那派遣軍、關東軍、航空總軍、第一總軍、第二總軍、南方軍),下轄有17個方面軍。
歸納起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止,舊日本陸軍的編成單位從高到低大致是這樣一個序列:總軍—方面軍—軍—師團—旅團—連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
-
5 # 賽門之略
沖繩島戰役爆發前,駐守在島上牛島滿的第32軍下轄五個師團及四個獨立混成旅團,總兵力超過了十二萬人。1944年10月,在菲律賓萊特灣大戰中日本陸海空軍損失慘重,鑑於美軍的下一步進攻目標很有可能是臺灣,為了保住這塊不可或缺的戰略要地,日本大本營從第32軍先後抽調走了三個師團及三個獨立混成旅團。
但引起了軍司令牛島滿的不滿,最致命地是調走了戰鬥力最強的第九師團,牛島滿精心部署的防禦陣地也付諸東流,不得不採取收緊陣地做困獸之戰,在沖繩島戰役爆發後牛滿島的第32軍實際只有兩個師團及一個旅團,總兵力約五萬人,經過近三個月的激戰後,第32軍轄下的第24、62師團及第44獨立混成旅團全軍覆沒,惡貫滿盈的牛島滿兵敗自殺,32軍的建制也不復存在。
沖繩島為譽為日本的“國門”,一旦被美軍控制,日本賴以維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路線將被徹底地切斷。因此,日本大本營極為重視沖繩島的防禦,第32軍就是於1944年3月組建於沖繩島,首任司令官是渡邊正夫,在7月份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後,日軍就開始重點加強了沖繩島的兵力防禦了,並任命臭名昭著的牛島滿指負責揮32軍,死守沖繩島,巔峰時期第32軍下轄五個師團及四個獨立混成旅團,總兵力超過了十萬人,相當於國軍一個重兵集團軍的兵力了。
從牛島滿的第32軍的建制可以看出,二戰日本“軍”的編制是沒有固定的師團或者旅團數,是根據戰場的需要而定,沖繩島抽調走的第九師團就加入到了安藤利吉的第十方面軍。再如1938年的武漢會戰期間,日本為了切斷粵漢鐵路交通線奇襲廣州,臨時組建了第21軍,下轄第五師團及第18、104特設師團,1939年第21軍由安藤利吉率領參加了桂南會戰,下轄第五師團和臺灣換成旅團及海軍陸戰隊,而淞滬會戰間在杭州灣登陸的柳川平助的第十軍,下轄三個師團,參與南京事件後第十軍建制也被撤銷了。所以,從以上可以看出二戰日本的作戰軍沒有固定編制單位。
-
6 # 歷史軍魂
感謝邀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先後進行了三次裁軍,經過三次裁軍之後,日本的常備軍為17個師團,約25萬人。抗戰全面爆發後,為了適應侵華戰爭的需要,日本恢復了第13、18師團,並新建第26、101、108、109、114等5個師團,此時日軍以達到24個師團。
1938年,日軍恢復了第15、17兩個師團,並新建第21、22、23、27、104、106、110、116等8個師團。1939年新建第24師團以及第32到41等11個師團……
至日本投降前,日軍的師團達到168個,其中中國戰場53個師團、東南亞及太平洋44個師團、北韓9個師團、日本國內59個師團、沖繩3個師團。除此之外,日軍還有5個飛行師團、3個戰車師團、海軍和細菌部隊。
1945年8月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9萬人投降,日本關東軍96萬人投降,南方軍75萬人投降,日本本土240萬人投降,駐紮在中國臺灣的第10方面軍和拉包爾地區的第8方面軍,這些日軍分別向中國、美國、英國、蘇聯、澳洲等盟國軍隊繳械投降。
回覆列表
首先謝邀,長話短說,簡單概述下。二戰時期,日軍軍一級既做過戰役級軍團,也做過戰略軍團單位,不過多數是戰役級軍團,戰役級軍團比較繁多,而戰略級集團軍只有關東軍一個。全面抗戰爆發後,當時日本為奪取中國華北,將原來的華北駐屯軍擴大為華北方面軍,下轄第一軍、第二軍
兩個軍分別轄有3個師團,第一軍另外還有2個戰車大隊、2個獨立山炮聯隊、3個野戰重炮聯隊,第二軍則只有1個野戰重炮旅團。到了徐州會戰時期,第一軍便就擴大到5個師團、第二軍縮編為2個師團了綜上所述,軍一級編制在日軍中很難有明確的師團單位編成。在整個戰爭中,日軍組建的軍一級部隊番號有20多個,基本上是來去匆匆,很難有固定的建制。我所瞭解的就走麼多,但是問題的下半句提問 下場如何、這個問題我沒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