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鬼影問道化真身
華夏自古以來實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實質就是分權分利,諸候有封國、士大夫有食邑丶大姓豪強也有自己的勢力。
如此一來,天下就形成了完整的利益分配體系。各級統治階層與天子執掌的朝廷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天子與天下利共而不獨,天下人當然願意與天子一道去保家衛國,去替天行道了。所以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
名義上大家是天子的家臣,替天子守護和管理天下,實質上是自行其道,只是給天子一個面子而已。
因此上古是以禮法和宗法治理天下,天子的主要作用,是以天地人三界之中的人界的象徵而存在的。因此上古朝代存續的時間都較長。反叛天子不但風險巨大,而且反叛者個人獲利也不多。
秦始皇掃平天下,一統江山,改分封制為中央集權制,改變了天下利益分配格局,引發了天下既得利益集團的憤恨。儘管秦始皇拘禁了原有的天下諸候的嫡宗,將天下豪門大姓遷往秦都咸陽。然而就是那少量的漏網之魚,發動了反秦暴動,依然能摧毀秦朝。而且大姓世家士弟,唾罵秦始皇超千年。
漢隨秦制,依法治國,而且也實行中央集權制。漢天子當然知道大姓豪族對皇權的危害,當然會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因此漢武帝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1,大肆宣傳匈奴的危害,激起天下人的憤怒,然後討伐匈奴,為大漢子民消除長期的禍端。
2,利用伐匈奴,掏空各個諸候國,為削藩創造了條件。
3,利用輿論,利用恩賞,迫使大姓豪族出錢丶出人丶出力去追隨朝廷討伐匈奴!
最終結果就是漢魂鑄就,諸候國崩盤,大姓豪族損失慘重。於是漢武帝立馬將大姓豪強遷往長安。自此漢朝從高祖到武帝,歷經幾代,終於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制皇朝,而且有效防範了豪強們的反叛。地方上沒有豪強掣肘,也能順利的推行國家的法度了!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漢武帝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朝廷要將各郡國的豪富人家遷往茂陵居住,而且有明確的規定:資財三百萬以上為遷移的標準。
漢武帝強遷富豪的用意有二,一、他深怕這些富豪俠客在郡國做大,形成尾大不掉,難以控制,甚至直接影響了地方郡國的政體。這是國家執政者非常在意的問題,漢武帝也不例外,漢朝國祚到了漢武帝一朝已經歷經了七十餘年,國家安定,庶民富足。“太倉之慄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你看這樣的生活場景可以明顯的看出富賈大俠充斥於郡國上下。漢武帝敏銳的洞察出了社會問題,必須把這些富賈大俠遷出郡國地方才能安寧,才能有效的制服他們的妄為。二、充持茂陵的規模,把這些富賈一方的豪強遷移到茂陵這個地方便於管理於控制,多大的能耐到了京地他也變弱了,變小了,這些人在茂陵只能是一個單純的富翁而已,漢武帝是讓他們做富翁,而不是讓他們制約郡國的施政。
在遷移的富賈中有一個漢朝最著名的大俠郭解,郭解的能耐那就不用說了,一個郭解,上至皇帝劉徹,下到漢朝的御史大夫公孫弘,大將軍衛青都在為郭解用意、說事,你說郭解一個遊俠,才貌趕不上中等人,個子又矮小,從不飲酒,家財不及三百萬,大將軍衛青替郭解向皇帝說話:“郭解家貧,不符合遷移的標準。”大將軍衛青戰場上威武,治國安邦上他哪有漢武帝的韜略,漢武帝說:“一個百姓的權勢竟能使將軍替他說話。這就可見他家不窮。”漢武帝是多麼的精明,他的用意是要除掉這樣大奸巨猾,這是郡國裡的害群之馬,對國家那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將軍哪裡能知道治國方略的道理,漢武帝強遷富豪至茂陵在當時漢帝國這樣的治國措施很奏效,適時,對漢朝的國祚執行是一個很獨特的方略,顯現出漢武帝的才略過人。
-
4 # 穿越再現彼岸
漢武帝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非常傑出的帝王,自有他治理國家的韜略。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在醞釀後推出了兩大國策,以政令的形式推行:《推恩令》和《遷茂陵令》。
《推恩令》使得分封諸侯王的子孫都有繼承權,諸侯王的封地會越分越小,對中央政府根本造不成什麼威脅,徹底解決了諸侯威脅中央的問題;《遷茂陵令》是遷徙資產300萬錢的豪強到長安茂陵居住,當時的資產300萬錢最少相當於現在的億萬富翁,資產主要是土地、房產,漢朝政府根據土地和房產來計算財富,確定名單。(漢武帝劇照)
漢武帝為什麼要遷豪強地主?漢朝建國初期國家積貧積弱,用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治國,文景時期,民眾得到休養生息,賦稅非常的輕,在民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財富到哪兒去了?財富的分配卻嚴重不均衡,朝廷的權貴和地方地主豪強分得了大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雖然有所改善,只是滿足了個人家庭需要而已。聚斂了財富的豪強對財富的追求毫無止境,兼併土地,擾亂市場從中牟利。到漢武帝初年,財富兩極分化嚴重,很多農民已經沒有了土地,被迫依附豪強地主或者權貴,國家的稅收受到嚴重的影響。
漢武帝看的更深遠,如果放任豪強地主繼續兼併土地,面臨的後果是有三:第一,國家的稅收持續減少,威脅到國家的運轉;第二,如果失地農民太多,生活不下去可能導致農民起義;第三,豪強地主壯大,國家勢力變弱,如果遇到大的政治變動,這些豪強會直接威脅中央政權,甚至取而代之。大家都是非常瞭解三國的,看一看那些割據勢力,大都是豪強地主(譬如董卓)和權貴相結合,最後取代了漢朝的國祚,漢武帝的眼光非常獨到。
因此漢武帝綜合分析形勢後,果斷推出《遷茂陵令》,遷徙豪強到茂陵,抑制他們的發展,漢朝中央採取軟硬兩種措施將政策執行到位。
政策如何執行,執行標準如何?奉旨遷徙的豪強舉家搬遷到茂陵居住,國家劃出專門的地方建設居住的地方,每一戶遷徙的豪強有20萬錢的遷徙補償費,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個別的豪強還會得到政府爵位或者官職的獎勵,也可以脫離商人身份,成為貴族。
古代的財富主要是土地和房產,遷徙後的房產和土地怎麼辦?小地主不敢買,農民又沒有錢,只有政府以低價的形式購買豪強的土地和房產,沒人敢和政府爭著買土地的!政府購買的豪強土地再分配給大量沒有土地的農民,獲得土地的農民除了繳納一定的賦稅(遠低於豪強的租賃土地費用),他們也有服兵役的義務。國家的賦稅有了保障,兵源也有了保障,這是征討匈奴所需的最基本要件,沒有這項政策,衛青和霍去病根本不可能運轉大批的軍隊,並擊敗匈奴主力的。
漢朝中央政府詳細列出各地豪強的名單,讓地方官員嚴格執行。(衛青劇照)
《遷茂陵令》的阻力是如何解決的?當《遷茂陵令》推出後,執行的並不順利,各地豪強都採取觀望態度,遲遲不能推行。這時一個聞名後世的人物出現了,遊俠郭解是聞名當地的豪強,稱霸一方,他的父親因為行俠被漢文帝處死,他的名字也在朝廷遷徙的名單中。
為了不遷徙到茂陵,郭解花了不少的錢賄賂大將軍衛青,大將軍衛青向漢武帝說郭解的家產沒有300萬錢,是否可以不用遷徙?漢武帝直接說了衛青,“能請動你大將軍衛青的人,怎麼可能沒有300萬錢?”。漢武帝對遷徙的豪強“零容忍”,名單中的一個也不能少,還要看看各地有沒有遺漏的豪強,這是一大國策,豈能兒戲!大將軍衛青因為此事,被漢武帝疏遠,衛青心知肚明,他看不清國家大事之所在!
郭解遷徙到茂陵後,對提名他成為遷徙豪強人員名單的地方官吏楊縣掾懷恨在心,暗中指示人暗殺了他,砍下了他的頭顱,這還不算,將官吏的父親也殺死了,為了洩私憤,其實郭解本人就是睚眥必報的人。楊家的人告到中央政府,漢武帝知道了此事,大怒!捉拿郭解,歸案後,郭解家族被滅。(郭解劇照)
遷豪強到長安茂陵後,各地失地農民重新獲得土地,國家賦稅和兵源都有了保障,國家內部的威脅也解除了。豪強們來到長安後,為長安城的建設做了不少的貢獻!(霍光劇照)
後話。“遷陵”制度本來是漢武帝制定的一項長期國策,非常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大將軍霍光居然廢除了這一政令,遺患後世,國家大政方針出現嚴重的失誤,算不得什麼名臣。漢元帝時期一度想恢復這一國策,無奈阻力太大,只能作罷。
回覆列表
《子彈飛》裡,黃四郎那就是豪強,一個縣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他的,老百姓都是他的佃農,依附於他,他才是縣裡真正的老大,縣長除了跟他合作,沒有辦法了,
在縣裡,縣裡土地都是他的,老百姓都是他的依附人口,老百姓交的賦稅,都會被他截流,他隱匿人口,隱瞞賦稅、土地面積,把一點殘羹冷炙交給皇帝,賦稅的大部分給他截流了,老百姓都怕他,都聽他的,不聽皇帝的。
縣長是皇帝派下去管理地方的,但是,如果一個縣長不跟他合作,是坐不穩的,這樣皇帝派下去有什麼意義呢?
豪強跟皇帝爭土地、人口、賦稅,他可以殺人,他說的話就是法律,皇帝派官員下去,還拿他沒辦法,你是皇帝你怎麼辦?
像劉秀他們家,在西漢時代就是豪強,有人殺了人躲在他們家,官吏不敢進門,他們家可以藏亡匿死,
到了西漢末年,起來造反的大多數都是地方豪強,比如劉秀、劉演、劉楊、陰麗華家族、耿純、耿弇、祭(zhài)遵等,
地方豪強實際上是一種割據了,除了沒有軍隊,其他跟諸侯王沒區別,但是到了東漢就不同了,因為依附人口眾多,土地面積大,東漢地方豪強開始有了部曲,也就是私人軍隊
東漢劉秀就是豪強出身,他知道豪強對國家的危害,但是,他沒有辦法對付豪強了,豪強在東漢就坐大了。
為什麼沒辦法對付豪強?豪強到了東漢,就走上了政治舞臺,開始從政了,皇帝手下官員,宮廷郎官都是豪強出身,用豪強怎麼對付豪強呢?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各種“世吏二千石”、“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就出現了,就成了門閥士族,開啟了門閥政治,
而豪強這種人,在西漢時代的勢力還不太大,沒有發展私人武裝,但是,他們還是跟國家爭奪賦稅和人口,成了地方土皇帝,漢武帝肯定想打擊他們了,
豪強這種生物,在宋朝以後就沒有了,宋朝以後的豪強跟宋朝以前的豪強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豪強的危害,
宋朝以後的豪強相當於大地主、富商,在地方上有威望,但是不可能有一縣的土地,依附人口也不可能數萬人。
而在宋朝以前,豪強壟斷地方、成了一縣的實際主人完全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