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文郎中
-
2 # 婧兒姐趣味歷史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北方少數民族乘機舉兵,史稱“五胡亂華”。大量漢族百姓與世家大族開始南渡長江,公元316年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317年-420年)。
當東晉控制江南、荊湘地區之時,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則由內遷的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其中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有十六個,北魏史學家崔鴻撰《十六國春秋》,於是這一歷史時期就被稱為“十六國”。
十六國政權為少數民族政權,因此稱為“五胡十六國”,十六國乍興乍滅,不存於同一年代,疆域變化極為頻繁,而且十六國之外還有一些小政權,因此這一時期的歷史地圖只能表示個大概。
簡要梳理一下這一時期北方的政權有:
匈奴建立的政權:前趙(初稱漢,319年改號趙,329年亡於後趙);北涼(397年建,439年亡於北魏;夏(407年建,431年亡於吐谷渾)
羯建立的政權:後趙(319年建,351年亡於冉魏)
鮮卑建立的政權:慕容氏建前燕(337年建,370年亡於前秦)、後燕(384年建,407年亡於北燕)、南燕(398年建,410年亡於東晉);拓跋氏建元魏(不在十六國之內);段氏建遼西(不在十六國之內);宇文氏建北周(不在十六國之內);禿髮氏建南涼(397年建,414年亡於西秦);乞伏氏建西秦(385年建,431年亡於夏)
氐建立的政權:前秦(351年建-394年亡於後秦);後涼(386年建,403年亡於後秦);清水氏建仇池(不在十六國之內);成漢(巴氐李氏303年建,347年亡於東晉。
羌建立的政權:後秦(384年建,417年亡於東晉)。
漢人建立的政權:前涼(301年張氏為涼州刺史,376年亡於前秦);西涼(李氏400年建,421年亡於北涼;北燕(馮氏410年建,436年亡於北魏)
以上政權中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夏合稱十六國。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冉魏、丁靈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漢人譙縱在蜀地所建的譙蜀、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權。
-
3 # 伯虎42
中華歷史上的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起自晉建武元年(317年),晉琅琊王司馬睿於建康稱晉王,改元建武始開始,至宋元嘉十六年、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方止,前後一百二十二年。
這一時期,由北方漢族及“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內附五胡,先後於北方及西南建立十六個國家,所以稱五胡十六國,分別是:漢(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北燕、南燕、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夏、成漢,其中除成漢位於蜀地外,其餘十五國皆位於中原及河套、遼東、河西等北方諸地;前涼、西涼、北燕為北方漢所建立政權,其餘為五胡所建立。
但是在史書所載的十六國之外,還有若干政權,因國祚較短、宗族聚集未具政權雛形、侷限一隅無甚影響、叛主自立等原因,沒有被記錄為正統國家,現在一一列出,以備參考。
一、冉魏:晉永和五年,後趙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皇帝石虎去世,諸子爭位,政局混亂,石虎養孫冉閔(石閔)趁亂,得後趙大司馬李農之助,殺死後趙皇帝石鑑,奪取後趙政權並稱帝,定都鄴(今河北臨漳縣鄴城鎮),國號魏,史稱冉魏。晉永和八年、冉魏永興三年、前燕元璽元年(352年),冉閔與被前燕作戰,失敗被俘,前燕皇帝慕容儁將其處斬,並攻破鄴都,俘冉魏太子冉智,冉魏滅亡,國祚三年。
二、翟魏:晉太元十三年、魏北魏登國五年(388年),北方丁零族首領翟遼趁前秦淝水大敗、北方重陷於混亂境地之際,自稱大魏天王,建都黎陽,後遷都滑臺,國號為大魏,改元建光,史稱翟魏。晉太元十五年、翟魏建光三年(390年)晉北府大將大將劉牢之率軍北伐,大敗翟魏軍,晉軍奔襲攻克鄄城,迫使翟魏太子翟釗逃奔黎陽。之後劉牢之與東晉名將朱序夾攻滑臺,再次大敗翟遼,使得翟遼棄滑臺北逃,翟魏自此一蹶不振。晉太元十七年、翟魏定鼎二年、後燕建興七年(392年),後燕皇帝慕容垂欲統一北方,首先向翟魏開刀,燕軍分兵二路,渡過黃河,擊敗翟魏後主翟釗,滅翟魏,翟魏國祚四年。
三、代:晉鹹康四年、後趙建武四年(338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什翼犍,結束在後趙為質子生涯,返回拓跋部所在地盛樂,繼承源自自祖父拓跋猗盧被西晉朝廷所冊封的代王之位,因其在後趙生活多年,深受漢文化影響,所以在繼承部落首領位置後,按照漢文化傳統,於拓跋部設定百官,制定法律,建元建國,使得拓跋部由部落聯盟向國家政權形式發展。晉鹹康六年、代建國三年(340年),拓跋代國定都雲中盛樂宮,後又在故城南筑盛樂新城,拓跋部自遊牧生活逐漸轉向定居生活,並開始發展農業。
代國建立後,拓跋什翼犍四處征戰,與同時期的前燕、前秦交鋒多次,晉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二年,代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前秦天王苻堅發兵擊代國。拓跋什翼犍年老,抵抗不利,兵敗奔逃,逃亡中被子所弒殺,代地部眾紛紛逃散,代國亡,國祚三十九年。十年後,其孫拓跋燾收攏部眾,建國故都盛樂,改代為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
四、西燕:晉太元九年、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自上一年前秦淝水大敗,苻堅狼狽逃回長安、北方局勢失控後,被前秦所滅的前燕諸宗室貴族蠢蠢欲動,圖謀復國。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在大亂之際,於河東召集數千鮮卑人在華陰起兵,打敗前秦軍,自稱都督陝西諸軍事、大將軍、雍州牧、濟北王。之後向長安進軍,宣佈復興燕國,改元燕興,後建都長子(今山西長治)。
此後西燕歷經七主,內訌四起,並因法統之爭,與同屬前燕宗室的後燕政權連年交戰,征戰不止。晉太元十八年、後燕建興八年、西燕中興八年(393年),後燕皇帝慕容垂在透過數年治理,穩定後方後,舉兵向西燕大舉進攻,欲統一兩燕。六月,後燕軍在接連獲勝後,包圍長子。八月,西燕將領開城門投降,後燕軍入長子,殺西燕末代皇帝慕容永,西燕所統轄河東八郡七萬戶及府庫軍需盡歸後燕,西燕亡,國祚九年。
以上即十六國期間,未計入正統十六國以內的四個國家,俱立文法、建立政權、百官皆備、統治基礎夯實,可以稱為真正地國家。
同一時期,還先後其他政權存在,例如:桓玄代晉自立的桓楚、譙縱據蜀中自立的譙蜀、巴氐楊氏割據勢力建立的仇池前後五家政權、西北青海吐谷渾、西州高昌國等,但桓楚、譙蜀皆晉叛臣,旋起旋滅,正史視為叛逆賊寇,絕不會計入國家行列,楊氏仇池則為家族割據勢力,幾乎等同於西南土司一類土豪性質,非正統國家,至於吐谷渾、高昌,基本已經脫離中原政權範疇,屬於西域異國行列,所以同樣不計入十六國之內。
回覆列表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趁西晉衰落時進入中原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十六國則泛指這一時期的國家,名稱來自北魏史官崔鴻所著《十六國春秋》,但事實上,這一時期除十六國和東晉外,還存在著許多政權。
楊氏五國楊氏五國,是指氐族楊氏建立的前仇池、後仇池、武都、武興、陰平這五個國家。
前仇池是楊氏的楊茂搜所建立。楊茂搜養父楊飛龍是西晉的徵西將軍。公元296年,關隴地區爆發起義,楊茂搜率數千人前往仇池,自稱輔國將軍、左賢王,並得到晉慜帝的認可。公元371年,前秦發兵攻滅前仇池。
但是,前秦對包括前仇池在內的各國的征服是不徹底的。淝水之戰後,前秦衰敗,楊氏一族的楊定率眾回到隴右,對東晉稱臣,重建實際上獨立的仇池國,史稱後仇池。公元442年,後仇池國趁南朝劉宋北伐失利時攻宋,結果反被宋滅亡,享國57年。
(淝水之戰)
後仇池國的歷史雖然短暫,卻橫跨十六國末期和南北朝初期,因此楊氏五國的後三國實際上應該算作南北朝政權。其中武都國、武興國為北魏所滅,陰平國則亡於北周。
宕昌國宕昌國由羌族梁懃建立於西晉末年,但具體建國時間已經不可考。唐代史學家父子李大師、李延壽所著《北史》中記載宕昌國僅有“二萬餘落”人口(“落”就是“戶”的意思),在人口規模幾乎決定農業生產能力和軍隊規模的古代,這樣少的人口數量顯然是無法在群雄爭霸的時代立足的,但它卻奇蹟般撐過了十六國時期,到南北朝才被北周滅亡。
鄧至國鄧至國是一個羌族王國,和前幾個國家一樣,統治者稱王不稱帝(自稱王焉。——《周書•異域傳》),並在北魏孝文帝時“遣使內附”於北魏,其風俗和同為羌族政權的宕昌國相嗯似。鄧至國的史料記載很少,有可能滅亡於北周。
譙蜀譙蜀建立者是東晉參軍譙縱,東晉攻蜀地是被擁戴為成都王,後來後秦又冊封其為蜀王。公元419年亡於東晉。
桓楚由東晉楚王、叛臣桓玄所建,但自立為帝的舉動很快使桓玄成為眾矢之的。東晉名將劉裕等人迅速起兵勤王,在崢嶸洲之戰中大敗楚軍主力。公元410年,桓石綏(桓玄從弟)被殺,桓楚滅亡。
翟魏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大敗而歸後,統治陷入危機。丁零人首領翟遼趁機在黃河南岸黎陽建立魏國,史稱翟魏。翟魏與後燕、西燕、東晉戰爭頻繁,最終為後燕所滅。
代國鮮卑人拓跋什翼犍所建,但關於代國的歷史記載非常少。公元376年,代國亡於前秦。
西燕西燕是慕容氏諸燕之一,奇怪的是,它也是諸燕中唯一一個未被崔鴻列為十六國的一個。西燕的建立者是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的兒子、幽帝慕容暐的弟弟。西燕因爭奪正統而與後燕屢屢爆發戰爭,但最終為後燕所滅。
吐谷渾建立於西晉末年,鼎盛時統治了青海和甘肅、四川各一部,也參加中原群雄逐鹿(不過大都是配角),曾協助北魏滅亡夏國。唐初亡於吐蕃。
高昌國公元460年,柔然立闞伯周為高昌王,為高昌建國之始。此後高昌時亂時定,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公元640為唐所滅。
(高昌國故地、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
白蘭國白蘭國是位於吐谷渾以南的一個丁零族國家,疆域大致在今天的青海省南部,中原各國對其記錄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