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戰情解碼
“曼不群、古不帥、隆不在、莫不攻”,除了前三位將領大家比較熟悉外,這第四位將領恐怕很少有人瞭解。“莫不攻”是軍迷為德國元帥莫德爾取得綽號,從這個綽號中就能夠看出這位德國元帥的本事。莫德爾是德軍將領中的後起之秀,也是德軍中少有的防禦型將領,有著“東線防守大師”的美譽。在戰爭末期,莫德爾對戰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屢屢在關鍵時刻挽救德軍於危局之中,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東線救星”!在莫德爾的軍事生涯中,有兩次經典防禦戰最能體現他在防禦上的天賦。
勒熱夫突出部防禦戰1942年初,戰無不勝的德軍在莫斯科城下第一次品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在蘇軍的反攻下,德軍防線被衝得支離破碎。三個月前還僅僅是一名師長的莫德爾,此刻已經成了第9集團軍的司令,然而這個司令的位置並不好坐,第9集團軍名為一個集團軍,可此時的兵力還不足6萬人。此時,蘇軍正以十六個師的兵力圍攻第9集團軍,而最近的一股蘇軍甚至已經打到了集團軍司令部的附近。莫德爾接手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眼前的形勢。
莫德爾接受勒熱夫突出部的指揮權後,立即著手實施反擊。他決定先在奧列尼諾地區發起攻勢,解救被圍困於此的德軍。莫德爾利用是手中有限的兵力,在一個極度寒冷的夜晚大膽實施反擊,一舉擊潰了蘇軍。隨後,他又命令第47裝甲軍向瑟喬夫卡出擊,截斷了蘇軍兩個集團軍的退路,成功化解了第9集團軍所面臨的危局。
力挫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蘇軍在勒熱夫方向上同時發起了代號“火星”的戰略反攻。這一行動由蘇軍名將朱可夫一手策劃,意在殲滅德第9集團軍,進而消除勒熱夫突出部對莫斯科的威脅。朱可夫指揮七個集團軍從三個方向對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實施向心突擊,想要一口氣吃掉第9集團軍。
與大舉進攻的蘇軍相比,第9集團軍的兵力則要少得多。莫德爾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在勒熱夫地區構築了一個又一個的要塞據點,進而組成了一張龐大的交叉火力網。儘管蘇軍很快就突破了德軍的前沿防線,但他們的勢頭很快就被這些星羅密佈的德軍據點給壓了下來。朱可夫使勁渾身解數也未能撕開德軍的防線,三路蘇軍的攻勢反而越發疲軟。莫德爾立即抓住機會,集結兵力對蘇軍第41集團軍實施反突擊,成功將其為困在了別爾伊以南地區。至此,“火星行動”基本宣告失敗,蘇軍被迫退回原來的戰線。“火星行動”是朱可夫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對此也一直耿耿於懷。
莫德爾在東線創造了諸多奇蹟,他的威望與日俱增,最後成了德軍最年輕的陸軍元帥。1944年六月,莫德爾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他同時接管了中央集團軍群以及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原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職務,並在白俄羅斯戰役中及時止住了中央集團軍群的潰敗。因此,單就防禦作戰能力而言,莫德爾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防禦專家。
-
3 # 戰略論
德軍將領中擅長打防禦戰的首推莫德爾元帥,他正是靠一系列成功的防禦作戰贏得了希特勒的親賴進而平步青雲,榮升元帥之列,並且為自己贏得了“防禦之獅”的美譽。他總能將部隊精準的派遣到最恰當的位置,從而在關鍵的位置阻止住敵軍的突破,而且為了堵住防線上的缺口,莫德爾會無情的搜尋後方區域的一切人員加入到前線的作戰中,無論是陸軍、黨衛軍還是空軍以及其他單位人員,在危機的時刻,莫德爾粗暴而又有效的措施一次次的將危局化險為夷。莫德爾最著名的防禦戰就是勒熱夫突出部之戰,此戰莫德爾成功的粉碎了朱可夫指揮的大規模進攻,使蘇軍的傷亡五倍於德軍。
另一位同樣擅長防禦作戰的就是克魯格元帥,他在1941年冬季德軍最危機的時刻出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那裡是蘇軍反攻的重點所在。在克魯格元帥堅強的指揮下,中央集團軍群粉碎了蘇軍的合圍企圖,保持了防線的完整,免遭覆滅之險。要知道中央集團軍群是在嚴重缺乏冬季作戰裝備的情況下守住了陣地,更加顯得難能可貴。另外克魯格元帥在1944 年出任西線總司令並指揮了諾曼底戰役,儘管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克魯格也一度將盟軍封鎖在海岸附近無法前進,如果不是盟軍擁有變態的空中優勢,或許克魯格真的能取得不俗的戰績。克魯格的指揮風格和莫德爾基本如出一轍,兩人都推崇強有力的指揮風格。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曼施坦因元帥,這是位不折不扣的軍事全才,他在法國戰役中提出的“曼施坦因計劃”和東線的克里木戰役中證明了自己在進攻上的戰略天賦,這讓他得以晉升陸軍元帥。然而在1942 年南翼的一系列艱苦的防禦作戰中,曼施坦因證明他同樣是一位防守悍將,只不過他推崇機動防禦理念,利用裝甲部隊靈活的機動使用阻止敵軍的突破,他並不侷限於將敵人單純的阻止於某一防線上,而是力圖以防守反擊重創甚至殲滅進攻的敵人,重新奪速戰場主動權,這是典型的“以攻代防”的思想。在第二次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曼施坦因證明了自己的防禦指揮能力。他不止阻止了蘇軍的推進,甚至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堪稱最經典的防禦戰例。
總得來說,作戰的模式大體有進攻、防守和撤退三種主要形式,其中以撤退最難,進攻次之,防守最易,所以那些在進攻和撤退中表現優異的將領,其在防守中也往往有不俗的表現。
回覆列表
二戰歷史迷們,一提起德軍名將,很快就能聯想到北非一戰成“帥”的隆美爾,“閃擊戰”橫掃法國的曼施坦因,以及坦克戰突擊蘇聯的古德里安。他們在二戰初期為納粹德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創造了許多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給人的印象是德軍只有善於進攻的將領,在防禦戰中,很少有經典之作。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沒有多少令人記憶深刻顯赫戰歷的德軍將領,卻讓蘇聯名將朱可夫,摔了一個大跟頭。他就是戈特哈德.海因裡希,德國傑出的防禦專家。
柏林城外的實力較量。參加過一戰的海因裡希,他性格倔強,具有日耳曼人特有的細緻和頑強,對部隊要求嚴格,戰術果敢有效,手下官兵對他既愛又恨。希特勒上臺後不久,因指揮才能優秀被晉升為中將。
1945年德軍在戰場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盟軍幾百萬大軍已經對柏林形成合圍。不願就範的希特勒,收攏殘兵敗將,準備垂死掙扎、頑抗到底。而洛澤高地拱衛著柏林的東大門,面對的是實力雄厚的90萬蘇軍。
領導這支大軍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帥,他擁有近17000門火炮和3000輛坦克,對於擅長大縱深攻擊戰術的專家來說,自然選擇從正面的澤洛高地作為突破方向,因為它是距離目標最短的進攻路線,他是勢在必得。
然而,海因裡希將成為他前進路上最大的攔路石。作為防禦專家,此時他手裡僅有11萬人和2600門火炮,在兵力和火力上,他處於絕對的劣勢。減少自己的傷亡,給對手最大的殺傷是此次防禦戰的關鍵。
他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他十分了解他的對手。在莫斯科城下,他曾力挽狂瀾,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免於崩潰。此後,他率部長期駐守在東線,成為蘇聯將領們頗為頭痛的守將。所以,對他們的攻擊戰術十分清楚。
他判斷,他們的進攻戰術和以往的一樣,先發動幾次佯攻,實施戰鬥偵察,而後火炮開路,掃清防線上的防禦支點,最後步兵在坦克掩護進行攻擊。他決定避開對手的鋒芒,命令第一道防線部隊全部撤往到第二道防,但朱可夫沒有認識到對方的第二道防線才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他判斷對手會在黎明前發起主攻,在幾個小時的飽和炮轟後,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開始衝鋒。他的解決方案是掘開上游的水庫,使高地東面的平原化為一片沼澤,遲滯對手的機動能力,並藉機破解他們的進攻。
防禦的另一個手段就是利用好自然條件。澤洛高地前方的運河就是最好的屏障,橫跨運河的幾座橋樑剛好在德軍炮火的覆蓋之下。因為河岸陡峭,不適合坦克透過,只能從橋上過,控制了橋就等於遏制了他們的攻擊。
對抗開始,蘇軍損失慘重。正如海因裡希所預料的那樣,這天黎明前幾小時,蘇軍進行了戰爭開始以來最為猛烈的炮火準備,9000多門野戰炮和“卡秋莎”火箭炮同時發出了雷鳴般的怒吼聲,10萬多噸炮彈朝著德軍陣地砸去,但並未造成德軍太大的殺傷。原來他早已準確預測到他們的戰術,所以事先下令守軍從前沿陣地上撤了下來。
在空前猛烈的炮轟中,蘇方官兵們的戰鬥熱情迸發了出來,他們高聲吶喊著向前衝鋒。然而,前沿陣地除了零星的槍聲外,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戰鬥進行的如此順利,讓朱可夫感到勝利在望,頻頻向屬下握手祝賀。
但是,他輕鬆的心情很快就煙消雲散了。由於光線太暗給許多部隊的行動造成極大的不便,在距離澤洛高地兩公里處,攻擊行動陷入了困境。他們只能停下來,等待著黎明的到來。
讓他完全沒有料到的是,困難會來的這麼快。他原以為透過猛烈的火力準備,已經摧毀守軍防線上的有生力量,可以在對方組織起有效的反攻之前,奪取高地。
除了燈光問題,守軍在上游放水造成的泥濘也影響了他們的攻擊速度。車輛陷入其中出不來,成為德炮兵的首選攻擊目標,使蘇方損失了許多坦克。
事實證明,海因裡希的方案非常奏效。對手成群結隊地向守軍撲去,一波接著一波,簡直不要命了。守軍用機槍和火炮拼命地阻擊,成片計程車兵倒下,戰場上血流成河。甚至還發動了對他們的反擊,並一度將他們趕了回去。
再好的防禦也抵不住實力的差距。海因裡希心裡明白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幾乎達到10∶1的比例。失敗是早晚的問題,他沒有足夠的人員和武器,根本無法對付如此眾多的蘇軍。在暫時壓制住了朱可夫的攻擊後,海因裡希也向城裡請求了增援。
朱可夫無法容忍戰事就這樣拖延下去,決定立即將坦克部隊投入戰鬥,用精銳部隊殺開一條通向柏林的血路。而德軍使用 “鐵拳”反坦克火箭彈和155毫米火炮進行頑強抵抗,摧毀了大量的坦克。
這是場實力懸殊的戰鬥,雙方都不畏死亡,相互廝殺,簡直就像兩個瘋子在打架。最終蘇方突破了高地,損失了3.3萬人。
戰後,有人對朱可夫的指揮頗有微詞,認為他不應該採取強攻,白白送掉士兵的生命,而應從北面迂迴,損失會小很多。然而,對他來說,柏林之戰是一場榮譽之戰,也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只有選擇最短的進攻路線,才能更快的開啟通道。
但也有人說,此戰即大量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又調動了柏林守軍前來增援,導致德國第9集團軍大多未能撤入城內。假如採用迂迴策略,他們很可能留在柏林,無疑將增加奪取柏林的難度,拖延戰役程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澤洛高地客觀上起到了“調虎離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