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臺說
-
2 # 雨夜v風聲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滅掉東方六國的最後一國,至此天下歸一,六合之內,皆皇帝之土。秦的統一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本範圍,後來者在秦的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最終形成了當今中國的疆域。
秦德昭昭,秦威烈烈。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西涉流沙是秦帝國最西邊的邊境,這裡的流沙是指什麼呢?流沙是指的沙漠,哪個沙漠呢?現在新疆哈密的沙漠。秦國最西邊的行政區是隴西郡,主體是現在的甘肅、寧夏,邊界就是新疆的哈密。
-
3 # 趣說正史
秦朝的疆域是在不斷變動之中的,但是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東部和南、北三個方向,對六國的鯨吞蠶食,以及對塞上匈奴、嶺南越人的征伐。西部疆界受到地理和族群的限制,很早就已經定型,大約在秦始皇的曾祖父同時也是他的偶像秦昭襄王中期就已經確定了隴西郡的基本範圍。
變動的疆域與穩定的西部《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始皇剛登基的時候,秦的疆域範圍是:
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這裡面並沒有交待秦西部隴西郡的情況,原因主要是西部疆域較早定型,秦已經視為自己的本土地帶,而這裡面記錄下來的郡,都是新開闢的從六國奪取的地盤。從這條資料,我們也能很清楚地明白隴西郡的位置,和它的穩定性。
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秦王朝整體的疆域擴大了數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這個六合指的是東南西北和上下六個方位,代表全天下的意思。皇帝的疆域西邊到了流沙,從地理景觀來看應該指的是沙丘移動的現象,或者是沙層暴的現象,顯然已經不能侷限於今天的甘肅隴西縣或者甘肅東部了,而是到了甘肅蘭州或許更往西的地域,至少秦朝人已經認識到了這一片地區。
族群生態與西部疆域的管理模式在著名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認為秦末除京師附近為內史轄區外,全境分為四十八郡。也就是說秦朝後期的疆域政區包括內史、四十八郡和“置吏”十餘年的西南夷地區夜郎、滇等部族,以及當時中國邊區各族的分佈地。
邊地的行政管理與內地有所不同,人口較為稀少,管理方式也相對鬆散,所以秦對西部少數族群居住地方的疆域模式應該是不一樣的,怎樣來認識這些地方的疆域的範圍事實上存在問題。不過,從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來看,秦的西部疆域至少是可以到達今天甘肅的臨洮地區。
從長城看疆域西界另外,還有一點可以用來觀察秦代疆域的範圍,那就是長城。長城是古代的一種防禦性工事,雖然它不能完全代表疆域的範圍,有時候會突破有時候會收縮。但在秦代將各國的長城連線起來之後,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疆域意識,尤其是在西部,幾百年的穩定性已經明確了疆域的範圍大致就是以長城為界。明代的長城西邊以嘉峪關為終點,事實上也反映了明代政府對疆域的整體認識,也就到嘉峪關為止,外面就不屬於中華的範圍了。
那麼我們再來觀察,秦代西部的長城到了哪裡,不就是疆域的西界到了哪裡嗎?今天的考古調查發現,秦代長城的最西段在今甘肅境內,到達了臨洮。據介紹:
臨洮縣戰國秦長城遺址首起於縣城北15公里的新添鄉南坪村殺王坡,(《乾隆狄道州志》有"長城在州北三十五里"的記載),然後由南坪北莊山頂而下,經過長城巷(村名,由長城而得名),峽口鄉灣腦、長城嶺、八里鋪鄉、沿川子鄉、塔灣鄉蔡家嶺、堯店鄉花麻溝、石家樓鄉、楊家山,到長城坡關門前咀,過夾槽梁、老王溝口進入渭源縣境,自西向東穿越臨挑縣90餘華里。這些遺址上的城牆、城障、烽隧全由黃土或礫石混合黃土夯築而成,夯層清晰可見。另外還有一個值得觀察的點,就是秦代的疆域包括陵墓等都有整體規劃意識,有天文學方面的考慮,這也是當時術數之風盛行的結果,要與天相應。秦始皇巡遊過程曾中
於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秦的東門位於今天的甘肅連雲港海州區,是東海之濱。
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試著畫一張圖,將秦的都城咸陽與海州的秦東門連線起來,再向西邊延伸,在與長城相交的地方就能發現秦的西門在哪裡了,也就是秦的疆域的最西端。大致也在今甘肅臨洮附近。
結論綜合以上諸多的證據,秦代的西部疆域應該就是在今天的甘肅臨洮境內。
-
4 # 秦客逸民
秦帝國的西部疆域不是太廣闊,可能還不如秦穆公時期。因為秦始皇在位期間,開疆的重點在北方和南方。漢朝歷史,可以參考的史料比較多,但是秦朝歷史,可參考的史料很少,主要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裡面說秦朝疆域西至臨洮、羌中。
臨洮,位於今臨洮縣及其附近。秦朝時臨洮作為邊疆縣,面積是比較大的,包括現在蘭州的部分地區。也就是漢朝所謂的河關地區。在漢朝時,流經蘭州的那段黃河稱為河關,過了河關就是河西走廊。也就是說,秦朝在甘肅境內的國界是蘭州黃河段與洮河一線。秦長城沿河而建,今臨洮縣是秦長城最西最南點。
羌中,是古羌族的聚居區,也就是現在的藏區。秦朝對藏區的佔有面積不及漢朝,漢朝的金城郡有湟水,臨西海,也就是青海湖,而秦朝疆域未提及,不提及就意味著沒達到。漢朝的護羌將軍轄地有崑崙山、河源,而秦未涉及。所以,秦的羌中地應該是在甘肅、青海、四川交界的那塊地方,也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及洮河南岸的海南黃南二藏州。
至於“西涉流沙”,那是秦始皇出巡時,一些文人歌功頌德說的話,有誇張的成分,並不是司馬遷對秦疆域的描述。秦朝境內,沙漠也是有的,但不是流動性沙漠。這片沙漠位於蒙恬攻取的河南地,也就是現在的內蒙鄂爾多斯。
綜合來說,秦朝疆域的最西點應該是青海的果洛藏族自治州。
-
5 # 大秦鐵鷹劍士
大秦《琅琊石刻》中記錄到: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此石刻大體將秦朝的疆域進行了概括,大秦帝國東部邊疆到達了大海,南部則到達了今天的兩廣,西部邊疆到達了今天的寧夏,北部邊疆到達了今天的外蒙古。
大秦帝國建立了廣袤的領土,這些領土在周朝的基礎上進行了大範圍的擴張,可以說除了東部外,其它三個方向大秦都進行了拓邊。秦國本來就是掘起於西陲的一個國家,因此對於西部領土的擴張秦國曆代都在進行。秦人立國之初就在關中大地與西戎交鋒,因為西戎佔據了關中大地,將戎人趕到隴西草原,收復關中大地,才意味著秦人真正立國。
秦穆公時代,秦人東出遭到中原大國晉國的頑強阻擊,淆之戰中秦軍全軍覆沒,最終秦人也僅僅取得晉國的河西之地,秦人東部邊疆只到達黃河西岸。東進受阻後,秦穆公舉兵西進,史稱“穆公西霸戎狄,滅國十二,拓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這時秦人西進最遠到達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也就是秦人最初的封地秦邑。
隴西河谷位於今天的甘肅省東部,是渭河上游的一片河谷之地,是當時農牧文明的分界線。取得隴西河谷後,秦人並沒有進一步西進,進入今天的青海、新疆等地,而是全力東出,因為當時最富饒的地區是東部的華北平原,而不是西部的沙漠。秦惠王時期,大將司馬錯領軍向西南方向進攻,取得巴蜀之地;秦昭襄王晚期,秦國舉全國之力修建都江堰,造就了成都的天府之國美譽。重慶就是秦國統一前最西南部的邊疆了。
秦朝統一後,大將蒙恬率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士不敢彎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馬。擊退匈奴後,秦朝取得黃河河套之地,置縣44個,分屬九原郡與北地郡。蒙恬招募民眾開發河套地區,取得良好效果,被後人譽為開發寧夏第一人。甘肅、寧夏的西部是千里戈壁與大沙漠,也就是石刻中提到的流沙,秦國統一華夏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因此沒有越過流沙再西進。
回覆列表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秦王於前221年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統治區域幅員遼闊。
秦朝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時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後來陸續增至四十餘郡。
在西部邊疆,設有隴西郡。秦時轄地範圍較大,因在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為渭河平原和隴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隴南地區一部和臨夏一部的總和。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
在西南部邊疆,設有蜀郡。郡治在成都。成都附近原為古蜀國所轄。
關於秦朝疆域,一些教材及權威讀物的敘述有些差異,有兩種觀點較典型。
第一種觀點,朱紹侯先生主編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史》、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大辭典》,都採用了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觀點:“地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挑、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第二種觀點,《辭海》的表述為:“東、南到海,西到今甘肅、四川,西南至雲南、廣西,北到陰山,東北至遼東。”《中國曆代行政區劃》認為: 秦朝佔據了相當於今天的北抵蒙古戈壁大沙漠,東、南瀕海,西、西南達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廣大地區,建立了強大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大帝國。現行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秦時期全圖》、《淮漢以南諸郡》 ,《中國歷史大辭典》中的《秦時期形勢圖》都把秦朝疆域的西、西南疆界確定為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廣大地區,東、南瀕海。
各種歷史地圖明顯是傾向於支援第二種觀點的。
以上兩種觀點都源於司馬遷的《史記》。第一種是引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秦朝疆界的觀點,第二種是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有關史實然後得出結論。
以上兩種觀點的衝突,在於秦朝的西面和南面的疆界:西邊疆界是隴西還是奴江(西南夷中的昆明部西端),南邊疆界是北向戶(五嶺)還是南海(指中國南面的邊緣海,非指南海郡)。
其實,以上兩種觀點,反映的是秦朝不同時期的統治區域。
秦朝初年的疆域,“地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挑、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反映的是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全國,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時的疆域,是司馬遷根據三十六郡所處的地理位置概括的。這並非整個秦朝的疆域。
實際上,秦朝建立後,北擊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後,開拓了大片疆域,逐步擴大定型為完整的疆域。整個秦朝的疆域應是:東、南到海,西到今甘肅、四川,西南至雲南、廣西,北到陰山,東北至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