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越再現彼岸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是一個身高八尺的美男子,他以身說法,進諫齊威王,齊威王聽從了建議。這篇文章塑造了鄒忌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美男子的高大形象,同時也讚美了齊威王虛心接受進諫的明君形象。

    要考察一個歷史人物的全貌,不能單單靠一篇文章下定論。鄒忌的才能確實很高,足以承擔起齊國相國這一職務,而且讓齊國發展強大起來了,這是毋庸置疑的。(鄒忌鼓琴自薦圖)

    鄒忌的德行

    不過鄒忌的德行卻差了很多,他生活非常奢侈,處處學習管仲、晏嬰做相國時的做法,但只學來了表面,而沒有學習到他們二人的“奢侈”的本質。管仲“富有三歸”,指管仲有三處采邑,這是管仲富強了齊國後的做法,齊華人並不認為管仲奢侈,管仲這麼做也是有政治意義的,不這樣不足以稱霸諸侯,這是管仲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而做出的奢侈。而晏子的俸祿非常多,他的俸祿都用來養親戚和門客,足有五百多家,自己卻節儉。

    齊威王有一次遊覽瑤池,遠遠的看見一個豪華車隊要到瑤池,問大臣是誰的車駕,大臣稱是鄒忌的客卿的車隊。齊威王說國家如此貧困,鄒忌怎麼能這樣做吶!鄒忌進諫數次,齊威王才接見了他。由此可以看出,鄒忌效仿管仲、晏子只學來了表面,不顧國家的經濟大環境。(田忌劇照,鄒忌妒忌田忌陰謀陷害他,逃亡楚國)

    在治國理念上,鄒忌希望獨善其身,對其他諸侯國採取不援助的策略,南韓、趙國有危難之時,鄒忌都堅決不肯援助,不過齊國最終還是援助,將軍田忌率軍解救了南韓、趙國的危難,為齊國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鄒忌總是站在了對立面。

    將軍田忌已經連戰連勝,鄒忌感到田忌威脅到他相國的地位,於是出謀攻打魏國,想借助魏國的龐涓打擊田忌。田忌有孫臏這位鬼谷子門下的高徒,對魏國作戰也是馬到成功,鄒忌的計謀破產了。一計不成,鄒忌再生一計,利用自己門客公孫氏,用占卜的方式誣陷田忌。鄒忌的門客假裝田忌的門客,用重金詢問卜卦人算一算田忌在三戰三勝後可不可以取代齊王,鄒忌的門客一走,鄒忌馬上派人就逮捕了這個卜卦之人,並交給齊威王審訊。田忌得知訊息後知道是鄒忌陷害他,於是出走楚國。

    田忌到了楚國後,鄒忌仍然不放心,害怕田忌利用楚國的力量再次返回齊國。鄒忌派人遊說楚王,說明鄒忌的意圖,不讓田忌返回齊國。楚王在江南給田忌封地,讓他在楚國定居了下來,這樣鄒忌才放心了。

    鄒忌才能相當高,但是德行方面卻是低的很,將相不和,打壓田忌無所不用其極。

    齊國的用人策略

    西周建立後,太公望封齊國,周公旦封魯國,兩個人對待自己的封國各自有各自的治國理念。《淮南子.齊俗訓》記載:

    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周公旦治理魯國主要依靠的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族,姜子牙判斷,魯華人才選拔的範圍太小,將來魯國肯定衰弱,事實證明正如姜子牙所言,魯國逐漸衰弱。而周公旦認為姜子牙治理國家依靠選拔賢能之人,不看出身,國家可能短時間強大,但姜子牙的後世子孫不是個個都是明君,必然會被人代替。果不其然,出現了“田氏代齊”,齊國成了田氏的天下。(左起,姜子牙和周公旦像)

    齊國選拔人才“舉賢而尚功”這一治國理念一直保留了下來,也就是說選拔人才首先注重的是才能,排在第一位,然後才是德行。管仲、晏子時期,選拔人才也是首先看中才能,德行也在考量之中,不能沒有底線。不過到了鄒忌這一時期,鄒忌本人才能確實優秀,但是德行卻失去了底線,將相不和,作為相國應該全域性考量問題,不是一味的打壓,這種打壓更多的是出自個人權力慾望和奢侈生活的延續。

    齊國“舉賢而尚功”的治國理念,最後發展成為了只看才能,不看德行,甚至以才能完全代替德行,從長遠來看,不利於齊華人才選拔和稱雄諸侯,乃至統一中國。

    公元前221年,秦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為名攻打齊國,秦將王賁繞開齊國主力,直逼齊國國都,齊王田建投降。至此時,齊國沒有多少良將、大臣,都是一些功利之輩,投降也在情理之中了,齊國的治國理念使然。

    選拔人才一般注重“德才兼備”,特定歷史時期有所偏重才能,但不能完全丟失對德行的考量,這不是國家的強盛之計。

  • 2 # 小怪軟體管家

    鄒忌,戰國時期齊威王的丞相,上過高中的朋友應該都應該背誦過一篇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這裡面的美男子主角便是這位了!

    鄒忌被任相封侯,這說明了齊國的人才觀出了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鄒忌是一個有才能,但品德不端的人。有才無德的人居高位,國家的人才觀便出了問題!

    鄒忌是一個有才能的相國,他曾經勸諫齊國國君要鼓勵臣子百姓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這些政策都使得齊國越發強大!但當時,齊國國內有一個特別重大的問題,便是將相不和!

    鄒忌為丞相,田忌為將軍,鄒忌非常擔心田忌的權力會超過自己,而且十分善妒,所以經常陷害田忌,一度逼得田忌出逃出楚國!所以說他的品德不好!

    其實,有才無德的人居高位的現象在戰國已經很常見了!龐涓嫉妒孫臏,使得孫臏無法走路,張儀遊說列國,教人不誠信,範睢嫉妒白起,陷害白起身死,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天下大勢所趨,人心詭譎,一向如此!

  • 3 # 老貓談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水平,我們知道齊國可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而且在齊桓公在位時期,齊國不但國家富強,而且受到了周天子的極力稱讚並擁有著崇高的國家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管仲死後,齊國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一度淪為了中等實力的國家。

    可以這麼說,齊國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假如齊國能夠延續之前的國力水平,誰能夠統一天下還不一定呢。

    有人說,齊桓公之後的齊華人才觀念出現了錯誤,這也的確是一個事實,管仲死後齊國幾乎沒有出現過一個優秀的相國了,這也是齊國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時間的發展,時代逐漸到了戰國時代,此時的戰爭形態與春秋時貴族武士之間那種謹遵禮制的車戰已大為不同,而需要國家力量、資源的總動員化,但齊國的軍隊組織卻甚難適應這一挑戰而及時轉變,這也是造成了齊國逐漸落後於秦國和趙國的原因。

    我們知道秦國和趙國的改革在當時是比較成功的典範,但是最為成功的典型代表當屬於秦國了,秦國注重“依法治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再加上秦國著名的“軍功制度”的鼓勵,秦國與齊國的差距越來越大,由於齊國本身商業水平較為發達,齊國保守有餘而開拓不足,齊人的戰鬥力只有在遭受外敵入侵時才能被充分激發出來。

  • 4 # 飛魚說史

    從鄒忌被“任相封侯”說起,有人說齊國的人才觀不利於國家強大,為什麼?

    戰國時期的齊國和其餘諸侯國有所不同的是,是其經過了田氏代齊,也就是齊國的政權經過和平手段,換了姓。

    齊國幾經興衰,但是重視人才的問題,卻一直被備受重視。

    在姜齊的歷史中,齊國出現了管仲和晏嬰兩位名相,孟子評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

    那麼田齊時期有哪些治國之能臣呢?

    其實說起田齊的崛起,那肯定繞不過鄒忌,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與徐公比美的那位,此人可以說是繼管仲和晏嬰之後三興齊國的著名人物。

    本篇飛魚就從鄒忌“任相封侯”說起,講講鄒忌的故事,進而聊聊齊國的人才觀從鄒忌開始為何是不利於國家強大的。

    鄒忌的任相封侯。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也;連而徑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鄒忌是地地道道的布衣出身,不過與其他貧寒士子不同的是,鄒忌會彈琴,他知曉齊威王是個地地道道的“音樂發燒友”,於是就上演了一出“鼓琴說齊王”的故事。

    鄒忌在與齊威王的交談中,以琴理入手,闡述治國之道,進而得出了“琴音調而天下治”的結論,齊威王大為讚賞,於是鄒忌火箭式的晉升之旅正是開啟。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騶(鄒)忌子見三月而受相印,居期年,封以下邳,號曰成侯。

    也就是說,當鄒忌鼓琴說齊王之後,三個月就做到了齊國丞相之位,僅僅一年後就封為成侯,鄒忌可以說僅僅用一年就完成了很多士子一生無法到達的高度。

    鄒忌與田忌的矛盾。忌舉田居子為西河而秦梁弱,忌舉田解子為南城,而楚人抱羅綺而朝,忌舉黔涿子為冥州,而燕人給牲,趙人給盛,忌舉田種 首子為即墨,而於齊足究,忌舉北郭刁勃子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舉此數良人者, 王枕而臥耳。——《說苑·臣術》

    鄒忌對於齊國的貢獻,是他的改革和舉薦人才,比如鄒忌舉薦的鎮守四方的人才,使得齊威王可以高枕無憂。

    但是鄒忌只舉薦不會危及自己相位的人,當有人危及了自己的相位,那麼鄒忌就不惜使用陰招,也要把其給搬到,而不幸的是,齊國的大將田忌打了兩次打勝仗之後,就危及到了鄒忌的地位。

    《戰國策·齊策》記載: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悅)。

    而事情最終的結果,是田忌被鄒忌排擠出了齊國,而這也是齊國軍事上開始走向衰弱的表現,因為與田忌一起離開齊國的還有孫臏。

    齊國自鄒忌後的人才觀。《說苑·臣術》記載:齊威王遊於瑤臺,成侯卿來奏事,從車羅綺甚眾。

    鄒忌不僅會用陰招排擠大臣,還很奢侈,正如上述引用記載,就是說鄒忌出門陣容是相當豪華的,這也讓齊王發出了”國至貧也,何出之盛也“的感嘆。

    那麼齊國自鄒忌後的人才觀是什麼樣的呢?其實是”重才不重德“。

    鄒忌改革強大了齊國,舉薦大臣鎮守四方,又諷齊王納諫,使齊國”戰勝於朝廷“,這是鄒忌的”才“,但是他又讒言田忌,又鋪張奢侈,而且居功自傲,這又是鄒忌的”德行“欠缺的表現。

    不過話又說回來,齊威王難道真的不知道鄒忌是什麼樣的人嗎,其實未必只是齊威王更看中鄒忌的”才能“罷了。

    飛魚說:

    戰國時期,齊國自鄒忌開始而形成的“才”勝過“德”甚至只看重“才”而忽略“德”的人才觀,對齊國的強大是有害而無益的,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治國,或許能使國家強極一時,卻無法長久昌盛。

    單純以所謂的才能,而忽略德行的選才標準,從長遠來看,明顯是不利於國家的強大和稱雄的,齊國正是由於這種選才標準,最後造成了國家無人才可用,最終只能被秦國所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權的兩個女兒大虎和小虎,“兩虎”為何自相殘殺?他們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