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家橡樹1972

    在英國威爾士西部“馬赫谷”進行低空訓練的“狂風戰鬥轟炸機”,利用複雜的地形地貌遮蔽,進行低空/超低空突防是它的主要進攻手段。

    戰鬥轟炸機這個機種是1960年代中期出現的,當時“一型多機”的設計理念開始主導作戰飛機的發展方向,那麼什麼是“一型多機”呢?這裡面的“型”指的是型號、“機”指的是機種,也就是說:設計一個型號的作戰飛機,並且在它的基礎上衍生出其它種類的作戰飛機…比如:設計一型機體體積較大、冗餘度較高的飛機,根據作戰任務需要,即可以當做戰鬥機攜帶導彈去進行空戰,也利用該型號改進衍生出執行戰術/戰役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這種一個型號可以升級、衍生出其它種類的設計方式就叫做:一型多機。

    這種設計思想的好處就是:改變以往飛機種類間的條塊分割、減少了飛機的種類和型號、可以大大的節省設計和製造經費、由於飛機的種類和型號的減少,實現了飛機制造的標準化和零部件的通用化…極大的減輕地勤保障的負擔!蘇聯的蘇-24,乃至美軍在F-111都是早期“一型多機” 設計理念的產物。

    但是理念雖好,可是受到當時設計不成熟和技術水平的限制,“狂風”、蘇-24、F-111的空戰效能都非常的差!雖然可以使用“空-空彈”進行空戰,但是飛機機體笨重,機動性差根本就不是“空優戰鬥機”的對手!所以,這三型飛機最後都被用作戰術/戰役轟炸機來使用,它們也沒有衍生出空優戰鬥機的型號,以至於最終“狂風”和F-111光榮而孤零零的退役,蘇-24還在勉強支撐走完最後的服役時光。時間進入到了1990年代初,隨著“一型多機”設計的成熟和航空科技的進步,一個型號的機型改造和衍生出多種任務的機種變成了現實,美系的F-15/16這兩型當初專職空戰中“空優戰鬥機”,已經變成了可以進行空戰的戰鬥機,同時還具備了強大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蘇系的蘇-27更是衍生出了:蘇27、蘇30/33/34/35這樣龐大的多機型家族!

    現代的戰鬥機已經是設計先進,製造工藝優良的“多用途戰鬥機”了,不論是空戰還是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都非常的強大,已經完全可以統一早先的:空優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強擊機…等機型,既然是這樣“狂風”戰鬥轟炸機這類機型就沒有必要再去發展了。

  • 2 # 五嶽掩赤城

    因為多用途戰鬥轟炸機完全可以取代戰鬥轟炸機

    歐洲狂風戰鬥轟炸機,是英國、德國、義大利在上世紀70年代推出的一款戰鬥轟炸機。該機1974年首飛,機長16.72米,翼展13.91米(全展開,後掠角25°)至8.60 米(全後掠,後掠角67°,空重13.9噸,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最大載彈量9噸,配備兩臺羅爾斯羅伊斯的RB-199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7.5噸。狂風戰鬥機分為對地攻擊型的狂風IDS和截擊型的狂風ADV兩種型號狂風ADV主要使用捕狐犬雷達和天空閃光中距離空空導彈超視距攔截敵方轟炸機,但狂風戰鬥機整體推重比較低,空中機動效能不太理想。狂風IDS的超低空效能可以用為所欲為來形容,配備地形跟蹤雷達、自動配平系統並且機翼和進氣道等都進行最佳化設計。正開啟反推裝置,開啟減速板降落的狂風,狂風的起降效能極好,可以在500米長跑道起飛,300米長跑道降落。這樣可以在蘇軍對機場轟炸後利用剩餘跑道進行起降。狂風使用的RB-199發動機效能非常出色,在帶反推裝置情況下推重比依然可以達到7,而且三轉子結構有效避免渦扇發動機的喘振毛病,唯一問題是中推,這導致狂風作為戰鬥機來說,推力不足。實際上狂風戰鬥轟炸機設計初衷是超低空突襲,繞過蘇軍第一波裝甲叢集,飛到緊隨其後的摩托化步兵等輕裝甲目標以及後勤車輛等進行片轟炸,炸癱蘇軍的後續攻擊波。狂風使用的主要武器是用撒佈器快速拋灑一片的子母彈頭,對於輕裝甲目標和軟目標有極高的威力。狂風戰鬥轟炸機使用撒佈器成片轟炸動圖,非常的帥

    但是這種轟炸模式屬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臨空轟炸極容易受到對方地面防空火力的攻擊,而狂風戰鬥轟炸機又沒有A-10、蘇-25這樣專業對地攻擊機的裝甲防護和抗損毀效能。所以海灣戰爭期間,狂風戰鬥轟炸機按以前一樣去超低空突防轟炸伊拉克機場,結果第一週就被擊落6架,被迫放棄超低空突襲任務。而海灣戰爭中另一款明星戰機F-15E攻擊鷹,則表明,多用途戰機使用鐳射制導炸彈、紅外製導導彈和電視制導導彈等,在中高空中遠距離進行精確制導攻擊,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打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的保障自身安全。狂風戰鬥轟炸機賴以為豪的超低空突襲突防,價值越來越低。陣風攜帶風暴陰影空射巡航導彈。當滑翔制導炸彈、空射巡航導彈等防區外打擊武器出現後,多用途戰機可以不進入對方防空武器區域完成對地攻擊,打擊效率和安全性更高。以色列空軍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對敘利亞發動了上百次空襲,大部分躲在黎巴嫩或戈蘭高地上空使用防區外武器在敘利亞防空導彈射程外進行攻擊,讓敘利亞防空系統乾瞪眼。在目前以低烈度武裝衝突和區域性戰爭為主要形式下,多用途戰機防區外打擊足以滿足對地攻擊需求。所以最終,英德意最終以颱風戰鬥機取代狂風戰鬥轟炸機,狂風這種屬於特殊環境下的機型,在現代作戰環境下,效率和費用已經不如多用途戰鬥機。

  • 3 # 一葉楓流

    狂風不是殲擊轟炸機,是一機多型的戰鬥機。

    殲擊機是解放後為了所謂正規化創造的眾多中國特色名稱之一。其實用翻譯過來的戰鬥機就很好,沒有必要另搞一套殲擊機強擊機。而且很多白字先生叫千擊機。

    狂風有三種型號,分別是對空攔截的截擊型ADV,偵查型ECR和對地攻擊型IDS。IDS就是對地攻擊機,和殲轟七飛豹差不多,只能攜帶近程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用於自衛,沒有空戰能力,不是什麼戰鬥轟炸機。

    幾乎所有的攻擊機——美洲虎、A-4天鷹、A-6、A-7、超軍旗,都可以攜帶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用來自衛。

    戰場上計程車兵不會因為攜帶了手槍就是戰士了。

  • 4 # 職場有備無患

    老輩有句話說:共用魚塘的堤壩不防漏,共用的牲口長得瘦!意思就是說,幾戶人家合夥養魚的魚塘,不會有人隨時守著水,經常會出現魚塘乾涸的現象。幾戶人家共用的耕牛或者馬騾,大家都會搶著使用而忽略放牧,最終導致牲口不長膘。

    其實狂風戰機又何嘗不是這種尷尬的產物呢?僅管狂風戰機曾經也是集歐洲軍事強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所有先進技術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其絕對是當時一款非常成功的戰機,其作戰效能堪稱全世界少有敵手。從1970年開始就擔負著部分歐洲國家的國防安全守衛職責,直到如今才隨著科技的進步,開始走向了被淘汰的晚年。狂風戰機之所以有今天這般淒涼的晚景,不能不說跟它的身世不無關係,由於狂風戰機是一款多國共同研發戰機,因此在對其更新升級和新研發方面,不會有任何一國單獨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來讓其與時俱進,才導致其效能最終和新一代戰機形成代差,最終走向被淘汰的命運,實在是讓人覺得惋惜。狂風戰機的退役,也代表著歐洲工業能力的衰退,難道他們準備將未來軍用戰機的訂單,真的全部交給其美國盟友去完成嗎?

  • 5 # 雛菊西瓜Peterpan

    所謂“戰鬥轟炸機”其實基本都偏重在“轟炸機”上,空戰能力其實挺弱,大多數都僅限於自保的程度。而現代的多用途戰鬥機在具有較強對地攻擊的前提下大大增強了對空作戰能力(或者說在空優機基礎上開發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真正實現“多用途”,所以包括“飛豹”在內的世界一大票戰鬥轟炸機都不會再有後續型號,殲16將來完全可以取代殲轟-7“飛豹”。

    戰鬥轟炸機這個機種和用途用戰鬥機還不太一樣,有些網友經常把他們劃等號,但個人認為戰鬥轟炸機的本質還是停留在轟炸機,而多用途戰鬥機其實更側重於戰鬥機。戰鬥轟炸機這個概念在上世紀60年代非常流行,我們現在看到的“狂風”、F-111、Su-24都是60年代提出並開始研製的,當時主要就是想利用“低空高速突防”這個概念,畢竟在那個防空體系不完善的年代裡低空是一個比較大的“漏洞”。不管是美國為首的北約還是蘇聯都希望利用“低空高速”突破對方的防空網,達到對對方縱深或大規模裝甲集結地域實施空中打擊的目的,其作用還是取代輕型轟炸機。下面這張圖就是英國“狂風”超低空飛行的場景,“狂風”的低空效能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而且不管是“狂風”、F-111、Su-24都是指向採用可變後掠翼的設計,就連當時的“飛豹”也有意採用可變後掠翼

    而當時還有一個“一機多型”的概念,也就是利用一個平臺儘可能打造多個任務機型,比如上面提的到“狂風”以基本的對地攻擊的“狂風IDS”,再拓展出截擊的“狂風ADV”和偵查的“狂風ECR”。而美國的F-111當時也希望同時滿足空軍戰術轟炸和海軍截擊兩個任務。也就說大家都想要在保證對地攻擊和轟炸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發展出能夠對空截擊/偵查的機型,這個思路是完全正確的,現在的三代機甚至四代機也是這麼發展的。但是考慮到當時那個年代受到航空技術和彈藥技術,想要“魚和熊掌”同時兼得是基本不可能的,既要保證對對地還要保證對空截擊就必然要有取捨,最終就是設計出來的機型就體型比較笨重,根本不能達到“空優機”的空戰水平,可以攜帶空空導彈進行有限的截擊空戰。所以所謂的“戰鬥轟炸機”中的“戰鬥”其實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還是作為轟炸機使用。

    為什麼戰鬥轟炸機未來不會再發展了呢?其實戰鬥轟炸機的設計初衷就是體現“低空高速”去鑽防空漏洞。然而這個辦法在以前好用,隨著防空系統的不斷完善,特別是低空野戰防空系統的出現使得“低空”這個辦法也不好用,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利用低空突防的方式空襲伊拉克機場的“狂風”竟然損失7-8架,成為海灣戰爭中損失最多的機型。這種戰鬥轟炸機的作用就開始變得尷尬,低空突防的辦法逐漸失效,而空戰能力又太弱無法和空優機對抗,只能依靠不斷升級改造精確制導武器繼續延續生命。目前“狂風”和F-111已經退役,而俄羅斯Su-24還在繼續維持,中國的“飛豹”得益於00年代初的一次大規模升級,加掛了先進的空地導彈、精確制導彈藥和電子戰裝置還算是比較“高階”了,但是依舊躲不過未來被淘汰的命運。下圖為俄羅斯被擊落的Su-24

    而現代出現的“多用途戰鬥機”依舊也是”一機多型“概念,但是很多都是以“空優機”去增加對地攻擊功能,進而發展出“多用途機”,比如美國F-15E、俄羅斯Su-30、殲16、陣風等等,也就是他們既有強大的空戰能力也有對地攻擊能力。而且現代彈藥和電子技術發展非常迅速,遠端攻擊武器和精確打擊彈藥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以前的常規自由落體彈藥,這些多用途戰鬥機可以實現遠端精確打擊,高空精確打擊。這才是真正實現了“魚和熊掌”兼得,所以多用途戰鬥機完全可以取代戰鬥轟炸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帝為什麼不叫九六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