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無敵南巷似水浮生

    《祖國行》——讀後感

    最近老師讓我們看了許多書,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祖國行》這本書。

      這本書讓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國。自古以來,許多人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了智慧,才能,甚至生命;屈原、岳飛、劉胡蘭、董存瑞……祖國是每一個人的根,我們都從根上吸取營養,我們都愛著自己的祖國。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華人俱樂部”這篇文章讓我看到了真正的華人,他讓我知道華人的偉大。只有華人才會為自己的祖國爭光,才會為了自己的祖國放棄高薪的工作。這個人便是陳曉松,他是第一個在國外成立“華人俱樂部”的人,也同樣是華人的驕傲,他幫助華人在學校的幾次考試中都佔據前三名,運動會上也是華人拿的冠亞軍。在麻省理工學院俱樂部成立之時以為南非黑人學生卻大吼道:“chinese,small!”陳曉松馬上截住他用堅定的話語對他說了中國的偉大,以及中國的歷史,華人十分強大。

      就是一個這樣的華人,為我們中國爭奪了光榮,他另同校的自以為是的美華人都對這個黃面板的中國男孩子刮目相看,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帶我們走進了祖國的大花園,領略了著名詩人聞一多的熱情吟誦,革命將領方誌敏……他表達了人類共同的心聲:渴望祖國繁榮、和諧、富強、美麗。我們一定要好好讀這本書,參透這本書。

    《讀書與成長》——讀後感

    時間真快,我已經經過了12年的教壇生活,深深體會到讀書對我的成長的

    重要作用。初為人師,走上課堂,結果講課照本宣科,捉襟見肘,才發覺自己讀書太少。每每聽到名師授課,總是佩服不已。羨慕他們在課堂上的神情自若,妙語連珠;羨慕他們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整合和靈活排程;佩服他們對課堂生成資源的合理利用,對偶發事件的巧妙處理。在羨慕佩服之餘也心存疑惑:他們何以有如此爐火純青的教學技藝和深厚的理論功底?

    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我從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從書中不斷吸取營養,“採博他山石,琢為自家玉”,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餘。書中曾有這樣一個事例給我的印象深刻: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裡,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問這位歷史教師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他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他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15分鐘成就一堂精彩課堂,先生在書中告訴我們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先生還告訴我們如果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嘉實多機油分那些系列,東風嘉實多和嘉實多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