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史館裡的故事
-
2 # 迷谷歷史
中世紀(Middle Ages)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箇中間時期。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東羅馬帝國滅亡。
一般人的看法,人類在進入近代之後,人類社會變得越來越文明,尤其歐洲一下從黑暗的中世紀中甦醒過來,人文主義人本主義漸漸佔據了主流。可是呢,在社會整體進步的時候,因為利潤的驅使,原本應該漸漸消亡的奴隸制度卻一度興盛起來,尤其在新大陸,奴隸制度盛行,如今是第一強國的美國在19世紀中期卻依然公開使用著黑人奴隸,甚至為了是否廢奴這件事,還展開了美國曆史上傷亡最大的一次內戰,也就是南北戰爭。
黑奴貿易的興起源自於新大陸發現後的三角貿易,新大陸發現後,最有利潤和最有競爭力的新大陸商品一直是種植園內的經濟作物,然而無論是哪種經濟作物,都需要大量人力,可是呢,原本新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在白人殖民期間大量被殺,剩餘的也不願進入種植園,時常逃跑,新大陸需要的人力從哪裡來呢?白人想了一個辦法。
就是將舊大陸的產品帶入非洲,換取大量的黑人,然後飄洋過海到新大陸販賣成奴隸,然後將新大陸的經濟作物帶回歐洲,整個貿易中都不會空倉,每個環節利潤都十分高,這也就是著名的三角貿易,從16世紀開始後的幾百年內,三角貿易為歐洲帶來了極大的利潤,推進了歐洲的工業革命,同時也給新大陸帶來了許多黑人,這其中絕大多數都去了南美的巴西和北美的美國,尤其是美國居多。
不過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諸國已經漸漸取消了奴隸制度和奴隸貿易,這一方面是因為黑人不斷的反抗,尤其以海地革命最為激烈,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歐洲工業革命已經開啟,對於種植園的人力需求已經讓位於工廠的人力需求,而工廠不需要黑人奴隸。
黑奴是種植園的勞動力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都說天主教會黑暗愚昧,可是在黑奴這件事上,天主教會一直站在廢奴的這邊,然而是基督新教尤其是美國南方的基督新教支援保留黑人奴隸,即便黑人奴隸也是基督徒。
在歐洲漸漸取消奴隸制度,取締奴隸貿易的時候,美國尤其是美國南方卻大大加強了奴隸制度,這主要源於美國南方的經濟體系,美國南方和北方不同,美國南方以種植園經濟為主,需要大量的人力,尤其是軋棉機的發明,使得種植棉花的利潤大大增加,美國南方對於黑奴的需求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不過,要指出的是,軋棉機雖然提高了種植棉花的利潤,使得南方對黑奴的需求增加,但並不意味著沒有軋棉機美國南方的黑奴制度就會自然而然的消亡,這是因為美國南方的經濟體制決定的。
棉花是美國南方的命根子美國自從獨立開始甚至之前,南方和北方就走著兩種不同的路,北方以工業為主,南方以種植園為主,這並非是北方人和南方人有什麼不同,而是兩邊的氣候決定的,北方陰冷潮溼,相對而言不適合發展農業,而南方天氣溫暖,極其適合發展各種農作物。而當時新大陸實際上最賺錢的行業一直是種植業而不是工業,不管是南方北方甚至南北美洲都是如此,假如北方氣候也適合種植,美國北方也會以種植業為主,進而也會支援黑奴制度了。
在當時,南方種植業的利潤很高,雖然南方除了種植業之外其他都要進口,但是在種植園主看來,他們更寧願從事利潤高的種植業,而工業利潤低不說,當時的美國工業製品和英國製品比起來就是質低價高,深受美國南方種植園主的鄙視。
南方棉花很賺錢從所謂的經濟學比較優勢看,美國南方也應該全力發展種植園這種優勢行業,而把工業什麼交給英國負責,這也符合國際市場分工,而美國南方種植園主也確實遵循了這一準則,甚至做的很成功,美國棉花當時就是美國的拳頭產品,價廉物美的典範,一度佔據全球棉花市場的一半還要多,其中大多數都是出口到英國。當然了,這個的代價就是美國南方必須維持黑奴制度。因為種植園採用黑奴這種免費勞動力才能維持低廉的價格,南北戰爭後美國取消黑奴制度美國棉花的價格就直線上升了,美國棉花也失去了國際競爭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南方一直要求保持黑奴制度,甚至在國際黑奴貿易結束後,美國就依靠黑奴內部自身配種來生產黑奴,黑奴的價格也一路走高,就是因為黑奴制度就是美國南方的經濟核心,沒有了黑奴,美國南方的經濟競爭力就沒了。
-
3 # 史海泛讀
背景
黑奴們像牲畜一樣被沉重的鐵鏈鎖住,在奴隸販子兇惡的皮鞭下,密密麻麻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被塞入擁擠並且散發著濃烈得惡臭的船艙,踏上了前往美洲大陸的艱險之旅。漆黑的船艙裡,壓抑著的氛圍,黑奴們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到達美洲,亦或是在途中就被奴隸販子扔進了大西洋,被大海所無情吞噬,成為了尾隨販奴船之後鯊魚群的盤中餐。這樣的人間慘劇,在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末的非洲,幾乎天天在上演。非洲的奴隸貿易,這項被馬克思稱之為“販賣人類血肉的”罪惡交易,讓無數的非洲黑人背井離鄉,成為了美洲大陸上的白人種植園中的奴隸。
(販奴船的結構)
非洲大陸早期的奴隸貿易情況非洲大陸的奴隸貿易淵源流長,早在公元1世紀,非洲的黑人奴隸作為商品便透過貿易被帶到了北非。公元7世紀左右,阿拉伯人興起之後,把從東非地區俘虜來大批黑人充作自己的奴僕。有部分黑人奴隸透過阿拉伯人的貿易,被賣到了中國,在中國的古籍中便有了“崑崙奴”的記載。
《隋書》卷八二《南蠻傳·真臘》:“人物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捲髮黑身,性氣捷勁。”
但早期的非洲大陸的奴隸貿易規模依然較小,只是作為一種具體交易的商品而存在,直到歐洲奴隸貿易的興起。
(圖為黑奴貿易路線圖)
葡萄牙、西班牙的征服為了尋找到前往東方貿易的新航線,獲取東方的財富,以葡萄牙和西班牙為首的西歐各國紛紛投入巨資,對非洲以及大西洋進行了不懈的探索。1441年葡萄牙人首次從非洲帶回了十幾個黑人並拍賣為奴,獲得了不菲的收益。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的新大陸,奠定了黑奴貿易的基礎。到了十六世紀,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對美洲殖民地的征服,掠奪黃金和白銀帶來的殺戮,導致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口大幅減少。同時隨著對美洲的進一步開發,南美的甘蔗種植園的興起,而本土印第安人因為大屠殺和歐洲人帶來的瘟疫導致人口大幅減少,這就導致南美洲當時勞動力奇缺。為了解決南美甘蔗種植園的勞動力問題,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鼓勵進行奴隸貿易。西班牙採用了一種稱為“阿西恩託”的契約承包制度,允許奴隸販子向西班牙所屬的殖民地販賣黑奴,而葡萄牙也仿照採取了相應的制度。從此,奴隸貿易變成了正式的國家化的生意。從此大批的黑奴被從非洲販賣到了美洲。(圖為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美洲)
英國的奴隸貿易崛起從十七世紀初,英國政府出面成立了貿易公司,積極壟斷海上貿易。1660年,英國成立“皇家開發非洲公司”,隨後又成立“皇家非洲貿易公司”,大大促進了黑奴貿易。這些貿易公司獲得了國家的資助,整個組織和結構非常嚴密,更有英國皇家海軍的支援。這些公司透過奴隸貿易和“三角貿易”獲取鉅額的利潤。據統計,奴隸販子每出航一次,一般可以獲得100%-300%的利潤,最高可達1000%。到了1698年,英國國會正式通過了“奴隸貿易法”,正式使奴隸貿易變成英國的國家生意。 1713年,“烏特勒支條約”簽訂後,英華人徹底獲得了奴隸貿易的壟斷權。(圖為黑奴在種植園勞作)
十七世紀中葉,隨著英中國產業革命的進行,奴隸貿易成為了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重要途徑。英國棉紡織工業的興起,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原材料,這樣大大刺激了以北美洲為主的棉花種植園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奴隸被從非洲販賣到美洲的棉花種植園從事棉花的種植,非洲的沿岸到處都有奴隸販子進行交易。馬克思稱之為“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資本積累的主要因素”。到了1790年美國建國後,僅美國就有黑奴近70萬人。(圖為英國及歐洲各國在北美的殖民地)
結語非洲的黑奴貿易興起,有深刻的經濟原因。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前,西歐的經濟主要是以封建的莊園制經濟為主,屬於當時世界的“貧困”地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導致西歐直接通往東方的商路中斷,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與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了東方通往西歐的貿易路線,從中收取高額的稅金,使得東方的商品在西歐的價格高昂,特別是東方的香料等必需品,價格至少是原產地的6倍。歐洲的貧窮促使西歐各國積極拓展新的貿易線路,最終發現了新大陸和新的貿易線路。在對金錢的渴求之下,黑奴貿易,這項擁有高額利潤的生意快速興起也就不奇怪了。
回覆列表
奴隸貿易的死灰復燃主要與歐洲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且與當時的資本家的貪婪有關,他們的斂財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與奴隸進行工作。
在歷史上有記載的記錄裡,最早關於從非洲販賣掠奪奴隸的記錄是一名葡萄牙人於1441年從非洲西海岸將10名非洲人運回歐洲。隨即開始了歐洲各國陸續前往非洲設立殖民地的歷史。
奴隸貿易的發展還與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有很大的關係。西班牙發現新大陸後與當地的印第安人不斷衝突,造成了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從而急需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來開發新的殖民地,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大陸的發現也為奴隸貿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直到16世紀中期,英國最先開始奴隸貿易的交易,奴隸販子霍金斯將300名奴隸運送到美洲,隨後西歐與北歐幾個當時實力強盛的國家開始走上奴隸貿易的道路,並且出現了一些由國家成面支援的個人奴隸販賣公司。到17世紀中葉時,當時美洲種植園經濟發展迅速,急需大量的奴隸以及廉價的勞動力,這為西歐資本家從事奴隸貿易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時的奴隸貿易已經成為世界上利潤最多的行業。由此奴隸貿易進入了高潮時期。
18世紀末期,隨著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各國開始注重人權的發展,在一些人權人士的大力努力爭取之下,廢奴運動開始興起,個別國家開始透過禁奴法令,到依舊存在的奴隸販賣的交易。
盛極一時的奴隸貿易最終廢止是在1885年柏林會議和1890年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當時西方國家通過了反對奴隸貿易的總協議,這意味著長達4個世紀的奴隸貿易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