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菱君
-
2 # 濁酒話煙語
《倚天屠龍記》中被小瞧的一位超級高手,如果按照巔峰戰力,排進前十也沒問題---史火龍 它的意義就在於推動情節的發展和證明丐幫絕學依舊在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中,在這部小說中高手如雲,神功秘籍猶如雨後春筍不斷。
比如眾所周知的的高手有明教教主張無忌,光明左右使,武當掌門張三丰,後起之秀周芷若等人,而我們熟悉的絕世武功有乾坤大挪移、九陽神功、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太極拳等,這些都是《倚天屠龍記》中有名的高手和武功.
除了這些頂級高手之外,還有不少高手,像混元霹靂手成昆,少林“三渡”和“見聞智性”四大神僧,玄冥二老,明教四大法王、武當七俠等,這些都算是當時一個時代的一流高手,但是在很多讀者和觀眾研究《倚天屠龍記》中高手的時候,都遺漏誤判了一個人,這位高手是誰呢?他已歸隱江湖,曾與成昆對掌十二掌,成昆吐血重傷。
此人便是丐幫前幫主史火龍,史火龍與歷代丐幫幫主一樣,習得“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兩套丐幫絕學,但是史火龍比較低調,所以江湖上史火龍的名聲不夠響。
史火龍曾因練功導致走火入魔,身體癱瘓,覺得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在帶領丐幫更好的發展,便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歸隱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同時自己的身體也開始慢慢恢復,胳膊可以慢慢活動,甚至可以發力了。
但是沒想到,沒過多久,丐幫長老陳友諒夥同其師父成昆一起找到了史火龍,威逼史火龍重回丐幫,並且要聽其掌控,史火龍雖然已經離開丐幫,但是決不許陳友諒等人謀害丐幫,所以出手和成昆交手,史火龍和成昆對了一十二掌,兩敗俱傷,成昆被史火龍的降龍十八掌掌力所傷,吐血而走,而史火龍也被成昆的混元功和幻陰指所傷,最終不治身亡。
有人說史火龍被成昆打成重傷而亡,這算高手?且別急著下結論,且聽在下仔細道來。這裡要注意的是,史火龍因為練功走火入魔,全身癱瘓,雖然此時手腳可以動,但是和健康時的威力相比,最多使出了五層的功力,試想一下,五層功力的史火龍可以將成昆打得吐血而走,那麼如果是滿血的史火龍,成昆會是對手嗎?
毫無疑問滿血的史火龍和成昆交手的話,就算不能速勝,但是絕不至於敗給成昆,而成昆是對上明教四大法王不慫的高手,並且可以略勝一籌的人物。而能勝過四大法王的,總共不超過十個人。由此可以推出,史火龍的實力應當在前十的行列。
而大家在讀《倚天》的時候,史火龍往往會被忽略,是最被低估的一個高手,其實史火龍是實力是很強的,足以排進《倚天》高手的前十。
-
3 # 北門猿
1.史火龍的雙臂癱瘓,那時候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史幫主雙臂癱瘓之症,其時已愈了九成
所以雖然他武功沒有完全恢復,但可以推斷離巔峰也相差不遠。
2.打折版的史火龍不敵成昆。史幫主和一名老者連對一十二掌,那老者嘔血而走。史幫主也為那老者掌力所傷。史幫主自知傷重不治,料想那老者三日之後,必定元氣恢復,重來尋釁表面看兩敗俱傷。但史火龍傷重不治,成昆只需要恢復三天,說明史火龍的傷要重得多。兩人武功是差一檔的。
3.從另一個角度說,史火龍也不敵成昆。他曾得降龍十八掌中的十二掌真傳,武功已是江湖上一流高手在武俠小說中,“一流高手”是個看似厲害但其實不算厲害的詞。打折版史火龍是一流高手,那麼就算他尚在巔峰,武功也不會超過明教四大法王那個級別。
而成昆的武功是有明確定位的,略遜三渡,勝於謝遜。
成昆武功之強幾已不輸於渡厄、渡難等三僧,謝遜若是一上來便逞血氣之勇,只怕支援不到三百招以上。所以不論怎麼說,成昆的武功都應該在史火龍之上。
4.史火龍的出場有何意義?史火龍是個功能性人物。他是為劇情服務的,本身沒什麼戲份,(僅有的一點描寫還都是在寫那個冒牌貨……)這裡的劇情需要丐幫幫主被成昆算計,於是丐幫幫主出場了。至於他這個人物本身如何,並不重要。
所以說他是一個功能性人物,出場主要是為了推動劇情。
回覆列表
看待史火龍,不能簡單的以他只學到十二掌“降龍掌”,就認定他的功力低下,史火龍還是當世武林的第一流高手。
歷來一半榮辱繫於幫主一身的丐幫,在《倚天屠龍記》中算是沉寂得很。當家幫主竟然在修練傳世絕學“降龍十八掌”時,因內力不濟,得了癱瘓之症,然後攜妻女隱入山林,尋醫問藥,並把幫中事務交給了長老打理。幫主不主事務,代理幫務的傳功、執法二長老與掌棒、掌缽二龍頭,又互不相管,內部的爭權促使新一輪的淨汙之爭又起,也讓後來的成昆和陳友諒師徒趁虛而入,掌控了丐幫。
丐幫神功“降龍十八掌”,在北宋年間本為二十八掌,當時幫主蕭峰武功蓋世,卻因契丹人身份遭驅除出幫,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由此世代傳承。到南宋末年,雖繼位幫主耶律齊得岳父郭靖傳授而學全,但此後丐幫歷任幫主,因根柢較欠,最多也只學到十四掌為止。史火龍所學到的共十二掌,他在二十餘年之前,因苦練這門掌法時內力不濟,得了上半身癱瘓之症,雙臂不能轉動,自此偕同妻子,到各處深山尋覓靈藥治病,將丐幫幫務交與傳功、執法二長老,掌棒、掌缽二龍頭共同處理。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三回》“降龍十八掌”這門武功,若想發揮出最大的威力,而且克敵制勝,除了要明白“降龍掌”的精要“有餘不盡”之外,還有個前提條件,就是要身擁深厚的內力。喬峰的“降龍掌”是汪劍通所傳,但他在這門掌法上的造詣還在汪劍通之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喬峰自小得玄苦大師傳授,修練了少林正宗內功,讓他身擁一身深厚的內力。而且是憑藉這樣深厚的內力,一些普通的武功都能給他發揮出極大的威力。而郭靖因修練了《九陰真經》,內功臻至化境,他打出的“降龍掌”剛柔並濟之妙用,其造詣還在傳他武功的洪七公之上。
像前期的郭靖,在他練成前十五掌時,尚還打不過梅超風,即便是練全了十八掌之後,君山一戰按他後來所講,真的與裘千仞深入交手,也難在裘千仞手下過五十招,那就是因為當時的郭靖的內功尚未大成,還不能將“降龍掌”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那時的郭靖之所以能練全十八掌“降龍掌”,一是他有全真教正宗的玄門內功基礎,二則是他有洪七公這樣的名師指點。但郭靖的配置,卻是二十年前的史火龍所沒有的,既沒有機緣修練到精深的內功心法,也沒有名師指點,畢竟他的前任幫主,最多也只能學到十五掌“降龍掌”而已,都是屬於根柢較欠的人。如此看來,年輕時的史火龍練到癱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過後期的史火龍,經過自己多年內功的苦修,隨著自己的功力見長,他的“降龍掌”已經不是當年初練此功時的水平,這也是小說中寫他的武功已是江湖上一流高手,而且也是他的癱瘓能已愈了九成的原因。可以這麼說,後期只有十二掌傍身的史火龍,其功力必定在前期剛練全十八掌的郭靖之上,我們不能簡單的以史火龍只學到了十二掌“降龍掌”,就認為他的功力低下。不然他斷不可能對掌之後把成昆震得嘔血。假若以後期的功力,且有人傳給他完整的功法,史火龍定能練全“降龍十八掌”,他若能練全十八掌,或許他不會死在成昆的手下。
黃衫女子道:“史夫人言道:史幫主和一名老者連對一十二掌,那老者嘔血而走,史幫主也為那老者掌力所傷。史幫主自知傷重不治,料想那老者三日之後,必定元氣恢復,重來尋釁,當即向夫人囑咐後事,說出仇人姓名,乃混元霹靂手成昆。史幫主雙臂癱瘓之症,其時已愈了九成,他曾得降龍十八掌中的十二掌真傳,武功已是江湖上一流高手,但竭盡全力,十二掌使完,仍難逃敵人毒手。”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三回》成昆的武功高深莫測,史火龍死在他的手下,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史火龍這個角色,在小說中人物設定的需要,註定不能大有作為。史火龍雖能將成昆震到嘔血,但還是傷重不治,算是死在了成昆的掌下。那麼,倘若史火龍未得癱瘓之症,以他當時的功力有可能打得過成昆嗎,很明顯還是不能的。因為他的內功在後期雖然有成,但還不能與成昆相比,而且他的“降龍十八掌”也只有十二掌。而成昆在《倚天》中是名符其實的第一大反派,不過,許多讀者由於關注他的陰謀,卻忽略了他的武功。
以成昆的心性,為了確保勝算,他在與史火龍交手之前,定然是充分摸清了史火龍當時的武功和功力水準的,不然他斷不會不顧“降龍十八掌”的威力,與之直接對掌。其實,成昆之所以會硬接史火龍的“降龍掌”,並不是因為史火龍的雙臂有癱瘓之症,認為他的變化不靈動。這裡面有三個原因,一是他當時的“幻陰指”已被張無忌所破,二是他知道自己的內力在史火龍之上,三是他摸清了史火龍傍身的只有十二掌“降龍掌”。
倘若不是他的“幻陰指”已被張無忌所破,成昆不會棄己之長而用己之短,去迎接威力更顯的“降龍掌”。而成昆自信他能夠硬接史火龍的“降龍掌”,是他的“少林九陽功”早已大成。“少林九陽功”雖也是殘版的“九陽神功”之一,但是這門內功當年促使少林武學實現復興,造就了三渡和四大神僧這樣的高手,成昆練之有成,能自信自己的內力在史火龍之上,也就無可厚非了。從這方面來說,即便是史火龍雙臂完全復原,成昆不與之對掌,他也有能有“九陽功”催動其他招式解決老史,這點從他嘔血之後,三天便能復原便可驗證,功力不是一般的深厚。更何況,史火龍的所學到的“降龍十八掌”才只有十二掌而已。
倘若史火龍有機會練全十八掌,他或許不會死在成昆的掌下。就像當年剛練全十五掌的郭靖,由於內力不及歐陽克,為了讓郭靖有勝算,洪七公正式收他為徒,傳全他最後三掌,郭靖以此力克了歐陽克。可見,倘若外功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內功上的不足。然而史火龍已經沒有機會了,內力不及成昆,看家外功也所學不全,焉能有不死在成昆手下的可能?
所以說,史火龍死在成昆手下,並不是因為他雙臂癱瘓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他跟成昆不是一個級別的高手。史火龍雖是武林中第一流的高手,但成昆卻是能臻於絕頂的水準,況且,史火龍敗在第一大反派的手下,並能讓之嘔血,並不會臉上無光。其實,史火龍在小說中出場的意義,就是金庸先生安排來繼續揭露成昆的陰謀,讓張無忌能夠去為丐幫伸出援手,並最終讓丐幫與明教冰釋前嫌,聽從張無忌的明教號令的一個關鍵人物。這樣的設定需要,註定了史火龍不可能大有作為,不然丐幫永遠都會與明教處於一個抗衡的狀態。(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