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
2 # 阿呆夢話
既然說到曹操,這個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爭議最多的人物之一。有人說曹操是真君子,偉丈夫,大英雄;有人說曹操是偽君子,竊國賊,大奸雄。阿呆愚見,說一點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首先,我們不否認曹操的偉業,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具有很高的造詣和地位,作出過很大的貢獻。
其次,我們看這個人的特點。在東漢末年的混亂背景中,他帶領的集團能最終統一中國,與曹操的個人素質和性格特點分不開的。綜合下來看,他比董卓、袁紹、公孫瓚、劉備、孫權他們都要優秀。
曹操集團成功的關鍵一步就是:迎奉漢獻帝。就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的個人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有胸懷,寬宏大量。官渡之戰後,曹操收繳到了許多來自許都投給袁紹的信件,他沒有追究,一把燒掉,不留案底;對於寫文章罵了他祖宗三代的陳琳,也不追究,繼續給官做。張繡、賈詡反叛曹操,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愛將典韋,給了曹操最慘痛的教訓,但他們再來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能夠不計前嫌的接納,給予他們最豐厚的封賞和最高的官職。對於關羽這樣的義士,出走之後不去追殺。
2、 接受批評,虛懷若谷。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張繡反叛之戰,輸了,曹操作自我檢討,說“張繡投降了我,錯在我沒有馬上收取他的家屬做人質,他才敢反叛,導致了今天的局面。我已經吸取教訓了,大家觀察我,從今往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烏桓之戰,贏了,回來之後,曹操調查當初誰反對打這場仗,大家都很害怕,以為要秋後算賬。結果曹操厚賞了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說:“我這次出征,非常危險,僥倖贏了,還是靠的運氣,這不是常有的事。你們的勸諫,是真正的萬全之計,所以要賞賜你們,以後不要為提這種意見感到為難。”
3、 慧眼識英,知人善用。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于禁、樂進作為非親非故的小吏,得到提拔重用,荀彧、郭嘉都是在曹操勢力還很弱小的時候,就從強大的袁紹那邊投奔過來的。
曹操不是完人,更不是一個能用“仁”來衡量的道德家,作為一代梟雄,他身上有很重的殺戮氣。我認為曹操身上很明顯的幾個缺點:
1、 殘暴嗜殺,。為父報仇討伐陶謙的時候,屠城,泗水為之不流。老友許攸因為官渡之功老是炫耀,傷了曹操面子,被殺。同是舊友和功臣的婁圭,也是因為言語觸犯了曹操,被殺。晚年逼死荀彧,冤殺崔琰。
2、 好色。因為納張繡的嬸嬸導致張繡反叛;納何晏之母,呂布手下秦宜祿的前妻杜氏收為自己所有。
在那個歷史背景下,殺戮是必然的,也是大勢所趨。好色是男人本色。但這些都給曹操抹了黑。
曹操集團成功的關鍵一步就是:迎奉漢獻帝。就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一步棋走得非常好,非常妙。通俗地說,洗白了自己強豪的身份,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由私營企業變成了央企。
在三國混亂之中,樹立了自己正義、正統、正規的大旗。形象一下高大了。權力也不一樣了。所謂的可以令諸侯了。說白了,其他都是諸侯,只有他的曹魏集團是正規軍。
-
3 # 西澳瑪河
曹操的路走的十分正確,那個時代要出師有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最為明智的選擇,袁紹之所以敗,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之一。
-
4 # 我從田間走來
領袖人物,必須有善心,故事裡也從多方面說了很多人的善意。在謀略裡,比如說,孔明故意設關羽放走曹操的說法,用意是,只有他,還能平息北方戰亂,使白姓不在糟難。我相信一個說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意想把戰亂平定下來。我還就從這方面覺得曹操有點善心。
看三國,我就偏向了劉關張的義,和孔明的才能。把曹操的大勇氣,放到一邊了。曹操有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弊端,好色而不是愛美。
-
5 # 趙日金141
站在曹操立場,當然正確了,什麼賢士,你不聽我的就靠邊,發牢騷說怪話動搖軍心就砍頭。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不吭氣就是名正言順。
-
6 # adu的天空
“傲慢無禮、一意孤行”哥不知道是誰說的。
舉例三:
其一。戰遼東曹操哭郭嘉,郭嘉若不是死得早,謀略勝過孔明先生。 所以他哭。
其二。關公過五關斬六將,雖然是小說,但也體現了曹公愛惜將才,尤其頂尖將軍。對關公的網開一面到現在很多人都費解。
其三。趙雲在長坂坡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若不是曹公下死令不準射殺,多少個趙雲也都成了刺蝟。更可況當時曹軍良將何止千員。
毛主席在評價三國時說過,曹操代表進步的一方,他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國家統一。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劉備以皇叔自居,恢復漢室,其實是歷史的倒退。“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羅貫中對曹操的錯誤認知。
-
7 # 白玉飛豬671
首先我想明確一個認識:政治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不正確。如果有,也只是看一個政權管理國家的政策是否符合當時民眾的心聲,對社會發展有沒有所貢獻!而不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其次,在東漢末年的時代(學術上那還不能稱為"三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國家混亂、經濟崩潰、文教不興、野蠻黑暗。作為一代人傑的曹孟德,對於扭轉這種狀況是有巨大貢獻的。
首先,統一了北方,至少讓當時中國的一半領土,絕大多數的民眾,有了安穩生活,恢復生產的政治條件!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其二,操孟德倡導屯田,軍、民共屯,為恢復經濟、發展農業生產,制定了國家策略。在當時曹孟德治下的民眾,要比其他割據政權過的日子好得多,這也是不能抹殺的。你比如孔明所主政時期的蜀漢政權,東吳使者的考察結論是:民有菜色,路有餓殍。你看有多慘!每9個人就要養一名官吏或者士兵,負擔有多重!相比起來曹魏政權要好得多得多!
其三,曹孟德尊重文化,崇尚士人,興復教育,他自己就身體力行,是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他的兒子子桓、子健都是當之無愧的知識分子,文學家,也是漢魏風骨的開創者之一,著名的“建安七子”都是在操孟德時期湧現的。
其他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細數了。有這三條,曹孟德的政權,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總體上是得普通民眾之心的,也是大多數知識分子嚮往的地方。這條政治道路,大體上還是正確的。
再說說,曹孟德傲慢無禮逼走賢士。這更是無從說起。《三國志》中,沒有看到曹孟德因為傲慢無禮逼走過誰?倒是看到有銑足迎許攸,寬仁釋陳琳的惜才之舉,他稱讚來投奔他的旬文若是“吾之子房”,把荀彧比作漢初三傑的張良。他痛惜英年早逝的郭奉孝,他愛惜無論怎麼收買都換不到心的關雲長,他為才還眼巴巴的給東吳名將“太史子義”寫信,遞中藥“當歸”(意思是該回來啦,太史慈是山東人),他嘉獎沒有任何背景的良將於禁,他得到呂布部將張文遠(張遼),喜不自勝,他看見德高望重的崔季圭(名琰),心生敬重,他大笑向蔣子通(名濟)認錯······這些例子太多了,所以曹孟德看見賢士,那是禮敬有加,用易中天先生的話來說,曹孟德用人:幫忙可以,幫腔可以,幫閒也可以。所以,當時曹孟德的大本營許都”賢士大夫四方來集”。使曹孟德能“任天下之智力”。
說曹孟德對待賢士傲慢無禮,真正是沒有什麼過硬的證據,服人的道理啊。
還有曹孟德一意孤行這個評價,也不知道如何說起,曹孟德有沒有不聽意見的時候呢?當然有,比如千里奔襲烏丸就是明證,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比如與袁本初官渡一戰,朝廷輿論偏向於求和免戰,僅有少數人同意曹孟德開戰,他也一意孤行,但事實證明他又是對的,他不顧下屬反對,逼反了馬孟起,但一舉平定了關隴,又是一意孤行,但事實證明他又是對的。當然,一意孤行有時候也犯了錯誤,比如硬逼著沿江老百姓內遷,導致百姓全部逃亡到孫吳政權,但他事後卻坦然認錯,不把責任推卸給下級,當真很了不起的。
還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事情。歷史上,有這個想法的人大有人在。第一個這麼幹的是董卓,後來袁本初也曾想過這樣幹,連小霸王孫伯符也想這麼幹。只不過曹孟德見機快,得手了,其他諸侯不過是“笑人無,恨人有”嫉妒罷了。再說這句話並不是曹孟德及謀士所說,而是曹孟德的對手這麼罵的,原因還是政治需要罷了。這句話的原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毛孝先名玠)。
類似的話還有“奉國家以徵天下”(賈文和),"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沮授),這裡不是說曹孟德有多好,而是在那個爾虞我詐的時代,沒有一隻烏鴉會是白毛的。
最後,說說逼走賢士,估計提問者說的是“彌正平(名衡)”。此君是個什麼人呢?用易中天先生的評價來說——狂悖!這是很有道理的。
彌正平,得孔文舉(名融)舉薦,順便說一下,孔家的這位後人,歷史上是不怎麼著調的(詳細的可參看《三國志》),巴巴跑到許都投奔曹孟德,曹孟德數次以禮相待,結果換來一頓臭罵,而且他還誰都看不上眼,逮誰罵誰!毫無原則和道理,他甚至罵荀文若等一班謀士是屍體,他不是對曹孟德的執政理念有什麼意見,而完全是一個識字的潑婦,這樣的人怕是神佛也忍不得。結果曹孟德沒有殺掉他,而是為他送行,舉薦他到了荊州劉景升(名錶)處,他還是罵人,罵得當時計程車人領袖劉景升也受不了,打發他到軍閥黃祖處,他最後是被黃祖殺掉的。
對於那個殘暴、野蠻的東漢末年,曹孟德的政權,確如長夜裡的一盞明燈,為這個黑暗的時代,帶來了一抹亮光,於黎民百姓,他是功大於過,於國家統一,他更是功大於過,於文化教育,他說倡導者,更是踐行者,他愛才若好色,他惜才若於得命。政治上,確實是總體不錯的,當然他的汙點也是有的,比如他殺了大名士邊讓,他也有過一怒屠城的劣跡,這也是事實。但我們華人評價歷史人物,講求“蓋棺定論”,總體上是不錯的,他死後的廟號為“武”是為魏武帝,《逸周書·諡法解》怎麼解釋這個“武”字呢——克定禍亂曰武。這才是真正曹孟德應該享有的評價。
回覆列表
走了張松確實是曹操很大敗筆,但不重要,若不是劉備緊趕慢趕奪了益州,曹操照樣可以降服張魯,威壓劉璋。
張松的軍事部署圖給了劉備勝過曹操的時間和有利指南,意義重大,能頂十萬雄師。
至於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應該是正確的,出師無名,四處攻伐豈不和那些鼠目寸光的軍閥一個境界。
身處亂世,人心思安,打著正統的大旗足以號召百姓和賢能。
奈何,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衣帶血詔出世破解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
但控制天子還是有效的,各路軍閥還得老老實實派人上朝覲見,而且在挑撥離間還能有用處,譬如把劉備的控制地封給孫權手底下的將領,兩邊就立馬不愉快了,免去赤壁之後,兩家聯手合擊的窘境。
沒辦法,要怪就怪生在三國。
用周瑜的那句話做結尾:既生瑜何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