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如此盛行的根源在於:我們大多是不快樂的,所以想讓孩子快樂。但究竟什麼是快樂教育?我想很少有家長去深思。簡單的顧名思義,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快樂教育其實是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學家斯賓塞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斯賓塞在其著作《斯賓塞的快樂教育》(Spencer’s happy education)一書中透過對其侄兒小斯賓塞的教養過程的還原與敘述,闡述了他的快樂教育理念。小斯賓塞的父親在他兩歲時因為洪水去世了,其母親將其託付給斯賓塞。斯賓塞待其如子,併為此終身未婚。在斯賓塞打造的快樂教育的氛圍下,小斯賓塞學習、成長著,並在14歲的時候,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其他在斯賓塞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精英,如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大律師等。
所以說,在談論快樂教育究竟是否可取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到,快樂教育≠玩樂教育;快樂教育≠放任教育。快樂教育的真諦在於引導孩子瞭解學習的樂趣。
一個愛上學習的孩子,與一個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孩子,誰的競爭力更強?誰的幸福感更強?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家庭教育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理念裡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很好的回答了當前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孩子任務就是玩?學習等上學以後再說吧!”
在撫養小斯賓塞的過程中,德塞納女士曾經與斯賓塞探討:
而斯賓塞則認為教育孩子,父母是則不可缺位的。他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很久之前,三對年輕的夫妻在同一天結婚了。他們祈求上帝賜予他們一個可愛的孩子,不論男、女,但一定要健康、智慧、勇敢和有愛心。 上帝應允了他們。第二年,三對夫婦都有了可愛的寶寶,開始了幸福而又忙碌的生活。
20年後,他們的境遇卻不再一樣。在當初他們許願的教堂裡,第一對夫妻非常沮喪地向上帝說道:“上帝啊,我們到底犯了什麼錯,你為什麼要如此地懲罰我們,我們的孩子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粗暴的人。”
第二對夫妻也哭著說:“上帝啊!現在我的孩子自私、貪婪,而且還沒有什麼本領,這讓他以後如何生活啊?我們老人能依靠誰呢?”
而最後一對夫妻則說:“上帝啊,我們感謝您,您賜予了我們最寶貴的禮物,我們的孩子健康、聰明又有愛心,現在他成長的很好,我們非常的欣慰。”
話音剛落,教堂的穹頂上面出現了一道亮光,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從上面傳來: “我親愛的子民啊,在20年之前,你們請求我能夠賜予你們聰明、健康的孩子。我答應了你們的要求,把三個可愛的孩子送給了你們。在那個時候,我發現你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喜悅的神情。當時這三個孩子都是那麼的聰明、可愛,只是每個孩子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潛質罷了。而且,我賜予他們的這些特點,都足以讓他們每一個人在社會上成為佼佼者。 但是之所以會出現今天這樣的結果,其原因就在於你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
對於父母,培養孩子和其他的工作其實是同樣重要的。教育學家凱洛夫也曾說過,“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是必須藉助於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的。 ”
快樂教育的真諦在於,家長不能改變孩子的處境,但卻能夠帶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溫暖的家庭,是可以幫助孩子化解和淡化各種問題的。
2. 快樂教育要點之二:好的學習氛圍很重要
如果有一個孩子總是面對著一位嚴厲訓斥他的老師,哪怕你是他的父母,他也是無法感受到你那發自內心的愛的,相反,他對你所說的話和所要求的做的事情是會感到厭倦的,
斯賓塞認為,如果孩子能夠在一種友好、親暱和積極的氣氛中去學習,他不僅會對父母和老師都有著強烈的信任感,而且自身的學習效果也會好很多。
就像在一個班級裡,如果孩子感覺到某個老師特別喜歡他,那麼他在這個老師任教的課堂上表現將會越來越好。
大多數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一種體驗:在同一個班級當中,老師大多會寵愛成績好的同學,而也正是老師這樣的寵愛,讓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成績變得更好。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
斯賓塞談到他的鄰居苔絲太太。苔絲太太有些刻薄,並總愛教訓別人。她的女兒什麼都好,可是最近的表現卻讓她感到不安。她對班上成績差的同學表現出明顯的蔑視,如果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她好,得到了大人或者老師的誇獎,她就會表現地很氣憤。 在苔絲太太向斯賓塞訴苦時,斯賓塞笑了笑問苔絲:“是啊,你沒有發現你的女兒很像你嗎?” 並對苔絲太太說了鏡子這個比喻。苔絲太太聽後果然有些改變,而她的小女兒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要對孩子進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學校教育僅僅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孩子的生與死、善與惡、成才與否,最終責任大部分都在於父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唯一,任何一個成為了“廢品”,這都是一件讓父母感到極為心痛的事情。
3.快樂教育要點之三:自信心很重要
自信心這是一個人生命當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是每個孩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動力和源泉。
在斯賓塞看來,人類最大的罪惡莫過於謀奪他人的生命以及毀滅一個人的信心。前者是物質、肉體上的傷害,後者則是從心理上徹底把人打倒。
斯賓塞指出:
父母不要對任何一個孩子絕望,就像不要對自己絕望一樣。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記得去讚美他。與此同時,父母還應教導孩子面對失敗的正確態度,告訴孩子,失敗就好像快樂和成功一樣,是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也許你並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4. 快樂教育要點之四:快樂是孩子學習的最佳狀態
斯賓塞曾經做過這樣一組實驗:他把村裡在德文特河邊嬉戲的孩童分成兩組,告訴其中一組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裡去,教堂正在舉行一場婚禮,跑到教堂的孩子能夠得到一個小糖果,慢了可能沒有。而告訴另一組孩子:你們要儘快跑到教堂那裡去,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
緊接著,隨著斯賓塞的口令,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從河邊到教堂路程並不近。知道教堂在舉行婚禮的孩子,很多都先跑到了,並且他們到了教堂之後,還表現出了很大的興奮。 但是另一群孩子呢?他們有的掉隊了,有的則乾脆跑了一半就停了下來,漸漸的,停下里的孩子越來越多,因為“法不責眾”,大家也就不擔心懲罰了。
第一組孩子無疑在做他們認為快樂的事;而第二組孩子則把“跑到教堂”視為一種命令,他們在被動的完成它。無疑,前者對孩子的激勵是明顯的。
孩子的快樂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大多數是沒有社會目的的,教育的目的則在於,引導孩子得到“有目標的快樂”。
而實現此目標的順序是:首先讓孩子們快樂起來,之後再給出可行的目標。
5. 快樂教育要點之五:運動很重要
對於孩子而言,心智的成長和身體的成長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斯賓塞每天都會帶著小斯賓塞去河邊玩耍,或是看著夕陽在河對岸的小山坡落下,並且把金黃絳紫的餘暉灑在叢林和教堂的尖頂上。小斯賓塞也其回憶錄中記述道,這是他熱愛生活,熱愛德文特河,熱愛家鄉的主要原因。
多帶孩子在戶外玩耍,接近大自然,不在於向孩子傳授知識,而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情緒。
6. 快樂教育要點之六:尊重孩子興趣,幫助孩子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
父母不能只是看到結果,而不去學習培養孩子智力的過程。孩子的興趣不管是看起來多麼的沒有用,多麼的千奇百怪,也可以通向對他一生具有偉大意義的自我教育,而一旦他獲得了這種能力和習慣,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傑出的、優秀的、有教養的人。
基於趨易避難的本能,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具有某方面的潛能,那麼他偶然產生的興趣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轉移。
斯賓塞以喜歡烹飪的孩子為例,如果一個孩子對於烹飪有長期的興趣,那麼至少可以說明:
這正是對一個具有領導和組織才幹的人的描述,在社會組織者當中,愛好烹飪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當然,他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廚師,關鍵問題在於他是否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只要進行認真分析,你就會發現,每一種興趣都會有“有價值”的指向。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擬定一個計劃。幾乎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缺少時間概念的,如果不加指導地就把時間交給他們,他們就會像揮霍的空氣一樣毫不痛惜。 可是,如果家長為他們制定一個計劃,他很可能會感到厭倦。斯賓塞認為,比較恰當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己做一份每天的時間安排表。
許多孩子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會按照時間表去做,但不久又忘記了,這個時候父母最好不要的提醒,但可以針對孩子每天完成計劃的情況進行打分。一週下來,一個月下來,作一個評價,並且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未完,後續補充。
快樂教育如此盛行的根源在於:我們大多是不快樂的,所以想讓孩子快樂。但究竟什麼是快樂教育?我想很少有家長去深思。簡單的顧名思義,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快樂教育其實是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學家斯賓塞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斯賓塞在其著作《斯賓塞的快樂教育》(Spencer’s happy education)一書中透過對其侄兒小斯賓塞的教養過程的還原與敘述,闡述了他的快樂教育理念。小斯賓塞的父親在他兩歲時因為洪水去世了,其母親將其託付給斯賓塞。斯賓塞待其如子,併為此終身未婚。在斯賓塞打造的快樂教育的氛圍下,小斯賓塞學習、成長著,並在14歲的時候,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其他在斯賓塞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精英,如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大律師等。
斯賓塞認為: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斯賓塞強調,學習的本身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需要很多種因素的相互支援才能夠有所成就的,這些因素包括:毅力、定力、靜心力、領悟力、努力和練習等。因此,它也更需要父母對於孩子進行情感、人品、智力、道德,甚至是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說,在談論快樂教育究竟是否可取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到,快樂教育≠玩樂教育;快樂教育≠放任教育。快樂教育的真諦在於引導孩子瞭解學習的樂趣。
一個愛上學習的孩子,與一個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孩子,誰的競爭力更強?誰的幸福感更強?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快樂教育要點之一: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理念裡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很好的回答了當前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孩子任務就是玩?學習等上學以後再說吧!”
在撫養小斯賓塞的過程中,德塞納女士曾經與斯賓塞探討: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應該讓他盡情地玩,至於教育的事情,則應該等到他上學之後,而且像咱們這種鄉下地方,教育孩子都是老師的事情,咱們做家長的能懂什麼。而斯賓塞則認為教育孩子,父母是則不可缺位的。他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很久之前,三對年輕的夫妻在同一天結婚了。他們祈求上帝賜予他們一個可愛的孩子,不論男、女,但一定要健康、智慧、勇敢和有愛心。 上帝應允了他們。第二年,三對夫婦都有了可愛的寶寶,開始了幸福而又忙碌的生活。
20年後,他們的境遇卻不再一樣。在當初他們許願的教堂裡,第一對夫妻非常沮喪地向上帝說道:“上帝啊,我們到底犯了什麼錯,你為什麼要如此地懲罰我們,我們的孩子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粗暴的人。”
第二對夫妻也哭著說:“上帝啊!現在我的孩子自私、貪婪,而且還沒有什麼本領,這讓他以後如何生活啊?我們老人能依靠誰呢?”
而最後一對夫妻則說:“上帝啊,我們感謝您,您賜予了我們最寶貴的禮物,我們的孩子健康、聰明又有愛心,現在他成長的很好,我們非常的欣慰。”
話音剛落,教堂的穹頂上面出現了一道亮光,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從上面傳來: “我親愛的子民啊,在20年之前,你們請求我能夠賜予你們聰明、健康的孩子。我答應了你們的要求,把三個可愛的孩子送給了你們。在那個時候,我發現你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喜悅的神情。當時這三個孩子都是那麼的聰明、可愛,只是每個孩子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潛質罷了。而且,我賜予他們的這些特點,都足以讓他們每一個人在社會上成為佼佼者。 但是之所以會出現今天這樣的結果,其原因就在於你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
有的人會細心地培養孩子,就好像是在照顧一粒麥子那樣的精心;可是有的家長卻失去了耐性,不僅不會主動尋找合適的教育方式方法,反而還使用粗暴、簡單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結果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最後走上了歧途。 我親愛的子民們,你們現在該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我要告訴你們,在你們中間,那些細心照顧孩子的,並不都是有錢、有權的人,他們的生活可能也遭受到了厄運,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耐心和積極心態去培養了一個健康的孩子。”對於父母,培養孩子和其他的工作其實是同樣重要的。教育學家凱洛夫也曾說過,“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是必須藉助於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的。 ”
快樂教育的真諦在於,家長不能改變孩子的處境,但卻能夠帶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溫暖的家庭,是可以幫助孩子化解和淡化各種問題的。
2. 快樂教育要點之二:好的學習氛圍很重要
如果有一個孩子總是面對著一位嚴厲訓斥他的老師,哪怕你是他的父母,他也是無法感受到你那發自內心的愛的,相反,他對你所說的話和所要求的做的事情是會感到厭倦的,
斯賓塞認為,如果孩子能夠在一種友好、親暱和積極的氣氛中去學習,他不僅會對父母和老師都有著強烈的信任感,而且自身的學習效果也會好很多。
就像在一個班級裡,如果孩子感覺到某個老師特別喜歡他,那麼他在這個老師任教的課堂上表現將會越來越好。
大多數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一種體驗:在同一個班級當中,老師大多會寵愛成績好的同學,而也正是老師這樣的寵愛,讓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成績變得更好。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
有孩子的家庭,就好像是多了一面鏡子,他能夠照出你內心的一切。你快樂,他也快樂;你暴躁,他也暴躁。斯賓塞談到他的鄰居苔絲太太。苔絲太太有些刻薄,並總愛教訓別人。她的女兒什麼都好,可是最近的表現卻讓她感到不安。她對班上成績差的同學表現出明顯的蔑視,如果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她好,得到了大人或者老師的誇獎,她就會表現地很氣憤。 在苔絲太太向斯賓塞訴苦時,斯賓塞笑了笑問苔絲:“是啊,你沒有發現你的女兒很像你嗎?” 並對苔絲太太說了鏡子這個比喻。苔絲太太聽後果然有些改變,而她的小女兒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要對孩子進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學校教育僅僅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孩子的生與死、善與惡、成才與否,最終責任大部分都在於父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唯一,任何一個成為了“廢品”,這都是一件讓父母感到極為心痛的事情。
3.快樂教育要點之三:自信心很重要
自信心這是一個人生命當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是每個孩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動力和源泉。
在斯賓塞看來,人類最大的罪惡莫過於謀奪他人的生命以及毀滅一個人的信心。前者是物質、肉體上的傷害,後者則是從心理上徹底把人打倒。
斯賓塞指出:
如果不能夠給孩子智慧,就要增加孩子獲取智慧的信心;如果不能給他財富,就要幫他尋找獲取財富的信心;如果不能代替孩子生活,就培養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加他對生活的信心。父母不要對任何一個孩子絕望,就像不要對自己絕望一樣。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記得去讚美他。與此同時,父母還應教導孩子面對失敗的正確態度,告訴孩子,失敗就好像快樂和成功一樣,是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也許你並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4. 快樂教育要點之四:快樂是孩子學習的最佳狀態
斯賓塞曾經做過這樣一組實驗:他把村裡在德文特河邊嬉戲的孩童分成兩組,告訴其中一組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裡去,教堂正在舉行一場婚禮,跑到教堂的孩子能夠得到一個小糖果,慢了可能沒有。而告訴另一組孩子:你們要儘快跑到教堂那裡去,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
緊接著,隨著斯賓塞的口令,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從河邊到教堂路程並不近。知道教堂在舉行婚禮的孩子,很多都先跑到了,並且他們到了教堂之後,還表現出了很大的興奮。 但是另一群孩子呢?他們有的掉隊了,有的則乾脆跑了一半就停了下來,漸漸的,停下里的孩子越來越多,因為“法不責眾”,大家也就不擔心懲罰了。
第一組孩子無疑在做他們認為快樂的事;而第二組孩子則把“跑到教堂”視為一種命令,他們在被動的完成它。無疑,前者對孩子的激勵是明顯的。
孩子的快樂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大多數是沒有社會目的的,教育的目的則在於,引導孩子得到“有目標的快樂”。
而實現此目標的順序是:首先讓孩子們快樂起來,之後再給出可行的目標。
5. 快樂教育要點之五:運動很重要
對於孩子而言,心智的成長和身體的成長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斯賓塞每天都會帶著小斯賓塞去河邊玩耍,或是看著夕陽在河對岸的小山坡落下,並且把金黃絳紫的餘暉灑在叢林和教堂的尖頂上。小斯賓塞也其回憶錄中記述道,這是他熱愛生活,熱愛德文特河,熱愛家鄉的主要原因。
多帶孩子在戶外玩耍,接近大自然,不在於向孩子傳授知識,而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情緒。
6. 快樂教育要點之六:尊重孩子興趣,幫助孩子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
父母不能只是看到結果,而不去學習培養孩子智力的過程。孩子的興趣不管是看起來多麼的沒有用,多麼的千奇百怪,也可以通向對他一生具有偉大意義的自我教育,而一旦他獲得了這種能力和習慣,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傑出的、優秀的、有教養的人。
基於趨易避難的本能,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具有某方面的潛能,那麼他偶然產生的興趣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轉移。
斯賓塞以喜歡烹飪的孩子為例,如果一個孩子對於烹飪有長期的興趣,那麼至少可以說明:
他的味覺是非常敏感的;他擅長於把事物進行組合和搭配,以便達到某種效果;他會注意到事物的變化和變化程度;他對於量和度具有直覺能力;他喜歡群體,並且懂得如何讓別人獲得滿足,從而得到了回報、誇讚、快樂。這正是對一個具有領導和組織才幹的人的描述,在社會組織者當中,愛好烹飪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當然,他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廚師,關鍵問題在於他是否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只要進行認真分析,你就會發現,每一種興趣都會有“有價值”的指向。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擬定一個計劃。幾乎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缺少時間概念的,如果不加指導地就把時間交給他們,他們就會像揮霍的空氣一樣毫不痛惜。 可是,如果家長為他們制定一個計劃,他很可能會感到厭倦。斯賓塞認為,比較恰當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己做一份每天的時間安排表。
許多孩子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會按照時間表去做,但不久又忘記了,這個時候父母最好不要的提醒,但可以針對孩子每天完成計劃的情況進行打分。一週下來,一個月下來,作一個評價,並且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未完,後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