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十三阿哥胤祥,他的人生贏就贏在了這個“俠”字身上,相比起表面仁賢,實際處處工於心計的“八賢王”胤禩來看,胤祥表裡如一,敢做敢當,敢愛敢恨。

    他沒有過多的小心思,對父親,同時也是皇帝的康熙,他能說出“無情最是帝王家”這樣足以砍頭的話,對太子,他能在其危難的關頭挺身而出,力保其沒有謀逆之心,但在太子讓他去殺鄭春華的時候,他也給予了拒絕,更是暗中保護了這個深受政治坑害的無辜女人。

    即使是對自己最好的四哥胤禛,也是有一句說一句,從不藏著掖著。胤祥的性格決定了他不管是在皇帝、太子、四爺黨,乃至於八爺黨中,都是屬於不會被秋後算賬的一類人(老十甚至以命擔保胤祥不會謀反)。也就因為這樣的性格,使得胤祥不可能會去爭太子之位,也爭不過,康熙雖然疼他,可也不會讓他做太子。

    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從古到今皇帝就不是一個救國救民的大俠,而是身兼不同性格、需要王霸之道雜而治之的多面手。張無忌可以做大俠,因為他心胸坦蕩,待人誠懇,金庸先生也說他是最能發揮“俠”這個字的,可他絕對做不了一個好領導,因為他不是求名,不是逞勇,而是覺得“應該做”,所以他不會去和朱元璋爭做皇帝。

    同理,胤祥自身就不會去和太子、胤禩等爭皇帝,尤其是在避暑山莊那個晚上,太子涉嫌謀反,康熙以雷霆手段處理眾人之後,胤祥也明白了自己一沒能力,二沒心機,那又幹嘛去蹚這趟渾水呢?而且康熙也不會讓胤祥做太子,因為他雖然疼他,但疼愛和讓他做太子是兩碼事,曹操疼愛曹植,可最後還是把魏王位給了曹丕。

    自古皇帝對繼承大位者無不遵行“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因為實行“立嫡以愛”的那些人,要麼自己晚節不保,要麼國家陷入動亂之中,康熙就算勉強立胤祥為太子,那他“非嫡非長”,又有何本事立足於不敗之地呢?

    胤祥雖為“俠王”,也確實能做到“愛民如子”,但他卻不可能是一個合格的太子,甚至是合格的皇帝,他自己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爭,康熙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立,就連康熙身邊的侍衛、深受胤祥恩情的張五哥都說了胤祥不適合做太子,這麼簡單的道理,康熙會看不出來嗎?

  • 2 # 宋安之

    這個問題有點自相矛盾吧?

    既然知道老十三是俠王,那麼他肯定爭不到太子之位啊,身在民間,有俠士之風,說不定將來是個人人稱讚的大俠。身在皇家,如果被稱之為俠王,往往是另一層意思,那就是這位皇子是一個俠肝義膽豪氣沖天之人,但不適合政治。

    所以既然知道他是俠王,明白他性格問題,再想想殘酷的政治之爭,老十三肯定不能成為太子的。

    而且稍微熟悉點歷史的都知道,歷史上老十三不是爭不到,而是人家俠肝義膽壓根就沒有爭,而是一直支援自己的四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

    既然沒有爭,只是支援老四,又何必問老十三為什麼沒有爭到太子之位呢,這就有些多此一舉了吧。

  • 3 # 孤舟釣江雪

    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十三阿哥根本就沒有去爭太子,何來“沒有爭到”一說呢?

    《雍正王朝》裡,十三爺胤祥人稱俠王,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講義氣的真漢子,但是,這樣的人可以交朋友,但卻不能成為一個好的皇帝。換句話說,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好人往往也不能當皇帝,因為他沒有帝王心術,沒有手腕,太過仁慈,這樣的皇帝既駕馭不了群臣,也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對江山社稷反而不利。

    另外,十三爺在《雍正王朝》中,一直是以雍正助手的角色存在,他這個人沒有私心,誰當皇帝對國家有利,他就支援誰。在他看來,雍正會是一個好皇帝,對江山社稷有利,於是就支援雍正,這也體現了自己忠義的一面,一個忠義之人,當然不會背叛自己的主子了。

  • 4 # 逝去即歷史

    不是十三阿哥沒有爭到太子之位,而是十三阿哥壓根就沒有去爭。

    十三阿哥胤祥從來就沒有奪嫡之心,“俠王”中的“俠”字非常準確的把握了十三阿哥的性格和心態。

    說的好一點就是想做就做,從來不用考慮後果,俠肝義膽,豪氣沖天。說的不好就是任性,我只做我認為對的事情。

    比如:1、在江夏鎮的時候,看到張五哥一家受人欺負,尤其是小蘭被調戲的時候,胤祥就怒氣沖天,沒有考慮太多的事情。而胤禛則是要再看看,避免暴露身份。

    2、張五哥被冒名頂替的時候,也是十三阿哥胤祥出頭救下了張五哥。

    3、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十三阿哥明知道太子有了大麻煩,但是還是能夠和太子在一起聊聊天,絲毫不怕太子的連累,他在乎的只是兄弟的情誼,或者說是一個“義”字。

    4、太子拜託十三阿哥將鄭春華處理掉的時候,十三阿哥本來不相關,但是又不忍心拒絕

    太子,也不忍心殺害鄭春華,想了一個詐死的法子,將鄭春華就了出來。最後自己被圈禁前還拜託四阿哥照顧她。

    5、鄔思道半隱離開的時候,十三阿哥親自送行,還送了一個類似秋月的女子,並且說是“我們對不住先生”。

    當然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從這些事就可以看出來十三阿哥的性格不適合做一個帝王,也從來沒有想過爭太子之位。

  • 5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康熙帝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在《雍正王朝》中確係完美的存在,他沒有陰謀陽謀(即使有,也是胤禛或太子的指示);沒有利益爭奪(即使有,也是為了胤禛的利益而爭鬥)。

    看不慣的,就直言不諱;不想做的,立馬拒絕;自己選的,堅持到底。

    從太子首次被廢以後,和胤禛感情深厚的胤祥,從勸導胤禛走向奪嫡之路,一直到自己殫精竭慮,為雍正王朝死而後已,胤祥做到了一個臣子應有的忠誠和勤勉,做到了一個兄弟該有的感情和支援。

    《雍正王朝》對於胤祥的演繹,完全對得起歷史上雍正皇帝對於胤祥的評價:

    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那麼,如此完美的“俠王”,為何就沒爭到太子之位呢?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胤祥想不想當太子,另一方面才是胤祥沒能當上太子的制約因素。

    我們先來看第一方面,那就是胤祥到底想不想當太子?

    根據《雍正王朝》的演繹,毫無疑問,胤祥對於太子之位,對於大清皇帝之位並沒有興趣。

    本劇中,胤祥和胤禟、胤俄等人一樣,只是皇子黨派的重要成員,而非對於皇位的競爭者,他們追求的只是黨派集團成員成功登基為帝后的高官厚祿、爵位世襲。

    按照康熙皇帝的話說:

    “胤祥,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她嫉惡如仇,不會權變。”

    “知子莫若父”,康熙皇帝對於胤祥的評價至允至當,胤祥對於自身的性格缺點也非常清楚。他認為自己只適合“逍遙一世”而不是被朝局羈絆,成為權力的奴才。所以,他對於太子之位並不感興趣,更沒有想過要繼承皇位,龍御天下。

    雖然胤祥到底沒有完成自己“逍遙”、“俠義”的人生追求,但畢竟落得善終,也算是全了他的夢想。

    再來看,他為什麼當不成太子?

    1、出身不利

    按照《雍正王朝》的演繹,胤祥的外公乃系蒙古喀爾喀大汗,說明他的生母乃系奉行的“滿蒙聯姻”制度,成為康熙皇帝后宮嬪妃的。在康熙朝,清朝統治階層對於蒙古部盟的倚重和信任程度已經遠不如清朝入關前後,所以胤祥生母的後宮位分不會太高,也就是說他的出身並不太好。

    另外,從胤俄在乾清宮外大罵胤祥的話:

    “狗日的,就憑你,你也配?你不過廢太子的一條狗!”

    也能看出,胤祥的出身確實不高,最起碼遠遠低於胤禵生母——“四妃”之一的德妃。

    皇八子胤禩之所以不被康熙皇帝看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胤禩生母“辛者庫”的出身。出身不高乃系康熙皇帝皇子奪嫡失敗的重要影響因素。

    所以,出身不高的胤祥想要和胤礽、胤禛等出身高貴的皇子爭奪太子之位的機會很是渺茫。

    2、性格缺陷

    上面已經說到了康熙皇帝對於胤祥的評價,就是對於胤祥性格的精準說明。

    一個“性情中人”,一個“俠肝義膽”的“俠王”,一個容易衝動的重情重義之人,又怎麼是權謀手段、心機爆表的皇子對手。就皇位爭奪這件極需政治智慧和心機手段的權謀之爭而言,胤祥的“光明磊落”和“敢愛敢恨”,甚至將所有情緒和意見都表現在臉上和口中的性格就已經決定了他註定會奪嫡失敗。

    3、黨派力量不足

    如果胤祥想要自成一黨,選擇直接參與皇位爭奪,他必須團結皇子、團結朝臣。也就是說他必須在其餘八位皇子之外,重新結交皇子和朝臣,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但胤祥在該劇中是一位帶兵阿哥,手中擁有的也是唯一擁有的政治資源只是那些帶兵打仗的將士們,這些將士和胤祥一樣,都是性情中人,都是行伍莽夫,而嚴重缺少政治智慧甚至沒有對政治局勢和康熙皇帝聖意的正確判斷。

    而且,除了其餘八位皇子之外,胤祥恐怕很難找到皇子階層的勢力支援,也就是說他會和胤褆、胤祉一樣成為孤軍奮戰之人。胤褆和胤祉奪嫡失敗的例子已經說明了一切。

    所以,從組建黨派力量來看,他也不會成功。

  • 6 #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裡作為“俠王”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沒有想過要自己去爭奪皇位。

    第一,老十三開始和老四一起輔佐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配合著四哥為太子做事,在他心裡太子還是皇位的人選。

    第二,後來黃河發大水江南籌款案,追比國庫欠款案,換死囚案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老十三看到了兄弟為了皇位爾虞我詐,最後認定了只有四阿哥胤禛才是一心為民,一心為天才,是最適合當皇帝的。所以他這個時候開始全身心的輔助四阿哥胤禛爭儲。

    張五哥一番話說的最實在

    十三阿哥最好,不代表最適合

    十三阿哥胤祥是兄弟裡邊最熱情古道熱腸的一個,他就像司馬遷在《史記》裡描述的豪俠“已諾必誠,死不旋踵”。答應的事情,赴湯蹈火都要竭盡所能的完成。

    老十三胤祥沒有帝王心術,沒有城府很容易相信別人,直來直去的性格又很容易得罪人。這樣的性格自然不是皇帝的最合適人選,康熙皇帝即使多次圈禁老十三,但還是多次讚揚了老十三的俠義心腸,古樸熱忱。

    爭奪儲君要有自己的團隊和合理的運籌。四阿哥胤禛早早就有了爭儲的心思,所以他才找了鄔思道。但是他低調隱忍一直沒有表露,老十三胤祥說了他最適合當皇帝的時候,鄔思道順著老十三的話往下講,有老十三這樣的人輔佐,大事豈能不成,這時候四阿哥胤禛黨三人集團正式形成性。老十三沒往這邊想,只是覺得要兄弟和睦,不管誰當太子都要兄友弟恭,和睦相處,不是“最是無情帝王家”。老十三一直都是光桿司令,即使對他曾經的軍隊下屬並沒有政治上的往來,更多的是喝酒暢聊曾經躍馬疆場。所以圖理琛,隆科多這些人見了十三爺要不就是拿酒,要不就整一些當時兵營裡的玩意兒。

    老十三“俠王”這個稱號就代表著他與暗潮洶湧的皇帝爭奪無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亡漢興的的歷史經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