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霍公子

    主要是因為宋真宗這傢伙把封禪門檻降低了,之前封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必須是大一統王朝,周邊無外患,第二,必須是盛世明君,至少也是太平盛世的締造者,第三必須出現祥瑞,宋真宗只有祥瑞這一條勉勉強強達到了,其他的都沒達到,然而這哥們臉皮厚,硬著頭皮去封禪,後面明朝的皇帝覺得太掉價了,我遠邁漢唐的大明帝國,怎麼能跟弱宋的皇帝一樣封禪呢,而且,大明帝都在南京,從中原難移了,所以,再來封禪泰山也顯得有些多餘,所以,明朝就不封禪了。

    到了清朝,更不可能封禪,清朝的統治民族是女真族也就是後來的滿族,人家根本不認你這一套,什麼狗屁封禪,狗屁泰山,老子在長白山長大,一樣滅你泱泱中華,你億萬漢人一樣跪倒在我不足百萬的滿洲鐵蹄之下,讓你剃髮你剃髮,讓你斷頭你斷頭,哪怕三百年後我大清亡了,你一樣要用電視劇給我歌功頌德,各種跪舔,你漢族女人哪怕千年之後也哭著喊著要做我大清男人的奴婢,我何必要向你們這種低等民族一樣,去封禪所謂的泰山呢,所以,清朝不屑於封禪。

  • 2 # 小怪軟體管家

    中國古代帝王進行“泰山封禪”,可以稱得上是皇帝當中的最高榮耀!而事實也證明,前往泰山進行封禪的皇帝很少很少!

    在中國古代帝王當中,第一個進行泰山封禪的是秦始皇嬴政,而嬴政的的確確是千古一帝,他的功績足以支撐他進行泰山封禪!後繼有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分別都進行了泰山封禪!但在宋朝之後,泰山封禪的活動便不再進行了!

    泰山封禪是一項國家的重大活動,朝廷的大臣和皇帝要一起前往泰山,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不計其數!一代雄楚唐太宗曾經想去泰山封禪,但後來被魏徵勸阻說耗費太大,影響民生,所以便取消了!但宋真宗進行泰山封禪,功勞比不上前面的帝王,這完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嘛!

    後來在元明時期之後,並不再前往泰山封禪,而是改為祭祀,成為了一種政治活動!

  • 3 # 遊歷往事

    封禪泰山堪稱是中國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意思是從來沒有哪個皇帝已經見到了“符瑞”卻不前往泰山封禪的。但是,秦始皇之後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這六位皇帝。為何後面的皇帝不再舉行封禪大典了?

    何為泰山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是“天下第一山”。因此泰山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是無上榮耀。能有資格行此事的君主,個個都身具頂天的功勞,無一不是雄才大略之人。要麼行改朝換代,江山易主,一統全國;要麼行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開疆擴土;要麼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國家繁榮。帝王行泰山封禪,目地無非就兩個:第一,宣揚自己受命於天,統治人間;第二: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豐功偉績,無上權威。

    封禪的條件

    《史記·封禪書》中提到了帝王封禪泰山的兩個條件:第一、這位帝王必須是受命之君(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第二、該帝王在位期間應該有符瑞出現,二者缺少任何一個,都會被認為沒有資格封禪。從秦始皇及之後皇帝的政治功績來看,後世又給帝王封禪增加了第三個條件,即天下統一。從前兩個封禪的條件來看,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皇帝都是由資格封禪的——既然當了皇帝,肯定就是受命於天的“天子”啊;天子如果想封禪,全國各地自然就會獻出各種符瑞。但是第三個條件就比較難滿足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朝代屈指可數,其中還有隋朝等朝代從來沒有舉行過封禪大典。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對泰山祭祀帝王有不少,但行泰山封禪的帝王卻只有6位。他們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前面5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些帝王堪稱千古一帝,泰山封禪也是實至名歸。

    秦始皇滅六國,廢分封設郡縣,開疆擴土,完成華夏大一統,形成漢地基本範圍,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有資格;漢武帝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還收西域於其中,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有資格。

    漢光武帝用12年重新統一全國,重建大漢雄威,雄才偉略,有資格;唐高宗讓漢人王朝的疆域達到最大化,北跨貝加爾湖,西抵裡海,南達越南,面積約為1300萬平方公里,有資格;唐玄宗一改武后治理下的頹勢,重新開疆擴土,創造“開元盛世”,他泰山封禪也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前,有資格。

    而最尷尬的莫過於宋真宗了,因為這貨跟前面五位帝王比起來,差距真的太大了,或者根本沒法比。而且宋真宗行泰山封禪就是個笑話。澶淵之盟簽訂後,宋真宗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得意了一陣子。

    不料有一天,大臣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

    王欽若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他看出宋真宗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於是建議宋真宗舉行泰山封禪。宋真宗同意,於是詢問大臣意見,但宰相和其他大臣都委婉表示:你沒這資格。到了最後,宋真宗找了條捷徑:不管其他大臣的看法,只要宰相王旦同意就行。

    於是宋真宗就把王旦召來宴飲,飲宴正酣時,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給王旦說:“帶回去同妻兒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開啟酒樽,發現其中盛的全是美珠,他只得對即將到來的泰山封禪表示贊同。也就是說,宋真宗的泰山封禪是賄賂大臣得來的。

    到這我們也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宋真宗之後再無帝王行過泰山封禪,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4字,但是很諷刺:“丟不起人!”宋真宗搞的泰山封禪嚴重拉低了泰山封禪的檔次,導致後世帝王都羞於與之為伍,不再行泰山封禪,去泰山也只是單純的去祭祀一番。

    到了朱元璋時期,更是下令:可以去祭祀泰山,但不可以行泰山封禪。於是明清之際的皇帝去泰山只是祭祀,而不作封禪。其實話說回來,宋真宗之後的皇帝,能泰山封禪沒幾個:宋真宗的後代沒資格,南宋皇帝也沒一人有資格。

    元朝有資格的只有忽必烈,倘若真金太子沒死的話,他應該也有資格;明朝屬朱元璋,朱棣;清朝歸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人。

  • 4 # 華豎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最後轟然倒下,身體化作了山川大地,其中頭化作了泰山,四肢、軀幹則化成了其它山四嶽,河流等,泰山由盤古頭顱而來,萬物由頭開始,頭起到支配作用,由此彰顯出不同於其它的特殊地位。

    對於封禪來說,自古有之。根據張守節對《史記》中記載的解釋,"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而封禪之禮久矣,齊桓公時的宰相管仲曾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由此可見,在上古時代就有封泰山的習俗,只不過封泰山之人都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受命於天,成績卓著的天下君主。

    漢代班固《 白虎通義 》說:"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五經通義 》曰:" 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由此可見,封禪泰山是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和定義的,他是昭示君王受命於天而統治萬物,要透過這種方式告訴上天和天下黎民,自己統治的正當性。當然,除此之外,自己的政績也是要有非常之功,要向上天進行一次述職,功德不夠的君王如何有臉面向上天報告呢?

    歷史上有記載的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君王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秦皇掃六國虎視何雄哉”,作為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自感功績偉大所以舉行封禪大典。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作為一代雄主,北逐匈奴,威風八面,開疆擴土,功績了得。公元56年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結束王莽篡政,功績卓著。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建立了最大的唐朝版圖。公元726年唐玄宗讓唐朝重回盛世,自感榮光無限而舉行封禪大典。1008年宋真宗也進行了封禪,其後再無皇帝進行過封禪大典。

    對於封禪這件事,如果真從皇帝、炎帝等三皇五帝算上,到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算上,個個都是有著了不起的功績的君王,其統治的時期要麼是發生了改朝換代,江山易主,一統全國;要麼就是封狼居胥,開疆擴土;要麼就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國家繁榮。而宋真宗的治下,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大宋一朝,崇文棄武,倍受外族侵擾,宋真宗時被迫與遼國簽訂了《 澶淵之盟》,交納歲幣於人,屈辱無它。而當時的大臣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而獻計泰山封禪,為此真宗還向當時的宰相王旦行賄,讓他不要反對此事,最終成行,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後的皇帝常常以此為恥,認為宋真宗的行為嚴重褻瀆了神聖的封禪之儀,拉低了封禪的規格,再不願與此為伍,便不再有皇帝進行封禪大典了。

  • 5 # 揚生解史

    泰山封禪是為了報天地之功: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同時也是皇帝顯示威嚴的機會。

    歷史上共有六位皇帝曾進行過泰山封禪,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但從王莽開始,泰山封禪的活動便不再進行,為什麼呢?

    一、首先是鋪張浪費嚴重。到泰山封禪路途遙遠,需要調動大批軍隊,需消耗大批白銀,同時對地方官員的接待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但後代皇帝不願鋪張浪廢。

    二、泰山封禪對皇帝及文武百官的體力要求很高,並不是想去就去的了。

    三、最重要是軍事上的風險極大。泰山封禪有兩大潛在的巨大風險:

    1、皇帝及文武百官都外出封禪,此時京城空虛,此時如有人出兵偷襲京城,皇帝及群臣將無家可歸了。

    2、在泰山封禪期間如遭敵人襲擊,很大可能造成皇帝及文武百官被一窩端!

    所以,為避免以上風險的發生,後代皇帝就改到泰山封禪為在京城祭祀了。

  • 6 # 探長大人

    泰山在古代人們心中是一座聖山,因為早在遠古時代就有各種關於泰山封禪的各種傳說故事。古時認為,泰山上通天庭,故天子封禪於泰山,下有地府,故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又認為酆都為冥界入口,則酆都之神酆都大帝也被奉為冥界主宰,但兩者職能、屬性、部屬及管轄範圍幾乎一模一樣,故民間常視為同一神。後來宋真宗以後,就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羹堯是如何得罪雍正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