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明禮
-
2 # 浮生若淺
歷史上,雍正的后妃,有記錄的共有30個。有人會說,哇這麼多,但是你看看雍正帝的爹康熙帝后宮以及他兒子乾隆帝,你會發現,雍正帝這已經都算少的了。康熙帝有記錄的后妃有60+,而乾隆帝的后妃有40+。
雍正帝這個人吧,可以說是很勤勞的一個皇帝了,他用在政務上的時間多於他到後宮的時間,再加上他後宮中的妃嬪其實真的不多,所以宮斗方面並不像影視劇中這麼激烈。我們看下他後宮妃嬪的出身,出身家世高的真的不多,準確說只有原配皇后一人出身較高,皇貴妃年氏也勉強算上一個吧,因此彼此之間的利益關係並不激烈,所以整體來說是比較平靜的。
皇后有1位,一位是雍正帝的原配皇后,也是他的嫡福晉烏拉那拉氏,雍正九年薨逝;另一位是乾隆帝的生母鈕祜祿氏,早年家世身份不高,母憑子貴,生下乾隆後一路晉升,雍正時為貴妃,乾隆即位後尊為皇太后。
皇貴妃有2位,一位是《甄嬛傳》大家很熟悉的年氏,年羹堯的妹妹;另一位是荒唐王爺弘晝的生母裕妃耿氏,雍正時為裕妃,後乾隆帝晉尊為裕皇貴太妃。
妃位上有3位,一位是齊妃,大家也不陌生,三阿哥弘時的生母;第二位是寧妃,也就是《甄嬛傳》中的寧嬪,雍正十二年卒後被追封為寧妃;第三位是謙妃,《甄嬛傳》中六阿哥弘曕是甄嬛所生,但歷史上謙妃(時為謙嬪)才是他的生母。
嬪位上有1位,懋嬪宋氏。
貴人有6位,分別是郭貴人、李貴人、安貴人、海貴人、張貴人、老貴人。這幾位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安貴人,在《甄嬛傳》的安陵容,但歷史的她最高僅為貴人,並未晉到嬪位,甚至妃位。
常在位上有8位。
答應和格格有8位,其中大家熟悉些的是英答應,《甄嬛傳》中瑛答應是果郡王送入宮中的。
-
3 # 澹奕
雍正帝胤禛是清朝乃至歷史上相當罕見的工作狂,胤禛勤於政務,最忌奢侈也不貪女色。他的後宮自然並不像《甄嬛傳》中那樣勾心鬥角混亂不堪,歷史上雍正的後宮可以說相當安寧。
為何說雍正後宮相當清淨呢:
第一,雍正後妃稀鬆,人數不多且新人、主位甚少;第二,雍正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無論是跟其父親康熙帝玄燁還是後來的繼承者乾隆帝弘曆相比,雍正都不是個流連後宮的君王。胤禛后妃並不多,且多是低階庶妃,其後宮中高階妃嬪多是王府舊人,胤禛登基後宮廷內很便宜有晉封大禮。
根據清代史冊記載,胤禛的后妃有三十多人,嬪位之上的所有主位也僅僅8人。要知道康熙朝僅妃位就有10人,乾隆朝的貴妃與皇貴妃加起來也有10人。除了這8人,雍正的其他妃嬪全都是低階的庶妃,這些庶妃品階低下甚至都沒有獨住的殿閣,想要掀起風浪也只能寄希望於後世的宮鬥劇而已。
雍正朝8位嬪位以上的后妃中,除了生育弘曕的謙妃,其餘7人全都是潛邸時的舊人,從胤禛還是親王時就已經伺候在側。那些偶被胤禛臨幸而成為庶妃的女子,根本不受皇帝的寵愛,或許像餘鶯兒那樣曇花一現者有,像安陵容那樣扶搖直上者無。
胤禛在位短短十三年,做出的成績卻相當不錯。在位期間,胤禛平均每日只休息四個小時,除了生辰甚至除夕夜都在批閱奏摺。清朝皇帝裡很流行的木蘭秋獮、下江南在雍正朝就不存在,雍正甚至連避暑山莊也沒有去過。由於紫禁城夏天太熱,為了方便辦公雍正才常年住在比較涼爽的圓明園,並不是為了談戀愛。這麼忙的雍正根本沒空在後宮花時間。
《甄嬛傳》中所刻畫的雍正後妃角色,可以說與真實人物原型大相徑庭——華妃的原型敦肅皇貴妃受寵且多子,不過因為子嗣夭折而香消玉殞;元后烏拉那拉氏與胤禛恩愛得很,在其死後雍正併為冊立繼後;甄嬛的原型孝聖憲皇后在王府只是個侍妾,因生育弘曆晉封熹妃、熹貴妃,但其在宮闈中並不強勢。
胤禛前半生籌謀奪嫡,後半生忙於朝政,在後宮瑣事上並不用心,無論是后妃還是子嗣都不算興盛。
-
4 # 正說清代十二朝
2011年熱播的清裝宮鬥劇——《甄嬛傳》,讓人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在《甄嬛傳》的演繹中,這個在清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極為少見的“勤政帝王”,終日被後宮妃嬪爭寵的瑣事羈絆;雍正後宮上至皇后,下至一個答應、宮女都是無限心機、宮鬥智慧的集大成者,血腥陷害、殘害皇嗣乃至直接將雍正皇帝置於死地。
那麼,清朝歷史上的雍正後宮,果真如《甄嬛傳》說演繹的那樣,宮鬥頻頻、血腥殘酷乃至雍正皇帝也斃命於後宮婦人之手嗎?
可以肯定的、負責任的回答:當然不是!
首先,《甄嬛傳》中所演繹的宮鬥情節,在清朝皇帝后宮中確實出現過,但血腥程度、鬥爭手段、權謀運用較之該劇劇情演繹,遠遠不及。即使如此,類似宮斗的情況也絕對不會出現在雍正皇帝的後宮妃嬪之間,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1、沒有宮鬥理由就清朝乃至所有朝代的後宮妃嬪而言,宮鬥爭寵最根本的目的在於奪嫡,在於穩固自己和所生子嗣的後宮地位。但經過了“九子奪嫡”事件殘酷洗禮的雍正皇帝,為了避免康熙朝晚年皇子奪嫡的手足相殘事件再度重演,而於雍正皇帝創設了“秘密立儲”的皇位傳承製度。
《清史稿·世宗本紀》有載:
雍正元年,八月,甲子,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儲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之事,倉卒之間,一言而定。聖祖神聖,非朕所及。今朕親寫密封,緘置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諸卿其識之。”
也就是說,雍正皇帝繼明確了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又嚴密封鎖了所選物件的相關資訊,如此一來,后妃之間為爭儲位明爭暗鬥、傾軋不休、骨肉相殘、造成朝局、宮廷混亂的行為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更重要的是,在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對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曆接連兩次“代朕親至景陵致祭”的安排,幾乎公開了弘曆的皇儲身份,更是徹底斷絕了其後宮妃嬪因奪嫡而生出的宮鬥行為。
2、沒有爭寵念頭雍正皇帝一生共生育10位皇子、4位公主,共計14位皇嗣;其中,8位皇子、4位公主出生於雍正朝之前。也就是說,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僅生育2位皇子而已,其中敦肅皇貴妃年氏於雍正元年所生愛新覺羅·福沛,還是康熙六十一年有孕在身的!
所以,真正意義上而言,雍正皇帝當政的13年中,僅僅在雍正十一年,生育了一位皇子——愛新覺羅·弘曕。
擁有2位皇后、2位皇貴妃、3位妃、1位嬪、6位貴人、7位常在、8位常在以下低等位分妃嬪,共計29位后妃的雍正皇帝,為何皇嗣如此稀少?乃至在其執政的13年中,僅添了一位皇子?
因為雍正皇帝沒空!根本沒時間和後宮妃嬪扯淡,更不會如《甄嬛傳》所演繹的那樣,頻頻出面解決後宮妃嬪之間的爭鬥。
從康熙皇帝手中接過虛晃的大清江山以後,雍正皇帝便一頭扎進了如海的奏摺、如山的政務之中,整頓吏治、推行改革、改善民生、清算政敵等等,幾乎佔據了其全部的時間。
清朝皇室宗親愛新覺羅·昭槤在其所著的《嘯亭雜錄》中,對雍正皇帝的評價,至允至當:
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
一天之中,只睡三四個小時;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這一天假期;執政十三年,在奏摺上的硃批達到了一千多萬字;如此勤政、如此殫精竭慮之下,後宮妃嬪想要見到雍正皇帝都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爭寵宮鬥還有實際意義嗎?
3、不敢雍正皇帝除了擁有“勤政帝王”的稱呼外,其“冷血帝王”的名號更為響亮。昔日奪嫡政敵哪怕是諸如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這等皇室兄弟,甚至是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禵,都被雍正皇帝冷血清算;就連自己當初的擁立功臣——年羹堯、隆科多,也遭到其誅殺。就整個雍正王朝的朝局環境而言,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乃至滿堂朝臣都是整日處於“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怖生存環境之中。
雍正皇帝真瘋狂冷血起來,就連自己的皇子——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時,也無法避免其無情處置。如果,後宮妃嬪敢於做出奪嫡宮鬥、用計殘殺乃至謀害皇嗣、算計皇帝的張狂舉動,會得到何種結局,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即使雍正皇帝的後宮妃嬪們有宮鬥之心,也會懼於雍正皇帝的冷血無情,老老實實的過日子。
參考文獻:《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史稿·世宗本紀》、《嘯亭雜錄》、《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回覆列表
《甄嬛傳》裡雍正很好色,後宮很多,歷史上也差不多。
目前有文字記載的雍正後宮,有三十多個,2個皇后,2個皇貴妃,3妃1嬪,6個貴人,9個常在,5個答應,這還只是有文字記載的,實際上可能有更多。
(1)兩個皇后。
第一任皇后多棋木裡。
多棋木裡,烏拉那拉氏,侍衛內大臣費揚古的女兒,大約12歲嫁給雍正,16歲時生一子,夭折,其後再無生子記錄。
雍正1722年繼位,多棋木裡不久被立為皇后,1731年病逝。
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
熹貴妃鈕祜祿氏,即《甄嬛傳》裡的甄嬛原型,生前並不是皇后,稱號為熹貴妃,皇太后(乾隆時期),是一個有福之人,主要體現在她出身低微,卻成為貴妃,最後為皇太后,一輩子享盡榮華富貴,高壽86,在中國歷史後宮壽命排行榜上位居前幾名。
雍正時期,熹貴妃極受雍正尊崇,乾隆時期,又很受乾隆孝敬,兩代皇帝如此,很是難得。
熹貴妃為何如此受恩寵,原因主要不在於宮鬥,而在於她生了一個兒子弘曆(乾隆),康熙在世的時候,非常看重弘曆,一次熹妃面見康熙,康熙誇她是有福之人,自此以後,雍正非常尊崇熹妃。
雍正某次病重的時候,熹妃衣不解帶,盡心服侍,也讓她備受寵愛。
(2)2個皇貴妃。
年氏:和《甄嬛傳》有些不同,歷史上的年氏生有三子一女,數量還是很多的,不過都夭折了。
從年氏首次生育,直到年氏去世,長達十一年裡,雍正沒有其他妃嬪生孩子,所以《甄嬛傳》裡皇后和年妃都是打胎小能手,倒也不是空穴來風的編造。
年氏冊封詔書裡說“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實能贊儴內政。”。以此推測,年氏為人體弱多病,性格溫順,不知道是修飾之詞,還是實情如此。
年氏一直是貴妃,直到病重時,給了一個皇貴妃的安慰名號。
裕貴妃:弘晝生母,雍正時期僅為裕妃,很能活,壽95.
(3)3妃1嬪。
齊妃:弘時之母,位次本在熹妃之上,但是由於後來弘時被圈禁,齊妃再也無法晉升,享年61歲。
謙妃:弘曕之母。
寧妃:本為寧嬪,後升妃。
懋嬪:生有兩女,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