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已醉夢難醒
-
2 # 素秋慈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真正的寫作大家,都會“拙於言辭,不善表達。”事實上,並非不善表達,很多時候,真正會寫的人,內心很豐富,他們比較關注內在的體會和感受,因而不太願意花費太多的時間到無效交際,或者無效表達上。
能說和會說是兩回事當一個人在你面前,東扯南山西扯海地胡吹亂捧一通,感覺此人滔滔不絕,旁人插話都極其困難,這樣的人,話多得張口就停不下,卻真正是會說嗎?不一定。
依據個人經驗,凡話多得停不下來的人,都比較自我:
他們只顧表達,很少傾聽別人;他們也不懂得尊重,時常打斷別人的話。
話沒到你你就說,這叫唐突;話說多了沒重點、沒邏輯,這叫廢話。
會寫的人,有時候很會說對於那些真正會寫的人,在應當他們說的時候,言語其實很豐富。
筆者認識的幾個作家,平時很少在群裡各種發言,即便聚會也不會表現得非常活躍,但若在文學性質的講座或者沙龍上,卻能滔滔不絕,信手拈來,讓你覺得有意思極了。
當一個人內心豐富到一定程度,許多東西不假外求,也就不願意花費太多時間去維繫一些表面的關係。因為情感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可以自給自足的,不需要依靠外界來證明存在感。
所以,我們總會覺得才華橫溢的人,有時候感覺很“清高”,不愛搭理人。既不是他們不善言談,也並非他們真正高不可攀。
歸根結底,內心的世界很豐富,就不喜歡外在的世界太嘈雜。
沉默和安靜,都是一種能量。
-
3 # 質躍
會說不一定會寫?會寫的不一定會說?表面上看,是的,正反都有道理。啞巴不會說,有手有意識有思想就可以寫,三歲娃娃不會寫,與生俱來有口,會說會表達。
可事實上,你若如此認為就太想當然了。問題是,說的啥,寫的啥?寫與說究低是怎麼個關係,為何要有寫或說?這些真的不是簡單的問題。說與寫難道是對立的、矛盾的?
說與寫都是語言的範疇。贊同吧?
馬克思說,“
語言和意識具有同樣長的歷史,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因而也是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實的意識。語言和意識一樣,只是由於需要,由於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說話無疑是表達的需要,寫作無疑也是表達的需要,是我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所以,這裡需要澄清點概念性的區別,鸚鵡學舌,也會說話,真的是說話嘛,算作說嘛?這是需要交代清楚的。否則,復讀機、機器人、植物人、神經病、傻子、兩歲半的娃娃都可以說話,會說否?這裡的說,是意識的作用嘛?有意識的現實性嘛?可見,廢話連篇,寒暄鼓搗、無理取鬧厚顏無恥,胡言亂語信口雌黃都是會說否?權力意志,高高凌駕。會說否?是會說嘛?假若,此問題所謂的“會說”也包含這些和這麼個意思,那麼會寫終究是要敗給會說的!
然而,歷史上往往,書面語言也就是“會寫”更多是獨居壟斷地位的,“會寫”的統治著只會說的,這是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的常態。寫,這個書面語言是與口頭語言脫節的,兩層皮,“口”中“木”為“困”。話語權的壟斷,意味著思想的控制、思維的閹割,精神的統治。說三道四,今天吃個那,明天咋著咋著啦,評頭論足,潑婦罵街,這些所謂的會說,成不了氣候,會說,會自娛自樂而已,估計會說,活著是為了吃飯。hh
事實上,儼然不是此回事的。說與寫是一致的,就算是生下來有疾病缺陷的,口吃的、舌短的,嘴小的,只要他思維意識有需要,他也是會說的,只不過他的表達方式不能透過自己的有缺陷的嘴或舌頭表達出來而已。表達的手段不是單一的,尤其是人類,上升到文字,更多是具有了理性思維表達的需要表現。所以,語言此處是規定於人類這個範疇的。要不,猴子、水牛、老虎都“會說”否,它們的吼叫都算是語言否?顯然說不通,否則,它們“會說”,當真是不會寫哎!這就鬧笑話了吧。再或,你說,看,比誰會溜鬚拍馬,誰會說會寫萬歲爺的屁香,會阿諛逢迎左右逢源會隨不論汙流清流的讚美附會……那沒得說了……,
“寫”,書面語言,是,“說”,這個口頭語言的更高階的表達方式,是一致的一脈相承的。不是相對立的。說與寫是脫節的語言系統是糟糕的落後的違揹人性的。道路以目瞎話謊話言多必失,何必所謂的會說會寫呢?
倉促之言,僅供參考。
-
4 # 日記哥愛讀書
大家好,我是日記哥,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悠遠而有趣的話題。隨著這個時代的變遷,會寫的人一定會說,除非這個人是啞巴或有語言障礙。會寫的人不會說,這只是九十年代之前的事情。現代人會寫的人肯定是會說的人。因為其人的邏輯思維非常強太。在一般情況下,常寫東西的人,經過天長日久的磨礪與歲月的雕琢,語言系統都會變得十分發達。現代人中,羅振宇就屬於會寫會說的人,Papi醬也同屬於這一類人,文筆好,必然帶動著語言系統的發展。善於文字的表達,也必然善於有聲語言的表達。會寫的人不一定會說,只是僅限於初出茅廬的靦腆的學生,有種害羞的毛病。可是經過在社會中跌躍撞撞風霜雪雪殘酷的洗禮之後,那麼這種害羞,青澀與靦腆就會逐漸的消失掉,換之於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了。這是一種生存能力與適應能力的增強,是一種生命成長飛越式的過渡,更是_種破繭成蝶的昇華。
原來,我也僅僅是善於寫的文字巨人、有聲語言的啞巴,可隨著歲月的磨礪,鈍器漸漸地磨得尖銳了,才有了最初的鋒芒。慢慢的明白了,歲月是條大河,裡面充滿了波滔浪湧,佈滿了暗礁險灘,坐命之舟才開始航行,精彩的挑戰還在後面呢;人生是一本大書,我卻連第一頁還末讀懂呢?生活中的磨難會教會我們許多不能的東西,這叫增益其所不能,在天降太任之前的勞其筋骨之後,必然會讓自己既會寫又會說,經過閱歷的洗滌之後,發現這只是簡簡單單的人生的第一課,而後面的艱難險阻會愈演愈烈!
-
5 # 青山不掩
一。
說,用通行語言,口頭表達,當面表達;
寫,用的是文字,雖然是語言,但這是書面語言,大不同的。以紙張,螢幕為載體,屬於間接表達。
可見,說與寫的共同目的都是溝通,但畢竟是兩個領域,兩種方式,截然不同,適宜不同場合,不同受眾。
劃分四種類型:既不能說,更不能寫的,最差;
最佳的是:能說會道。
偏於一面,居中的是能說不會寫,
能寫不能說。
二。
①識文斷字是寫的基礎,能寫比較難,略高一籌。
寫用書面語言,文縐縐的。例如朱德《我的母親》
-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我很悲痛…
母親的稱呼比媽媽莊重,嚴肅,悼念的文章裡,非常貼切。
②
寫,不追求速度,讀者看不到寫作過程,但特點異常明顯。
簡單的如初中生幾何題的證明,羅列條件,得出結論,因果關係一目瞭然;條件與結論都必須註明依據的定理。
由已知到結論,層層遞進,演繹推理嚴格,嚴肅。
用體系裡的概念作為普遍性的大前提,由已知的特殊條件作為小前提,得到結論,既體現了理論體系的一般性,又結合了已知條件的特殊性,是一般與特殊相結合的結論。
複雜的當推陳景潤衝刺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1966年成文,二百多頁,深奧冗長。他沉心重塑,修改長達七年,1973年重新發表,煥然一新,更簡潔,也更清晰了。
文章修改,這是寫作必不可少的,而說話就不至於。
③
書面語言精煉。比如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全部都是羅列景色,幹哈呀?感覺作者別有用心,卻一頭霧水;連用幾個形容詞:枯,老,昏,古西,瘦,一步步把讀者引向深處。
詩詞的末句是-
斷腸人在天涯。
疲憊不堪的遊子,思鄉情切,眼前的景色全都朝向一個心思,最後才點明瞭主題,震撼人心!
④
文章強調感染力,所以大量運用修辭手法。
如《水滸》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三拳下去,渲染鎮關西的視覺,聽覺,極其有聲有色。
《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排比句層層遞進,顯著了增強氣場。
⑤
文字的寫和看,沒有直接見面,特別適合情感交流。例如敏感話題,語句,如果當面拒絕,雙方都很難堪。所以面皮薄,不能承受否定迴應的年輕人,無不例外選擇寫情書,就是為了避免尷尬,便於下臺。
⑥
由於寫作邏輯嚴密,所以科學知識都用文字表達,言辭鑿鑿,流傳後世;顯然口傳說唱,不能擔當此任。
…
本文不短了,不宜再寫:關於說,以後再說吧。
-
6 # 無名草2020
這種說法也有點對,個別人,書面文
字表達力強,但口頭表達的能力不太
好,反之亦然,這只是個別現象,不
必以點帶面,以偏概全。
回覆列表
自古就有一句話:茶壺裡煮扁食,肚裡有物倒不出。其實這就是說某一種人肚子裡有真才實學,卻不能夠在別人面前洋洋灑灑表達出來。現實生活中這種人比比皆是,心中有才卻無口才。
有的人可以寫非常高深的學術論文,卻不能坐在那裡舉辦一堂學術講座,我認識一名全國非常著名的蟎害專家,他的學術專著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有多少,光在國外大型學術刊物上拿到過獎項的專著也有不少於20個。但是聽他做學術報告那就難了,基本上就是照著PPT念,一點題外的發揮也沒有,只聽得眾人昏昏欲睡。大家在一起討論他也只是默默的聽,從來不會插言,但是,假如有人問他蟎害方面的問題,他又會講的頭頭是道,聽過他幾次講課後我就感覺非常納悶,他是怎麼在中國農業大學給學生們上課的。
我有一個同事,平時說話磕磕絆絆,甚至有點顛三倒四,言不由衷、詞不達意;但是卻能寫出令領導非常滿意的材料,沒事的時候自己就坐在電腦前寫迷幻小說,竟然還小有成就,被國內某大型網站聘請為簽約作者;每天要寫5000字左右的文字,每個月工資以外還能額外的拿到幾千塊錢的收入,你能不承認會寫的人不一定會說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麼。
既然有會寫的人不一定會說這種現象,當然也就有會說的人不一定會寫這種情況,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比會寫不會說的更多。有一些人腦中無才、腹內無物,但是偏偏長了一張會說的嘴;越是公眾場合越要表現自己。在眾人面前他會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有的時候講的還是頭頭是道、讓人聽了心服口服;但是如果讓他寫一篇文章描述他剛講過的東西,他就會抓耳撓腮、目瞪口呆,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其實這種人也不一定就是隻會說不會做,如果你讓他負責一項工作,他也能安排的有條有理,但是他就是寫不出像樣的東西來。
個人認為,語言表達能力跟文字羅織能力是兩碼事,但是能寫的跟能說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