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亙辰
-
2 # 關東俠客
中國的北方草原和大興安嶺就象是民族孵化器,在遙遠的古代,數不清的民族在這裡涎生,走出莽莽的林海,馳呈草原,登上歷史舞臺。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這些馬上民族成為歷史的創造者,有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一朵浪花,有的民族至今仍活躍在草原上,成為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員。
匈奴人就象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在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的時候強大起來。大單于冒頓統一草原,建立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拉弦之士三十餘萬。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率三十二萬人在平城白登山同冒頓單于進行了初次碰撞。此後,雙方用和親的方式維持雙邊關糸。漢朝經過六七十年的修養生息政策,到漢武帝時期,開始強大起來。
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幾次大規模北代,飲馬瀚海封狼居胥,把帝國的版圖從長城沿線擴充套件到漠北草原。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附,進入長城以南,成為漢朝子民,北匈奴繼續生活在漠北草原。公元71年和公元93年,東漢兩次北擊北匈奴,匈奴殘部逃向西方。幾百年後,一個稱為匈的民族橫掃歐洲大陸。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匈人帝國摧毀了羅馬帝國後,隨著強人的殞落,分崩離析,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如今,匈牙利人自稱是匈奴人後裔。
留在東方的南匈奴人在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建立前趙,西魏,大夏等政權,至隋唐時期,匈奴的名字已不見於史書。匈奴人已融入其他民族中,漢族中的金,叢,劉等姓氏中,有一部分是匈奴人後裔,統萬城遺址是匈奴人在亞洲大陸上留下的唯一遺蹟。
鮮卑人自稱是黃帝的後裔,在漢代成為匈奴人的附庸,他們跟著匈奴人到漢朝邊境搶劫,才進入史家視野。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建立慕容燕國,吐谷渾,北魏等國家。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一糸列漢化政策,促進了漢與鮮卑人的融合。到隋唐時期,鮮卑做為一個民族己經消失。如今,漢族中的元姓,賀姓,獨孤等姓氏為鮮卑人後裔。另外,錫伯族人被認為是鮮卑人的直糸後裔。
契丹人是騎白馬,駕青牛的仙女和王子的後代,子孫分為契丹八部。契丹有臏鐵的意思。契丹人開始的時候非常弱小,不斷在唐朝和實厥之間更換主人,直到唐末才強大起來。耶律阿保機第一個在草原上築城,創文字,封文武百官,成為和北宋並列的中華正統封建王朝。公元1125年被新興的金國取代。
公元1127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契丹人同漢人長期通婚雜居,本民族特性已不明顯。元世祖下令,居住在漢地的契丹,女真人一律稱為漢人。居住在蒙古草原上的契丹,女真人一律稱蒙古人。由於契丹人英勇好鬥,是非常好的兵源,元朝把契丹血統的人徵發到各地駐守,幾百年年,湮沒於民族的海洋中。
雲南本人中蔣姓人被認為是契丹人後裔,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人是契丹八部中大賀氏後裔。此外,遼國亡國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殘部,遠征中亞建西遼帝國。成吉思汗西征後滅了西遼帝國,部分契丹貴族西遷建立一個小國。因此,中亞民族中有契丹子孫。自古至今,各個民族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組成一個家,名字叫中華。
-
3 # 小院之觀
鮮卑、契丹、匈奴這些民族,在歷史長河裡,早已經消亡。
用消亡或許不太確切,準確來說,這些民族如今都已融入進了其他民族,主要當然是漢族。
他們的後裔,現在確實還分佈在中華大地上,小院從頭來捋一捋這幾個民族的興亡。
先說說遊牧民族的老祖宗——匈奴。匈奴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在史料中,它曾經與其他幾國軍隊聯合攻秦,這時候,匈奴還是個鬆散的聯盟,由許多遊牧部落組成。在中原看來,他們都是匈奴人,在他們自己看來,匈奴只是外人對自己的稱呼,我們可都有自己的部落,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不下數十個,其中較大一些的有:屠各、葷粥、丁零、林胡、樓煩等等。
不過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匈奴就真正成了一家子,對中原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各國不得不開始修建長城,防止匈奴三天兩頭來打劫。
即便如此,也擋不住匈奴的不斷入侵與蠶食,各家子也沒辦法,戰國時期的仗實在打不完,沒有多餘力量對付匈奴。
這種情況,到了秦始皇統一後才得到改變,他派蒙恬北伐,收復了被侵佔的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回了漠北。
不過秦始皇一死,匈奴就在頭曼單于的帶領下捲土重來,河套再次被佔領,並且匈奴越來越不得了,擊敗了另外兩大遊牧民族——月氏和東胡,已經開始形成大型帝國。
所以劉邦親征匈奴,都被包圍在白登,差點提前領盒飯。
這時候匈奴控制的地區,大致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到,比漢高祖的地盤要大多了。
接下來到了漢武大帝出場,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吊打匈奴,收復了大片失地,匈奴認慫,被迫西遷,不久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南下歸附漢朝,此後漢朝要對付的,實際上就是留在漠北的北匈奴。
東漢王朝繼續暴擊北匈奴,北匈奴內部本來就不太平,還有蝗災助陣,連吃幾個打敗仗,損失人口幾十萬,只得繼續往西逃跑,這一時期,漢軍的主帥是名將竇憲。
逃到烏孫國附近,這地方在哪裡呢,找了張圖示意一下,這已經是西域極西了。
這還不夠,漢朝繼續進行打擊,北匈奴繼續西撤,進入中亞草原,此後就失去了記載。
許多人認為,歐洲人談之色變,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領袖阿提拉率領的部眾,就是西遷的北匈奴,不過這點在史學界還沒有得到公認。
歸附漢朝的南匈奴,到了東漢末年,也不安分起來,逐漸恢復了獨立地位。
南北朝時期,南匈奴單于更是佔據了幷州,開創了霸業,也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個時期,劉淵建立的前趙疆域如下圖:
這是匈奴最後的輝煌,前趙滅亡後,匈奴再也沒能崛起,曾經稱霸一時的匈奴,此後在歷史上消失,主體融合進了漢族。
匈奴的後裔,廣泛分佈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河南和福建等地。
比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裡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山東省文登市叢氏等,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
再來講鮮卑。鮮卑的始祖來自古西伯利亞,現在一般認為是東胡或山戎的後裔。
講到鮮卑,還是要講到匈奴。鮮卑的祖先東胡就是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擊敗後,退到鮮卑山,由此得名。那時候,鮮卑的主要活動範圍相當於如今的內蒙古東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遼寧西北部。
鮮卑長期被匈奴壓制,隸屬於匈奴,直到竇憲擊破被匈奴後,蒙古高原出現了真空,鮮卑才有了崛起的空間,特別是漢末另一個遊牧部落烏桓被曹操討伐後衰落,鮮卑就成了老大,許多原本匈奴控制下的部落,都自稱為鮮卑。
西晉至東晉這段時期是鮮卑的高光時期。
他們分為三大支部。
其中的慕容部在歷史上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燕國,難怪《天龍八部》中慕容復還矢志不渝想要光復燕國。
宇文部則建立了北周,拓跋部建立了代國、北魏、東魏、西魏等國家。
西鮮卑的吐谷渾部則雄踞青海、甘肅、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直到663年被吐蕃攻滅。
此外還有西秦、南涼等小政權,在那段時間裡,鮮卑活躍在東北、西北、西南的許多地區。
這些國家一一被滅亡後,鮮卑再也沒能翻身,主體併入漢族,其餘演化為柔然等其他草原部落。
在現代,錫伯族被認為是鮮卑後裔,他們主要分佈在遼寧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大約19萬人。
另外,廣東鶴山縣宵鄉的3000多源氏族人被認為是鮮卑禿髮氏後人。
還有大名鼎鼎的契丹。這是正兒八經建立了較大的王朝,稱霸亞洲,和中原政權鼎立上百年的厲害角色。
他們打哪兒來的呢,其實還是來自於鮮卑、匈奴等部落。
他們的祖先,有逃到遼河上游的柔然一部,也有東鮮卑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此外不少散落在草原的原本屬於匈奴的部落,也為契丹貢獻了不少人口。
所以契丹到了唐末才逐漸崛起,在雄主耶律阿保機的統治下建立遼國,並延續長達200多年。
遼國的疆域,那是相當的大,被稱為幅員萬里,具體可以看下面這張圖,可以說名副其實,強盛時是當時東亞和中亞第一強國。
遼國被金國滅亡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又在西北建立了西遼,延續了87年,最後被蒙元所滅。從此,契丹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也消失了。
契丹滅國後,後裔大多融入了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漢族、蒙古族、滿族等。
也有保留了族群的,在中亞,哈薩克人的中玉茲乃蠻部有契丹遺民,吉爾吉斯人中也有契丹部落。
在中國,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一帶的達斡爾族被認為是契丹的直系後裔,他們有大約13萬人。
在雲南被稱為“本人”的族群,根據家譜記載,也是隨蒙古軍隊出征而留在當地的契丹後裔。
回覆列表
古代的鮮卑族人其實早已融入了漢族之中。從北魏鮮卑族建立的王朝到隋朝的大統一,有好幾百年了。從北魏的孝文帝開始,鮮卑族就開始了全面漢化的過程。這就是大規模的北方遊牧民族主動融合進漢族的第一次。其實發生這種事情,說明了漢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也說明了漢文化思想的獨特的吸引力!
像這種北方遊牧民族佔據領導地位的情況,大規模的融入漢文化思想圈,在歷史上有四、五次。
漢文化也就是華夏文明的核心精髓思想,是以農耕文明思想為主幹的融合了無數次遊牧文明思想精髓的偉大思想。
現在的漢人裡面的幾個複姓,其實就是鮮卑族帶來的。比如:慕容,宇文,以及令狐等等,這些複姓的人其實就是鮮卑族的後裔。
契丹人在建立大遼國時,其實就已經開始了把自身民族和漢民族融化的過程。在契丹被滿族完顏氏消滅的過程中,許多契丹人都南下投奔了宋朝。也有一部分向北加入了蒙古族裡面。大部分還是融合進了北方的漢族之中。在蒙古人滅金朝時,大量的契丹人恢復契丹身份作為色目人成為了蒙古人管理漢人的一員。隨著蒙元被大明朝所滅,這些契丹人一部分隨著蒙古人北遷,一大部分又融合進了北方漢族人裡面。這些情況在一些史書裡面有記載。
匈奴人在漢朝被徹底殲滅,北匈奴人跑到了歐洲大陸。南匈奴人其實就慢慢的融入了北方漢族人裡面了。
北匈奴人據說是跑到了匈牙利附近,最後才定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