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評三國

    謝邀。董卓本來也沒有想到要進京,是掌權的外戚何進代表皇帝給他下詔讓他進京。何進的目的是自己除掉十常侍,有妹妹何後阻攔,不好下手,把董卓招來,讓董卓動手,到時何後也沒有辦法了。沒有想到董卓還沒有到,何進自己卻被十常侍給殺了。京城隨後比較亂,董卓來了之後有兩把刷子,很快穩定了局面。

    董卓後來行暴政,這是他的主動作為,但是他被徵召入京,應該是他被動而為。他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可以專斷朝政。

  • 2 # 虎臣

    我們要看一看董卓進京前的局勢。

    三國演義是從漢靈帝特別是漢靈帝遺留的輔政大臣大將軍何進講起的。這很對,所以我也從這講起。

    董卓進京前,京城的形勢是這樣的:

    早先,28歲的漢桓帝在宦官的直接幫助和士人集團若有若無的支援下誅滅外戚梁冀,親政。之後,漢桓帝開始著手解決勢力過於強大計程車人集團。這些“名士”被稱為“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說法並不完全一致。一般來說,這些名士是這樣區分的: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宇為"八俊"。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範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需要指出的是,他們是得到太學支援的。

    公元166年,漢桓帝認為,這些人結黨營私,妨害國家,應予打擊。根據他們的罪行情況,給與了終身禁止從政的處分,並追捕其中的犯罪人員。這就是所謂的“黨錮之禍”。也被稱為第一次“黨錮”。第二年,公元167年末,年僅35歲的漢桓帝去世。注意,“第二年”這個時間週期很重要。

    公元167年末,名士、外戚竇武選擇地位低微、年僅10歲(也有人說是11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為皇帝。權臣為了專權,往往選擇擁立年幼或者勢單力薄的皇帝。皇帝家一個大人都沒有,全都是小孩,大臣們會很開心。比如說漢初功臣集團盡殺諸呂、漢惠帝諸子(還說漢惠帝的幾個兒子全都是養子),之後討論擁立新君時,首先排除了帶領大軍要求進京消滅呂氏集團的齊王,理由是齊王母家不好,立了齊王就又是一個呂后(為什麼就一定是呂后?)。然後又排除了一個,原因也是母家不好。其實,對於這些諸侯王來說,不存在“父家”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父親都是劉邦。而能夠成為大國諸侯的往往都是因為他們的母親家族勢力比較強。功臣集團最後排除了排名靠前而又母系勢力很強的諸侯王,選擇了因為母親勢力弱小而只能在苦寒之地做代王的劉恆。而劉恆最初也擔心功臣集團把他弄過去殺了,一度不敢去。後來還是代國的大臣告訴他,朝廷裡這些人也是別無選擇了。劉恆就答應了他們。然後來到長安城外,劉恆要挾說,必須由他在代國時的中尉做漢朝的中尉(簡單說就是內衛司令),功臣集團騎虎難下,被迫答應。劉恆最終成為了漢文帝。漢文帝執政期間,繼續奉行漢惠帝的“休養生息”之策——也就是讓這些老傢伙們把持朝政。不過漢文帝採取了分化瓦解的辦法,重用其中關聯較小的張蒼,並重用張蒼弟子賈誼。後來遭到老傢伙們的反撲,賈誼被貶。漢文帝的太子漢景帝在與入朝的吳王太子下棋時吵架,用棋盤砸死了吳太子。漢文帝壓下了這件事。在漢文帝有意無意的縱容下,漢景帝成長為一個相對來說有點刻薄寡恩的皇帝。後來晁錯幫助漢景帝削藩,結果釀成七國之亂。七國聲稱要清君側、誅晁錯,漢景帝就立即殺了晁錯。然而這樣一個漢景帝,是有利於收攏權力的。此後,漢景帝,漢武帝,都立的是年幼的太子。這樣迴避了太子與皇帝爭奪權力的問題,但是帶來了新君過於弱小的問題。漢景帝用太后執政的辦法幫助漢武帝渡過了危險期。但是年少的漢武帝卻在外人慫恿下一再試圖消滅太后和外戚勢力。漢武帝最後也立了一個年幼的太子,並且,在對外戚的擔憂下,漢武帝又殺了太子的母親,試圖避免外戚問題。輔政大臣霍光受命為漢武帝輔佐漢昭帝,但是漢昭帝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霍光這個時候似乎沒有過多為自己考慮,擁立了昌邑王劉賀。但是劉賀及其徒黨卻謀劃誅殺霍光。於是,擁立劉賀27天后,霍光果斷髮動政變,廢黜劉賀,將劉賀部下的徒黨全部處決。這些人被殺前還喊著“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些人也夠蠢的,入朝執政才27天,你們有什麼實力“斷”?但是霍光並沒有殺劉賀,而是將他趕回老家(後來是漢宣帝將劉賀流放到了南昌,並在劉賀去世時迅速逼死了劉賀的長子次子)。然後霍光才決定擁立一個勢單力薄的皇族,這才找到了戾太子的孫子、漢武帝的曾孫、早已淪為平民的漢宣帝劉詢。漢宣帝最初與霍光也沒有什麼大矛盾,但是在立皇后時,漢宣帝希望立自己平民時的妻子,霍光也同意了,但是霍光的家人卻希望立霍光的孫女。於是霍家出手毒死了漢宣帝的妻子(注意!注意!從此以後漢朝很多皇帝都會死得早!想一想漢桓帝什麼時候死的!)。霍光死後,霍家密謀為亂,漢宣帝殺光了他們——後來漢宣帝很後悔沒有為霍光留下後嗣,這大概說明霍光與漢宣帝相處得還不錯,但是這並沒有解開兩家的死仇。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擁立什麼樣的皇帝,是可以看出朝臣們的私心的。

    168年,竇武、陳蕃決定解除黨錮,允許以李膺為首的、遭到黨錮打擊的名士集團重新出仕為官,大量起用名士集團,並計劃消滅漢桓帝所用宦官。隨後宦官集團發動政變,殺竇武、陳蕃。並發動第二次黨錮,殺李膺。

    公元171年,漢靈帝舉行成人禮,次年,李膺之恩師、太傅胡廣去世(說恩師是因為李膺是胡廣徵闢重用的)。

    約在此時,張角創立太平道開始傳教。注意,這個時間很重要。我考察現代歷史的時候注意到,從張角開始傳教到發動黃巾大起義,時間週期和現代事件的時間差不多。

    公元175年至183年,年僅19歲的漢靈帝下令,將儒家經典全部刻在太學外的石碑上,史稱“熹平石經”。此舉將一舉打破了知識壟斷,一舉打破了經學世家對儒家經典的壟斷,一舉打破了儒家學閥對儒家經典最終解釋權的壟斷,為打破名門世家對政治學說的壟斷進行了準備。我們都知道三國時代有兩個“四世三公”的家族,一個是袁紹家族,一個是楊修家族,他們祖上接連四代人都做“三公”——漢朝最高文職官員(其中太尉本該是武職,但是實權被外戚掌握的大將軍奪走了)——依靠的就是對儒家經典解釋權的世襲壟斷。

    公元178年,年僅23歲的漢靈帝下令建立鴻都門學,教授儒學以外的文學藝術書法繪畫技藝,形成除太學之外的新學術系統,打破了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任用官吏幾乎全部從儒家子弟中選拔的慣例,從鴻都門學選拔官吏,任命了大批州刺史,奔赴各地巡視清查整頓吏治。

    公元180年,漢靈帝立何氏為皇后,何進作為外戚進入中樞。

    期間一直有人要求解除自黨錮,但是都被拒絕。

    公元184年,經過多年的準備,張角發動黃巾大起義。有意思的是,起義發動前夕,太平道就有重要的核心人士跑去官府自首告變——這很像是安插的密探。

    公元184年,黃巾大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要求解除黨禁。漢靈帝接受,並命令皇甫嵩帶領主力大軍出征。幾個月後,黃巾大起義被全部平定。

    隨後,漢靈帝派遣大量監查官,鐵面無私,查處因為鎮壓黃巾的軍功而出仕、得官的官員的犯罪行為。期間,憑藉私人武裝鎮壓黃巾起家的、大儒盧植的弟子劉備,在督郵(督就是監督檢查,郵就是到處巡遊,翻譯成現代的官,督郵就是巡視組)既不肯與他見面又不肯接受他的禮物的情況下,假傳太守命令,帶兵抓了督郵,然後打算殺了督郵。督郵不知道說了什麼,大約是殺了他就會引起漢朝高層震怒一定會徹底追殺劉備之類的話,劉備沒有敢殺督郵,而是鞭打了督郵,棄官逃走。

    漢靈帝對名士及其子弟的打擊很快就收到了成效:

    公元189年,年僅33歲的漢靈帝去世。

    在漢靈帝去世前,黃巾大起義二次爆發。漢朝被迫允許州郡募兵剿滅,為了儘可能的控制局勢,漢朝決定以宗室出任各地州牧的方式,儘可能的掌握地方軍事權力。

    但是,有意思的是,與上次迅速剿滅不同,這次,各地黃巾始終不能得到徹底消滅,各地也就維持了軍閥化。

    漢靈帝去世後,大將軍何進輔政。大量的名士子弟進入到何進門下。如袁紹、袁術兄弟。二袁家族是四世三公的門第,居然會做外戚的門下走狗。大約是根據常理推測,何進應該可以做一二十年的大將軍,依附於他可以獲得高官厚祿。

    受名士集團影響,何進沉浸在消滅宦官勢力、還天下一個清平世界的夢想中,打算消滅宦官。他與何太后多次商議,一度打動了太后。何太后不知道因為什麼,似乎一直在依靠宦官。最終,在猶豫不決中,宦官集團孤注一擲,殺了何進。隨後袁紹立即起兵,殺了宦官。同時,殺了何進的弟弟何苗。這應該不是誤殺。

    何進死前,在猶豫中,大約是擔心自己殺了宦官之後難免為名士集團所挾持(掌兵的袁紹等人都是名士集團的子弟,就連曹操也是拿宦官集團作法才聲名鵲起的。何進自己是沒有基本盤的,一旦剷除宦官,何進面前就只有名士集團了),決定召外軍入京,以防萬一。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董卓進京。

  • 3 # 唐不三不四藏

    董卓進京禍亂朝廷,起因是袁紹!

    東漢這段歷史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皇帝都不長壽,這就帶來一個微妙的迴圈:小皇帝登基,沒有能力,只有找舅舅(泛指外戚勢力)和朝廷元老來輔政,所以權利迅速膨脹,等到小皇帝長大了,心想總不能一直這樣聽你們的吧,我要說了算,而他最親信的也最能控制的了的就是宦官,於是就有了宦官專權這一說,等到皇帝掌權了,自己命又不長,接班人又還小,於是上面的迴圈再來一遍,就這樣迴圈往復著。

    直到袁紹的出現,也就是漢少帝劉辯登基,才十歲的孩子,袁紹就和當時的大將軍何進(也就是皇帝的舅舅,何皇后的哥哥)商量,把宦官都幹掉。何進也想,但是猶豫不決,因為皇帝的媽媽何皇后不同意,因為宦官有恩與她,先帝要殺了何皇后,是所有的宦官求情才免於一死。

    一計不成袁紹就又生一計,既然我們動手不太合適,那就來個借刀殺人,找別人把宦官幹掉,於是想到董卓了。

    這就是董卓進京的緣由。

    但是這裡有個小細節需要補充一下,我們在電視劇裡都看見軍隊不是說誰能調動就能調動的,需要皇帝授予虎符,方可調集人馬。那董卓哪來的軍隊呢?

    這就要說到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軍隊都是由中央統一調配,地方只有少量的治安部署,哪能平定黃巾起義軍,發展到最後中央的軍隊力量都抵擋不住黃巾起義軍了,於是皇帝下昭允許天下英雄可以招兵買馬,共同剿滅黃巾賊,並論功行賞。這就有了後來“織蓆販履”之輩也能王霸一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把錢寄存在兒子那,最近看病要花錢,他說花光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