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蕉人來說事
-
2 # 漁夫的執念
作為一個人來說,有各種各樣的慾望,但是朱熹倡導的就是,要人摒棄這種慾望,在做事之前,要考慮仔細,這樣就能避免私慾。
但他自己卻玩嗨了,不但在兒子去世後讓兒媳婦成功懷上了朱家血脈(俗稱爬灰),並且還納了兩個尼姑做妾,招搖過市,這都不是“存天理”,這簡直是在挑戰社會道德底線了都,為所欲為,怎麼嗨皮怎麼來,還怎麼“滅人慾”。(又說朱熹是被政敵所汙衊,但是空穴不來風,並且這也不代表此學說的正確性)
-
3 # 秉燭讀春秋
康有為和梁啟超都是晚清風雲人物,康有為(1850~1927)是光緒帝的老師,也是梁啟超的老師。梁啟超(1873~1929)受老師的影響,一直致力推進改變清朝的面貌,向西方學習先進思想和技術。
▲康有為
1895年,45歲的康有為得知清政府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聯合京城1300名舉人,上萬言書要求變法圖強,這就是歷史上的“公車上書”事件。這一年他的學生梁啟超22歲,是他的得力助手。
光緒帝在師徒二人支援下,實行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變法不到一百天被慈禧撲滅。因康有為和梁啟超是變法的重要人物,故被慈禧通緝,師徒被迫流亡日本。
康有為不是徹底的革命者,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保皇派,最後成了復辟帝制的精神領袖。梁啟超思想比康有為開放,到後來支援革命。但是康有為和梁啟超都在“一夫一妻世界會”上籤過字“堅持一夫一妻制,不納妾,不嫖妓。”然而師徒二人做法很打臉,都和誓言背道而馳,都沒有做到一夫一妻。這到底為什麼呢?▲梁啟超
查閱歷史資料,康,梁納妾的原因略有不同。康有為就是一個偽君子,嘴上說一套,背後做一套。他讓別人節慾,實行一夫一妻,而他自己流亡日本期間,用南洋華人捐獻的銀子建造豪華別墅,養小三,嫖妓女,大把揮霍愛華人士的銀子。
到了晚年,在60歲時娶了一位18歲的姑娘,這讓世人笑掉了大牙。也許是老夫少妻力不從心,在69歲時,他聽信俄國外科醫生沃羅諾夫的忽悠——“只要花一筆銀子,就可以為他換一個黑猩猩的性器官,絕對好使。”康有為信以為真,掏錢作了手術,手術當初效果確實不錯,可是過了一個月後,出現了嚴重的排斥,再找這個醫生,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不久康有為去世了。這就是號稱“南海聖人”康有為做的蠢事。康不但納妾,私生活也很糜爛。
梁啟超和康有為的情況略有不同。梁啟超名譽上就有一個妻子。實際背後有個沒有名分的女人。梁啟超的原配妻子叫李蕙仙。她是河北固安縣人。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名門閨秀,由於條件太優越,一直成了沒人敢娶的齊天大聖(剩),這時他的父親發現了梁啟超,極力撮合二人成婚,於是成就了一段北京佳人和南方才子的天作之合。這一年李蕙仙23歲,梁啟超19歲。
結婚不久,梁啟超去了美國留學,在檀香山偶遇美女翻譯何蕙珍,何姑娘傾慕梁的文采,主動追求梁,梁啟超說,我有老婆,並且我在“一夫一妻”上籤過字。何小姐說,你不會再建立一個“一夫二妻世界會”嗎?梁啟超面對何姑娘的炙熱表白,理智的拒絕了。
他回國後,向妻子李蕙仙坦白了這段經歷。李開玩笑的說“你可以納妾。”梁啟超知道妻子開玩笑的。堅決否定了。李蕙仙和梁啟超共生了三個兒子——梁思順、梁思成和梁思莊。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梁啟超拒絕了美女翻譯何蕙珍的追求,卻在後來出軌了原配李蕙仙帶來的使喚丫鬟王桂芬。王桂芬原籍貴州人,是被人販子帶到京城的,當時李蕙仙收留了她,做了丫鬟,在嫁到梁啟超家中時,作為陪送帶到了梁家。
▲右一王桂芬
王桂芬很聰明,但是長相一般。梁啟超經常教他識字。慢慢二人有了感情,到後來李蕙仙身體有病,梁啟超和王姑娘相愛了,隨後王桂芬有了身孕,李蕙仙安排她到澳門生下了孩子。
有了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王桂芬為梁啟超生了六個兒女——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和思禮。
這樣以來,梁啟超共有九個兒女。但是梁啟超在原配去世後,一直沒有扶正王桂芬,就這樣王桂芬沒名沒分跟了梁一輩子。梁死後,王又把九個孩子撫養成人,王桂芬是了不起的母親,無論親生的還是繼子,都叫他媽媽。
之前可不是這樣,梁啟超活著時,無論親生還是繼子都稱她為“王姨”。我覺得是梁啟超為了所謂的臉面,為了不破壞他的誓言——一夫一妻的諾言而故意為之。我覺得梁啟超這樣做有些虛偽,他能夠拒絕追求他的何姑娘,卻沒有拒絕在他身旁一個平凡的下人,其中怎樣的心路歷程,我不得而知。
-
4 # 東行漫記
我覺得康梁還是有所不同,康有為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的,毫無廉恥。梁還顧及其主張,至少做到名義上的一夫一妻,但出軌和在妻子去世沒有扶正王桂芬,也說明他的封建等級思想。
-
5 # 鷺島行舟
的確,康有為曾大力推崇一夫一妻制,更多是為了改革的政治需要,為自己增添一份加分項。但從其內心來講,他做不到也不想做。他腦子裡的舊文人的想法依舊,自私為己的想法依舊,寧願我付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
-
6 # 史論縱橫
康有為堪稱近現代史上言行不一學者的典型,他一生都在標榜自己是堪比孔子的聖人,想世人遵循自己的思想,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秩序,可他自己卻熱衷於名利,在變法初期,撰寫《門災告警折》時還特意加上了請慈禧垂簾聽政的內容,用以巴結慈禧;
他曾是主張變法的精神領袖,卻實則擁護皇權、阻礙革命,逃亡日本後還打著忠於清廷的旗號,組織保皇會,與袁世凱搞復辟;
他反對殺生,可最喜歡吃肉,每頓無肉不歡;他主張人人平等,卻最喜歡奴役使喚僕人;同樣的,他大力提倡女性解放思想,實行一夫一妻制,可他自己卻是最不尊重女性,將女性視為玩物的人,妻妾成群不算,還喜歡老牛吃嫩草。
康有為的原配夫人張雲珠,比康有為大三歲,她是康有為秉承父母之命娶進家門的,也是康有為這一輩子娶得唯一一位年上女,婚後張雲珠一連生了五個女兒,生不出兒子就成了康有為堂而皇之納妾的理由。
康有為四十大壽時納了第二房夫人梁隨覺,當時梁隨覺年方十八,原配是無奈,納妾才是真愛,康有為這臺嫩草收割機開始割下了第一把嫩草,婚後不久康有為變法失敗,梁隨覺跟著康有為開始了漫長的流亡之旅,雖生活顛沛但有機會周遊列國,梁隨覺一直扮演著賢妻的角色,為康有為打理好一切瑣事。
康有為天命之年又納了一房夫人何旃理,也是差不多十八歲的大姑娘,這個何旃理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華僑,精通多國語言,才思敏捷,受過先進的思想教育,令人費解的是這麼優秀的一位姑娘,只聽了康有為的一次演講就無可救藥的愛上了比自己大30多歲的康有為,並展開了熾烈的追求,最後兩人克服了重重困難走到了一起,可惜何旃理命薄,七年後就病逝了。
後來康有為應邀去往日本,也是桃花不斷,年輕漂亮的日本女傭市崗鶴子令康有為心馳神往,兩人相差將近40歲,開展了一段異國祖孫戀!市崗鶴子曾隨康有為在中國生活,後來懷孕了卻回到日本生子,1974年七十多歲的市崗鶴子臥軌自殺,關於康有為是否被綠以及女傭自殺真相一直是猜測頗多。
康有為的五夫人叫廖定徴,嫁給康有為時也是十八九歲的年紀,當時康有為沉浸在痛失三姨太何旃理的痛苦中,覺得心裡空虛就納了廖定徴,填補心中空白,康有為聲稱女性解放,其實在他心裡不過物件似得,一個沒了就得要另一個填補。
康有為晚年的時候,又迷上了西湖邊上的浣紗女張光,當時張光19歲,比康有為孫子都年輕,因此家裡人都反對,康有為一意孤行多次上門求親終於如願以償,婚後他當起了張光的家教,教她讀書寫字,好日子沒過幾年康有為一命嗚呼,二十出頭的張光就成了小寡婦。
這六位夫人是康有為公開納入府中的女人,外面朵朵開的桃花就不好計數了,康有為這是實力打臉,用實際行動講述了什麼叫做偽君子,梁啟超是康有為的學生,在政治上跟隨康有為的腳步,但對康有為言行不一他也是頗有微詞的,雖說梁啟超也不只一個妻子,但他的情況與康有為還是很不同的。
梁啟超的結髮妻子叫做李蕙仙,典型的大家閨秀,也是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走到了一起,一般這種舊式婚姻都經受不起先進思想的衝擊,梁啟超在美國公幹時邂逅了美女翻譯何惠珍,一個令梁啟超魂牽夢繞、刻骨銘心的女人,兩人都表達了對彼此熾烈的愛意,梁啟超甚至寫信給髮妻告知自己愛上了何惠珍。
可出人意料的是梁啟超最後拒絕了何惠珍,堅持不迎娶她,只因為自己在一夫一妻協議上簽字了,自己這一生只能有一位妻子,何惠珍在梁啟超髮妻去世後又找到了他,想要再續前緣,可是梁啟超拒絕了,想把她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可何惠珍也是個倔強的姑娘,拒絕了梁啟超保媒,終身未婚。
李蕙仙在收到丈夫坦白婚外情的書信後,回信告知丈夫若他想納妾,自己是同意的且會出面稟告梁父,若丈夫決定斷絕與何惠珍的來往,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在心裡盤算著給梁啟超安排一個妾室,為留住丈夫的心,也為延續梁家香火,後來李蕙仙把自己的陪嫁丫頭王桂芬給了梁啟超。
王桂芬勤勞本分、乖巧懂事,梁啟超把她收在了房裡卻沒打算給她一個名分,王桂芬也不爭,只是接連生了六個孩子,這事也就瞞不住了,即使這樣梁啟超也要求所有孩子稱呼李蕙仙為母親,稱呼王桂芬為姨娘或者王姑娘。
李蕙仙去世後,梁啟超拒絕了何惠珍,沒有續絃,也沒有給王桂芬名分,王桂芬沒名沒分的將梁家九個孩子撫養長大、教育成才,成全了梁啟超的臉面,苦了自己的一生。
回覆列表
其實有很多因素:
其一,存在延續香火的客觀事實吧,在那個時代,儘管已經走在了思想開放前端,但是傳宗接代的觀念已經在人們的腦海裡根生蒂固了。
其二,自古文人多風流,才華橫溢,風流倜儻,自然招蜂引蝶。而且古代是男尊社會,沒了那麼多束縛,自然大多人都是不會拒絕的。而且古代拒絕女子的追求好像還挺不憐香惜玉的~我感覺男性都一樣啊,本性都是風流的,只不過有才氣的人,有更多的追求者,更多的機會風流罷了。所謂風流才子,也可以說才子風流哈~
其三,近代,自由戀愛風氣興起,才子才女們的那點兒私人感情也是多年為人津津樂道。事實上是,那個年頭的才子才女們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吸收了西方開放的新思想,而他們最初的婚姻多半還是由父母包辦的,於是他們那點子開放思想就開始作祟了,不甘寂寞的人們就開始找發洩的出口。但歸根到底還是風氣問題,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只要有人出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怕沒有接班的?
康梁兩人之所以會做出這樣南轅北轍的事情,這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直接掛鉤的,在“一夫多妻”是一種普遍現象的情況下,要堅守原則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能做到是聖人,沒做到的也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