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排尿時候或者靜息時候尿道疼痛,可伴有尿頻、尿急等症狀,即稱尿道痛。

    中醫學認為,尿道痛屬於“淋證”、“淋濁”、等範疇。主要是由房事不潔,腎陰耗損,邪毒內侵,溼熱淫毒聚結泌尿道所致。當清熱瀉火,利溼降濁,若溼熱阻滯經脈,氣血瘀阻,治宜行氣活血,化濁止痛;若久病失治傷及脾腎,治療應健脾補腎,利溼化濁。

    本病包括前後尿道及其附屬腺體的化膿性感染,如特異性尿道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除此之外的一切非特異性尿道炎。輸尿管、膀胱結石引起的疼痛也可放射至尿道;前列腺炎、前列腺膿腫也可出現尿道痛。

    臨證時應作小便常規、尿拭子、細菌培養等相應檢查以鑑別。

    病因病機

    本病病位在膀胱和腎,且與肝脾有關。病機主要是溼熱蘊結下焦,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若病久,可傷陰傷陽傷氣,導致脾腎兩虛,膀胱氣化無權,則病由實轉虛,而見虛實夾雜。

    1.尿道痛多屬實證。由熱邪或溼熱之邪阻塞尿道所致。熱重則刺痛,溼重則脹痛,痛愈劇則熱愈重。如石淋、血淋多為刺痛,膏淋多為脹痛。

    2.尿道痛偶可見於虛證。如“勞淋”即由勞役過度而得,其痛隱隱,尿後空痛。

    發病機制及病理

    尿道痛多為尿道炎,引起發病的病原微生物較多。根據不同原因可以分為非特異性與特異性尿道炎。特異性尿道炎多由具有傳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如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性尿道炎以及支原體、衣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應在尿道分泌物培養結果基礎上給予西藥的針對性治療。另外由於病原微生物對西藥耐藥性的增加,應結合中藥進行治療,以增強療效。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本病診斷並不困難,只有出現排尿時或者靜息時尿道疼痛,或伴有尿頻、尿急等症狀即可診斷,但對引起尿痛的原因應進一步區分。

    2.鑑別診斷

    (1)尿道炎症:為燒灼樣疼痛並伴有尿頻、尿急,排尿時疼痛加重,尿道口可見紅腫或有黏液性、膿性分泌物。尿液中可有大量白細胞、膿細胞。

    (2)尿道腫瘤:多伴有血尿或有血性分泌物,排尿困難,尿線變細,併發感染時也可出現尿頻、尿急、尿道燒灼感,甚則尿道周圍膿腫。尿道造影、活檢可明確診斷。

    (3)尿道結石、異物 多伴有排尿困難、尿線細,分叉甚則尿瀦留。尿道損傷或感染時則可見尿頻、尿急、尿痛,終末血尿或尿初血尿。B超、尿道X光平片及尿道造影可明確診斷。

    (4)輸尿管、膀胱結石:疼痛常放射到尿道及陰莖頭部。經B超、尿路造影、膀胱鏡檢查多可明確診斷。

    (5)前列腺炎、前列腺膿腫:疼痛有時也可放射至尿道,出現尿道痛,在急性期多有發熱、惡寒、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還可出現排尿困難、終末血尿。前列腺液化驗,可見卵磷脂小體減少,白細胞每高倍視在10個以上。如前列腺膿腫形成,B超可助診斷。

    辨證施治

    1.溼熱下注證

    證候:多為炎症性尿道炎。尿道燒灼樣疼痛,兼見尿頻、尿急、尿痛,小便黃赤,甚則小便混濁、尿血,煩熱口渴、或發熱惡寒,大便乾結或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解毒消炎。

    方藥運用:八正散、龍膽瀉肝湯等加減。方中萹蓄、瞿麥、木通、車前子、滑石以通淋利溼,使溼熱從小便而去;龍膽草、大黃、山梔子以清熱瀉下焦之火,甘草調藥和中,使苦寒之品不致傷胃。

    中成藥:石韋片,每次3粒,每日3次。

    食療:去殼白果仁8~12粒,薏苡仁100g,加水適量煮爛,入冰糖適量,食用。

    用白茅根150g,竹葉500g,煎湯代茶飲,或萹蓄草30g,煎湯待茶頻飲之。

    2.肝鬱氣滯證

    證候:小便澀痛,淋瀝不暢,少腹滿痛,苔白,脈弦緊。

    基本治法:理氣行滯。

    方藥運用:沉香散合瞿麥東加減。方中青木香、沉香、延胡索、枳殼舒肝理氣止痛,石韋、當歸、瞿麥、大腹皮利尿通淋。方中一則行氣導滯,一則透過利尿使尿道氣機通暢,兩相配合則疼痛可愈。

    中成藥:小柴胡沖劑,每次2包,每日3次。

    3.脾腎虧虛證

    證候:尿痛不甚,隱隱作痛,遇勞即發,時作時止,伴腰痠膝軟,神疲乏力,舌質淡,脈虛弱。

    基本治法:健脾益腎。

    方藥運用:無比山藥丸加減。方中山藥、茯苓、澤瀉健脾利溼;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牛膝、五味子益腎固澀。綜觀全方,為陰陽雙補又偏壯腎陽,併兼顧脾腎的平補之劑。

    中成藥:知柏地黃丸,每次5g,每日3次。

    轉歸及預後

    根據不同病因病機辨證與辨病進行治療,預後良好。

    預防與調護

    1.節制房事,切忌恣情縱欲;勤洗浴,保持前陰衛生。

    2.忌食辣椒、蔥、蒜、酒類刺激性食物。

    3.保持精神內守,心情舒暢,靜心調養,避免情志內傷。

    4.積極治療原發病及併發症。

    5.慎起居,適寒暖,適當運動。

    臨證經驗

    治療原則:尿道痛並不一定病在尿道,多在下焦,宜清宜利。

    1.尿道痛者,中醫屬“淋證”範疇,分為5種,可分而治之。

    淋證有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等“五淋”之分。因其成因,證候不一,故其治療亦不相同,各宜審證求因,隨症施治。

    石淋,臍腹隱痛,小便難,痛不可忍,溲如沙石,尿色黃赤,或混濁,正如湯甑久受煎熬,底結白鹼,宜清其積熱,滌其砂石,初用加味葵子散(葵子、茯苓、滑石、芒硝、甘草、肉桂),重則神效琥珀散(琥珀、桂心、滑石、大黃、膩粉、磁石、木通、木香、冬葵子、燈心草),若溲出如沙,是為沙淋,用二神散(海金沙、滑石)。

    勞淋,遇勞即發,小便淋瀝不絕,如水滴瀝而不斷。勞於脾者,補中益氣東加車前子、澤瀉;勞於腎者,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

    血淋,心移熱於小腸,熱甚搏血,失其常道,滲於胞中,與溲俱下,宜清熱止血,用小薊飲子;若小腸實熱,血色鮮紫者,用生牛膝、山梔、生地、犀角、藕節、車前子;若血虛而熱,用生地、黃芩、阿膠、側柏葉養陰清熱止血。

    氣淋,氣化不及州都,胞中氣脹,少腹滿痛,溺有餘瀝,用沉香散理氣通淋;若氣滯不通,臍下悶脹,用瞿麥湯通之;若氣虛則補氣,用八珍湯倍茯苓,加杜仲、牛膝。

    膏淋,小便脂膩如膏,或便中有如蜒蚰之狀,此為精溺俱出,精塞溺道,小便欲出不能,溺時莖中疼痛,治宜分利溼熱,如茯苓、秋石、海金沙、沉香、澤瀉、滑石之類。如不甚痛者,宜固攝其精,用鹿角霜、肉蓯蓉、菟絲子、蓮鬚、芡實、山藥之類,後以六味丸合聚精丸調補之,慎勿誤用通利。

    又局方五淋散,可以通治五淋,氣淋加香附、麥芽;血淋加牛膝、桃仁、紅花、生地,入麝香少許;石淋加滑石、海金沙;膏淋合萆薢分清飲;勞淋合補中益氣湯。

    2.尿道痛者,證分急、慢。急者溼熱下注居多;慢者氣滯不宣為主,總屬實多虛少。

    溼熱下注者以五淋散加減(赤苓、山梔子、當歸各10g,甘草3g,芍藥、燈心草、黃柏各6g,滑石、車前草、荔枝草各15g),氣滯不宣者以沉香散合瞿麥東加減(沉香、木通各5g,石韋、當歸、瞿麥、延胡索各10g,枳殼6g,肉桂後入3g,滑石15g,大腹皮12g,甘草2g)。

    現代研究進展

    曹兵等用八正散治療40例,治癒率60%。付宏偉以清熱利尿,解毒祛邪為主,佐以健脾益氣,補腎固本之品,治療68例,總有率達94.12%。鄧光遠以自擬通淋解毒湯治療165例,最短7劑,最長60劑,治癒59例。王自彬等以雙草飲治療80例,痊癒56例(70%),有效17例(21.25%),總有效率91.25%。李代全應用清肝瀉火,利水通淋之清熱通淋湯合併四環素治療,7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1506例,1個療程痊癒1355例(89.97%),好轉151例(10.03%),明顯優於單純應用四環素的對照組。廖元興以複方六草東加美滿黴素治療,1療程治癒率100%,金錢草30g,車前草30g,益母草30g,旱蓮草30g,黃精30g,懷山藥30g,燈心草10g,甘草15g,每日1劑煎服,同服美滿黴素0.2g,早、晚1次,10天為1療程。張志葉選用非淋通治方聯合四環素族抗生素治療46例,1療程治癒44例,2個療程全部治癒。

    目前,尿道炎在臨床上的發病率很高,由於藥物使用混亂,劑量不足,療程不規範,致使耐藥現象日趨加重,將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結合起來,運用中、西醫兩套方法採集臨床資料,利用實驗室檢測技術與中醫舌、脈診互相補充,可快速作出診斷。在治療方面,抗生素對急性尿道炎效果較好,故應選擇敏感高效的藥物,足量規則用藥。對於病程較長及有合併症的患者,應結合中藥,辨證施治,這樣不僅可以起到協同作用,而且還可減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增強患者的耐受性,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感染組織的藥物濃度,從而增強療效。

    小結

    1.尿道痛是中西醫共有的症狀名稱。包括多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臨床應與辨病相結合,並適當合用抗生素,一般預後佳良。

    2.本病多發於包莖或包皮過長患者,可合併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睪炎。

    3.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期尿路刺激徵明顯,慢性期有可能引起尿道狹窄。

    4.預防與調護,宜節制房事。

    5.提倡潔身自好,遠離性混亂。

  • 2 # 暮晨道輝

    1,一般來說,尿痛屬於下尿路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的一種。可能是尿路感染造成的,需要去醫院查尿常規。

    2,看看是否合併其它的症狀,伴有尿道口出分泌物,可能是淋球菌感染,需要做分泌物培養。合併血尿的話需要複查泌尿系彩超排除是否有結石。

    3,治療的話,對症口服敏感的抗生素就行,多飲水,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窯瓷器鑑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