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周王朝以“分封制”治天下,而維持其統治基礎的,便是嚴格的“禮樂”制度。然而,隨著西周末期周王室的衰微,再加上週平王因有“弒父篡位”嫌疑喪失威望,維持周王室天下共主身份的“禮樂”開始崩壞,其中又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禮樂崩壞”的標誌。

    早在此前,楚國、吳國、越國便已經僭越稱王,而在“禮樂崩壞”之後,魏國、齊國、秦國也先後稱王,此後巴、蜀、中山等國也相繼稱王。然而,無論是這些稱王的國家,基本都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那麼巴國、蜀國、中山等小國,又是憑什麼稱王的呢?個人認為主要分為兩種情況,而蜀國的情況則較為特殊。

    以“相王”形式抱團取暖,典型代表:中山國

    作為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稱王算是在情理之中,然而隨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兩次戰敗,魏國逐漸衰弱,齊、秦兩國趁機崛起,再加上本就是南部霸主的楚國,韓、趙、魏等國生存極為艱難。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秦相樛游去世,備受秦惠文王重視的張儀出任秦相,事秦多年的公孫衍遂離秦返魏。張儀擔任秦相後,倡導連橫策略,遂於秦惠王十二年(前323年)與齊、楚會於齧桑,目的是聯合齊、楚,以攻魏國。

    公孫衍返回魏國後,也對當時天下形勢進行了分析,並開始思考弱國抵抗強國策略,隨後提出弱國合縱以抗強國之策,後在陳軫建議下游走於燕、趙等國。就在秦、楚、齊連橫的同年,公孫衍建議魏王廣結他國以自保,於是在公孫衍的倡導下,魏、韓、趙、燕、中山五國於同年互相稱王,史稱“五國相王”。

    “五國相王”是典型的弱國抱團取暖,與其他大國比起來,中山國本無資本稱王,奈何地處於其餘四國腹地,三晉和燕國相王便也不得不將其拉上。齊國隨即便以中山國小不足稱王為藉口,意圖聯合魏、趙、燕迫使中山放棄稱王,甚至不惜將平邑割讓給燕、趙,但此時五國還是比較齊心的,因此齊國的陰謀並未達成,中山國的“王”號便得以保留

    公然破壞規則僭越稱王:典型代表:吳、越、巴、宋

    相較於前一種“抱團取暖”,這種公然的僭越稱王反而更為普遍,畢竟“抱團取暖”還要看別人帶不帶你玩,自己稱王可就不需要那麼多條件了,周天子對此早已無能為力,只要其他諸侯國不干預,那麼這個“王”便也就坐實了。

    1、吳國:崛起東南後稱王。春秋中期,從太伯至去齊,吳國曆經十八代的發展,開始逐漸崛起於東南。吳侯去齊三十六年(前586年),吳國國君去齊去世,其子壽夢即位。壽夢繼位後,吳國國勢日益強大,壽夢於是稱王。《史記·吳太伯世家》有載,“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周天子對於遠在東南的吳國,實在是鞭長莫及,而楚國雖然不爽,但隨著晉國採取連吳制楚的方略,使得吳國在晉國支援下不斷強大,再加上楚國自己就是僭越稱王,因此吳國的“王”號便也得以保留了下來。

    2、越國:崛起東南後稱王。春秋中期,隨著晉國連吳制楚,楚國局勢日益緊張,為從背後牽制吳國,楚國開始扶持越國,遂使越國逐漸強大,就此拉開吳越爭霸序幕。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等人協助下,發兵攻打楚國,於“柏舉之戰”中大敗楚軍,攻陷楚國都城。越國國君允常則趁吳國後方空虛,出兵偷襲吳國,這成為了吳國被迫撤軍的一個重要原因。允常在位後期,遂僭越稱王,《史記·越世家》引《輿地志》曰,“有越侯夫譚,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越國有楚國的扶持,其稱王自然也就無人阻止。

    3、巴國:大家稱王我也稱王。西周之初,巴氏被封為子國,於漢水上游建國,春秋時與蜀、楚、鄧、庸等為鄰,楚國崛起於南方後,巴楚關係日益緊張,後因楚國勢大而被迫南遷至長江干流,先後在清江、川峽之間立國此後在長江和嘉陵江一線建立了五座都城,後由此引發“巴蜀世戰爭”。《華陽國志·巴志》有載,“七國稱王,巴亦稱王”,意思是說戰國中期後見各國紛紛稱王,巴國便也就稱王了。雖說巴國國力不強,但其地理位置卻極為特殊,除了楚國之外,周圍並無國家能夠對其造成威脅,再加上彼時各國稱王早已成為常態,因此其稱王之舉倒也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4、宋國:一段時期的小霸王。宋國在進入戰國之後,發生了戴氏(旁支)取宋事件,宋桓公被宋剔成君(宋戴公後裔)推翻,宋剔成君成為國君。然而宋剔成君晚年,又被弟弟戴偃趕出了宋國,戴偃自立為國君。宋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戴偃開始稱王,稱為“宋康王”,後康王推行改革,使得宋國逐漸強盛,並透過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掉滕國,取其地,遂使宋成為“五千乘之勁宋”,堪稱一時之小霸王。

    蜀國情況較為特殊,乃是由帝號降為王號

    因地理形勢的原因,蜀人與周天子之間的關係並不算密切,雖然也曾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成為“牧誓八國”之一,但在西周初期蜀王杜宇便自立為帝,顯然與西周的爵位制度沒啥關係。

    杜宇在位期間,蜀國逐漸強盛,成為西南地區大國,後禪讓於鱉靈,建立開明王朝,號叢帝。後秦國和蜀國為爭奪南鄭而長期爆發戰爭,後雖奪回了南鄭,但隨著巴國遷徙而來,蜀國傳至杜尚時,由於內部不穩,再加上秦、楚、庸等國的壓力,杜尚只得廢除帝號,改稱王。

    綜上,春秋戰國時期,這些小國稱王的方式各有不同,而不論原因是什麼,周王室的衰微都是根本原因。而除了以上幾國之外,其他像魯國、衛國等則並未稱王。

  • 2 # 小南史

    因為從周平王東遷開始,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都已經禮崩樂壞了。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最頻繁的時期,同時也是文化最繁榮的時代,百家爭鳴的文化盛世,但也被稱為禮崩樂壞的時代。

    說到禮崩樂壞,就不得不提《周禮》,你可能會想到它是一部著作,它是作為古代“三禮”之一;也可能會想到它是一種規範,因為它是西周初年周公制定社會秩序的一部書。

    禮樂崩壞是站在儒家的禮的角度來說的,就是孔子堅持的“克己復禮”中的周禮。

    整個《周禮》約束很多,條條框框很複雜,看都會覺得頭疼,更別說照做了。但至少該有的秩序還是要有的,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最基本的秩序大綱也已經被打破了。

    具體有多混亂,舉二個列子:

    第一、父奪子位

    當時的衛國的國君叫姬元,史稱衛靈公,衛靈公有個夫人叫南子。據說南子與公子朝私通,(但左轉記載說與公子朝私通的是衛靈公父親的姬妾,不是南子,算是歷史的另一種說法吧。)

    但衛靈公不加阻止也就算了,居然還幫助南子和公子朝會面,衛靈公這個做丈夫的不介意,但身為太子的蒯聵看不過去了,認為這個南子太給國君家族抹黑了,就與家臣戲陽密謀,要抓住機會除掉南子。但戲陽出爾反爾,被南子覺察到太子的意圖,蒯聵只好逃到宋國,之後又逃到晉國。

    衛靈公死後,本來要立衛靈公的小兒子郢為國君,但郢說,雖然太子蒯聵逃走了,但蒯聵的兒子輒還在,應該讓輒當國君。於是南子出面,輒被扶上國君之位,史稱衛出公。

    衛出公的父親蒯聵在外流浪了十二年,藉助晉國趙氏的力量回國,但被衛國軍隊阻止而不得入國。蒯聵就另謀它途,偷偷潛入衛國,找到自己的姐姐。他的姐姐就是孔悝之母。孔悝母子立場不同,母親支援蒯聵,孔悝支援姬輒。蒯聵要想奪取國君之位,就必須取得執政官孔悝的支援,所以孔悝遭到了母親的脅迫,幫助蒯聵作亂,蒯聵登上了國君之位,衛出公被迫出逃,孔子的弟子子路在這場叛亂中被剁成了肉醬。

    這是一個親爹搶自己親兒子位置的事情,哪裡還能看得出他們有父子之情呢,同時南子參政也違背了男不言內、女不言外的規矩。

    第二、父奪子妻

    如果說皇權之下無父子,這也說得過去,但是搶自己的兒媳,這是得多混賬。

    楚平王本名熊棄疾,登上國君之位的時候改名熊居,楚平王也算個聰明人,將前兩位國君楚靈王和楚初王玩弄鼓掌之間,使詐將兩人拉下馬。楚平王當上國君之後,結好各國諸侯。其中辦法之一就是聯姻,給太子建娶了個秦國夫人。

    太子建有兩個老師,太子太傅是伍奢,伍子胥的父親,太子少傅是費無極。這次被派去迎接秦女的人就是費無極。費無極因為在太子建跟前不得寵,就想另找靠山,這一找就找到了太子的老爹楚平王身上。費無極迎來了漂亮的秦女,覺得可以利用這個秦女靠向楚平王。

    於是,在迎親回來的途中,費無極先一步回楚國,告訴楚平王,太子建的這個夫人極其漂亮,勸楚平王據為己有,再另給太子建娶一個。楚平王色心大發,等秦女來到楚國,楚平王偷偷一看,果然十分美麗,就將嫁給兒子的女子變成了自己的夫人,還在費無極的慫恿下,把太子建派到邊疆戍邊。

    費無極心裡清楚,自己在太子背後捅了一刀,太子遲早有一天不會放過自己。所以竭盡全力在楚平王面前詆譭太子,說太子建心裡一定怨恨楚平王,誰讓楚平王搶了兒子的媳婦呢。太子建現在手上有軍隊,還與諸侯有交往,大王還是早作準備,以防不測。

    楚平王召來伍奢這個太子老師訓斥一頓,伍奢知道是費無極在背後進讒言,就說大王怎麼能因為奸佞小人疏遠了自己親骨肉呢?但楚平王不聽,把伍奢下了大獄,派司馬奮揚去召回太子,要誅殺太子建。太子建提前得到訊息,逃亡宋國。伍奢與大兒子伍尚被殺,伍子胥逃到吳國。

    此後,吳國頻繁攻打楚國,其他國家也趁機襲擊楚國,楚平王在焦頭爛額中鬱鬱而終。隨後,楚平王與秦女生的兒子熊珍即位,就是楚昭王。因為楚平王的昏庸留下的禍患,伍子胥在吳國站穩腳跟之後開始圖謀報仇,曾將楚昭王打出郢都,鞭屍楚平王,打的楚國差點亡國。要不是申包胥在秦庭外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發兵救楚,楚國就滅了。

    總而言之,在五百多年的春秋戰國時代中,關於禮樂崩壞事件記載只是歷史典籍中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歷史肯定要更加驚心動魄,突破禮樂束縛的奪權、奪位、奪妻以及私通亂倫的行為也更加比比皆是。而且春秋戰國作為奴隸制瓦解的過渡時代,是真正優勝劣汰的時代,是強者生存的時代,禮樂被打破,也就是政治秩序被破壞,禮制、倫理、道德都受到極大衝擊,所以在這個時代,只要有一點點軍隊的人就敢稱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美軍都有哪些著名的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