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淨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注:在離子裡,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型別:
①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 = A + B
如:A + BC = AC + B
④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 + CD = AD + CB
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型別)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型別)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裡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應
MnO2是催化劑)
21、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2、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
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3、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裡的溶解度
24、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鹼: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屬於非金屬氧化錚:凡能跟鹼起反Γ生成鹽和水的氧化?
鹼性氧化物(屬於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6、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裡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乾燥的空氣裡,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28、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基本知識、理論:
1、空氣的成分:氮氣佔78%, 氧氣佔21%, 稀有氣體佔0.94%,
二氧化碳佔0.03%,其它氣體與雜質佔0.03%
2、主要的空氣汙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質
3、其它常見氣體的化學式:NH3(氨氣)、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氫)、HCl(氯化氫)
4、常見的酸根或離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錳酸根)、MnO42-(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離子)、
HCO3-(碳酸氫根)、HSO4-(硫酸氫根)、HPO42-(磷酸氫根)、
H2PO4-(磷酸二氫根)、OH-(氫氧根)、HS-(硫氫根)、S2-(硫離子)、
NH4+(銨根或銨離子)、K+(鉀離子)、Ca2+(鈣離子)、Na+(鈉離子)、
Mg2+(鎂離子)、Al3+(鋁離子)、Zn2+(鋅離子)、Fe2+(亞鐵離子)、
Fe3+(鐵離子)、Cu2+(銅離子)、Ag+(銀離子)、Ba2+(鋇離子)
各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與上面離子的電荷數相對應:課本P80
一價鉀鈉氫和銀,二價鈣鎂鋇和鋅;
一二銅汞二三鐵,三價鋁來四價矽。(氧-2,氯化物中的氯為 -1,氟-1,溴為-1)
(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在化合物裡,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5、化學式和化合價:
(1)化學式的意義:
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2)單質化學式的讀寫
①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的:
a.金屬單質。如:鉀K 銅Cu 銀Ag 等;
b.固態非金屬。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氣體。如:氦(氣)He 氖(氣)Ne 氬(氣)Ar等
②多原子構成分子的單質: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
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 、H2(氫氣)
F2(氟氣)、Cl2(氯氣)、Br2(液態溴)
多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先讀的後寫,後寫的先讀
①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鎂)、NaCl(氯化鈉)
②酸根與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酸某”,如:KMnO4(高錳酸鉀)、K2MnO4(錳酸鉀)
MgSO4(硫酸鎂)、CaCO3(碳酸鈣)
(4)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判斷元素化合價的依據是: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②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化學式的步驟:
a.按元素化合價正左負右寫出元素符號並標出化合價;
b.看元素化合價是否有約數,並約成最簡比;
c.交叉對調把已約成最簡比的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6、課本P73. 要記住這27種元素及符號和名稱。
核外電子排布:1-20號元素(要記住元素的名稱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排布規律:①每層最多排2n2個電子(n表示層數)
②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最外層為第一層不超過2個)
注: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於最外層電子數
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非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稀有氣體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He有2個),結構穩定,性質穩定。
7、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②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寫”、“配”、“注”“等”。
8、酸鹼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說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鹼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強;PH值越接近14,鹼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鹼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說明:(1)越左金屬活動性就越強,左邊的金屬可以從右邊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該金屬出來
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淨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注:在離子裡,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型別:
①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 = A + B
如:A + BC = AC + B
④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 + CD = AD + CB
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型別)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型別)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裡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應
MnO2是催化劑)
21、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2、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
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3、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裡的溶解度
24、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鹼: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屬於非金屬氧化錚:凡能跟鹼起反Γ生成鹽和水的氧化?
鹼性氧化物(屬於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6、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裡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乾燥的空氣裡,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28、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基本知識、理論:
1、空氣的成分:氮氣佔78%, 氧氣佔21%, 稀有氣體佔0.94%,
二氧化碳佔0.03%,其它氣體與雜質佔0.03%
2、主要的空氣汙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質
3、其它常見氣體的化學式:NH3(氨氣)、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氫)、HCl(氯化氫)
4、常見的酸根或離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錳酸根)、MnO42-(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離子)、
HCO3-(碳酸氫根)、HSO4-(硫酸氫根)、HPO42-(磷酸氫根)、
H2PO4-(磷酸二氫根)、OH-(氫氧根)、HS-(硫氫根)、S2-(硫離子)、
NH4+(銨根或銨離子)、K+(鉀離子)、Ca2+(鈣離子)、Na+(鈉離子)、
Mg2+(鎂離子)、Al3+(鋁離子)、Zn2+(鋅離子)、Fe2+(亞鐵離子)、
Fe3+(鐵離子)、Cu2+(銅離子)、Ag+(銀離子)、Ba2+(鋇離子)
各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與上面離子的電荷數相對應:課本P80
一價鉀鈉氫和銀,二價鈣鎂鋇和鋅;
一二銅汞二三鐵,三價鋁來四價矽。(氧-2,氯化物中的氯為 -1,氟-1,溴為-1)
(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在化合物裡,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5、化學式和化合價:
(1)化學式的意義:
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2)單質化學式的讀寫
①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的:
a.金屬單質。如:鉀K 銅Cu 銀Ag 等;
b.固態非金屬。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氣體。如:氦(氣)He 氖(氣)Ne 氬(氣)Ar等
②多原子構成分子的單質: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
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 、H2(氫氣)
F2(氟氣)、Cl2(氯氣)、Br2(液態溴)
多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先讀的後寫,後寫的先讀
①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鎂)、NaCl(氯化鈉)
②酸根與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酸某”,如:KMnO4(高錳酸鉀)、K2MnO4(錳酸鉀)
MgSO4(硫酸鎂)、CaCO3(碳酸鈣)
(4)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判斷元素化合價的依據是: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②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化學式的步驟:
a.按元素化合價正左負右寫出元素符號並標出化合價;
b.看元素化合價是否有約數,並約成最簡比;
c.交叉對調把已約成最簡比的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6、課本P73. 要記住這27種元素及符號和名稱。
核外電子排布:1-20號元素(要記住元素的名稱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排布規律:①每層最多排2n2個電子(n表示層數)
②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最外層為第一層不超過2個)
注: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於最外層電子數
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非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稀有氣體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He有2個),結構穩定,性質穩定。
7、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②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寫”、“配”、“注”“等”。
8、酸鹼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說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鹼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強;PH值越接近14,鹼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鹼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說明:(1)越左金屬活動性就越強,左邊的金屬可以從右邊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該金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