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笑春風
-
2 # 韶華傾夢
鄧艾與鍾會,是覆滅蜀漢最為突出的兩位將領,也是司馬昭麾下的“獵犬”,專為司馬昭披荊斬棘,開疆拓土。但是,面對這兩位立下赫赫戰功的愛將,司馬昭最終卻是接連痛下殺手。原因如下。
其一,成也蜀漢,敗也蜀漢。自曹叡以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更能夠順利的稱公稱王,司馬昭必須要有輝煌的戰績在手。這時,伐蜀的計劃就被提上日程。之所以伐蜀,一是因為蜀漢與曹魏有仇,伐蜀能師出有名;二是因為蜀漢在三個國家中是最弱的,伐蜀消耗的物資會比伐吳的小;三是蜀漢與曹魏邊境接連,不像東吳那般有長江之險。
伐蜀的建議,被司馬昭在朝廷上提起,而在眾官支援的時候,鄧艾唱反調,先是讓司馬昭不喜。後來,鄧艾走小道,出其不意的兵臨成都,嚇得劉禪等蜀漢官員直接開城投降。蜀漢的投降,對司馬昭來說,本是好事。因為伐蜀是司馬昭提出來的,而伐蜀的指導以及將領,也是司馬昭及其麾下的人。
可以說,司馬昭滅蜀這一功績,足以讓他勝利的稱公稱王了。可是,喜悅沒有多久,鄧艾居然越權了。他照葫蘆畫瓢,學“鄧禹之事”,擅自承製擅封。把劉禪,以及當時投降的那些蜀漢官員都大大小小的封了一遍。最緊要的是,他還把他的兒子,以及他麾下的那些將領也封官了。
這一事被嫉妒他的鐘會給反應到了司馬昭的耳裡。本來,行使這些權利的應該是司馬昭,這也是司馬昭辛辛苦苦策劃伐蜀所想得到的。可這一切都被鄧艾給做了,那司馬昭接下來還能幹什麼。所以,本來對鄧艾之前反駁自己而感到不滿的司馬昭,這下是真正的下定決心去殺掉鄧艾這可眼中釘了。
但是,為了掩人耳目,以及避免惹上消極的資訊。所以,殺鄧艾這一件事,就直接借了鍾會這一把“刀”。鍾會本來就不滿鄧艾搶他的功勞,再加上鍾會也是一個善於奉承司馬昭的人。因此,在接到司馬昭的命令後,鍾會便展開了暗殺鄧艾的陰謀,最終使得鄧艾這位有功之臣慘死。
其二,功高蓋主。自古上位者最害怕的就是臣子有一天會功高蓋主,一旦有臣子立下滔天之功,上位者就會害怕這位臣子會不再受他的控制,甚至會產生反叛之心。這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防患於未然,上位者就會暗算這位臣子,使其泯然於眾人。
鄧艾和鍾會的功勞不可謂不高,他們兩個人滅掉了一個國家。這樣的功績,連司馬昭都沒有。這樣一來,使得司馬昭這位心狠手辣,又有嫉妒之心的上位者是多麼的羨慕。但是,因為沒有把柄,使得司馬昭儘管很嫉妒,卻也毫無辦法。之道鍾會的進言被送到了司馬昭的手上。
鍾會讒言說鄧艾有反叛之心,在蜀漢擅自封將,且有得蜀伐吳的居心。得到這一訊息後,司馬昭大為興奮,因為他終於有機會了。
後來,也確實很司馬昭所想的一樣,鄧艾死在了鍾會之手,但間接死在他手上。而鄧艾一死,鍾會馬上收攏這些兵卒,手上的兵力已達到將近二十多萬。可是,有了鄧艾的前車之鑑,司馬昭已經不再信任這些在外的將領了。最終,連鍾會也死在了司馬昭之手。
所謂為官,就要懂得為官之道,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而且還要看清上級的政治意圖以及為人處事。否則,就會像鄧艾和鍾會一樣。
-
3 # 月下七絃
司馬昭為什麼會殺鍾會和鄧艾?相比對司馬昭有一點了解的人都大概明白 司馬昭的陰狠狡詐
下面我來分析下
司馬昭故意接近駙馬何晏 並取得何晏信任 何晏想利用司馬昭監視司馬懿 但誰知卻被司馬昭套了進去 司馬懿最後遠離中樞但卻對朝堂一舉一動了如執掌這有一部分是司馬昭功勞
司馬師妻子發現司馬懿養死士後 司馬昭果斷把她殺了 並把矛頭指向司馬懿 讓司馬師誤以為是司馬懿所為 最終完全為自己開脫
3鍾會鄧艾滅蜀後雙雙被殺 司馬昭一舉兩得司馬昭為伐蜀兵分三路 鍾會領兵10萬 直面姜維 鄧艾率5萬側翼進攻 諸葛緒率5萬斷後
姜維憑蜀地險要地形 硬生生靠3萬兵力抵擋鍾會10萬大軍寸步不前 但姜維也無法抽身
鍾會知道後就寫信給司馬昭說鄧艾密謀造反 於是司馬昭命鍾會抓捕來鄧艾並押解去洛陽 半路上司馬昭派人把鄧艾父子給殺了
鄧艾死後鍾會夥同姜維密謀造反 效仿劉備以巴蜀為根據地三分天下並殺回洛陽奪取天下,計劃是很完美,但完美的計劃抵不過城府極深的司馬昭
因此蜀國剛滅 司馬昭就想到未來能發生的情況 對鄧艾鍾會一舉一動了如指掌 ,而且鄧艾剛死司馬昭就知道鍾會必定會造反 所以屯兵洛陽應對情況,所以最終蜀漢滅了 滅蜀兩大功臣也背上造反罪名被殺了 真是一石二鳥之計 即消滅了蜀國為自己贏得聲望 也剷除了功高震主的鄧艾和鍾會 -
4 # 我是趙帥鍋
鍾會被殺,是他自己的能力支撐不住他的野心。本來,鍾會的鐘氏家族,也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門閥士族之一,在曹操時代,他的父親鍾繇就一直替曹操坐鎮西北,而鍾繇在曹氏集團中,一直是半獨立的存在,甚至而言,鍾繇是曹操集團中最大的半獨立勢力。
等到曹操稱魏公後,又升鍾繇為相國。當時鍾繇的權勢有多大,我們只需要知道,曹丕在被立為魏太子時,特意賞賜給鍾繇“五熟釜”,在釜上銘刻有這樣一段文字:“堂堂大魏國,有資格作相國的人惟有鍾繇一人而已,鍾繇對於魏國,就如心臟脊骨一樣重要,總而言之,您鍾繇是百官之長,故特記在這裡以為眾人的楷模。”從這層意義上來說,當時的鍾繇,要比司馬懿的家族強上太多。只是,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時,魏諷等一干漢室大臣趁機襲擊魏都鄴城,後遭到曹丕的血腥清洗。因為魏諷是鍾繇的嫡系,而是也是鍾繇舉薦他到曹操府上工作,所以鍾繇也因此受到牽連,當然,鍾繇本身也不是太乾淨。
最後,曹操顧忌鍾繇的勢力,也不願意和鍾繇撕破臉皮,所以就沒有藉此追究鍾繇的責任。而既然曹操拿出這般誠意,鍾繇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所以他就主動辭去相國的職位,同時允許曹操的人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算是正式接受曹操對他的改變。自此,鍾繇自然再也無法和曹操相提並論。
後來,曹丕繼位後,鍾繇又先後擔任廷尉和太尉,並封平陽鄉侯。總的來說,雖然當時鍾繇已經不再擁有半獨立地位,但依然是曹魏最有權勢的家族,甚至排在司馬懿家族的前面。只不過在曹丕時代,鍾繇已經近七十來歲,所以就逐漸退出了政壇,而鍾氏家族的後人當中,也暫時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所以鍾氏家族也逐漸走向衰落。
結果呢?在伐蜀之戰中,陰差陽錯讓鄧艾搶到伐蜀頭功,鍾會計劃落空。這個時候姜維又心懷鬼胎的跑來和鍾會合作,從而刺激鍾會內心的邪惡和慾望,於是鍾會在衝動之下喪失基本理智,開始和姜維合作,打算以此割據川蜀,結果被憤怒的士兵們殺死。
至於鄧艾,他的被殺更多是自己的驕傲自滿。因為,鄧艾作為一個寒門出身的人,在當時那種貴族有理的社會裡面,竟然建立了令貴族子弟汗顏的功績,這在貴族子弟們看來,已經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結果鄧艾還依仗功勞專權行事,在司馬昭和貴族看來鄧艾不謙退就罷了,還這麼自大,真是反天了。所以鍾會一道表章,鄧艾就隻立馬做囚車去洛陽報道,當然還沒到洛陽就被人給殺死,家人跟著被髮配到西域為奴隸。
甚至後來鍾會這種造反行為都被得到寬恕,而鄧艾卻始終不被原諒。直等到司馬炎當皇帝的第九年,將鄧艾的孫子鄧朗從西域召回京城當官,才算間接給鄧艾平反。
-
5 # 勇者鬥二萌
三國後期神操作-司馬昭佈局二士伐蜀
經常看三國的都知道魏國在諸葛亮在時一直處於戰略防守階段。諸葛亮六出祁山,殺的曹魏損兵折將,打爆了驃騎將軍張合、大司馬曹真、王司徒、王雙、郝昭、郭淮等。可見當時諸葛亮用兵之神,蜀國將士之強悍。
隨著魏明帝曹睿過早的去世,曹睿佈局失敗,曹魏闇弱,曹氏宗族無人可用,大權旁落。司馬懿於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誅殺曹爽、夏侯玄等宗族,逼走夏侯霸,徹底掌握曹魏政權。經過司馬懿三父子十餘年的平叛與休養生息。公元263年,司馬昭開始佈局伐蜀戰略,這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魏國多年處於戰略防守地位,疲於招架,突然伐蜀,朝中大臣大都不贊成,就連西線戰區司令長官鄧艾也不贊同;朝中唯一明確表態支援司馬昭的是當時的司首都衛戍司令鍾會。最後司馬昭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和勸阻,以鍾會為總司令,鄧艾和諸葛緒為副的三路人馬齊頭並進三路伐蜀。很多人都看不懂司馬昭的這波神操作。司馬昭的部署在當時的形勢下十分大膽,第一:轉守為攻伐蜀的戰略不被看好。第二:鍾會有反心,若鍾會得蜀反攻魏國,或者做第二個劉備,這都是魏國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司馬昭就是這麼大膽的做了,還有驚無險的滅了蜀國,滅了二士。下面讓我們分析下司馬昭為什麼會這麼做。
第一,國情分析到位,戰略佈局合理。此時魏國司馬昭正苦惱於公開弒殺皇帝事件中,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急需要轉移國內政治輿論壓力。另一方面蜀國姜維在侯和之役的表現可謂瞌睡送枕頭。侯和之役的規模不亞於六出祁山,但是戰鬥未果姜維主動撤退,讓司馬昭看到了蜀國內部的微妙關係,而姜維退兵,不還成都老家反而屯兵沓中。這下司馬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蜀國除了姜維,其餘人沒有戰意。這是天賜良機啊。原來蜀國內一群成都幫聯名上表,發生了嚴重的彈劾姜維事件。要劉老闆奪姜維兵權,削其涼州刺史,除益州刺史,召回成都,然後以右將軍閻宇取而代之,這下姜維只能跑到鄉下種小麥,美其名曰屯田,實際上自保去了。司馬昭正確判斷形勢後於是便有了伐蜀佈局,這佈局中原本鄧艾在陰平牽制姜維,鍾會統中原兵直取成都,結果姜維退守劍閣阻鍾會,鄧艾偷渡陰平撿了個大便宜。
第二,人性把握到位,敢用敢打。在伐蜀總司令這個人選上,司馬昭展示了高超的用人手段與膽量,當司馬昭選定鍾會做總司令時,他的丞相府二把手邵悌來求見司馬昭,這就有一段經典對話。邵悌說:“老大,鍾會這小子一看就是二五仔,派他統帥三十萬大軍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啊。”司馬昭一聽就笑了說:“這二五仔底細我會不知?” 邵悌說“你知道還派他去!”司馬昭哈哈大笑,說了幾句管理學經典名言:“魏國就需要鍾會這種敢殺敢打的雙花紅棍,我現在過去打蜀國,就象翻手一般,其他堂口老大卻不這麼看,都說蜀不能伐。俗話說富貴險中求,人心若是膽小怕事,腦子也就都沒有了,沒有了腦子,再強迫他們,只會被蜀國打回來。唯獨鍾會和我的看法相同,我現在派他去,他必定能滅了蜀。”司馬昭又幽幽的說:“滅了蜀之後,鍾會也當不了扛把子。”邵悌說:“為什麼呢?”司馬昭說:“蜀國弟兄本就是不想打仗才會被鍾會滅。蜀人都不想幫自己老闆打仗,又怎麼會幫鍾會再打魏國,況且魏國的弟兄們也想回家泡馬子,花這次搶來的錢,誰會再跟著鍾會造反自絕迴路。鍾會這二五仔犯渾,只會是自取滅亡了。你不用擔憂,注意保密不足為外人道也。” 邵悌聽完滿臉欽佩之色,滿嘴馬屁之語。
在人事安排上,司馬昭故意讓官位高的徵西大將軍鄧艾做伐蜀副總司令,而低他一等的鎮西大將軍鍾會做總司令。司馬昭知道二士不和,鍾會內心狹隘,詭計多端,鄧艾居功自傲,兩人必然矛盾多,無論那一路成功,最後都將互搞,互鬥,也省去自己很多事。
果然鄧艾先入蜀後,連續寫了兩封要命的信給司馬昭大意是“打算留在蜀中籌備伐吳之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下子魏國都說鄧艾有反心,司馬昭惺惺作態,先派賈充屯兵三萬於斜谷封住鄧艾退路。鄧艾的不明智也給了鍾會機會,司馬昭加封鍾會大司徒,鍾會趁機寫了封舉報信給司馬昭,說鄧艾要造反。這下子司馬昭有了充分除掉鄧艾的藉口,司馬昭乃同魏主曹奐御駕親征。前面說到的邵悌又來見司馬昭。邵悌說:“鍾會所帶的兵,五六倍於鄧艾,您還去幹嘛啊。”司馬昭說:“你忘了之前的話了麼?我以信義待人,別人也不應背叛我,用人之前不能表現出懷疑他。前幾天老賈問我,是不是不放心鍾會,我說,如今派你老賈去,能先懷疑你老賈造反嗎?老賈沒說話,等到長安就知道了。”果然鍾會和衛瓘商量好後,除掉了鄧艾父子。
話說司馬昭的佈局已經斷了鍾會的退路,鍾會應該保全功業班師回朝。然而鍾會的皇帝夢害了他,他想做第二個劉備,結果正如司馬昭預料的那樣,鍾會謀反後,不僅魏軍反對,連蜀漢降官降將及士兵也不支援。鍾會最終被歷史大一統的車輪碾壓的粉身碎骨。司馬昭不費吹灰之力既得了蜀地,又順理成章的除掉了兩個二五仔。
-
6 # 亭殿閣
公元263年,魏國兵分三路進攻蜀漢。西路:徵西將軍鄧艾率領3萬多大軍進攻姜維屯田的沓中;中路: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3萬多大軍進攻陰平負責堵截姜維退路;東路: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餘萬主力進攻漢中。此次滅蜀之戰,魏國出動了18萬大軍,而蜀漢總兵力才10萬,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作為蜀漢最後的守護者的姜維,能否力挽狂瀾?
滅蜀之戰
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三國志
姜維成功突破鄧艾封鎖,用計晃過諸葛緒,成功與廖化、張翼、董厥等蜀漢援軍會合,但是,陽安關守將傅僉殉國,蔣舒投降,陽安關失守,魏軍得以長驅直入攻破漢中多資料點,逼近劍閣關,姜維只得率眾拒守劍閣關,抵抗鍾會。
姜維實際上幾乎粉碎了魏國的滅蜀計劃:鍾會被堵死在劍閣關外,始終無法突破,漢中最重要的漢城、樂城依然在堅決抵抗拒絕投降,這時候魏軍出現糧草危急,鍾會沒辦法,只得準備撤退。如果鍾會真的撤退了,姜維完全有希望反動反擊,與漢城、樂城守軍裡應外合夾擊魏軍,實現“斂兵聚谷”戰術,擊敗魏軍。但是,鍾會這邊對姜維無計可施準備撤退,鄧艾卻另闢捷徑偷渡陰平,打敗諸葛瞻,最終逼降後主。實際上,早在魏國進攻蜀漢之前,姜維就已經讓後主加強陰平、陽安的防守,但是後主被黃皓迷惑,沒有聽從: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國志
姜維詐降
但是即使蜀漢滅亡,姜維依然沒有放棄恢復蜀漢基業。這是他平生最妙的一計,也是最後的絕唱。他率軍假裝投降鍾會,挑撥鍾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鍾會造反,並且反咬一口誣陷鄧艾造反,最終害死鄧艾,之後又鼓動鍾會以強硬手段逼迫眾將造反,但是,事情洩露,姜維、鍾會都被誅殺。因為此事件直接導致鄧艾、鍾會和姜維自身身死,所以被稱為——一計害三賢。
但是仔細分析就可以看出來,姜維的假投降之計,實際上並沒有瞞過司馬昭,所謂的姜維一計害三賢,其實是司馬昭借刀殺人。一計害三賢最終獲利者是司馬昭,這一切其實都在司馬昭的掌控之中。姜維實際上只是被司馬昭利用除去鍾會、鄧艾的棋子而已。
借刀殺人
鍾會進攻漢中之時,已經有10餘萬大軍,之後又軟禁諸葛緒,吞併了他的3萬大軍,再加上姜維數萬大軍投降,此時已經帶甲二十萬。鄧艾手下才3萬兵馬而已,即使加上劉禪投降的成都守軍,兵力也不會超過10萬。然而當鍾會誣陷鄧艾造反之時,司馬昭居然信了,不去懷疑帶甲二十萬的鐘會,卻去懷疑帶甲數萬的鄧艾,這符合正常邏輯麼?當鍾會扣押諸葛緒,吞併他的部隊之時,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後主明明投降的鄧艾,姜維卻堅持降會不降艾,這其中的目的性還不明顯麼?兩處那麼明顯的破綻,司馬昭會看不出來?可見,司馬昭心裡知道要造反的是鍾會而不是鄧艾,但是他必須要——借刀殺人。
其實司馬昭的行動也是很明顯的,他居然讓賈充率兵佔據斜谷,親率10萬大軍到長安坐鎮,很明顯,以鄧艾的兵力,根本不是鍾會姜維的對手,司馬昭調兵遣將的目的,並不是針對鄧艾,而是針對鍾會。派遣賈充率兵佔據斜谷,目的在於堵死鍾會,因為有劍閣在,鍾會就不能進取漢中,沒有漢中屏障,鍾會即使佔據蜀地,也是徒勞無功的,率10萬大軍進駐長安是為了防止情況有變,鍾會真的成功佔據益州並且奪取漢中以後對關中的威脅。
因此,姜維一計害三賢,其實是司馬昭借刀殺人,司馬昭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7 # 歷史簡單說
第一,這次徵蜀的兵力十分強大,鍾會的十幾萬,再加上鄧艾三萬,還有諸葛緒三萬,總共將近二十萬,而蜀漢總的兵力才十萬,除去各個郡駐防的,還有幾個都督區,其實姜維的兵力頂多五萬左右,也就是說,這是一場四比一的戰爭。
第二,鄧艾的偷度陰平的奇謀奏效,其實這次徵蜀之戰,並非是必勝之局,在司馬昭提出要徵蜀的時候,鄧艾也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認為此次徵蜀不能成功,另外朝中的大臣也基本反對。
鍾會的十幾萬大軍被姜維堵了在劍閣,這十幾萬大軍的糧草供應也成了問題,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糧草是一個問題,諸葛亮每次才帶著數萬,而鍾會是二十萬,這個糧草的壓力更大。
而劍閣易守難攻,鍾會因為糧草的問題,已經打算撤軍了,要不是鄧艾直接從陰平過去,兵臨成都城,劉禪投降,那麼此次徵蜀之戰,是很可能再次失敗的。
第三,劉禪為什麼要投降,是因為譙周的力勸,譙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因很簡單,譙周是益州派的代表,對於益州人來說,君主是劉焉、劉璋、劉備,還是司馬昭,對他們來說根本沒關係。
劉備入益州之後,就一直兵亂不斷,益州人厭倦了戰爭,如此劉禪投降了,那麼就不用再打仗了,益州人就能過上太平日子了。
第四,姜維的佈局錯誤,而之前的魏延和王平,他們都是將曹魏抵禦在漢中之外,而姜維認為這樣雖然能抵擋魏軍,但是不能大敗魏軍,他就是想將魏軍放進來,然後全部消滅,可惜這次徵蜀是二十萬,姜維就吃不下,再加上有陰平的漏洞。
由以上四條,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鍾會、鄧艾之所以能夠滅蜀,運氣是很重要的原因的,那麼益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難保鍾會與鄧艾不想當漢中王,事實上鍾會就是這樣想的,也這樣做了。
其實有兩個地方可以看出司馬昭對兩人不放心,鄧艾是徵西將軍,要比鍾會的鎮西將軍要高,而且資歷經驗更豐富,按道理應該由鄧艾來當主帥,可是卻是由鍾會來當,另外司馬昭也親率十萬大軍來到了長安,明顯是對兩人的不放心。
-
8 # 薩沙
這兩人可不同。
鄧艾是被陰的,鍾會則是作死。
鍾會和鄧艾都是司馬昭的大將,但鍾會出身豪門,能力高歸高,為人傲慢自大,不能容人。
鄧艾則是出身貧困家庭的鳳凰男,懂得內斂,有城府。
263年秋,兩人奉命去攻打蜀國,鍾會在正面硬攻,被姜維和廖化擋在劍閣不能前進。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
而此時鄧艾一聲不響的突然奇襲陰平,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一舉攻佔了成都平原,打垮了蜀國。
這可是奇功一件,直到今天還被人歌頌。
鍾會認為,不是他在正面吸引姜維的主力,鄧艾怎麼可能憑藉區區2萬多人橫掃成都平原呢?
然而,此戰結果終究是鍾會是打醬油的,鄧艾是頭功。
此時,心胸狹窄的鐘會,開始決定收拾鄧艾。
鍾會出身豪門家庭,父親長期為官,對官場非常熟悉。鍾會認為,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以司馬昭的陰險狠毒,此時一定特別忌諱掌控蜀國主要權利的鄧艾。
只要鍾會去密告陷害,鄧艾絕對會死翹翹。
加上鄧艾剛剛佔領蜀國,為了安撫民心,竟然擅自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誠然,這也有情可原,畢竟當年通訊不發達,又沒有手機。鄧艾為了穩定蜀國局勢,先斬後奏也是可以理解。
同時,鄧艾確實是個職業軍人。消滅蜀國以後,他竟然一心想著繼續消滅東吳,統一全國。
司馬昭卻非常警惕。一旦鄧艾連續佔領蜀國、東吳,那麼勢力就不比自己弱多少,這豈不是養虎遺患?
於是,司馬昭勃然大怒,即便當年漢獻帝只是掛名皇帝,權傾一時的曹操也沒敢這麼做。
其實本來司馬昭就有心幹掉功臣,此刻乾脆直接下手,將鄧艾暗算殺死。
鄧艾被殺時,也是一頭霧水,仰天長嘆:“我是忠臣啊,居然到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至於鍾會,就是黃雀在後的例子,被司馬昭暗算了。
當時鍾會和鄧艾是兩大將。
現在鄧艾死了,鍾會把他的部下全部收掉,有兵力高達20多萬人。
不管鍾會忠心不忠心,單單他的地位如此之高,也就該死了。
司馬昭不過是利用鍾會幹掉鄧艾,然後再收拾鍾會,借力打力而已。
可笑鍾會自己還不覺得,直到部下提醒才發現司馬昭就要動手。
於是,鍾會沒有辦法,逼迫部下一起起兵背叛司馬昭。
然而,部下的家屬都在魏國,加上司馬昭就是殺鍾會一個人,這些部下為什麼要去叛變尋死?
於是,部下乾脆先下手為強,將鍾會斬殺,將頭顱送給司馬昭。
誰叫你們功高蓋主呢?
-
9 # 優己
鄧艾是死於鍾會之手,與司馬昭無關!在當時,鄧艾絕對是司馬昭的心腹,司馬昭讓他當副帥也有牽制鍾會的意思,而正是這層關係害死了鄧艾。鄧艾能夠一路當官越當越大主要是因為司馬懿的提拔,所以把鄧艾當成是司馬家的家臣一點都不為過。而且當時的魏國是士家族當道,像鄧艾這種家族勢力小的是沒有謀反的家族勢力的!因此,司馬昭不可能去懷疑鄧艾的。也就沒有殺鄧艾的必要了!鄧艾之所以會死只是因為鍾會勢力太大,鄧艾根本牽制不住他,直接被鍾會拿下問斬。
鍾會則死於自己的太過自信!從原則上看,魏國伐蜀的部隊算得上是鍾家的私兵。鍾會的父親鍾繇在關中經營的時間非常久,鍾家掌控關中長達六七十年,魏國與蜀國作戰的所有兵員與物資全部是由關中提供的。鍾會伐蜀的十八萬部隊幾乎也都是關中人。這也是他能夠殺鄧艾的原因。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他在關中自立的話,這些人肯定會支援他,他卻是要到蜀中自立,那就完全是兩個概念了。這意味著這些人必須跟隨著他留在蜀地;其二,他們的家小仍然留在關中。這一點就完全不合理!因為鍾會如果丟掉關中的話,這些士兵的家小就會被司馬昭所挾持。這也是後來鍾會調不動部隊以致被殺的主因。
-
10 # 初心如舊
三國:司馬昭為啥要殺鄧艾鍾會?
鄧艾鍾會死於窩裡鬥,並不是司馬昭直接下令殺掉的。鄧艾鍾會之死也各有根源,並非都是因為謀反。鍾會是因為野心太大,鄧艾實際是不懂政治。
第一,在伐蜀這件事情上,本來以鄧艾資歷,長期對付姜維這些條件,應該是最高領導,但鄧艾不懂司馬昭急於轉移國內不滿情緒,改善因為弒殺曹髦失去人心的尷尬,反對司馬昭伐蜀軍事行動,而鍾會則深喑司馬昭心思,早早預備了伐蜀策略,因此,軍職高於鍾會,年齡資歷等條件都優於鍾會的鄧艾,卻屈居下僚,只帶偏師。其實平心而論,鄧艾的看法只是單純軍事觀點,司馬昭的決策雖有個人目的,但從政治全面看,是正確選擇。第二,
在此不公安排下,鄧艾負氣憋出了偷渡陰平,並置風險於度外,歷盡艱辛,終於成功迫降劉禪。這時鄧艾衝昏頭腦,想通過大封蜀國皇帝,提拔自己部下樹立形象,彰顯自己功績,建議封劉禪為扶風王,司馬昭回復說這事得等批覆,不能擅自做主,按說這就是警告,可鄧艾竟然搬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行封劉禪為扶風王,分封師篡為益州刺史,封牽弘,王焮等各領州郡。還在綿竹築臺以彰戰功。第三,當時在益州的魏軍主力是鍾會部,
有十多萬,鄧艾只三萬多人。加上姜維準備暗中利用,司馬昭下令鍾會收押鄧艾時,鄧艾明顯處於絕對劣勢。鄧艾後來陰差陽錯,被仇人殺掉則是一個意外,不是司馬昭神算結果。如果回國鄧艾可能被治罪,但不至於死。第四,鍾會則是野心被利用的典型。姜維打算利用鄧艾鍾會矛盾,不斷挑撥,引誘,促使鍾會鄧艾自相殘殺,自己最後從中間漁利。但這個假投降是有問題的,因為無論假借郭太后名義,煽動魏軍士兵,還是姜維對自己原部下,都沒有也不能公開宣傳講清楚,只暗中操縱,而且第一步已經失敗,軍官們反對。雖然鍾會能拘押軍官,但魏軍士兵有十餘萬大軍,能全押起來嗎?士兵們不知道這個行動意義,但清楚後果,特別是魏軍士兵,家屬都在國內,怎麼能隨便跟鍾會,姜維去造反呢?第五,鍾會出兵之前,司馬昭就斷定“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大夫,不可以圖存“。鍾會如圖謀不軌,必將失敗。這是古人總結的歷史經驗,也是事實證明的慘痛教訓。(14:05)
回覆列表
鄧艾和鍾會的死是早就註定的。司馬昭在派鍾會擔任統帥出兵的時候,對質疑以不可靠的鐘會為帥的部下邵悌說,當時的蜀國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可是舉朝上下都不過伐蜀。只有鍾會一人認為能夠滅蜀成功,那麼,只好派鍾會去滅蜀。如果滅蜀後,鍾會想要造反,那麼他的部下不願意跟隨,蜀軍則沒有鬥志,只能是自取滅亡。
至於說鄧艾,司馬昭不一定會殺他。不過也不會再讓他領兵了。當時,大軍出兵的時候,邵悌還是不放心,他問司馬昭的心腹劉實,說鄧艾和鍾會平蜀能夠成功嗎?劉實回答說,平蜀是必然的,不過恐怕兩個人都不會回來了。邵悌問劉實緣故,劉實笑而不答。我們從司馬昭他們的對答就能夠知道,鄧艾和鍾會去滅蜀後,前途凶多吉少。這是因為,司馬昭他們已經佈下陷阱,準備依照他們的表現,對他們一網打盡。
這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在司馬昭眼裡都有該死的地方。鄧艾在戰前的會議上,對司馬昭的態度很不好,他對滅蜀的執強烈的反對意見。這並不是他對滅蜀沒有信心,我們從戰爭的程序來看,鍾會早就對陰平小道上心了。而是他作為曹魏的老臣,對司馬昭之心的不滿。
他在心中還是忠於曹魏,而不是忠於司馬昭的,這也是司馬昭要除掉他的原因。鄧艾參加滅蜀,也是想著依靠滅蜀的機會,為曹魏打下一塊基礎,用以對抗司馬昭。所以他打下蜀國後,就以曹魏皇帝的名義,對蜀國投降的君臣大肆封賞,這觸動了司馬昭的大忌。
蜀中的曹魏將領,紛紛指責鄧艾有不軌之心。這不軌之心不是針對曹魏的皇帝,而是司馬昭。再加上鍾會推波助瀾,這使得司馬昭啟動了本來就準備好的方案,讓衛瓘擒拿鄧艾。結果,衛瓘只是一紙檄文,就讓鄧艾的手下全部倒戈,鄧艾父子俯首就擒。
而鍾會的謀反早在司馬昭的意料之中。在此之前,連鍾會的哥哥都向司馬昭說鍾會不可靠。司馬昭只是要滅蜀,才使用了他。其實,當時司馬昭在軍隊中的威望已經很高了,這些兵士都是聽命於司馬昭一人的。鍾會想帶著他們造反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而司馬昭還派了衛瓘做監軍,自己還率領十萬人馬到長安為後應。這樣一來,鍾會造反的企圖,剛剛萌芽就被消滅了。
從司馬昭一夥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到,他們先是利用鄧艾和鍾會滅蜀,然後就按照他們的表現予以相應處置。鄧艾是首先要處理掉的,他對曹魏的態度,已經成為了司馬昭的眼中釘肉中刺。不管滅蜀成功與否,他都是必死無疑。
這就是雖然事實已經證明了鄧艾是被鍾會冤枉的,而鍾會被亂兵所殺,衛瓘還要派人趕快殺死鄧艾父子的原因。因為他們父子不死,蜀中又會出現對司馬昭不利的變故。
而鍾會這個人,司馬昭還是給他留下一線生機的。如果他能夠老老實實回來,交出兵權,還可能留下一條命。可是鍾會深知司馬昭的為人,怕自己回去,功高不賞,所以在姜維的蠱惑下,走上了叛變的道路。最終,他落入司馬昭的陷阱,也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