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戲小娛樂

    霍亨索倫(Hohenzollern)這個德意志家族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1世紀,這個家族姓氏可能是取自德語zoumller,意為了望塔又或是城堡。懷疑其原意指的是斯瓦迪亞一帶的城堡(Swabian)。勃蘭登堡選帝侯時代(Electors of Brandenburg)公元1415年-1688年菲特烈一世(Friedrich I)1415-14401415年,菲特烈一世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購得了勃蘭登堡地區,同時也被確立為勃蘭登堡的選帝侯,霍亨索倫家族的正式歷史從此在這展開。菲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440-1471菲特烈一世的長子。在位期間,又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購買了勞奇茲地區(Lusatia),同時又從條頓騎士(Teutonic Knight)手裡購得了紐瑪克(New Mark)。菲特烈二世並發展和建設了柏林市,使之成為了霍亨索倫家族的政治上的首都。艾伯特-阿基里斯(Albrecht Achilles)1471-1486菲特烈一世次子,菲特烈二世之弟。由於菲特烈二世死後無嗣,其繼承了選帝侯的地位。在位期間,確立了選侯國的法律體系,並從法律上確定了霍亨索倫統治的正當性和不可剝奪性。約翰-西塞羅(John Cicero)1486-1499沒有特別突出的政績又或是失誤,很平靜地度過了這其在位的13年。約阿西姆一世(Joachim I)1499-1535在位期間,其採取了很嚴厲的宗教政策,鎮壓境內的新教徒。同時開始引進羅馬法系改造司法體系。約阿西姆二世(Joachim I)1535-1571和他的父親不同,約阿西姆二世的宗教政策一百八十度轉彎,開始支援馬丁-路德針對天主教發起的宗教改革。並在1557年正式成為了路德教派的信徒。約翰-格利戈(John Georg)1572-1598在位期間繼續發揚支援新教活動的政策。約阿西姆-菲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約翰-西傑斯蒙德(John Sigismund)1608-1619雖然西傑斯蒙德的在位時間並不長,但是在他治下霍亨索倫家族獲得了一次極大的飛躍。首先他在宗教上又做了改變,其該信了新教的另一個教派—卡爾文宗。不過同時他也並沒有對路德宗採取什麼壓制政策。這也造就了日後,普魯士宗教寬鬆的基礎和開端。另一方面他則是致力於開疆擴圖,透過購買和武力威脅,西傑斯蒙德在1614年兼併了克拉夫斯(Cleves),馬科(Mark)和瑞溫堡(Ravensburg)。四年後,撐著波蘭政治上的紛亂,使霍亨索倫家族取得了對普魯士公國(Prussia)的繼承權。雖然由騎士團建立的普魯士和霍亨索倫有著些許遠親的關係,但是始終是兩個獨立的勢力,至此兩者在此開始了匯合成德意志日耳曼的一股強大的新力量。喬治-威廉(George Wilhelm)1619-1640其在位期間遭遇了“三十年戰爭”,勃蘭登堡在戰爭時被瑞典王國的佔領。菲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40-1688也被稱為“偉大的選侯”( The Great Elector)。任中開始建立了國家正式的軍隊體制,過去的僱傭兵體制被放棄。日後被稱為“普魯士軍隊之父”在1657由於為了感謝霍亨索倫家族支援波蘭對瑞典的戰爭,波蘭正式同意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獨立,雙方在這一年簽署了韋拉瓦一畢得哥煦條約。普魯士王國時代 (Kings of Prussia)公元1701年-公元1871年勃蘭登堡選侯菲特烈三世及普魯士王國國王菲特烈一世(Friedrich III Elector of Brandenburg and Friedrich I)任內繼續推進勃蘭登堡和普魯士的正式合併程序。在1701年他爭取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李伯德一世(Emperor Leopold I)的支援,勃蘭登堡侯國和普魯士公國合併,並在皇帝的許可晉升為王國,至此普魯士王國正式成立。菲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713-1740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軍事力量,要求所有的貴族子弟都必須在軍中任職。由於其粗暴的個性曾經和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日後的菲特烈二世有所決裂。但無論如何,去世時留給了菲特烈二世一支8萬人的精銳常備軍,這和當時奧地利的軍隊數量相當,然而後者卻比普魯士大上十倍。菲特烈十一歲的時候菲特烈二世(Frederick the Great)1740-1786可能是霍亨索倫家族中最為傑出的君主,也被叫做菲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雖然他從小都是喜愛音樂哲學,但是君主的位置不得不把他推向了戰場。他戎馬一生,給普魯士軍隊注入了一種不朽的精神。他的進攻性可能是自古以來最強,哪怕面對數倍於自己的對手也不會退縮,所謂的“斜行序列”的戰術更是被他發揚光大。經過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他獲得了西里西亞,在七年戰爭中四面楚歌幾乎敗亡,但最終奇蹟般地獲得勝利,從而穩固了對西里西亞的統治。透過一系列戰爭,使普魯士崛起成為了德意志內最強大的一個邦國,讓這個不起眼的日耳曼小邦成為了在歐洲與奧法俄平起平坐的列強之一。日後,拿破崙瞻仰菲特烈二世墓地時,很有感慨他的將軍說:“如果他活著,我們就絕不會能站在這兒。”內政方面,菲特烈大力興辦教育,不僅要求貴族子弟必須進學校,同時也開始普遍推廣全民義務教育。同時他也親自參與制定和頒佈了一部全國通用的法典--《普魯士邦法》,從而廢止了各式各樣的地方上老舊的封建法規以及了很多傳統的陋習,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法律必須反映人類本性”。同時菲特烈二世開始鼓勵興建工廠和現代科學的發展,柏林科學院在他親自的操辦下成立。而菲特烈也開放言論自由,打破出版報紙的禁錮,甚至允許柏林的書店裡公開擺出醜化他的漫畫。在菲特烈二世的經營下,普魯士正式崛起成為歐洲強國這不僅是在軍事上,同樣也包括了經濟和文化,為普魯士日後統一德意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菲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1786-1797由於菲特烈二世沒有兒女,而以侄子的身份繼位。在位期間積極干預法國大革命,並和奧地利聯合派兵干涉,不過效果並不顯著。最後由於心臟病猝死。菲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1797-1840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後,就很不幸地去面對法國的拿破崙。基本上參加了大多數的歷次反法同盟。軍事上他自己坦承“沒有什麼才能”,所以只是依靠著那一邊幫七老八十的老元帥們,然而卻是屢戰屢敗。在耶納遭到了慘敗險些忘國,普魯士淪為法國的附屬國,這成為了霍亨索倫家族歷史上最為深重的恥辱。不過,菲特烈-威廉三世卻是臥薪嚐膽,在拿破崙遠征俄國失敗後,立即舉起反旗和法國開戰。終於在滑鐵盧和英國軍隊一起徹底擊敗了拿破崙,洗刷了前先的耶納之恥。之後,菲特烈-威廉三世大力發展國內的商業,同時鼓勵艦隊建設和海外殖民地的設立,並建立了日耳曼邦國間的“關稅同盟”為統一拉開了序幕,在內政上頗有建樹。菲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1840-1861以長子身份繼位。在1848年遭遇了革命風潮,1848年3月,菲特烈-威廉四世迫於民眾革命的壓力頒佈普魯士憲法,建立了國會。1849年國民議會終於通過了《帝國憲法》。《憲法》規定在原來的關說同盟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由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當皇帝;帝國統一全德意志的法律、貨幣、關稅、度量和貿易;各邦國在帝國內享有廣泛的自治權,但軍事和外交由帝國政府掌管。但是迫於奧地利不惜兵刃相見的強大壓力,菲特烈-威廉四世拒絕了這個憲法。奧普雙方在阿爾穆茨(Olmutz)達成協議,菲特烈-威廉四世接受了奧地利的所有要求,《憲法》被徹底廢除,國民議會被解散。普魯士統一的程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其晚年精神錯亂,一直由弟弟威廉親王攝政。德意志帝國時代(German Emperors)公元1871年-公元1918年威廉一世(Wilhelm I)1861-1888此時的已經是64歲的攝政王威廉終於是熬出了頭,繼承了兄弟的王位。他和他的父輩一樣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徹底的軍人。在1848年的革命風潮中,扮演了鎮壓者的角色,此年又率兵平定了在巴登地區的動亂。威廉性格忠厚,保守,嚴謹生就一幅典型的普魯士軍人的性格。在他一登基,最先著手改組據陸軍的,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讓普魯士的陸軍成為“一個民族性的武裝”。他的預想是建立一支37萬1千人的常備軍,12萬6千人的預備役部隊。接著他的作為就是改組他的軍政體系,馮-羅恩成為了戰爭部長,毛奇(Count Helmuth von Moltke)被任命為參謀總長。當然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人事舉動為任命了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rmarck)為他的首相。在俾斯麥的管理和手腕下,普魯士迅速地恢復元氣,國家軍事實力迅速增長。在第一和第二王朝戰爭中,分別擊敗了丹麥和奧地利,掃除了德意志日耳曼統一的內部障礙。到了1870年,俾斯麥篡改了威廉一世的電報以此來激怒了法國當局,導致了普法戰爭的爆發。具體內容請參閱筆者的《普法戰爭及19世紀日耳曼統一歷程淺談》由於法軍的倉促開展準備不足,而被普軍一路壓迫,迅速敗退。9月3日,法皇拿破崙三世正式在色當向普郡投降。次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的鏡廳,舉行了威廉一世的加冕儀式。在俾斯麥宣讀完詔書後,巴登公爵帶頭高呼“皇帝威廉萬歲!”。威廉一世成為了日耳曼的統一皇帝。十天後,巴黎投降,法國徹底戰敗,德國得到了統一,德意志帝國時代開始。菲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888-1888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已沙場奮戰,參加過普法戰爭,戰功顯著。在1888年繼位,但是由於急染破傷寒只當了91天皇帝就一命嗚呼了。威廉二世(Wilhelm II)1888-1918由於父親的猝死,年輕氣盛的威廉二世繼位為帝。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朝中權臣俾斯麥掃地出門,找藉口將其趕出了首相府,把國家大權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軍事上他依舊採取窮兵黷武的政策,不僅大力擴充建設陸軍,同時也擴建海軍艦隊以抗衡英國。威廉二世完全相信科學技術的興起能夠增強國家的實力。因此,他非常樂於為科學領域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出錢出力。1911年,威廉二世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威廉皇帝學會,以後又陸續成立了一系列以威廉皇帝命名的專業學科研究所。科技的發達為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強心劑。而隨之帶來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導致了他和英法等國的劇烈矛盾。終於,在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後,德和奧地利作為同盟國向英法俄三國協約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經過了4年血腥慘烈的戰爭後,德國徹底戰敗。國內的不滿情緒沸騰,終於釀成了革命的風暴。1918年9月8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荷蘭,餘生也就在此度過,寫過兩部自傳。威廉二世也就成為了霍亨索倫家族的末代君王,為其數世紀的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毀滅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