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個石頭在上山
-
2 # 嚮往風自由自在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
2.取經第一,佛教革新——法顯
3.譯經大師,三論之祖——鳩摩羅什
4.一世祖師,傳奇人物——菩提達摩
5.智者大師,天台創始——智顗
6.飲譽華夏,西遊美名——玄奘
7.名揚海外,禪宗六祖——惠能
8.丈量地球,密宗領袖——一行
9.僧界狂人,草書之聖——懷素
10.和尚軍師,袈裟謀臣——姚廣孝
-
3 # bull46453056
僧人而兼有詩人身份的,稱為詩僧。"詩僧"一詞最早出現在唐大曆年間。這之前的南北朝時期的支遁、道遒、惠休、寶月等僧人已經兼具詩人身份。包括初唐的王梵志、寒山、拾得,也是有其實而無其名。直至中唐大曆年間方有“詩僧”這個詞出現。此後兼有二者身份的僧人則以“詩僧”名之。
唐代是詩僧最多的年代,而且佳作頗多,這與唐代詩歌興盛的大背景有關。今就其詩作數量,詩歌影響力遴選十人,略作排名。第一名:無本(賈島)
與孟郊齊名,號稱“郊寒島瘦”,一生苦吟,為詩所累,後人稱為“詩奴”。年輕時,參加科舉,屢屢下第。又不事營生,導致衣食無著,遂削髮為僧,法號無本。詩才得到當時文宗韓愈賞識,曾有詩句贊曰:“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後還俗為官,但一直沉淪下僚。賈島一生孤苦,唯有詩書相伴,據說,每年到了除夕,他就把一年中所做的詩擺在几案上,焚香再拜,酹酒祝禱:“這都是我一年的苦心啊”,然後把酒痛飲,並吟誦那些詩篇。賈島臨死之前,家裡沒有一分積蓄,只有一頭病驢,一架古琴而已!
《全唐詩》收錄其詩402首。並有《詩格》一卷傳世。
《絕句》
海底有明月,
圓於天上輪。
得之一寸光,
可買千里春。
第二名:皎然上人
皎然上人,俗姓謝,是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中唐江左詩僧領軍人物,著名詩人兼詩論家。聲名卓著,交遊甚廣,與韋應物、劉長卿、顏真卿、女詩人李冶、茶聖陸羽等為好友。中唐詩人均以能與其唱和為榮。撰寫《晝公詩式》五卷及《詩評》。有詩481首傳世。
《長門怨》
春風日日閉長門,
搖盪春心似夢魂。
誰遣花開只笑妾,
不如桃李正無言。
第三名:齊己
齊己,長沙人,年幼失去雙親,七歲時在大溈山寺負責放牧,因性好詩歌,長長折取竹枝在牛背上寫詩。出家為僧後,四處雲遊,遍訪名山大川。與晚唐著名詩人鄭谷結交,留下“一字師”佳話。其著作頗豐,有詩八百餘首傳世。並著詩論《玄機分別要覽》、《詩格》。為晚唐詩僧的領軍人物。
《觀荷葉露珠》
霏微曉露成珠顆,
宛轉田田未有風。
任器方圓性終在,
不妨翻覆落池中。第四名:貫休
貫休,字德隱,婺州蘭溪人,俗姓姜氏。書法精純,詩才超邁。為人剛正,不畏權貴。《唐才子傳》評其詩“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其為人“果僧中之一豪也。後少其比者”。今有詩700餘首傳世。《全唐詩》錄其詩553首。
【寒江上望】
荒岸燒未死,
白雲痴不動。
極目無人行,
浪打取魚籠。
第五名:靈一上人
靈一,剡中人。兒時即出家。天性超穎,其詩學謝靈運,隱居麻源山谷之中,結茆讀書。後居若耶溪雲門寺,前來拜訪求學的人很多。其詩,氣質淳和,格律清暢。與著名詩人皇甫冉、皇甫曾、朱放、嚴維及靈徹上人等為詩友,酬贈甚多。《全唐詩》錄其詩42首。
【題僧院】
虎溪閒月引相過,
帶雪松枝掛薜蘿。
無限青山行欲盡,
白雲深處老僧多。
第六名:無可上人
無可,長安人,唐代高僧。擅長五言詩。賈島削髮為僧時,無可與其同在青龍寺修行,並呼賈島為從兄。他與當時的著名詩人李賀、馬戴、姚合、厲玄等多有酬唱。其詩律調謹嚴,屬興清越,比物以意,謂之“象外句”。《全唐詩》錄其詩100首。【蘭】
蘭色結春光,
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
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
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採擷,
紉珮掛荷裳。第七名:清塞上人
《入靜隱寺途中作》
亂雲迷遠寺,
入路認青松。
鳥道緣巢影,
僧鞋印雪蹤。
草煙連野燒,
溪霧隔霜鍾。
更遇樵人問,
猶言過數峰。
第八名:王梵志
衛州黎陽人。白話詩的鼻祖。其出身頗為傳奇,據說在隋朝文帝時,有一個叫王德祖的人,家裡的林檎樹上長了個大疙瘩。歷經三年,疙瘩開始朽爛,王德祖剖開這個疙瘩,發現裡面有個嬰兒,於是便收養了他。這個嬰兒就是後來著名的高僧梵志和尚。王梵志的詩,明白如話,但是蘊涵著至真的道理。其有詩390餘首傳世。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
莫嫌沒滋味。
第九名:寒山
寒山子,唐代大曆年間,隱居在天台翠屏山。因為翠屏山十分深邃,暑天都會有雪,所以也稱為寒巖,於是以此為名,自號寒山子。他喜歡寫詩,每寫好一篇,就題寫在林間石頭上。有喜歡他詩的人,見到就抄寫下來,一共抄寫了300多首。後來有一個叫徐靈府的人,蒐集他的詩編輯成了一本詩集。此後寒山詩得以在世間流傳。
《詩》
泣露千般草,
吟風一樣松。
此時迷徑處,
形問影何從。
第十名:拾得
唐貞觀年間,著名高僧豐幹上人,外出雲遊,在赤城道上,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年齡雖小,但器宇不凡。問其從來,則茫然不知,於是豐干將其帶回寺中,賜名拾得,令其打理食堂。而他每每都把剩飯裝在竹筒裡,寒山子來的時候,就把剩飯給他。後來和寒山子一起離開寺院,不知所蹤。有詩54首傳世。
無去無來本湛然,
不居內外及中間。
一顆水精絕瑕翳,
光明透滿出人天。
-
4 # 使用者5823034977077
一、支道林
(314年—366年),本名支遁,以字行,俗姓關,是東晉著名的高僧和佛教學者,宣揚“即色本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從小受家庭環境影響,便對佛理有所造詣,曾隱居餘杭山,專心研究經書,他的風度和學問受到王羲之、謝安、孫綽、李充、許詢等人的高度讚許。與龍樹菩薩相媲美。
二、法顯
(334年—420年),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而且還是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主要是取經和翻譯,也是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個關鍵點和轉折點。
三、鳩摩羅什
(344年—413年),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是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其譯經和佛學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四、菩提達摩
(?年—536年),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創始人,民間習慣尊稱達摩祖師,開創東土第一代禪宗傳佛心印,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
五、智顗
(538年-597年),俗姓陳,字德安。是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世稱智者大師、天台大師。智顗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發明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他成為中國佛教宗派史上第一個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
六、玄奘
(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七、善導
(613年—681年),淨土宗第二代祖師。 善導大師唸佛時,常有光明隨口而出,被認為是 阿彌陀佛的化身。 他弘揚淨土法門 30 餘年,提倡專唸佛號,往生淨土。對後世淨土宗影響巨大。《觀經四帖疏》,於八世紀時傳入日本,日僧法然依該書創立日本淨土宗,並尊善導大師為高祖。
八、惠能
(638年-713年),為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目不識丁,但是他領悟能力超強,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被譽為東方三大聖人之一
九、一行
(683年~727年),本名張遂,是中國著名的佛學家和天文學家,一行的著作,以《大日經疏》為其密教思想的代表作,對於胎藏界和金剛界兩種密法都有繼承,而重點弘傳胎藏界密法,又在天文曆法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密宗傳人
十、法 藏
法藏 (公元643--712年),華嚴宗實際開創者,宗內稱為三祖。本康居華人,其祖父僑居長安,以康為姓。他深得武則天賞識,詔令法藏在洛陽佛授記寺重譯並完善《華嚴經》《密嚴經》《金光最勝王經》《大寶積經》《顯識論》《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等多種經論。
-
5 # 使用者2845398153268
八、惠能
九、一行
十、法 藏
回覆列表
十大高僧可能是一種臆想,唐朝能叫出名號的高僧:玄奘法師,一行禪師,鑑真和尚,慧能禪師,善導大師,道宣大師!只有這幾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