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483103466638
-
2 # 30367683
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 鋪排是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一)景觀物象的鋪排 即透過多側面地描繪景觀物象,以渲染環境、氣氛、情調。如:漢代樂府詩《江南》(一題作《江甫弄》):"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可能是一首武帝時所採的《吳楚南歌詩》,是江南水鄉漁家兒女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詩中以"蓮"諧"憐"(憐愛,愛戀),又以"魚"諧"女"(女郎、漁家姑娘)。後面四個鋪排句,僅僅換動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卻富有情韻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採蓮勞動中互相嬉戲追逐的情態。 (二)事態現象的鋪排。 在敘事詩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鋪陳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蘭詩》中就有好幾處著意鋪排渲染.這位古代巾幗英雄代父從軍的典型事蹟。詩中鋪寫她在出徵前"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出征中"朝辭爺孃去,喜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雞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瞅瞅";歸來時"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閥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裝。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透過這些鋪排抒敘,有力地突現了花木蘭保家衛國、居功不傲的勞動婦女的質樸本色。讀之,使人感到暢酣達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為的鋪排。
敘事詩中還有對人物的服飾裝扮、年齡、言談舉止、個性氣質的鋪排抒敘,有助於多角度地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1、鋪寫人物的服飾裝扮。藉此以顯示人物的身分和外表。如:漢代《陌上桑》中描寫秦羅敷的裝束:"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意在突現羅敷的端莊和美貌。 2.鋪寫人物的年齡教養。藉此以顯示人物的成長過程。如《焦仲卿妻》中的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以突現蘭芝的知書達理、聰明能幹。 3.鋪寫人物的性格、行為。以此突出人物的鮮明個性特徵,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關漢卿作自我畫像的[ 南呂] 《一枝花·不伏老》(節錄):"「黃鐘尾」我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圈套)。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扳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吟詩,會篆榴(寫古體字);會彈絲(絃樂),會品竹(管樂);我也會唱鳴鶴(《鳴鶴天》等曲調)、舞垂手(舞蹈名);會打圍(圍獵)、會激鞠(踢球);會圍棋治雙陸(類似下棋的博戲)。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痴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兒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陰間)。天啊,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這段曲子以鋪排的手法突顯作者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反常舉止,寄寓著堅強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執著於文藝事業的決心。 由此可見,鋪排與含蓄恰好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兩種藝術手法。鋪排的主要美學特徵乃是淋漓盡致,暢酣達意。
-
3 # 使用者2648728787820
賦是一種押韻的美文,其句式多有講究。前人已作了探討、歸納和總結。按照《.賦譜》的分類,賦文的基本句式有以下七種,即壯句、緊句、長句、隔句、漫語、發語、送語。
一、壯句。即三字句,偶爾用之,畫龍點睛,活潑醒目,具有裝飾美化作用。它多綴於發語之後,不太常用。如:“於是水盪漾、山崢嶸、枝吐翠、葉泛青。①”
二、緊句。即四字句,此類句式如四言古詩,整齊緊湊,讀來朗朗上口,音韻鏗鏘。少則四句,多則不限。可兩句押韻,也可四句押韻;必要時,還可句句押韻。作者可根據其所表達的感情和文理需要作出抉擇。緊句可綴於發語之後,也可單刀直入。這種句式應用最廣,可用於賦文開頭,亦可用於段落之中,或者文章結尾;甚至一篇賦全是四言緊句者,也不乏其例。緊句俯拾皆是,如“若夫賦文傳世,形態遞變,高潮迭起,輾轉復縈。”“西府寶地,引吭神雞。炎帝故里,陳倉舊邑。”(上二句皆文章開頭)“繼承傳統,古為今用;不斷創新,傳遞正能。”(段落之中)“惟願賜稿,尤冀指點;問心無愧,何辭褒貶!”(文末)
三、長句。即五字以上的句式,多有六字句、七字句,甚或八字句,九字句等。如“揚天地之真,弘本性之善,修精神之美,抒家國之情。”“負時代之使命,揚國粹之華英。”“同植民族道德根,共臻中華國學魂。”
四、隔句。由兩個單句組合起來的句式(複句)。隔句又有六種句型,叫做輕隔句、重隔句、疏隔句、密隔句、平隔句和雜隔句。
1.輕隔句—— 即四六句,上句四字,下句六字,上輕下重。輕隔句是辭賦的主要句式之一,用量很大,因此有人把賦稱作四六文。其實,這是很不確切的。輕隔句如“字吐娟語,銜盛世之七彩。文駘春風,鼓赤子之豪情。”“新刊匱薄,聊奉立錐之地;結友為尚,共耘國粹之田。”“林泉幽潺,淌琴笙之雅韻;修篁拂翠,搖天仙之玉影。古木盤鬱,透日象之斑駁;百鳥爭鳴,醒園林之閒靜”。
2.重隔句—— 即六四句,跟輕隔句正好相反,上句六字,下句四字,上句重下句輕。重隔句亦賦文中常用的句型之一。如“陡澗之濱幽蘭,芳飄廣袤;名都之圃國色,花展娉婷。①”“化輕裾於五色,猶袒羅衣。變纖手於一摯,以迷紈質”②。
3.疏隔句—— 上三字,下不限字。如“條而來,異綠蛇之宛轉。忽而往,同飛燕之輕盈。②”“酒之先,必資於麴櫱(qunie)。屋之用,終在乎戶牗。②”“俯而察,煥乎呈斜鬥之文。靜而觀,炯而見雕蟲之藝②”。
4.密隔句—— 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六字以上。上句字少,下句字多,上下句字數差距較小。如“徵老聃之說,柔弱勝於剛強。驗老子之文,積善由乎訓致②”;“詠團扇之見託,班姬恨起於長門 。履堅冰以是階,袁安嘆驚於陋巷②”;“託展乎旅遊,藉名勝古蹟之山水;奮勃乎玉業,靚壁光翠影之璀璨。”
6.雜隔句——上句四字,下句五、七、八字;或上句五、七、八字,下句四字。如“悔不可追,空勞於駟馬;行而無跡,豈繫於九衢②”(下句五字)。“馬革裹屍,名將豪情伏波冢;秦公大墓,王霸氣度古雍城。諸葛伐魏,夜半星落五丈原;隋煬弒父,蕭牆掣電腥離宮”(下句七字)。“橫貫九省,襟抱五千裡江山;庇廕兆姓,包容諸民族風情”(下句八字)。也可倒過來,如“及素秋之節,信為逢時,當明德之手,何憂淹望②”(上句五字)。“唐高祖彰顯門第,更名‘宗聖’;唐明皇夜夢老子,益崇道經”(上句七字)。“虛矯者懷不才之疑,妄能自持;賈勇者有攻堅之懼,豈敢爭先②”(上句八字)。
以上六類隔句,輕隔句重隔句常用,疏隔句、密隔句、雜隔句次之,平隔句為下。隔句在賦文中使用量很大,猶如人之身體。
五、漫語——意為散漫之語,少則三四字,多則兩三句。可奇可偶,但都是精彩的句子,無譁眾取寵之嫌,多振聾發聵之聲。常用於文之開頭或收尾。如“噫吁戲,偉哉黃河!”“勘探者,偉業也!”“甚哉言之出口也,電激風趨,過乎馳驅。②”“誠哉習性之說,我將為教之先。②”“守靜勝之深誠,冀一鳴而在此。②”“國之更興,家之更富,民之更安。人類,在金光大道上昂首闊步,向前向前!”
六、發語——即文章起首、段落開頭或段中承接之發起之語,綴於文頭或句首(實際多為發起的字首詞)。古人將其分為三種,叫做“原始、提引、起寓”。
1、原始——文中段落髮起用語。如“若夫”“觀夫”“原夫”“稽夫”“伊昔”、“其起也”等。
2、提引——段落起首或段落中句子的承接發起用語。如“然則”、“則曰”、“矧(shen)夫”“於是”“是以”、“乃知”、“爾乃”、“且夫”、“洎(ji)夫”、“豈徒”、“僉(qian)夫”、“然後”“故得”、“借如”,“觀夫”等。
3、起寓——文章開頭或結尾的段落髮起用語。如“偉哉”、“嗟乎”“客有”、“我皇”、“士有”、“儒有”、“大矣哉”、“至矣哉”等。
我個人認為,發起詞不宜頻繁使用,少用尚可,用多了討嫌。如果每段開頭都用一個發語詞,千篇一律,那就成了“八股”,極不適應當代人的審美需求,極不適應今人的口味。
七、送語—— 送語即句末用語,含有交代送別之意。 如“而已”、“矣”、“哉”、“者也”等。
總結:賦文語言句式,要緊、長、隔相間使用,以形成澎湃起伏的語言動感之美。大凡以句簡為上,句繁為下。且五字以上的句子,一般宜含一個虛詞,這應根據文章行文氣勢和感情需要而定,不可過於拘泥,只要有利於釋放感情,不加虛詞亦可。唐佚名“賦譜”曰:“凡賦以隔為身體,緊為耳目,長為手足,發為唇舌,壯為粉黛,漫為冠履。苟手足護其身,唇舌葉質度;身體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時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則賦之神妙也。”這種形象的比喻十分有助於我們加深對辭賦語言句式的理解,不防用心多多體會。
《賦譜》是針對駢賦、律賦而言的。作為封建社會科舉應試的文體,押韻、句式、字數和段落,都有規定,比較死板和程式化。尤其是律賦,平仄對仗十分講究,嚴格照做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有時還常常因辭害義,不易充分表達思想感情。即使有興趣有時間去做,也不免多有疏漏。毋庸諱言,今人自謂的“律賦”,即便高手,我們也可以從中挑出毛病。當然,有空閒有興趣的賦友,嘗試嘗試以打發時光,也是一種樂趣,可不宜過於痴迷。至於《賦譜》中關於賦文的基本句式和叶韻原則的論述,則值得我們積極借鑑。
我覺得,作賦之人決不能將自己框得太死,而不敢跨越雷池半步。實踐已經證明,“賦文傳世,形態遞變,高潮迭起,輾轉復榮。貴在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動而無僵,靈而愈菁。”何況作賦在人,不僅要有靈感,更應具有才氣學識,遣詞造句,言簡意賅。或言:“才高文辭簡,賦貴意蘊深。”只有邊學邊練,相互切磋,大膽創新,方能揚帆遠航。
回覆列表
賦,它講究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而結尾部分往往發一點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 賦多用排比、對偶、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句式多為駢散相間,整散結合,長短不拘,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