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86622475185

    在瞬息萬變的時尚界,喜新厭舊是時刻都在上演的戲碼,永葆魅力幾乎成為奢望,然而,卡爾·拉格斐站在時尚雲端,以他一貫睥睨的姿態,引領時尚,顛覆時尚,超越時尚。

    他是時尚圈內極富明星氣質的設計師,個人特色相當分明,其光芒甚至超出了許多好萊塢大腕。不論出席任何場合,他總是一襲黑衣,腦後扎個馬尾,手中持著一支來回不停的摺扇,臉上掛著一副時代久遠的漸層墨鏡,誰也無法洞察的眼睛,所以他時常語出驚人;他精通德、英、法、日、義大利語,應對各國媒體採訪時皆能以流利的語言侃侃而談;他——便是Chanel、Fendei、Lagerfeld Gallery的設計靈魂卡爾·拉格菲,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老佛爺”。

    初生之犢 炙手可熱

    1938年9月生於德國漢堡,卡爾·拉格菲的父親是賣煉乳的商人,母親是內衣銷售員。14歲時全家移居巴黎,並在此完成了學業。而當60年代初成衣業顯露頭角時,秉持著對服裝的熱愛,他的父親從此便認定他的事業發展軌跡,於是他設計一切與時裝有關的東西:服裝、面料以及配件,並且將各式頂級的皮革與皮草進行了時尚化的視覺改造。

    這樣的天賦與才華,被居於領導地位的時尚品牌Fendi姐妹所發掘、並且賞識有加,也因此展開了彼此長期合作的默契,卡爾·拉格菲更成為了Fendi整體形象的改革者。1965年為Fendi品牌擔任設計至今,同時Fendi著名的雙F標誌也是出自卡爾之手。卡爾富有戲劇性的設計理念使芬迪(Fendi)品牌服裝獲得全球時裝界的矚目及好評,將Fendi推到了高階時裝的一線地位。

    接管“睡美人”香奈兒

    1983年,卡爾·拉格菲受邀成為Chanel的首席設計師,然而,如他所言:“我接手香奈兒時,她是個睡美人,甚至稱不上美人,她睡到打鼾了”。這位來自德國的設計師,用他血液裡天生就有的精準與冷靜,將Chanel重新包裝出新世紀的風貌。年輕的拉格菲在第一季時就剪破Chanel雪紡長裙的裙襬,搭配Chanel外套,再加上鮮豔誇張的假珠寶飾品,讓習慣Chanel優雅傳統的時尚界非常震驚。

    Lagerfeld Gallery的服裝就如同拉格菲本人一樣,輪廓鮮明而具有強烈的層次感,在簡單的服飾線條下透露出神秘的魅力。由於他擁有深厚的學術內涵與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以及對於女性軀體的細心觀察及天馬行空的無限創意,一年之內便發展了16條系列線,數目驚人。黑、白兩色是拉格菲最廣為使用的色系,不時地在整體系列中穿插明亮色彩,線條纖細、材質輕薄的長外套,是其代表特色之一。粗心的人是永遠也無法體會Lagerfeld Gallery服裝設計的細膩之處,而細心的人則會從接觸這個品牌開始,在不斷體會服裝奧妙的同時,對設計師的魅力也心悅誠服。

    但是,最能代表拉格菲成就的,還是當屬Chanel。人們常說,拉格菲是最能領會Chanel時裝真諦的男人。從他接管Chanel王國開始,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建立備忘錄,從第一件衣服開始,按每年、每10年的順序排好,並著力揣摩分析Chanel在1939年以前約15年中的全部作品所折射的女性形象。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裝飾風格,十八世紀洛可可紋飾和濃郁東方風味的日本屏風畫,都成為他創作靈感的來源。他的時裝總是充滿了一種難以言狀的情愫和無法拒絕的誘惑力,繼承著Coco Chanel的精神核心,卻又充斥著屬於拉格菲“我行我素”的自戀。

    拉格斐的藝術廊

    在拉格斐眼中,“最值得”的部分就在於透過不斷的工作,把自己的觸角延伸到時尚之外的許多領域。身為時裝設計師,如果只專注在時尚行業,未必可以做到與整個世界保持如此充分的聯絡。“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所聯絡,它們肯定與我的生活環境或條件有關,我從不做相互沒有關係的事情。”

    1998年,拉格菲為自己制定了新的挑戰:把時裝、書籍和攝影三大愛好綜合起來,創造自己的世界。他夢想著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的描寫個人情感的世界——拉格菲藝術廊,從而向世人完整展現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文化素養和永遠的前衛品味。

    他在巴黎Rue Lille 開設了一家名為“7L”的書店,他本人還收藏有30萬本書籍,足以在家裡構成一堵壯觀的景觀牆。這些書籍的主題涵蓋了時裝、攝影、文學、插畫廣告、建築等等。“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就是時尚、攝影、素描。”

    “我雖熱愛我的工作,但它和攝影,閱讀同等重要,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對拉格菲而言,藝術的重要性不啻於時裝本身。由於對於自己設計的服裝系列拍攝出來的效果不滿,拉格斐決定走到相機後,親自掌鏡。拉格斐的信條是“看,多看,無所不看”。他懷著極大的好奇和與生俱來充沛的生命力,以無所不包的視角觀察周圍的世界再從中篩選,靜觀萬物之後,他開始拿起鏡頭拍攝人像、風景、建築、乃至景物。

    對許多攝影師來說,每一次曝光都有風險,不能重來,這也是攝影吸引拉格斐的獨特魅力所在。“照片所捕捉到的瞬間,已一去不復返,再也無法重現。攝影有種近乎憂鬱,短暫卻也永恆地特質,所以攝影才會如此迷人。”他的靈感之泉絕對不是單純的狂熱,身後的藝術文化底蘊使是其作品別緻雋永。

    攝影歷史上,攝影家兼具別種角色的頗不乏人,法國印象派畫家Degas,《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兼數學教授Lewis Carrol,雕塑家Brancusi,在攝影和各自的專業領域均享有盛名。這些多才多藝的攝影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拍出了獨特而創意十足的作品。而拉格斐是因為原本熱愛繪畫激發了他對攝影的興趣。線條畫出形體,而形體擁抱光線。“我以創作繪畫的方式來創作攝影;但光線卻給了它不同的象限。”從這個角度來說,拉格斐按下快門並非是以光線來寫作和繪畫的。

    他最近的一場遊戲,便是2011年倍耐力年曆的拍攝。他選擇一個最古老的命題——神話。“如今,攝影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它,我的藝術觀就圓滿了。我已經無法脫離攝影師的眼光,總是透過相機鏡頭來觀察世界、觀察時裝。這種習慣為我的工作建立了一個客觀的視角,我因此獲益良多。”

    “老佛爺”的煙火生活

    工作、出行、著裝、愛情、友情……這些我們普通人所能觸及到的煙火生活,這位“時尚界的老佛爺”也時刻經歷著。剝離崇拜的眼光,無論是成長經歷亦或生活態度,拉斐爾的確有他過於常人的獨到之處。

    他對於自己工作態度的評價是:我的童年還算過得去,我從沒苦讀或取得任何證書,我完全即興創作,我甚至不夠可靠,但我努力工作,但我恨工作狂,工作態度要輕鬆,你得認真看待,而不是誇耀,要識時務,去做而不是光說。

    拉格斐出行時有個與眾不同的小習慣:坐車的時候總會緊張到胃疼,從小我必須放東西在腹部上,隨身攜帶保姆做的小墊子,這個墊子從10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上面還有火車的圖案,這就是有趣的地方,我旅行時不能沒有它。

    關於“成功”,他也有自己的定義:一次成功不具意義,你得一次再一次超越它,最好還能有所不同,如果你還留戀現在,那你就守住現在的成就,無所謂,但那不是我的心性,我痛恨它,人們總愛談論往日時光的美好,縱然那並不全然美好,誰在乎呢?但卻讓現在的事物顯得次要,倘若過去那麼好,那放棄現在算了,反正再怎樣都沒有以前好,一切要有所不同,你得順應潮流,別老說“優雅定義與昔日不同”,概念、觀念與觀點瞬息萬變,固執某件事只會導致不良的開端。

    儘管已經是“老佛爺”,但孤獨仍然常伴隨著拉格斐:那是我的秘密,別說那些關於孤獨的陳腔濫調,之於我這種人,孤獨是一種勝利,這是場人生戰役,像我一樣從事創意工作的人,必須獨處,讓自己重新充電,贊成每人都應該有獨立生活,將別人當成依靠,對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很危險,我必須時時刻刻如履薄冰,並在它破裂之前跨出下一步。我熱愛人群,更熱愛孤獨,我需要有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充電,無法每天24小時與人為伴,我不適合婚姻生活,有些時候我需要獨處,這是好事,我痛恨無法獨處的人。

    生活在“時尚”中,拉格斐自然對時尚有著深刻的理解:時尚世界讓我快樂,我樂在其中,常有人說“哪裡不適合他”,但我處處逢源,還有人說“受不了時尚,建築師優於設計師”,聽了讓人沮喪,時尚人士很吸引我,如果我不攝影、不以時尚為業,我就無法做到今日做的事,如果你還住在象牙塔裡。

    關於拉格斐有太多值得講述的話題,一個人可以構建一個世界,在時尚的王國裡,他無愧於“老佛爺”這個稱號。

    母親的話總是對的

    若說“女人如衣服”,那麼對於拉格斐而言,大多數女人,甚至不及時裝更讓他痴迷。在拉格斐所經歷的生命裡,除了他自己,唯一執著的“愛人”就是他的母親。

    六歲的時候,拉格斐的母親告誡他“要麼閉嘴,要麼努力”。在他十二歲的時候,被一男一女侵犯,回來告訴母親後,母親卻說,“你看看你自己吧,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你不招搖,別人幹嘛要那樣對你”。當拉格斐因留長髮被老師訓斥時,這位母親站了出來,把他的領帶扔到他臉上,吼著說:“憑什麼?你以為這是在納粹時代嗎?” 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拉格斐時常引用母親的話,坦言“她總是對的”。

    他對他的母親評價很奇怪,但是給了她最高榮譽,雖然有鄙視其他母親之嫌。“她很完美、風趣機智且大膽,我沒見過比她更厚臉皮的人,但她很能說服人,她能不講道理,對人頤指氣使,喜歡奴役愛人,能對人予取予求,而且從未感謝過任何人,她一定天生就具備這種才華,也有詼諧的一面,無庸置疑,她能對世事輕鬆以對,無憂無慮,這是種美好的生活態度,內心深處,她或許也會緊張嚴肅,但她總散發輕佻的氣息,不會大驚小怪,不為形勢所動,不會把烏鴉視為不祥之兆,和典型的德國母親截然不同,德國文學時,母親總是很無趣的角色。她不是動不動就罵人的母親,比較疏離,你得贏得她的關愛,從不讓你感到窒息,也不親親抱抱,我討厭她,但決不跟人交換,她太棒了,別人媽媽都很蠢 。”也許正是這樣一位另類的母親,成就了我們今天所見的拉格斐。

    歷程評述:

    “我不想在別人生活中顯得真實,我想成為幽靈,現身,然後消失。我也不想面對任何人的真實,因為我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那是我的秘密。”就像我們仍然無法窺視拉格斐終年隱匿於墨鏡下的那雙眼睛,是否會有柔軟或者遲疑,他帶給人們的震撼已經足夠消解輕薄的好奇心。成功有太多的必然,也有無數的偶然,在偶然與必然之間,只有一小部分的幸運兒能捕捉到成功的瞬間,拉格菲爾德就是這樣的人,率性的生活、隨意的工作,用自己的理念左右世界的時尚,用獨到的思想打造起完美的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基斯坦的經濟狀況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