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拾遺錄
-
2 # 冷兵器研究所
首先,建立金國,滅亡北宋的完顏女真和建立後金,最後入主中原的建州女真可不是一回事!
完顏女真出自黑水靺鞨聯盟中的安車骨部,建州女真則出自挹婁系胡裡改人。這個當時人分得很清楚,“狗彘之子同處,豈能生育。胡裡改與女直豈可為親也。”(《金史·列傳第五》)
至於為何後金(其實當時已經改名為“清”了)能滅了南明而金朝滅不了南宋,這事要從好幾方面說起:
第一,南宋有趙構,而南明卻是群龍無首。
趙構不管品德如何,心理是否變態,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他那個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的身份在法統上也能服眾。
而南明……崇禎皇帝死了,他的兒子被清軍給一勺燴了。也就是說,法統上的頭幾位候選人都沒了。於是各地藩王和實力派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了。南明見於史籍記載的監國、稱帝者有安宗朱由崧、威宗太子王之明、潞王朱常淓、益王朱慈炱、紹宗朱聿鍵、魯王朱以海、靖江王朱亨嘉、益陽王朱術?、韓王朱璟溧、趙王朱由棪、昭宗朱由榔、唐王朱聿鐭、益藩朱由榛、淮王朱常清、吳王朱容藩十五人之多!這都導致抗清力量極為分散,很容易被清軍各個擊破。
第二,南明和南宋的大臣也表現得不一樣。
南宋在秦檜上臺之前,大臣還都是主戰的,並且沒有爆發大的黨爭。而南明建立後,以史可法、錢謙益為代表的東林黨和以馬士英為代表的閹黨的黨爭就沒停過。大悲案、偽太子案、童妃案等等政治案件,讓南明朝廷一直雞飛狗跳不消停。這其中東林黨更擅長扯皮和鬧事。很多時候,馬士英想要退一步息事寧人,東林黨諸公卻得勢不饒人。史可法在東林黨中算是比較溫和,想要穩住大局的,但能力也不足。
第三,南明和南宋對軍隊態度也不同。
在秦檜上臺前,南宋對中興四將以及吳氏兄弟還是很支援和看重的,所以他們才能屢屢在戰場上擊敗金軍。而南明所依靠的江南四鎮,一方面成為黨爭的工具,另一方面還被士大夫們所歧視。比如試圖北伐的興平伯高傑被想要降清的總兵許定國誘殺後,其妻想要讓高傑的幼子認史可法為義父,但史可法卻嫌棄高傑早年出身李自成義軍,因此讓高氏子認太監高起潛為義父。這一舉動激怒了高氏部曲。後來高傑餘部對史可法離心離德,最終降清。
基於以上三點,南明自然做不到像南宋那樣偏安江南。
-
3 # 史話海說
前女真,後女真,雖然二者並沒有很純粹的直接的前後傳承關係,但同樣都是出自白山黑水的漁獵民族,同樣擁有驍武憑陵的戰略,又擁有雄才大略的領袖,而且同樣覆滅了中原農耕政權的帝國並取而代之。但二者的區別在於前女真僅僅將實力推進至江淮一帶,並與南宋長期對峙近200年,而後女真則是徹底將大明政權給摧毀了,並享國祚近300年。導致不同局面的原因何在呢?
南宋與南明相比,最大的一點優勢便是經濟實力。
北宋與金國的戰爭,就好像是一場成功的斬首戰。自1125年金國兵伐北宋,至1127年汴梁陷落,僅僅兩年時間便把大宋中樞,包括皇室以及中樞決策體系整體給消滅了。也正因為如此,宋朝並沒有機會進行長時間的深度資源動員,因此經濟基礎遭到的破壞相對較小。
反觀明朝,自1618年撫順之戰,至1644年北京陷落,持續了26年之久,期間還爆發了李自成與張獻忠為首的流民起義。明朝本身就已經遭遇了小冰河期的打擊,長年的戰爭,又使明朝的中央財政不堪重負,尤其是後金多次突破長城邊防深入內地作戰,更讓明朝的國民經濟遭到了摧毀性的打擊;同時,兩大股起義軍殘破經濟於大江南北,黃河左右,又使明朝國疲民敝到了極點;雪上加霜的是,明末政府的貪汙腐敗又使國疲民敝到了極點。多重打擊之下,明朝的經濟局面已經到了瀕臨全面崩潰的境地。南明政權,接手的便是這樣一個爛攤子。
南宋與南明的第二個區別便是重建中樞的過程。
南宋的創立者趙構無論是以資歷,還是身份,還是繼位合法性上均無可指摘。1125年宋金開戰之後,趙構先是以親王身份去金營議和;1126年金軍包圍開封,再赴金營議和,但被宗澤強行留在磁州,後被任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負責募兵勤王;1127年,靖康之變後,在應天府繼位稱統。從這一過程來看,雖然是無意中,但其繼位是有鋪墊的,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了文武大臣的支援;另外,趙構其他具有繼承權的兄弟大多隨二帝被金兵擄去,也說不上有競爭者。所以,從北宋殘破到南宋重建的過程十分順利。重建中樞之後的資源動員效率便高了很多。
更重要的一點,正是因為趙構順利且合法的繼承了皇位大統,以他為中心的新中樞也由此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各地實力派,包括文武兩套班子都大力擁護,期間沒發生過足以傷筋動骨的投敵現象。
南明的情況就要差了許多。由於明朝奉行宗室守藩屏的政策,並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封藩制度,大量的親王被分封到各地。在中樞尚能正常執行的情況下,還能夠鎮得住各地藩王。當李自成攻陷北京,中樞大臣或死或降,崇禎的合法繼承人也盡數沒於亂軍之中。而此時,大明僅親王就有靖江王、魯王、遼王、唐王、襄王、淮王等近10位之多。這樣便給了各地實力派蠢蠢欲動的機會。雖說功高莫過救駕,但中樞沒了,救駕是救不了了,於是退而求其次,功高莫過從龍。於是,各地軍頭大佬們紛紛打起了如意算盤,竭力試圖憑藉自己手中的實力或者話語權將自己地盤上的親王送上龍椅寶座,以爭取在未來的朝局中爭取更多的權利。就這樣,本來就已混亂的大明政局更是雪上加霜。
也正是因為南明中樞的難產,導致各股力量的缺乏一個效忠物件,因此在對清兵作戰時根本不能形成統一合力,不僅常常相互掣肘,甚至也不乏彼此間兵戎相見,更有大批大批的明軍在失勢將領的統領下投降了清朝。此消彼漲之下,南明朝廷的局勢頓成風中燭,瓦上霜。
如上所述,南宋正是因為繼承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經濟體系,而且新中樞的建立較為順利和有力,才能夠依託江淮之險迅速組織防線,生生遏制住了金國的攻勢,在此之後 又能迅速恢復國力從而形成了長期對峙之勢。而南明也正是因為國民經濟殘破至極點,而且新的中樞體制遲遲不能建立,導致剩餘資源被無效耗費掉,最終在清軍的強大攻勢力不甘覆亡。
-
4 # 扎心君
1崇禎皇帝準備不足,直系親屬,三個兒子被一勺燴了,南明出來了15個遠房王爺,大家你爭我奪,內耗嚴重。南宋趙構是宋徽宗的唯一兒子,宋欽宗的唯一弟弟,也難怪,靖康恥,其它都做了金兵的俘虜。名正言順。
2南宋出了岳飛,韓世忠,吳曦吳階等明將。明朝的名將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都被崇禎帝禍害掉了,左良玉又病死了。鄭成功書生氣,十足,南京城下,被清軍騙得團團轉。李定國孤掌難鳴。鄭成功孤懸海外。
3趙構還是有一定能力的,母親地位低,從小不受待見,文武雙全,做人質時,太優秀了,金人懷疑是個假王子。南明幾個王爺,骨氣還可以,切無一人堪用。居然還有從當時的紅燈區,秦淮河從青樓裡搶美女做妃子,也是天下奇聞。
4北宋滅亡,非常快,運氣的成分很大。方臘,宋江,鐘相楊么起義均未成氣候,明朝和清朝打了幾十年,互相知根知底,明朝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張獻忠,外有滿清,饑民遍野,氣數已盡。
5明末,黨爭頻繁,先東林黨,閹黨,後復社,馬士英互相內鬥不息。國家精神耗盡。南宋雖然風雨飄搖,金兀朮搜山撿海抓趙構,趙構基本上控制住軍隊,大權在握。趙構無論再難,軍餉,糧草均由朝廷供應,不讓軍方將領染指。所以,岳家軍有條件,餓死不打虜,凍死不拆屋。
6左良玉和馬世英,江北四鎮,孫可望和李定國又內鬥不止,鄭成功也不配合,自顧自,最後一點基礎,也耗光,原因一言難盡。
7南明,科舉制度發展到高潮,八股文取士,書呆子氣多,誤國太深,缺乏經世濟用的人才。孫可望民政能力強,本來和軍事上李定國搭配挺好,為了封秦王的虛名,最後被政治正確的極左逼反。滿清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吳三桂跑得屁顛屁顛的,最後天下定下來,再收拾不遲啊!
回覆列表
同樣是女真遊牧民族出身,都處於該民族的旺盛上升期,都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威名,同樣面對漢人王朝退至江南半壁江山的殘局,後金政權可以滅掉南明政權而金朝滅不掉南宋政權,主要在於南明和南宋政權各自內部形勢不同。
一是南明政權國勢糜爛至極,大勢不可挽回。南明政權承襲明朝政權的衣缽,在崇禎皇帝執政十七年間,國勢日漸糜爛,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經久不息,甚至愈演愈烈,外有遼東戰線後金政權攻城略地,建章立制,正處於急速上升期。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前,明朝國勢早已處在“抽心一爛”的地步,大臣們與皇帝離心離德,面對國家危難,文臣仍忙於黨爭不肯為國分憂,甚至還有與李自成和後金政權暗通款曲之舉;武將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朝廷正失去對軍隊的有效控制。眾多文臣武將都抱著投奔新主的打算,缺乏與國共榮辱的信念。而北宋滅亡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趙氏皇室威望仍然很高,臣心民心仍聚集在趙氏皇室旗下,加上內無大規模內亂,宋高宗趙構南渡後,可以很快地整頓軍備,很快出現了以“中興四將”為代表的優秀將領和以“岳家軍”為代表的強大軍隊有力地保證了南宋政權的維繫。
二是南明正統皇位接班人難產,而南宋可以迅速集聚在趙構旗下。在李自成進攻北京前,崇禎皇帝沒有充分考慮到時局的艱難,沒有及時將太子朱慈烺送往留都南京以備不測,在城破前夕才將三個兒子送出城,但為時已晚。這就使得留在南京的群臣等不到法定接班人繼承大統,群臣各懷心思,提出福王潞王桂王等多個方案,沒法提出能統一人心的皇帝人選,後來即使推出了福王朱由崧為帝,也是無法服人心。假如太子朱慈烺能成功來到南京即位,其在法統上最正統,可以有效凝聚民心,團結抗清力量。反觀南宋,由於康王趙構是為數極少逃出生天的宋徽宗兒子,擁立其為皇帝在法統上無可爭議,可以較快地收攏力量,整頓軍備。
三是南明面臨的對手清政權戰略更成熟,打算更長遠。金朝君臣最初只是打算在北宋身上大撈一筆,因內部意見不統一,甚至最初沒有長期佔據中原地區的打算,僅打算設立緩衝區,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張邦昌的偽楚政權。在給了南宋君臣喘息整頓的時間之後,金朝君臣才統一思想大舉南下試圖征服南宋。但此時南宋政權已相對穩固,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初步形成了“中興四大名將”的軍事格局,湧現出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名將,能夠有效抵擋住金朝的軍事進攻。
在有范文程洪承疇祖大壽吳三桂等漢人文臣武將指點下的清朝政權打算更加長遠,其目的就是效仿金朝政權入主中原,不但馬上從盛京遷都北京,還極力籠絡歸降的漢族文臣武將,讓他們成為自己南下的前驅馬前卒,還趁南明君臣內訌之際,果斷南下趁勢消滅南明政權。這樣處在上升期又有成熟戰略長遠打算的對手實在是南明最不想遇到的。
政治上勾心鬥角,軍事各自為戰,再加上大批文臣武將投靠滿清,助紂為虐,這就使得南明面臨比南宋更艱難的局面,由此造成了“南明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