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星大本營1

    1.提供水源:溼地常常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溼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

    2.補充地下水:我們平時所用的水有很多是從地下開採出來的,而溼地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從溼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如果溼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

    3.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溼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護溼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系統。

    4.保留營養物質:流水流經溼地時,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被溼地植被吸收,或者積累在溼地泥層之中,淨化了下游水源。溼地中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溼地農作物。

    5.防止鹽水入侵:沼澤、河流、小溪等溼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於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過多抽取或排乾溼地,破壞植被,淡水流量就會減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減少了人們生活、工農業生產及生態系統的淡水供應。

    6.提供可利用的資源:溼地可以給我們多種多樣的產物,包括木材、藥材、動物皮革、肉蛋、魚蝦、牧草、水果、蘆葦等,還可以提供水電、泥炭薪柴等多種能源利用。

  • 2 # 子非鹹魚

    溼地對於人類的重要作用遠遠超出我們的固有觀念和想象。

    我們都知道地球有三大生態系統:森林、海洋、溼地。

    我們對森林和海洋並不陌生,而且日常的環保等領悟講的也比較多,但是對於溼地生態系統就比較陌生。其實溼地對於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一點都不比森林和海洋弱。

    溼地有著“地球之腎”的稱呼。溼地的型別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其中自然溼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 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溼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按照廣義定義溼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但是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

      概括來說,溼地對於人類甚至是生態環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下八個方面:

    一、天然蓄水庫

    溼地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水。一部分水積存在溼地地表,還有大量的水儲存在植物體內、土壤的泥炭層和草根層中,因此人們把溼地稱之為“天然蓄水池”或“生物蓄水庫” 。

    沼澤溼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質,土壤中草根層和泥炭層孔隙度達 72% ~ 93%,飽和持水量達 500 ~ 10 000g/kg,甚至更高,每公頃沼澤溼地可蓄存 2000 ~ 15 000立方米水量。湖泊溼地更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水庫。中國湖泊總貯水量約 7077 億 立方米,其中淡水貯水量佔 31.8%。素有水鄉澤園的長江中下游湖群佔有重要地位, 約 750 億 立方米水量 。

    二、調蓄洪水

    湖泊、沼澤溼地能夠暫時蓄納洪水,爾後緩慢洩出,從而減輕洪水威脅。長江每年的汛期都將過量的水流入洞庭湖和鄱陽湖。據資料顯示:1998年特大洪水期間,洞庭湖調蓄水量為 269.13 億 立方米,佔入湖總水量的 32%。鄱陽湖不僅調蓄鄱陽湖水系五河的來水,而且對長江干流洪水也具有一定的調蓄作用。1998 年鄱陽湖對五河來水的調蓄水量為 357.36 億 立方米,佔入湖總水量的47.4%。

    沼澤對河川徑流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流少,減少一次降水對河川徑流補給量,使匯流時間延長;二是降低洪峰,使當年來水不能在當年完全流出。洪水被儲存於溼地土壤中或以地表水形式滯留在沼澤溼地中,減緩了洪水流速和下游洪水壓力。

    三、補充地下水

    溼地作為一種長期存在、有著豐富水資源的自然生態系統,往往與區域地下水含水層有直接水文聯絡,當溼地水位低於周圍陸地潛水面時,就會產生地下水入流,如果溼地的水位高於周圍潛水面,地下水就會流出溼地。沼澤溼地補給地下的方式有直接補給和間接補給。直接補給是水分透過沼澤土壤直接滲透進入含水層;間接補給是指水分首先水平運動透過土壤進入位於可滲透性的土壤或河流,然後透過河流基底補給地下水,從而調理溼地周圍地下水,使其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四、保護海岸及控制侵蝕

    河口、海岸溼地植被由於植物根系和堆積的植物殘體對海岸具有強大固著作用,可以削弱海浪和水流的衝力和沉降沉積物,因此海岸溼地如同海濱長城一樣保護海岸、控制侵蝕。

    溼地植被通常具有發達根系,根系生物量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30 倍,並透過分泌有機物質將土壤顆粒連結起來,起著穩固作用。例如具有 “海上森林” 之美譽的紅樹林, 具有消浪、緩流和促淤作用。海濱紅樹林沼澤,在臺風盛行的東南沿海地區,有著明顯的防風護堤作用。有資料記載:1959 年 8 月 23 日廈門地區遭受 12 級特大臺風襲擊,但是惟有龍海縣寮東村 8 m 高的紅樹林保護下的堤岸安然無損,而廈門附近的青礁村,由於紅樹林遭受破壞,一年就衝崩堤岸7 m。

    五、天然空調器和加溼器

    由於水的熱容量小於地面,吸熱和放熱都較慢,所以溼地上氣溫變化較為緩和,而乾燥的地面上氣溫變化則較為劇烈。溼地透過水平方向的熱量和水汽交換,使其周圍的局地氣候具有溫和溼潤的特點。

    炎熱的夏季,湖沼溼地對周圍氣溫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其距溼地愈近,影響愈大。乾旱地區的溼地,給周圍地區的生產和生活帶來良好影響, 以新疆博斯騰湖及湖濱沼澤溼地為例。距離湖沼越近, 降溫作用越強,對極端最高氣溫也有調節作用。從沼澤溼地與裸地不同高度氣溫日變化看,在各層高度上都是沼澤溼地氣溫低於裸地。因此說溼地具有冷溼效應。現以三江平原沼澤溼地與裸露耕地氣溫垂直分佈為例,兩者在 0.2 m,0.5 m,1.50 m,2.0 m,其氣溫差均是溼地氣溫低於裸地0.4 ~ 2.6℃。

    溼地透過與周圍的水汽交換,增加周圍地區的空氣溼度。特別是 5 ~ 9 月影響十分明顯,冬季影響較弱。以新疆博斯騰湖和湖濱沼澤為例,溼地對周圍溼度的影響與溼地距離有關,距溼地愈近影響愈大。

    六、碳匯和碳源

    溼地是一種比較活躍的生態系統型別,它與陸地、大氣圈、水圈作用的絕大部分生物地球化學通量有關。溼地中有機質的不完全分解導致溼地中碳和營養物質的積累,溼地植物從大氣中獲取大量的 CO2,又透過分解和呼吸作用以 CO2 和 CH4 的形式排放到大氣中,溼地碳迴圈過程受氣候條件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溼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庫,在全球碳迴圈中起著重要作用。儲存在泥炭中的碳總量為佔地球陸地碳總儲量 15% 。溼地碳儲量取決於溼地型別、面積、植被、土壤厚度、地下水位、營養物質、pH 值等因素。

    碳匯,溼地特別是泥炭地中儲存著大量的碳,因此說溼地是碳“匯” 。中國泥炭地面積 10 440.68平方千米,其中泥炭沼澤面積佔70.72%,為7383.65平方千米;儲存著 15.03億噸有機碳。泥炭沼澤溼地所積累的碳對抑制大氣中CO2 上升和全球變暖具有重要意義。據穆爾等估算,全球沼澤溼地以每年 1 mm 堆積速率計算,一年中將有 3.7 億噸碳在沼澤地中積累。

    碳源。溼地也是溫室氣體的重要釋放源。溼地中有機殘體的分解過程產生二氧化碳和甲烷。全球天然溼地每年釋放的 CH4 約為 10 億~ 20 億噸,全球水稻田每年甲烷的釋放量約為 2 億~15 億噸,分別佔全球甲烷總釋放量的 22% 和11%。

    如果泥炭被開採並作為燃料燃燒,將迅速地把泥炭中積累的大量碳氧化,使幾千或上萬年來由大氣中 CO2 形成的有機物質重新以 CO2形式返回到大氣中,這時泥炭沼澤溼地就變成了碳“源” 。據實測,三江平原泥炭沼澤溼地開墾後,有機質含量平均下降 39.5%,有機碳量總共減少 471 萬噸,現有的泥炭庫中有機碳比 20 世紀 80 年代減少了 35% 左右

    七、天然汙水處理廠

    透過降水、河流泛濫、潮汐、地表水和地下水進入溼地的各種物質有營養物、汙染物及各種泥沙等,因此溼地是營養物質的“匯” ;營養物質的輸出使得溼地又成為營養物質的“源”和“轉換器” 。

    溼地特別是沼澤溼地、河流泛濫平原溼地和湖濱溼地,不僅有助於減緩水流速度,而且有利於沉積物沉降和排出。隨著水流進入溼地的物質常常附著在沉積物顆粒上,所以溼地具有滯留沉積物的作用。

    降解汙染物。溼地具有很強的降解和轉化汙染物的能力,以至於世界許多地方都透過建立人工溼地來淨化汙水。溼地中有許多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們的組織中富集重金屬的濃度比周圍水中濃度高出 10 萬倍以上。許多植物還含有能與重金屬鏈結的物質,從而參與金屬解毒過程。特別是水湖蓮、香蒲、蘆葦對含高濃度重金屬如鎘、銀、銅、鋅、釩等的汙水處理效果十分明顯。

    吸納多餘的營養。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以及農田施肥流失的營養物質,經過溼地的濾過作用,一部分營養物質被阻止進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經化學、生物和物理作用,營養物被滯留和分解,被溼地植物吸收。

    八、生命的搖籃

    由於溼地處於水陸系統的過渡地帶,因此溼地的動植物性質、結構兼有兩種系統的部分特徵,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特點。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獨特的生境和豐富的遺傳物質。

    許多鳥類都喜歡溼地環境,特別是水禽將溼地作為其主要活動場所,其中有的是珍貴或有經濟價值的鳥類。中國有 1/2 的珍稀鳥類以溼地為支撐;亞洲的 57 種瀕危鳥類中,在中國溼地生活的有 31 種;全球 15 種鶴類,在中國溼地已發現 9 種。

    中國三江平原溼地是西北太平洋許多珍貴魚類重要產卵和繁殖場所,如鰉魚、大馬哈魚、鱘魚等;洞庭湖及湖濱沼澤溼地,水系發達、河口密佈、沼澤和水生植物繁茂,餌類生物極為豐富,是魚類的棲息地併為索餌提供優良條件。

    溼地也可稱為“生物超市” ,它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中國溼地型別多樣、面積大、生境獨特,決定了其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特點。據初步統計,全國溼地中有高等植物 2276 種,野生動物 ( 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2000多種,溼地中的鳥類約佔全國已知鳥類總數的 1/3,溼地魚類 1040 種,佔全國已知魚類的 1/3。沼澤中還有許多珍稀、瀕危的動物和植物。

    人類生存的家園,溼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逐水而居,依賴溼地從事生產生活活動,孕育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即使是在發達的工業化社會,人類仍然離不開溼地。溼地為人類提供食物來源、工業原料、藥材、燃料等多種產品,還能夠提供旅遊、航運等服務。溼地溼地還為無數文人、墨客提供了創作靈感和藝術素材,溼地也是許多傳統文化和宗教的聖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裡東吳所有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