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汝岑媽媽
-
2 # 野孩子臭丫頭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有有效期的,一般認為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
❗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想要建立和提升孩子的安全感,把握好孩子的4個關鍵期、做到7個點事半功倍。
1.前依戀期(0-2個月)
嬰兒用抓握、微笑、哭泣和凝視成人的眼睛等方式開始與他人親密接觸。一旦成人做出反應,嬰兒就用微笑或全身性活動給予應答。這一階段的嬰兒可以識別母親的氣味和聲音。但是,還沒有實現對人際關係的客體的分化,因而對任何人都表現出相似的行為反應,可以接受來自陌生人的關注與愛護。
2.依戀關係建立期(2-7個月)
嬰兒開始對熟悉的照料者和陌生人做出不同的反應,渴望更多的身體撫摸和擁抱,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可以影響周圍人。
當他發出訊號時,期望照料者做出反應,但仍然無區別地接受來自任何人的關注。
3.依戀關係明確期(7-24個月)
嬰兒對熟悉照料者的依戀很明顯,表現出分離焦慮。照料者離開時,嬰兒會變得難過和焦慮。除了用哭聲抗議照料者的離開,一兩歲的嬰兒還可能跟隨並爬到照料者的身上。可以說,他們把熟悉的照料者當作安全基地,並從中獲得情感支援。
4.互動關係階段(18-24個月以後)
語言的迅速發展使得嬰兒能夠理解媽媽的離開,以及預測媽媽的返回,於是分離抗拒下降。而且,嬰兒還會與照料者協商,使用請求和勸說來改變離去的現實。也就是說,寶寶學會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而有意地行動,並考慮他人的情感與反應。
他們的哭泣不再是一種機體內部狀態的完全自動化反應,而是召喚母親的手段,他們能根據寶媽的反應和寶媽與他們的距離調整哭喊的強度。
寶寶安全感的9個tips:
從現在起,請給寶寶多一些安全感。當他對陌生人露出恐懼的表情、當他拉著你不讓你離開、當他在你熟睡的時候哭鬧不止時,請提醒自己,你應該多陪伴孩子,正是因為對這個世界還缺少信任,所以他更需要你的疼愛。
無論你有多少理由,這些事情請你一定要記住哦:
1、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對寶Bora說至關重要,你陪著寶寶的時候在看手機、電視,那不是高質量的陪伴。
2、請重視寶寶入睡之前的陪伴。無論多忙,至少保證每天穩定的陪伴時間。
3、不要因為孩子粘你而責怪他,這正說明了你的陪伴不足。
4、別拿寶寶和其他孩子比較,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請理解並無條件接納他。
5、不要威脅寶寶,不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類的話,只會加重寶寶的不安。
6、做好防護措施,然後放心讓寶寶去玩,少說“不要碰”、“危險”、“不要動”之類的否定性語言,不要讓孩子認為世界到處充滿危險。
7、 如果要外出,不要偷偷離開。一定要告訴寶寶,即使寶寶會哭也要告訴他:“媽媽2個小時就會回來。”讓他意識到跟媽媽短暫的分開,媽媽還會回來。從“媽媽去上廁所”、“媽媽去廚房拿東西”到“媽媽下班就回來”逐漸拉長時間。
8、不要當孩子的面吵架,尤其是夫妻倆。請明確的告訴孩子你們愛他。
9、請做一個情緒穩定的陪伴者。我是一個情緒不夠穩定的媽媽,所以深知媽媽隨時爆發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共勉,不斷告訴自己做一個情緒穩定的陪伴者。
安全感好不好,3歲前未必顯現,但3歲以後可以明顯看出來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情緒更加穩定,更有勇氣挑戰各種新事物,更加優於社交。幼兒園入園,是一個很好的考驗。
-
3 # 瓊媽育兒記
如何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種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由言行等方面的表現所帶來的一種感覺。
孩子的安全感最早應該追溯到胎兒時期,在孩子還在母親子宮內的時候 ,胎兒對各種因素所引起的母體子宮內、外環境的變化都是較為敏感,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給他(她)創造一個穩定的、平和的、舒適的孕育環境,例如透過讓母親在孕期保持身心愉悅的狀態、父母用溫柔的語調與胎兒進行對話,防止母體出現突發的外力傷害等方式來帶給胎兒足夠的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與母親的依戀關係,最早表現為對母乳的需求是否能及時、足量;母親在陪伴嬰兒時聲音的柔和度、目光和撫摸對孩子來說也非常的重要,伴隨他漸漸的長大,在他(她)有需要時(例如哭鬧、飢餓、恐慌)母親及照料者是否能及時出現,地方有句俗語叫“夜崽不離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以上這些方面我們做的相當好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好的基礎,再發展到到幼兒時期、學齡期、青春期孩子安全感的來源相對就要複雜一些,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家庭環境 和諧、穩定、有愛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2.父母之間親密關係的好壞 我們常聽一句話說“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或者我們要再加上一句“媽媽愛爸爸”。好的親密關係有利於孩子保持情緒的穩定和擁有足夠多的安全感 3.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正確方法 民主型、鼓勵式的教育方法都可以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因為當孩子長期在這種氛圍中成長,就在潛移默化中擁有了足夠的自信與底氣。一個自信的、樂觀的、被愛包裹的孩子的安全感,能差到哪裡去呢?
-
4 # 彤言稚語
1、優質的陪伴
如何讓孩子喜歡你,讀懂孩子的行為,跟你說心裡話,最重要的是陪伴。
《偷影子的人》的主人公在童年時期便經受了由於父親出軌而導致的家庭離異,父愛的缺失導致了他性格的膽小和懦弱。他的同學馬格也由於冷漠、麻木不仁的家庭教育,使得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關愛他人,也造成了他以暴力應對一切的性格。
所以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有研究表明 :0-6歲的兒童如果缺乏母親的積極陪伴,會在親密關係上形成不安全的依戀風格,影響他長大後的社交、甚至婚戀關係。
2、跟孩子多溝通
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從小,在女兒每一次求關注的時候,我們從不吝嗇讚美的語言;每一個好的表現和細微的進步,我們都能及時捕捉到並給予表揚和鼓勵,她的內心是強大並自帶安全感的。
女兒兩歲半去上託班,完全沒有上演母女分別的苦情大戲,沒有被所謂的分離焦慮症困擾。反倒是我們大人感覺有點不適應,不是應該哭著喊著要回家找媽媽的嗎?
我想這就是家庭給予她的關懷和力量,讓她內心充盈,不懼怕分離。
3、家庭成員情緒穩定
小嬰孩可以透過你的感官知道你的情緒,當孩子被無條件接納時會獲得價值感,心理營養需要持續不斷的補足。
再大一點的孩子會從你穩定的情緒中獲得安全感,反之亦然。
記得有一次,同事家的孩子連續一禮拜兒子到12點還不肯睡覺,大晚上拿著剪刀剪線頭,不小心把同事的腿給戳到了,疼痛加上疲憊不堪的睡意,一向講道理的同事對著兒子一通大吼,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舉動,兒子驚恐的看著她,瞬間同事又後悔了。
所以媽媽的情緒一定要儘量穩定。
-
5 # 七寸憂傷
安全感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經歷,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我們的感覺和感受,如果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那我們就有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鬧、痛苦的、缺少愛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Life
生活
有些家庭氣氛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
這對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
長期感情不和,寡言少語
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
時間長了會損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家庭的氛圍
家長會經常
拿孩子的短處
跟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
作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優秀
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
不應該只從單方面
應該善於發現有點
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要把讚美留給孩子
哪怕是小事
多鼓勵
也會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言而無信
那麼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孩子就會漸漸地不再相信自己的家人
甚至會對任何的事情都產生懷疑
所以說到就要做到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回覆列表
學會安慰孩子。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一些生活道理,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給孩子講明道理,讓孩子能夠完全從無助和失望中走出來,讓孩子變得堅強。
營造和諧環境。
我們應該進一步營造和諧的環境,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直接決定著他的性格是否能夠健康養成,如果孩子的身邊環境不是非常溫馨和舒適,就會讓孩子感到恐慌。
融洽親子關係。
我們應該儘量和孩子之間保持一種融洽的親子關係,因為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有親疏遠近的,所以,家長總是喜歡批評教育孩子,自然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
培養獨立意識。
孩子應該具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因為,孩子的能力培養要在平時上下功夫,孩子如果不懂事,不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嗯,不能夠獨立承擔後果,那麼,一旦失去依靠,就會沒有安全感。
夫妻達成共識。
夫妻之間,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達成共識,因為兩個人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產生分歧,更不能讓一方與另一方的意見背道而馳,這樣容易讓孩子無所適從。
6
拒絕溺愛孩子。
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不要溺愛孩子,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如果溺愛孩子,則會讓孩子缺少主見,也會讓孩子成為父母身邊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所以應該適當讓孩子學會獨立。
7
訓練孩子思維。
訓練孩子的思維是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的一件事情,因為,孩子的思維能力如何變強的話,就會讓孩子變得意志堅定,也會成為一個勇敢的孩子,自然能夠更加具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