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聊讓你開心

    只能說古代保守,現在時代應隨時代發展而盡孝,近量不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各有各的生活空間,經常看望老人,有新鮮感,陪老人吃點喝點聊聊,內外情況,近量聊一些老人愛聽的,不讓老人為自已擔心,不跟老人聊個人問題,老人問就說挺好,多觀查老人行動和身體情況,這就是盡孝了呀,我就是這樣做的呀。

  • 2 # 我是過期雜誌

    愚孝,是當代人強加給古人的,在當時的條件和認知下,為了孝敬父母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都可以被認可!古時候,人們為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創造了孝這個字,認為父母給了自己生命,又花費大量甚至畢生精力來培養孩子,孩子長大後理應感恩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有的人長大後不孝敬父母,古人認為這樣的人是畜生,不配做人!怎樣盡孝,首先要有孝心,要知道我們來自哪裡,又是怎樣長大成人的,父母為了我們犧牲了多少!要心懷感恩!其次,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難免會有傷惜離別,我們要儘可能的留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就像小時候照顧我們一樣!即使不在父母身邊,也要常回來看看,實在不能回就影片,打電話問候!工作丟了可以再找,父母不在了就再也找不著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世間最大之悲哀!最後,父母終將先離我們而去,若有未競之事,做孩子的要儘可能幫父母完成願望,讓父母遂願而去不憾此生!父母的身後事,要心懷敬意的按照當地習俗辦理,不可太過隨意馬虎!《論語》裡早已指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3 # 董海發

    儒學的思想精華就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

    儒學的思想精華——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家庭倫理價值觀.

    解放以後,特別是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以來,我們把孝親文化視為封建意識不斷加以批判,使幾代人缺乏孝悌教育。一直到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報》出了一個專版,題目是《弘揚孝道,共建和諧》,建國整整58年,黨報才第一次把“孝道”當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正面提出,隨後,中央和各地電視臺,相繼開辦了“孝行天下”欄目,各地也開始評選孝老愛親楷模。國家也從2010年開始給年滿60歲的老人發放養老金,給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高齡生活補貼。

    一、什麼是孝?

    孝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什麼是“孝”?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象形文字,充滿了人生智慧。

    “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意思就是兒女把父母頂戴在頭上,這二個字結合起來就是“孝”。

    孝是一體,不但父子是一體,上一代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

    孝字的構成,上有老、下有子,說明孝反映了老與少,大與小,父與子的家庭倫理道德關係。老在上慈愛子,這是人的本能,這是父母的責任,父母陪伴我們一天天長大;子在下支撐老,這是人的覺悟,這是兒女的孝親,兒女陪護父母一天天變老。一個“孝”字是父母本能與兒女覺悟的無縫對接、有機統一、完美融合。如果僅僅有父母本能的仁慈,沒有兒女覺悟的孝敬,就會出現不和諧的畫面:父母的心就像溫暖的太陽照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就像冰冷的石頭壓在父母心上。

    二、什麼是孝親?

    孝親——就是指基於血緣的孝養、孝敬、孝順父母的家庭倫理道德。

    1、孝親的兩大核心概念

    一是感恩——感恩父母是孝敬父母的起點和源頭,是做人的根本和起點;

    二是責任——百分之百地擔當起家庭責任,贍養父母、呵護妻兒、善待家人,永遠感念父母養育生命的恩情,永遠用行動回報父母養育生命的恩情。我們為什麼說,2016年2月23日墜樓自殺的西安中學高三學生林嘉文是天才少年、缺德人才呢?因為剛剛18歲的林嘉文,既不是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報答父母的孝子,也不是擔當家庭責任的男子漢,僅僅是個會學習的史學天才、能思考的史學奇才、善寫作的史學怪才罷了!

    2、孝親的三個根本內涵;

    一是孝養父母——養父母之身,孝是自然親情,烏鴉反哺、小羊跪乳,孝養父母乃人之常情。

    二是孝敬父母——悅父母之心,無論將來長大幹什麼,不讓父母擔心、傷心、羞辱,是最低的孝敬;能讓父母放心、高興、自豪,是最高的孝敬。

    三是孝順父母——聽父母之命,未成年聽父母的教誨、上學後聽老師的教導,長大後聽祖國的召喚。

    三、什麼是孝子?

    孝子——就是聽父母之命、養父母之身、悅父母之心、諫父母之過、侍父母之病、祭父母之魂的好兒女。

    1.在自己未成年時要聽父母之命;

    2.在父母年老時要養父母之身;

    3.在自己成長的全過程要悅父母之心;

    4.在父母有過錯時要諫父母之過;

    5.在父母有病時要侍父母之病。

    6.在父母過世時要祭父母之魂。

    四、用一定的禮儀表達對父母的孝心、感激、敬意

    我們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怎樣用禮儀來表達對父母的孝心、感激、敬意呢?那麼《禮記》中有一句話:“德輝動於內”、“禮發諸於外”,就是說,你的內心要有一個“德”字,這個“德”字在發著光輝,你的合於禮的行為就會自然流露於外,我們內心感恩父母,自然會在禮節上表現出來。

    孝的禮儀有三種:

    一是鞠躬禮。

    鞠躬禮是常用的一種比較隆重的禮儀,既可以對父母,也可以對大家,但很多人不會鞠躬,欠欠身體,點點頭都不是,

    真正的鞠躬禮有六大要點:

    1.頭——隨身體彎曲而低下去,如果有帽子,要脫帽;

    2.腰——彎曲15到90度;

    3.手——男子自然下垂,女子雙手疊放在小腹;

    4.腿——自然併攏,立正;

    5.眼——目光平視;

    6.意——心懷恭敬,從容、端莊、喜悅。

    二是跪拜禮。

    跪拜禮是隻對父母、長輩、祖先表達極度尊重和恭敬的禮儀,行雙膝跪地、三跪九叩是最莊嚴最隆重的禮儀,其要點是雙膝跪地三次,每跪一次磕頭三次,在跪地、彎腰、低頭的瞬間讓對方感到真誠與尊敬。(封建社會,臣民、臣子對皇帝三跪九叩是基於皇權的淫威,並不是真正的感恩)。

    三是洗腳禮。

    洗腳禮是兒女對父母表達恭敬和尊重的重要禮儀,要求兒女放下自己的形象,俯下身子,給父母搓腳,給老人腳面、腳底、腳趾、腳後跟按摩,用手心接觸腳心,用心靈溝通心靈,用行動打通親子血脈至情。

    綜上所述,所謂孝親文化,就是孝養、孝敬、孝順父母的行為規範。

  • 4 # 韻嘯

    朝代不同,構思不一,歌頌和描述沒人見證。對父母。話是好的聽,壞的勸,時時關心,象對自己孩子一樣,近似,就行!

  • 5 # 紹興李珍

    古代二十四孝,有人說那些都是愚孝,對嗎?當今應該怎樣盡孝?

    感恩邀答:

    《孝經》是大經,相當於古人的憲法;接著後面就出現了《弟子規》的目,相當古人的細則;最後面是《二十四孝》的舉例說明,相當於古人的華表。這是一套系統傳承工程。

    中國在2011年,評選出當代《新二十四孝》;並在2012年,提出了《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相當於條目即細則。

    我把“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摘錄如下:

    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2、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

    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親自給父母做飯;

    5、每週給父母打個電話;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學會上網;

    10、經常為父母拍照;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開啟父母的心結;

    13、支援父母的業餘愛好;

    14、支援單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21、和父母一起鍛鍊身體;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我們大家一定要明白:提出孝道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人能夠自覺地去做到,也就是說,可以從心而做,並且是多樣性,象《新二十四孝》每個案例舉一個即可,不必是一色面孔。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是同等要去做的,並且是全民性的,這樣才會有意義。

    象這樣的“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大家只當作標語而忽略了。

    孝是從心而發,心有所悟:感為人父母之不易,三年不離懷抱的恩情;喝母乳與之血肉相依的情懷,我們需要的是努力講明這些道理,讓民眾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到即可。

    舉個例:我們現在最不認可古人“埋兒奉母”之說,我想告訴您的是:我們還沒到選擇上輩或下輩的時候,若真碰到這個人間之慘劇,就很難說了。比喻我們現在子獻肝給父為孝,當我們作古人時,子嗣也會說愚孝的。敬奉!

  • 6 # 小梅243340106

    我們應該去除糙泊,取其精華,現在是21世紀,人的壓力大,獨生子女面臨更大的壓力,有時不是他們不孝,是社會環境的因素,我們要多理解。

  • 7 # 慧光2787

    二十四孝,讀來非常感人,令人淚崩。

    但是,有許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是愚孝,令人扼腕。

    責二十四孝者,往往以郭巨埋兒,指為殘忍、不人性,似乎有理。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 。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郭妻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痛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讓母親捱餓,便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下糧食供養母親。"在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見有一罈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既孝敬母親,又兼養孩子。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美名傳遍天下。

    郭巨之孝,感天動地,以悲劇開場,喜劇結局。

    這種孝,是在迫不得已之下而為的,不然,母親只有餓死。可以說,郭巨的選擇,雖令人不忍,但決非殘忍、愚孝。

    宋代末期,襄陽被元軍圍困六年,城中糧盡,老百姓以子女交換它人子女而食,這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那些聰明者,以現在的飽暖有餘,啖不嫌精,來評價歷史事件,才是真殘忍,真愚昧。

    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無二十四孝之孝可以諒解,因為那是至孝。譏諷二十四孝,必為天地鬼神所不容,各各珍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海關樂島冬天有旅遊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