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達人540

    人文攝影我理解就是:人文紀實攝影。那它難在哪裡呢?

    一,難在器材的選擇上。選單反加7O∽200長變焦鏡頭,這樣拍出來的片子,缺乏親近感,空間被壓縮後,就會太平面了,沒有視角衝擊力。選單反加35定焦鏡頭,視角與人雙眼看物差不多,但要拍出好片子,又離被攝人近了,被攝者容易查覺,加之快門聲音大,近拍的話多數人會排斥。選傍軸相機加50定焦鏡頭,它個頭小聲音小,是人文紀實攝影的利器,像佈列松,吳家林等大師都是用它們拍出曠世佳作來的。

    二,難在選題材上。人文紀實攝影要選好題材,講好故事,這就考驗攝影人文化素養了,題材千千萬,只有選好了題材,才有可能拍出前人沒想到沒拍到的佳作來。

    三,難在拍攝上。人文紀實攝影要真實性,就不能擺拍!拍攝過程中全在抓拍,這就要攝影者有等待時機、預判時機的能力去偷拍。還有難在構圖,題材好、時機抓的也好,最後構圖不好,或主題不突出、或色彩雜亂、或片子裡要素太多等都會影響到作品受不受歡迎。

  • 2 # 葉子映像

    在外面旅行拍片子時,跟一個偶遇的德國同行聊過類似的問題。在器材和技術已經不是制約的情況之下,人文攝影最後的進步,應該是自己的閱歷和心智的集合,是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如果用鏡頭講故事,在電影中,你有很多框架去講述一個故事,而在攝影作品中你只有一個框架,因此一切都必須是正確的,包括主題和表達方式,我認為這是人文攝影裡的最大的挑戰。當然,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和豐富的經驗。

    圖片拍攝於塞爾維亞國家舞蹈團的排練室。她們正準備下午的表演,儘管觀眾就我一個人(因為是一個旅遊拍攝專案,其實只需要一兩張照片),她們依舊一絲不苟的化妝、彩排。很善意的一群人,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 3 # 齊國長城走遍

    我們從6年的風光轉入人文,建資料夾時取名“補遺”,覺得拍攝量會很小,連儲存檔也沒準備一個大的。走起來才知道,這是對前頭6年的大顛覆。最初準備拿出三年把齊長城全線拍一遍。從關口下的一個山村起步,兩年過去了,我們還在那裡。

    由於拍攝齊長城主題未變,從風光轉過來也不覺很難。覺得最難是開頭一段,不敢把鏡頭對準鄉民,有很長一些日子鬼鬼祟祟,跟當賊一樣,隨著拍攝時間延長大家彼此熟悉起來,拍攝已經很自然了。當初恨不得工具極端微小,恨不得拿一隻電影裡常看到的間諜紐扣相機,慢慢我們看到,鄉親們其實還是認可大一些的,他們的理念大代表正規和專業,給他們上大的器械,有尊重意味。

    他們也納悶我們拍這麼多片子做什麼,我們說積累素材做大專題。這就像車展妹子面對手機拍攝不興奮,鄉親們不屑手機拍照,他們知道那是髮網上,專業相機,可以做“大專題”。

    如上所說,要想順利,這裡一個大的經驗是框出一個“區域”並長時間堅守這個“區域”,直到你成為這個“區域”一部分。

  • 4 # 發現珠海

    個人覺得人文攝影最難的是如何使作品更具有時代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

    人文攝影並不是簡單的現場記錄,它是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感的代表性表達。這需要攝影師要熱愛生活,關注時事,有豐富的社會閱歷、生活體驗,敏銳的眼光,矯健的身手,善於發現捕捉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畫面。這些能力需要一定時間和實踐的積累。因此攝影師要想在人文攝影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需要平時多做一下幾方面的訓練;

    一、人文生活體驗的積累:多去外面觀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地方,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人物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有哪些什麼特別的地方。

    二、關注時事動態,關注歷史文化:既要了解當下,也要了解歷史,社會的發展具有延續性,每個地方、每個人物都有時間的發展軌跡。每個時間段都有哪些關注的重點和要點,圍繞這些去尋找代表性的畫面,更容易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

    三、多向人文攝影大師的作品學習:學習大師們拍攝思路、表現手法、分析作品的取景構圖、人物表現、場景特徵取捨等等,為日常的攝影實踐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四、就是日積月累的拍攝實踐:攝影除了理論上的學習積累,還需要持之以恆的拍攝,只有透過大量的拍攝練習,才能使大腦、眼睛、手部動作達到高度的協調統一,不會輕易丟掉那些精彩的瞬間。

    五、拍攝後的總結反思:每次拍攝完了都需要及時的整理歸檔,一方面是總結本次拍攝好的

    以及不足的地方,下次碰到類似的場景如何改進提高,另外對每次的照片進行資料規整,記錄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重要資訊,以免時間長了容易丟失和資料混淆弄錯,並方便以後進行專題創作時方便查詢。

  • 5 # 一成

      我就不說什麼是人文攝影了。因為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哪個權威部門對人文攝影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一搜出來一大堆。但基本可理解為人類社會,文化等關鍵詞。是以記錄人類社會文化為主的攝影活動。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是記錄人類社會文化的攝影活動。那麼其難度究竟在哪裡呢?有朋友說是拍攝器材難選,也有朋友說是拍攝題材難選。要我說人文攝影最難的地方,一不在攝影器材的選擇,二不在題材的選擇。

      最大的難度,在於人文攝影師個人素質以及對所拍攝題材的瞭解深度和思考。

      我理解的人文攝影,不是常出去掃掃街,拍點新奇的東西。也不是出門了,拍一些旅遊點的景觀及風土人情。又或是採風般下到村裡拍攝一堆貓狗,小孩老人等等。這類的照片,充其量只能稱其為人文照片。而不能算是人文攝影。就算是經常拍攝這類題材的攝影師。也只能算是拍攝人文照片較多而不能稱為人文攝影師。

      原因很簡單,對所拍攝的題材沒有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的拍攝,僅僅止於人文攝影的皮毛。如果對產生這種社會現象的原因等因素沒有任何探究的話。怎麼能說是人文攝影呢?我這樣說難免空洞了。那舉例說明吧,很多朋友都去過西藏,想必對藏民朋友的信仰頗為感動。很多朋友拍攝了一堆磕長頭,或者辯經之類的照片,其中也不乏很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但朋友們是否想思考過,同為佛教信徒,為什麼只有藏民朋友磕長頭,而其它信徒不磕?又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辯經這種“學術研討”形式得已傳承600年之久?不是讓大家都研究藏傳佛教,僅僅是舉例而已。朋友們可推而廣之地思考一下。

      咱們再來看看解海龍的系列作品,<<希望工程>>對農村基礎教育是怎樣的關注與思考。

    再看看焦波的系列作品<<俺侈俺娘>>。作者30年如一日拍攝了12000多張照片。對自己爹孃,又是怎樣的一種關愛!  所以人文攝影,是對一個問題的長期深入的研究與關注,是對一種文化現象有較為全面深入的瞭解。所拍攝出來的系列作品,才能稱為人文攝影。

      對拍攝過一些人文照片的攝影師來說,人文攝影其實剛剛起步或者還沒起步。我無意得罪誰,我只是表達我的觀點。現在攝影圈內魚龍混雜亂象叢生。有些攝影師打著藝術的招牌,實為獵奇。拍風光破壞環境,拍人文欺負百姓。到農村採風,拍小孩一定要流鼻涕的;拍老人,一定要皺紋堆壘的。為追求視覺衝擊,一定要將相機頂人家腦門上。象這樣的拍攝毫無尊重與關愛,又怎麼可能拍出好的作品?又怎麼可能是人文攝影呢?

      人文攝影是一門嚴肅的攝影門類,有心從事人文攝影的朋友們,還是沉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一下吧。好奇沒有錯,獵奇不可取。

  • 6 # 全利88

    好的人文攝影師,都應該段子高手,有故事的人,必須要有很強的人文關懷理念,才能發現人間至情。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每天能看到最多的,也許就是人了,但是,同時我們感覺最少的,可能同樣是人……

    其它的定義先別管,任何一張能稱得上“人文好片”的圖片,它們能不具備故事性嗎?反過來說,沒有任何故事的片子,能稱為“人文照片”嗎?

    難點兩個。

    第一,當然是拍攝,場面是有趣的。

    第二,就是故事……

    我拍不好,也許我們大部分人都拍不好,但是,完全不影響我們對故事性的理解。同樣的場景,類似的畫面,能力強的人,就能給你一個像模像樣且完整的故事……這就是差距!

  • 7 # 朩朩不是木木

    我沒有拍攝經驗,也不懂攝影,但我會經常看攝影作品,尤其喜歡人文。很多人愛看老照片,然後內心浮現一種或者是共鳴或者是情懷的東西,能產生共鳴的,也就是照片有感染力,它會深入到你的內心,觸碰你的神經。比如最著名的一隻禿鷲等待一個將死的非洲兒童還有一隻肥大的白人的手輕握著一隻無比瘦弱細小的非洲兒童的手之類的照片。

    而能讓你產生情懷的,照片要有故事或者反映時代背景。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照片的時候,內心產生的想法是:哦,原來那個時候的人是這樣生活的啊,原來這裡曾經是這樣的啊,能夠讓人有這種想法我想就是人文攝影的最好體現了。

  • 8 # 拍客張光林

    人文攝影看似簡單,但是具體創作和拍攝又確實很難。難就難在不但要寫人更要寫“文”。寫文就得讓讀者閱讀出畫面深處、畫面之外和看不見但能想得出(當然,仁者見仁)的東西,有思想和啟迪的東西含括在裡面;就像一壺好茶越品越香,就像一杯好酒越嘗越有甘甜。

    第一、構圖之前先構思。拍攝人文和一般記實片和活動片不太一樣的是,在拍攝前有一定的時間可以備課和準備。

    這一段時間就得想一想,面對此情此景,我想拍什麼,根據具體元素,我能拍什麼,估計拍成後能表達什麼,未見其人先見其“影”,在頭腦裡先形成一幅畫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思”。

    第二、拍攝之時要“大掃除”。根據自己的構思,決定元素取捨,能表達主題的堅決不要放過;與主題不相關聯的堅決去除,記住大家們的忠告——攝影其實就是在做“減法”,不必吝嗇。

    第三、善用光線來渲染。光線的運用得當往往是拍攝成功的法寶,它可以用來渲染氣氛、製造氛圍,強化主題、表達思想。具體怎麼運用不好細說,但是一般而言,巧妙動用逆光光線是常用的手段。

    第四、後期手段再點睛。這個就無需細說。

  • 9 # 使用者5529405324

    人文紀實攝影的確很難,難就難在真實反映人和事物的一瞬間狀態,只能靠快速抓拍,沒有多少思考的餘地,對相機的操控也必須相當熟煉。可以想象,在極短的時間內要兼顧好題材、構圖、用光、對焦等事項,不能出大的差錯,否則就會錯失良機。題材的選擇事前是很難有準備的,靠的是攝影者的感覺,這是平常積累的攝影意識的瞬時爆發;對相機的操控也是靠平時反覆練習,達到熟練自如。

  • 10 # 流浪者Ranger

    人文攝影最難的應該是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和渲染的情緒,能讓人透過作品的畫面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並引發思考,這才是一幅好的人文作品。

    單純的展現一個畫面,還原一個事情的某一個狀態,那頂多算新聞攝影,紀實攝影,想要上升到人文的概念,那除了要有攝影的技術和裝置,當然技術和裝置不是最主要的甚至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拍攝者的思想和觀察力,這個不是靠練技術和提升裝置所能解決的,這個需要文化的積累和歲月的底韻的提煉,上升到一個人的綜合精神層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蒜心怎麼醃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