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將噯福斯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佔領長安,控制雍涼,還於舊都,居高臨下是諸葛亮數次北伐的終極目標。
與其說佔據長安,不如說佔據關中,關中地區是古代爭奪天下最好的跳板,進可出函谷關直取山東,退可據天險自守。在三國之前,秦據關中而得天下,劉邦據關中而得天下。
如果諸葛亮能佔據關中,蜀漢將有三利。
一得關中即可下涼州,雍涼二地向來是緊密連線,得關中則阻斷了曹魏和涼州的聯絡,涼州地本就和曹魏關係生疏,諸葛亮得關中之後,得涼州易如反掌。控制了涼州,就意味著控制了肥美的河西走廊,控制了古代王朝少有的產馬地。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補充人力物力,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極大的彌補了蜀漢騎兵不足這個嚴重問題,對蜀漢是大有裨益。
二得關中可大幅提升國力
關中地區有渭河灌溉的為何平原,有良田沃野可養兵十萬,有充足的人口可做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進可攻,退可守。諸葛亮一但控制雍涼,形式將逆轉。
三得關中可威脅洛陽,許昌。
諸葛亮北伐最大的難題就是崇山峻嶺阻隔出兵不便,糧草運輸不便。但是有了關中,關中就可以作為蜀漢東征的基地,益州漢中就成了大後方,從關中出兵非常方便,出函谷關就能兵臨洛陽,直逼曹魏都城,曹魏甚至還要被迫遷都。
總之得關中,蜀漢就再次有了爭奪天下之資本,而且得關中要比得荊州要好得多。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3 # Krumlov
我覺得諸葛唯一的機會就是荊州不丟,然後關羽、諸葛兩路北伐,也許還有機會。荊州一丟,諸葛一路之兵北伐,毫無機會。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諸葛亮北伐的第一目標真不是長安,是長安以西的雍涼及隴右地區。第二目標才是長安,第三目標是天下。
公元215年,劉備攻佔益州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願意,當時劉備說:取了涼州就會歸還荊州。劉備這句話也就是說當時的戰略目標首先是涼州,當然也可能是劉備忽悠孫權的權宜之計。
等到諸葛亮掌權北伐時,諸葛亮的五次北伐,無一不是以雍涼及隴右為目標。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在斜谷設疑兵,親率大軍攻祁山,祁山在哪?長安以西的隴右。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陳倉在哪?長安以西的雍州。
第三次北伐,攻佔武都、陰平二郡。武都、陰平在哪?在長安的西南,在涼州及祁山以南,攻取涼州的大後方。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出祁山,圍攻滷城,還是在長安以西的隴右。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斜谷,攻佔武功,與司馬懿對陣五丈原,五丈原在哪?長安以西的雍州。
回到題目來,如果諸葛亮佔領了長安,接下來如何發展呢?
回想諸葛亮的隆中對,此時天下形勢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蜀漢已失荊州,現在佔據益州及長安,此時蜀漢的情況,非常類似於秦國統一天下的形勢,諸葛亮的最終目的是統一天下,無論有什麼困難,諸葛亮都會這麼做。
佔領長安後的第一步,就是派兵封堵函谷關與武關,堵住曹魏反撲長安的戰略通道,保證長安的東部邊境安全;同時與東吳交好,協議聯合瓜分曹魏,保證益州的東部邊境安全。
第二步是派兵奪取雍涼及隴右地區,穩定長安的大後方,打通長安到涼州的通道,對於涼州的割據勢力,以勸降為主,打擊為輔,派魏延討伐涼州,封魏延為涼州牧,鎮守涼州。
第三步,修復長安到漢中的道路,及漢中到隴右的道路,在長安附近屯田,加強糧食收入,遷移益州人口到長安附近,鞏固長安周邊的力量。將隴右的戰馬送入長安附近,積極備戰,同時召募涼州騎兵,參與訓練。
第四步,聯絡東吳一起攻擊曹魏的襄樊及南陽地區,東吳攻襄樊,蜀漢出武關,攻擊宛城及南陽地區。同時聯絡鮮卑首領軻比能攻曹魏西北地區,聯絡遼東公孫淵攻曹魏的北方四州,即使他們不攻也沒關係,至少要讓曹魏知道諸葛亮在聯絡曹魏的敵人,讓曹魏分散兵力。
第五步,諸葛亮率蜀漢主力出函谷關,直搗曹魏都城洛陽,同時另一路蜀軍從宛城及南陽地區北上洛陽,洛陽陷落,佔據糧草重地敖倉及軍事重鎮滎陽。
第六步,效仿秦統一六國,或劉邦統一天下,對曹魏實施戰略攻擊,集中力量擊敗曹魏,統一中原。
諸葛亮佔領了長安,只完成了第二個小目標,在實施這些行動後,能否統一天下,則要看天下大勢如何發展了。
-
5 # 歷史寶藏
佔領長安,是諸葛亮興復漢室的重要一步。
可惜,這一步蜀漢始終沒有跨過去。
劉備軍拼盡全力戰勝曹操,奪取了漢中,這裡也成了曹操北伐的前沿陣地。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祁山這個地方,是秦嶺的一個關口,由此向北,便進入了隴右,就是關中盆地的西邊。以隴右望長安,可謂觸手可得。
諸葛亮戰略上最接近長安的時候,也就是馬謖丟街亭那一次,最終含恨而歸。
西安,這是一座讓諸葛孔明朝思暮想,輾轉反側的寶地,如果蜀國佔據了長安,控制了關中盆地,則不僅可以發揮諸葛亮善於屯田的優勢,將關中沃野變成蜀漢征服天下的大糧倉,再也不用為蜀道斷糧而苦。
更重要的是,還能居高臨下,東出函谷關,以高屋建瓴之勢,攻打洛陽,進而佔領許昌。
這也是諸葛亮和劉備計劃好的奪取天下之路徑。“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然而,歷史沒有如果。蜀漢先失荊州,再被阻於秦嶺,孔明空負白首,也沒能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悲可嘆矣。
-
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小編以為,諸葛亮就算佔領長安,蜀漢也不可能恢復漢朝天下首先,小編要提醒一下,曹魏的首都不在長安。據史料記載,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所以就算諸葛亮收復長安,最多也就是在士氣上打擊了曹魏,卻不會滅掉魏國的根基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北伐曾到過:街亭(甘肅秦安)、陳倉(陝西寶雞東)、五丈原(陝西眉縣西南),此三處為其遠征最遠抵達的當地。 姜維曾單獨征戰到了狄道(臨洮),與郭淮戰於洮西(臨洮西),這是他到的最遠當地。所以無論諸葛亮還是姜維,蜀漢都離長安遠著呢,樓主所謂諸葛亮“北伐佔領長安”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而且就算諸葛亮佔領長安,蜀漢也是很難守住這個大漢舊都還是實力問題,東漢末年。天下十三州中,蜀國只佔其一,吳國佔其二,魏國三分天下尤其二,假設諸葛亮收復西京,但是雍涼之地國小民弱,諸葛亮很難就地徵兵,曹魏雖然丟失涼州,但是剩下的青州,幽州,幷州,冀州依然會給曹魏生長出無盡計程車兵和錢糧,蜀漢在大平原上與曹魏決戰,是很難敵得過的,退一萬步說,魏國一旦式微,吳國為了平衡一定會撕破吳蜀聯盟轉而聯合魏國夾攻蜀國,這樣一來,蜀漢就陷入了危機。
-
7 # 淨月暖陽
諸葛亮北伐,主要目標就是長安。所以才有了在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建議兵出子午谷,奇襲由夏侯楙這個公子哥駐守的長安。
為什麼諸葛亮對長安城心心念念,矢志不渝呢?
蜀漢丟失了荊州後,只有益州和漢中兩地,人口只有90萬人,戰爭資源少得可憐,修養生息多年,全國總動員,也不過只能集十萬之兵。加之周圍都是高山峻嶺,糧草運輸困難,無法支撐部隊持續作戰,到後來,諸葛亮不得不屯田解決補給問題。
“天府之國”最早指的並不是四川的成都平原,而是關中平原。古時地理生態環境,和現在大有不同。關中平原自春秋戰國時,經歷數百年秦國的發展治理,農業發達,糧產豐富,人口眾多。戰國時就可發起幾十萬人的大戰,並最終關中子弟打贏了天下。漢劉邦也是從此出發,與項羽爭奪天下,建國後又以長安為都,關中又被重點建設了一百多年。至三國時,屢經戰亂,可關中仍是全華人口聚集區之一。有人口有糧食才有軍隊,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得關中後,自然得經略雍涼,長安一得,雍涼就被隔絕,很難堅守,必被諸葛亮所得。雍涼產戰馬,這可是重要戰略資源。要想與魏逐鹿中原,沒有強大的騎兵,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四川不是產馬之地,川馬雖耐力十足,方便翻山越嶺,可身材矮小,更無速度,是不能做戰馬馳騁的。
如果諸葛亮得了長安,應該首先是與民修養,溝通蜀道,收復雍涼,獲取民心。經過幾年的積蓄力量後,再視機而動,效法劉邦、韓信,與魏爭天下吧!
回覆列表
我很喜歡這個問題。因為我希望諸葛亮北伐成功。
諸葛亮北伐佔領長安,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他已經先行佔領了涼州,然後才佔領長安。經過大戰之後,蜀軍肯定損失很大,急需修整;新佔領的大片區域也需要鞏固統治。所以,諸葛亮會派相當兵力(可能是3萬人)固守潼關,控制關中東大門。主力在長安集結,一邊休整,一邊擴充。同時,也防備魏國繞過潼關,從山西西渡黃河,偷襲長安。
第二種,諸葛亮先佔領關中長安,涼州還在魏國的控制之下。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必須解決涼州這個後顧之憂,然後才能東進。所以,諸葛亮會派兵扼守潼關,堅守不出。然後大軍西征,蕩平涼州。一舉控制整個大西北。
隨後開始為期一年的整軍備戰。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都會休整至少一年的時間。萬事俱全以後,才會發起對魏國的全面進攻。有兩條進攻路線可以選擇。第一條,是東渡黃河,進攻山西,然後過太行山,佔領河北、山東,從而在西、北、東北三個方向上形成對曹魏的戰略包圍。選擇這條線路的好處是,魏國的都城在洛陽,統治中心和重兵集團都在河南,進攻山西、河北、山東,正是避實擊虛,能夠迅速取的戰果,獲得廣大的土地和人口。
缺點是,進攻洛陽就要直接與魏國展開決戰。魏國重兵防守,蜀軍短期內很難攻克洛陽,頓兵堅城之下,勢必不能持久。山西魏軍可能偷襲長安,也可以進攻潼關、切斷蜀軍的後路。河北、山東各地勤王之兵一到,極有可能把蜀軍殲滅在洛陽城下。
就算是蜀軍攻克了洛陽,向北進攻河北、山西也不容易。而且很可能會被東吳在背後偷襲。
那麼河南地區的蜀軍就會陷入曹魏、東吳南北夾擊的被動局面,搞不好就要全軍覆沒。
綜上所述,諸葛亮的最佳進攻路線,就是東渡黃河,經山西,佔領河北、山東,沒有後顧之憂,然後大舉南下,一戰滅魏。
緊接著攻取荊州,掃平東吳,一統天下。
之後,休整三年。派一偏師,出涼州,收復西域。派精銳騎兵10萬,出遼東漠北,維護北部邊境。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闊四海,併吞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