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帝之大千世界
-
2 # 微史春秋
所謂的狄仁傑被神化是指其被藝術化。
就像《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加工一樣,狄仁傑也被刻畫為斷案如神的神探人物。
然而拋開被“拔高”的神探形象,狄仁傑首先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其政治貢獻並不存在被拔高的地方。
一、政治貢獻突出狄仁傑最受後人稱讚的地方在於他的“孤忠”。
他侍奉武周,但是心存大唐,最終說服武則天恢復李唐江山,可以說延續了大唐。
就是這一點,或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名垂千古。
歷代對此讚譽不斷。
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傑也。武侯處三分偏安、敵強君庸,危難疑嫌莫過如此。狄梁公處周唐反變、奸後昏主,危難嫌疑莫過於此。為武侯難,為梁公更難,謂之人傑,真人傑也。
又如:
舉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傑以一身徇唐,非孤立於睽離之世乎,乃下薦洛州司馬張柬之,薦一柬之而五柬之,合與仁杰而六,周復為唐,仁杰之志行矣。
從統治者角度來說,狄仁傑的忠臣身份是他們需要大力弘揚宣傳的正能量,所以
後人給狄仁傑修造祠堂,歷代都進行保護。
二、神化的是狄仁傑的神探形象狄仁傑的神化不像關羽,關羽時真正被神化為“神”,而狄仁傑被神化的是他的斷案推理能力。
這首先要感謝一本小說《大唐狄公案》。
而近年來,中國導演也以狄仁傑為主角,拍攝了不少電視劇和電影。
對於我來說,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系列那是印象深刻,狄仁傑的形象真如故事裡反覆提到的那句話一樣:
“大人真乃神人也!”
-
3 # 青青愛歷史
狄仁傑是一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需要由其出馬解決的都是密切關乎民生甚至危及到國家社稷和穩定的重大案件,敵人一般也是具有相當強大實力和作案水平的組織。而且一般由皇帝欽定其破案,以類似欽差大臣的身份出面。
因而狄仁傑斷案一般都是從大局著手,剖析敵人的作案動機和手段、行動軌跡等等。只要抓到敵人,狄仁傑通常是有先斬後奏的生殺大權,在案件處理上有很大的自由度。這類重大案件的兇手一旦落網,往往顯而易見,人人得而誅之,只要不觸及皇帝利益,一般並不要求狄仁傑提供完備的證據。
狄仁傑善於抓住案件中看似離散無關的關鍵點並建立聯絡,甚至抓住案件與案件之間的關聯點,同時透過深入虎穴、易裝民訪等比較“野”的路子攻破敵人防線、抓住兇手。而且由於狄仁傑面臨的案件多數影響範圍廣、涉及利益大、角力錯綜複雜,因而往往需要動用其政治能力與軍事力量,同時需要相當高的戰略水平和戰術技巧。而且還要有一個開掛的小夥伴…
比如在《神探狄仁傑》“使團驚魂”一案中,大周對突厥延續幾十年的戰爭剛剛暫息,百姓夢寐以求的和平呼之即來。突厥議和使團連同前去迎接的護衛隊除開掛的李元芳一人外,一百多人卻全部被殺死在戈壁之中。
這種舉國震驚、驚動皇帝的命案,如果不及時加以處理,難以穩定軍心和確保國內穩定,而且兩國平息的戰火必會重燃,邊防人心惶惶、搖搖欲墜。賦閒彭澤的狄仁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其學生張柬之舉薦破案,狄仁傑不僅官復原職,而且被召回京專門調查此案。
在這一案中,狄仁傑力排眾議將嫌疑最大的李元芳收為左膀右臂,在一步步的分析斷案中識破假劉金和“蝮蛇”虎敬暉,最終抓住幕後黑手長樂親王之女金木蘭李青霞,才告破此案。而這一案背後牽扯到的幕後勢力,則一直到“蛇靈案”結束才算徹底清剿。這其中涉及的政治角逐、軍事對抗與戰略博弈之難度,可見一斑。
因此狄仁傑斷案不僅僅只是斷案,更是與敵人在政治、軍事、戰略戰術等多方面的博弈。這種博弈甚至拓展到與鄰國政治高層的較量。
至於包拯。在周杰版《少年包青天》中,包拯的設定是廬州才子、斷案奇人,由於其屢破奇案,為人正直善良、重情重義,而得到朝廷八賢王和皇帝的賞識。
在劇中,包拯斷案一般不用顧慮上層的政治角逐和軍事對抗,更多的焦點在於案件本身。而其破案通常是在前期大量積澱、觀察與分析的基礎上,偶得靈感,最終破案。與狄仁傑破案不同,包拯破案依賴細節分析和破案手法,以及靈光一現的想法。
當然包拯和狄仁傑的相似之處是都有一個開掛的助手,狄有李元芳,包有展昭。
-
4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狄仁傑為什麼會被神化,以至於地位很高,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狄仁傑生平狄仁傑,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從汴州判佐一直高升到當朝宰相。(狄仁傑,劇照)
狄仁傑為什麼會被神話,以至於地位很高?首先他是武則天稱帝后,第一個能夠全身而退的前唐朝官員,武則天透過殺戮手段奪取皇位,前唐官員如長孫無忌等人都被武則天用計謀一一殺害,而狄仁傑能夠在武則天的手上善始善終本身就是一件奇事,所以說狄仁傑這個人不簡單。(武則天和狄仁傑,劇照)
其次,狄仁傑和當時的酷吏來俊臣,魏王武承嗣時有過招,每次都能在他們手上逃出昇天,並且鬥而不死,越鬥越來勁。
作為大唐最後要求的復辟者,主張要求武則天歸天后,立李家子孫為帝,恢復大唐神器,以己之力最後還是做到了,被人驚為天人。(魏王武承嗣劇照)
最後,狄仁傑一生為官,兩次做宰相,終身清廉,為民請命,剿匪除惡,懲治腐敗,剷除貪官,輔助武則天建立起盛唐大業。他為治理國家和許多地方立下大貢獻。
作為大理寺的主理人的時候,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筆不停批,日益辛勞,把積壓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員達17000人之多,事後竟然一個喊冤的都沒有。他作為長管刑法的最高長官,匡扶正義,依法治案,減少冤假錯案,我們現在看的神探狄仁傑就是以他作為大理寺長官為原型而拍攝的。所以他被後世稱為神探狄仁傑,也是實至名歸的。(狄仁傑判案公平公正,以至於被神話)
以上就是狄仁傑被人神話的原由,他命運多舛,屢屢遭受別有用心的朝廷官員或同僚的陷害與打擊,幾起幾落,但還是化險為夷,也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正者無敵。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以供參考。
-
5 # 有些歷史太調皮
狄仁傑一生確實傳奇,才德兼備,膽識過人,破案無數,屢建奇功,深得高宗和武則天信任,要說他被神化,我認為也未見得,作為人,他確實稱得上神人,至於地位很高,全是因為其才幹的緣故,並非神化的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破案奇才,一年處理案件17000多件。
據《中國通史》記載,公元676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也就是後來說的大理寺,主管案件審判的官員,當時陳年舊案堆積如山,狄仁傑一看,心都涼了半截,但他向來心繫百姓,不能不管,於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短短一年的任期,他就處理17000多件案子,件件都處理得公平合理,沒有一個喊冤叫屈的。唐高宗聽說此人剛正不阿,才華橫溢,決定提拔他做侍御史,這職位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紀委書記。
▶智慧過人,廉潔正直,承認造反機智自救。
狄仁傑得到高宗賞識,提拔為“紀委書記”,一直盡忠職守,不畏權勢,面對高宗和武則天他都直言進諫,有次,高宗因為大將軍權善才不小心砍了昭陵的一棵柏樹,就要處死大將軍,狄仁傑認為一棵樹不至於判死刑,高宗無奈,只好流放權善才,武則天執政後,想建造大像,要花幾百萬,狄仁傑認為此舉勞民傷財,不宜奢侈,帝王更應做出表率,武則天一想,狄仁傑確實是為國為民,也就罷了,以小見大,連皇帝他都敢直言進諫,更何況貪官呢?正因為如此,他招惹了很多貪官汙吏的嫉恨。
公元692年,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謀反,他被捕坐牢,來俊臣準備刑訊逼供,狄仁傑一想,罷了,與其被打死,不如認罪算了,他等待機會,某天他趁管理鬆懈,偷偷寫了狀紙,並放在棉衣裡,轉送出去給自己的兒子,讓他呈給武則天,武則天本來也不大相信他會造反,於是親自審問,最後真相大白,他才又做了宰相。
▶從宰相到“國老”,他深得武則天的敬重。
狄仁傑任宰相期間,知人善任,先後推舉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人,後來都當了大官,甚至有人成了宰相,他根據這些人的優勢,委以重任,使得國家有才能的人都得以高效使用,因此,武則天在位期間,相當依仗狄仁傑,有難處理的事情,都要和他商議,狄仁傑晚年時,武則天直接稱呼他為“國老”,死後更是罷朝三日,異常悲痛,並追封他為梁國公。
回覆列表
狄仁傑這個人物也算得上是歷史上面的名人了。他經歷過三個朝代,但是就算在國家動盪之中他也沒有被官員拉下馬,這足夠說明了他在政事上面的能力。
有些佩服他的人專門本寫了一本關於狄仁傑的書,在書中將狄仁傑整個人都神化了起來,但其實事實上狄仁傑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法院中的法官,他並不是查詢線索的人員。那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將它這樣呢?大概就是因為,為了突出狄仁傑在判案上面的嚴謹吧。他並沒有像很多官員一樣只聽所謂上訴人的一面之詞就判定了案件,而是在蛛絲馬跡中推理出邏輯的漏洞。對於他而言,他並不畏懼什麼高官權貴,曾經在看到將軍和右街門郎中被抓的時候他心存懷疑,覺得這兩個人性格並不像所謂的殺人犯,於是自己上書懷疑,整理好自己所得的線索之後,向皇帝進行一番清楚說理,最終這兩個人被進行無罪釋放。這是歷史記錄中的一個小片段,從這裡我們就能看的出來他性格中不懼皇帝威嚴,不怕有地位大臣的威逼的一面。但是狄仁傑並不是一味的死板,他懂得如何靈活變通,透過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角度來判斷自己是否思路清晰沒做錯。
在判斷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他不會一味的偏袒,也不會一味的嚴謹。罰也有人情,大概說的就是他吧。很多時候狄仁傑所在的那個地方政治都十分的清明,因為那些人知道這個人,非常的愛護自己所管制的人民,因此,那些地方暴亂也非常的少。
當初因為這個國家經歷過武則天上位,在那一段時間裡面,朝廷非常的動盪,畢竟女人當上皇帝的例子極少。這個事情也給了其他國家想要進攻的機會,當時,有一個部落想要來進攻唐朝,很多時候因為邊境官員們沒有做好應對,導致邊境的人遭受到極大的損傷和死亡,因此他了解到這個事情之後,透過一些計謀策劃,展示出唐朝極為強大的一面,讓那個部落不敢來侵犯,這也保護了很多百姓的性命。這一個舉動讓的狄仁傑大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