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芓梔

    如果是長期以來的習慣,那己經改不了了

    但如果你的習慣是最近才養成,或是你的自控能好,那應該還能改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 2 # 六月思諾

    在我看來,只要你想去改,所有的習慣都能改變。但是要改變一個習慣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俗話說:學好三年功,學壞三分鐘。好的習慣我們無需去改變,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改變習慣就是培養一個好的習慣,改變一個壞習慣,這都是很困難的事,所以在大多數的人眼中,改變一個習慣是件十分艱難的事。

    由美國作家斯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這本書,講述瞭如何透過微小的改變去形成一個好習慣。

    作者透過每天做一個俯臥撐,看一頁書,每天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從而養成新的習慣。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四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多,從而養成了很多的好習慣,成就了他自己。

    這本書從八個步驟開始培養自己的微習慣

    1,選擇適合自己的微習慣和計劃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3,明確習慣依據,把它作為每天行程的一部分

    4,建立回報機制,獎勵自己

    5,記錄,追蹤自己的完成情況

    6,一點一點量完成,適時加量

    7,完成計劃安排,不高額期待

    8,留意一下自己的習慣,看是否已經把這個習慣培養成。

    最後,願好習慣相隨。

  • 3 # 三級拆書家爾真

    習慣不能被根除,但可以被改變。

    你早上起床會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去看手機、刷牙、鍛鍊,還是去洗澡呢?你是在洗臉前刷牙,還是在洗臉後刷牙?是先系左腳上的鞋帶,還是右腳上的鞋帶?你在出門的時候會跟孩子們說什麼?你去上班會走哪條路?你到辦公室時,是先看郵件,還是先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寫每日工作清單?中午是吃沙拉,還是吃漢堡包?回家時,你是穿上跑鞋跑步,還是端著晚餐在電視前邊看邊吃?

    杜克大學曾在2006年釋出一份研究報告,人每天有40%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而是出於習慣。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確的形態,但其實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習慣構成的。

    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決策結果,其實不然。這些選擇都是習慣的結果。雖然每種習慣的影響相對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吃飯時點的菜,每天晚上對孩子們說的話,你是儲蓄還是消費,鍛鍊的頻率以及你的思維組織與日常工作安排,對你的健康、工作效率、經濟保障以及幸福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新書解讀 | 為什麼我們會痴迷成癮?新書解讀 | 為什麼你培養習慣總會失敗?新書解讀 | 習慣養成真的難如登天嗎?

    今天要為大家解讀的這本書跟以上的3本書都完全不同。上述的3本書的側重點在於如何培養一個新習慣,而《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的側重點在於如何改變一個壞習慣。

    本書的作者是查爾斯都希格,他綜合了近20年科學家與商業機構對於“習慣學”的研究,包括數百篇學術研究、300多位科學家與企業管理者的訪談以及數十家企業的實踐研究成果,分3個部分探討了個人的習慣、成功組織的習慣以及社會群體的習慣。

    作者認為只要掌握“習慣迴路”,學習觀察生活中的暗示與獎賞,找到能獲得成就感的正確的慣常行為,無論個人、企業還是社會群體,都能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

    習慣強而有力,卻也能刻意培養;習慣不能被消除,卻能被替代。

    01習慣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在20世紀9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透過一個老鼠探索迷宮的實驗研究發現,我們大腦中由三步迴路組成。

    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獎賞,能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

    慢慢地,這個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迴路變得越來越自動化。

    習慣迴路就是習慣的運作原理,習慣從來都不會消失,同時我們的大腦是無法分辨好習慣和壞習慣,所以,如果你有一個習慣,那麼這個習慣會一直蟄伏在你的大腦內,等待正確的暗示和獎品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改變壞習慣,建立起鍛鍊或健康飲食等好習慣會很艱難。

    雖然改變壞習慣很艱難,但是透過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格雷比爾的大腦基底核實驗證明,我們是可以透過暗示和獎賞來改變原有的習慣的。

    02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為什麼習慣會發生改變,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鄧吉是一位橄欖球教練,他的訓練理念是透過改變球員的習慣來幫助球隊贏得最終的勝利。他會讓球員在比賽中不要做那麼多選擇,而是讓他們自動地、習慣地對情況做出反應。鄧吉認為:球員並不需要做什麼非凡的事,只需要做好每天的訓練,養成習慣,在做動作時不再需要思考,這樣他們的速度就會很快,對手無法反應。

    球隊老闆經常會問他的問題是:如何創造那些新習慣呢?

    鄧吉認為改變舊習慣是核心,而非創造新習慣。結合習慣迴路,利用好球員腦子裡已經存在的習慣,調整習慣迴路中的慣常行為即可。因為如果新行為模式的開頭和結尾存在一個人熟悉的東西,那麼就更容易說服這個人接受新的行為模式。(wow,這句話太經典了,值得你復讀3遍)

    鄧吉的訓練策略就是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舊習慣迴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迴路中的獎賞,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如果你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你就可以換掉慣常行為,改變自己的習慣。如果暗示和獎賞不變,幾乎所有的習慣都可以被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習慣會發生改變的原因,這就是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03改變習慣的具體方法

    作者透過提煉研究人員找到的習慣運作方式,總結出了改變習慣的4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找出慣常行為

    例如你有一個壞習慣,喜歡每天下午去咖啡館買巧克力餅乾,接著在收銀臺附近一邊跟同事閒聊一邊吃。這就是你自己習慣迴路中的慣常行為。

    第二步:確定習慣迴路中的獎賞

    獎賞對於習慣的養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要素,因為它能滿足人的渴求感。人們往往意識不到背後驅動我們行為的渴求。明確了慣常行為後,我們需要找到這個壞習慣的習慣迴路中的獎賞。透過不同的獎賞實驗,你可以將你實際渴求的物件分隔出來,例如,驅動你去咖啡廳買巧克力餅乾的有可能是對糖的渴求,也有可能是跟同事聊天的需求。

    第三步:找出誘發慣常行為的暗示

    當你確定了獎賞後,剩下要做的就是找到暗示了。心理學家曾經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習慣性暗示都可以歸為5大類中的一類:

    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之前緊挨著的動作

    例如,你想找到“去咖啡廳並買巧克力餅乾”這個習慣的暗示,你可以連續3天記錄下這5樣東西:

    第一天

    1、你在哪兒?(坐在我的辦公桌前)

    2、現在幾點?(下午3點36分)

    3、你的情緒怎樣?(覺得無聊)

    4、周圍有誰?(空無一人)

    5、在買餅乾衝動之前,你做了什麼?(我回復了一封電子郵件)

    第二天

    1、你在哪兒?(從影印機那兒往回走)

    2、現在幾點?(下午3點18分)

    3、你的情緒怎樣?(覺得開心)

    4、周圍有誰?(體育部的吉姆)

    5、在買餅乾衝動之前,你做了什麼?(我影印了一份東西)

    第三天

    1、你在哪兒?(會議室)

    2、現在幾點?(下午3點14分)

    3、你的情緒怎樣?(累)

    4、周圍有誰?(其他來開會的編輯)

    5、在買餅乾衝動之前,你做了什麼?(我坐了下來,因為會議要開始了)

    透過前面第二步的確定了獎賞是暫時散心,透過與朋友閒聊得到消遣。透過3天的記錄,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習慣誘發的時間是在下午的3-4點之間。這個時間就是暗示。

    第四步:制訂計劃(插入新的慣常行為)

    透過以上的3步後,你就可以開始改變你的行為了。透過圍繞暗示設計,選擇能夠滿足你所渴求的獎賞的行為,你就可以制定計劃改善你的習慣。

    例如針對下午買餅乾的例子,你可以給自己制訂一個計劃:

    每天下午3點30分,我會到朋友的辦公室和他聊上10分鐘。

    為了確保記得這樣做,我在手錶上設定了下午3點30分的鬧鐘。你看,這就是暗示不變(下午3點-4點)、獎賞不變(和同事閒聊消遣),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

    04解讀總結

    改變習慣的前提是我們要知道習慣是如何產生、如何改變,並弄清習慣機理背後的科學。雖然我們也許無法輕輕鬆鬆在短時間內改變習慣,因為這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從認識《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的這一刻開始,改變是有可能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賦予你超越習慣的力量。

  • 4 # 閱修悟律

    當然可以,只是需要相應的方法論!

    《習慣的力量》中給出了改變習慣的兩條黃金法則:

    1、習慣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2、習慣改變的原理: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改變中間的慣常行為。

    這裡需要先了解下“習慣迴路”:

    如圖,習慣迴路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三部分組成,但要驅動習慣迴路卻需要有一份“渴求”。

    慣常行為是一種習慣。所謂習慣就是令思考自動化,讓大腦省力的一種方式。習慣在暗示場景出現時,會自動觸發慣常行為;並在慣常行為過後,獲得獎賞。而所謂的渴求則是看到暗示,在尚未行動前就得到獎賞的預期;當預期出現,渴求就可以實現自動地驅動習慣迴路。

    透過分析習慣迴路,書中給出了改變壞習慣的四步驟:

    第一步:找出慣常行為,也就是我們要改變的行為壞習慣。

    第二步:用獎賞做實驗。

    因為驅動習慣迴路的渴求很難被捕捉到,所以需要用不同的獎賞去做實驗,以收集、確認自己的慣常行為主要在哪裡得到滿足。

    我們需要列出新的不同的行為,來逐一核驗我們是否獲得了同樣的獎賞、滿足了相同的渴求,從而找出我們真正的渴求。這是重塑習慣最基本的要素。

    第三步:分隔出暗示。

    到底是什麼樣的暗示觸發了我們的慣常行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引發壞習慣行為的暗示?我們需要從大量日常生活資訊中進行排查,而書中直接給出了習慣性暗示對應的五大型別:

    1、地點

    2、時間

    3、情緒狀態

    4、其他人

    5、之前緊挨著的動作

    第四步:制定改變計劃。

    習慣是大腦自動遵循的行為模式,可以製作出解決渴求的替代方案;然後用替代行為去重新驅動習慣迴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希拉里曾在總統競選時稱:如當選將公佈肯尼迪刺殺案和外星人事件真相,這是擺噱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