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苦瓜大大人

    電視裡面的狄仁傑肯定是添油加醋了的,不過歷史上確實有過狄仁傑這個人,也是處理案件的,不過沒電視劇裡那樣神而已,也就比普通辦案的厲害點點,具體可以參考史書,例如《唐史》這類

  • 2 # 使用者白玉冰

    看看真實的唐朝和歷史就知道,武則天對大唐和大周朝,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則天的大唐繁榮昌盛和法律法規,唐朝夜不關門,想想法律法規有多嚴懲……

  • 3 # 昨夜北風起1

    我們現在對於狄仁傑的認知多是透過電視劇、電影,甚至一些小朋友是因為玩遊戲才瞭解的。歷史上的狄仁傑不僅是一位斷案如神的破案高手,還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貫穿了唐朝前期風雲變幻的歷史,從大唐到大周,再由大周變為大唐,離不開狄仁傑的功勞。

    他生前能對武則天的重大決策產生影響,他死後,也能決定武則天和大周王朝的命運。他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的重要人物。狄仁傑既是武則天最好的幫手,又是她最大的對手。

    後人評價李唐復國,都把首功歸功於狄仁傑身上,這首先是因為發動政變的大臣大多都曾是他舉薦的,而且狄仁傑為人光明磊落,甚至包括李唐復國這件事,他在武則天面前用的都是陽謀,而不是陰謀。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位傳奇人物。

    一、宦海沉浮

    歷史上的狄仁傑可不像電視劇中胖乎乎、一臉慈祥的模樣,少年的狄仁傑長相十分俊朗,這裡還有一個關於他的小故事。

    狄仁傑少年時代文采出眾,相貌俊朗。在進京趕考的路上,有次投訴一家旅店。這家旅店的老闆娘年輕新寡,見狄仁傑英俊儒雅,不由生出愛慕之心。於是在夜裡梳妝打扮之後,敲開狄仁傑的房門,想自薦枕蓆。

    狄仁傑沒有放縱自己,更沒有對老闆娘嚴厲斥責,而是溫和的向她勸誡尊禮守節,並告訴她自己是如何剋制慾望的。老闆娘聽後十分慚愧,向狄仁傑跪謝。後來這位老闆娘堅守婦德,還受到了朝廷的表揚。

    我們講修身養性,狄仁傑不僅做到了,還能感化他人,十分難得。

    狄仁傑明經科及第,先是到汴州擔任判佐,從七品下的小官。官雖小,狄仁傑卻兢兢業業,處事公正。誰曾想卻遭到了一個胥吏的誣告,這使狄仁傑第一次領悟到了官場的險惡。

    所幸的是,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閻立本。

    閻立本是隋唐時期著名的畫家,在這個時候閻立本已經官至右丞相,並且擔任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在巡查的時候,恰好處理了狄仁傑的事情,經過一番調查,閻立本發現狄仁傑不僅無罪,而且是一個大好官。

    於是他找來狄仁傑,對他說:“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這也是成語“滄海遺珠”的由來,好風憑藉力,送我入青雲。狄仁傑這顆遺珠受到了閻立本的器重,推薦他升任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參軍。

    幷州是狄仁傑的老家,在幷州狄仁傑為官十餘年,執法嚴明,公平公正,及時處理案件,從不積壓,無一冤案。受到百姓和同僚的交口稱讚。

    幷州為官之後,狄仁傑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他被調入長安擔任大理寺丞,大理寺積壓舊案很多,狄仁傑憑藉他的聰明才幹,不辭辛苦,夜以繼日,只用一年時間就將歷年舊案審理一清,共計審理17000餘人,無一人訴冤。這是一個驕人的成績,因政績出色,又剛正不阿,彈劾權貴,狄仁傑逐漸受到了唐高宗的賞識和重用。

    唐高宗因身患高血壓,身體不好,武則天得以機會參與政事。史載:“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這一時期,狄仁傑雖與武則天無直接交集,但狄仁傑的所作所為,武則天一切都看在眼裡。

    唐高宗駕崩後,朝堂局勢發生了變化。太子李顯即位一個月後,被武則天廢掉,重立李旦為皇帝。關於李顯有一個很有趣的稱呼是“六位帝皇丸”,這是因為李顯的父親李治、母親武則天、弟弟李旦、兒子李重茂、侄子李隆基都當過皇帝。

    此時的狄仁傑被派到寧州擔任刺史,寧州在今甘肅寧縣,民族雜居,矛盾眾多,狄仁傑採取“撫和戎夏”的政策,使得當地社會安寧,人心安定,同時發展生產,革除積弊,減輕百姓負擔。當地人民為狄仁傑立碑頌德,傳頌他的政績。

    後來狄仁傑接連在幾個地方任職,無論官職大小,是升是貶,他都愛民如子,政績十分突出。公元691年,狄仁傑任鳳閣鸞臺平章事,擔任宰相。

    二、身陷囹圄

    狄仁傑擔任宰相後不久,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被捕下獄。來俊臣此人殘暴無比,發明了很多嚴酷的刑罰。“請君入甕”就與他有關。當時只要落到來俊臣手裡,很難再活著出去,狄仁傑為了不受酷刑,先選擇認罪,然後機智的向兒子狄光遠報信,請求武則天伸冤。

    武則天知道後,重新徹查了此事,釋放了狄仁傑等人,不過官職卻一落千丈,被貶為彭澤縣令。

    雖然經過牢獄之災,官職也一降到底,但是狄仁傑不改初心,在彭澤擔任縣令的時候,發生了旱災,狄仁傑心急如焚,一面請求朝廷開倉賑糧,一面帶領百姓生產自救。百姓為感念他的功德,自發建起了生祠。

    後來,契丹進犯邊境,狄仁傑又充當救火隊員,擔任魏州刺史。狄仁傑不僅整頓軍備,加強士兵訓練,還大力大展農業生產,使得魏州百姓安居樂業。魏州百姓也為狄仁傑建造了生祠,遺憾的是,狄仁傑的小兒子狄景暉後來在魏州任職的時候,貪婪殘暴,百姓憤怒之下就把祠堂給砸了。

    三、迎回太子、光復李唐

    武則天稱帝后,將李顯貶為廬陵王,想要武家人做皇帝,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狄仁傑也一心想光復李唐,不過他沒有像徐敬業那樣選擇起兵造反,也不耍陰謀手段。

    第二次拜相之後,狄仁傑很受武則天器重,狄仁傑也始終以恆心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簡單的來說就是什麼事他都能扯到李顯那去,不過他是很有技巧的。

    有一次,武則天夢見了一隻鸚鵡,翅膀折了,怎麼也飛不起來。狄仁傑就趁機說,鸚鵡,有個“武”字,就是您啊,翅膀就是您的兩個兒子,現在他們只有一個在長安,如果能把廬陵王也召回來,兩隻翅膀就全了。

    當然狄仁傑還有很多勸諫的事例,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在狄仁傑等人的反覆勸說下,武則天也意識到了,復立李唐的呼聲很高,自己繼續統治下去是沒問題的,如果自己一旦去世,武家子弟即位,朝堂勢必一片混亂,武家恐有滅族之禍。

    於是武則天最終決定召回了李顯,並在狄仁傑的建議下,舉行了盛大的儀式歡迎李顯還都。不久後,武則天重新任命李顯為太子,恰好突厥來犯,狄仁傑為幫李顯樹立威信,上書武則天任命李顯為大元帥,他自己擔任副元帥,前去攻打突厥。雖沒追上突厥,但也讓武則天看到了人心所向,李唐的威望。至此,李唐復國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四、桃李滿天下

    狄仁傑不僅有能力,還虛懷若谷。或許是因為年輕時受到過閻立本的提攜,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眾多人才。像宰相張柬之、唐玄宗時期的名相姚崇、將軍李楷固等人。

    狄仁傑與武則天年齡相仿,君臣關係十分融洽。武則天稱呼狄仁傑為“國老”,不讓他行君臣之禮。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惜的說:“朝堂空空也。”

  • 4 # 歷史鑑春秋

    狄仁傑斷案的故事經過影視劇的播放如今家喻戶曉,聞名遐邇;那麼他哪些神乎其神的斷案故事是真的嗎?

    第一、首先根據史料來看狄仁傑斷案的故事是真的,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狄仁傑在地方各級衙門任官,在此期間他斷了好多前任沒有了解的疑難案件,使真兇伏法,良善得以保全。

    其次是狄仁傑生性聰穎 ,有著過人的智慧和獨到的見解,根據疑難案件的特點認真分析,層層剝繭式的揭露案件真相;破案思路新奇,邏輯嚴密,能揭示和還原案件本源,所以在朝野和民間影響都很大。

    再就是他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的原因。第一得益於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根據中國小說創作的《大唐狄公案》;這本小說發表後在海外影響很大;第二是經過民間的加工和流傳,使狄仁傑斷案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和神乎其神。

    所以說斷案的故事是真的,是經過小說和民間的口口相傳才流傳更廣,再經過影視劇的演繹使斷案故事變的神乎其神,這是人為的結果。

  • 5 # 按史索驥

    荷蘭人高羅佩是著名的漢學家,曾寫過一本著名的偵探小說《狄公案》,共發行100餘萬冊,被譯成多種語言。自此,“神探狄仁傑”的名號家喻戶曉。

    狄仁傑,字懷英,唐朝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卒於武周久視元年(700)。他生於官宦家庭,從小接受系統的傳統教育,思維敏捷,遠超常人。後來,26歲的狄仁傑以明經(唐朝科舉考試科目)中第,出任汴州判佐。

    然而,工作不久,這個一身正氣的年輕小夥子被人誣告。時任河南道處置使閻立本在審問之時發現他是個德才兼備的人才,

    稱讚道:“孔子說:‘觀過知仁矣。’你真可以說是滄海遺珠啊。”

    他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

    也許是狄仁傑在地方工作出色,特別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積累了近20年的斷案經驗。唐高宗儀鳳元年(676),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這個官職品級不高,只是從六品,但地位重要,負責京師案件的審判斷罪,同時也複核全國各地的判案。他上任後,明辨是非,秉公執法,一年中解決了大量的奇案、冤案。在涉案的一萬七千餘人中,沒有一人蒙冤,狄仁傑因此成為舉朝聞名的“神探”。小說《狄公案》便是參照這段歷史。

    據記載,狄仁傑斷案以“平恕”著稱。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誤砍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的柏樹而惹得唐高宗大怒,隨即被捕入獄。唐高宗下令處死權善才,這時,狄仁傑卻提出權善才罪不至死。高宗厲聲說道:“權善才置我於不孝之地,必須處死!”皇帝盛怒,狄仁傑卻神色不變,直言道:“現在依照法律,權將軍罪不至死,而陛下堅持要殺,那麼法律就無法取信於人,人們會很茫然失措,這樣法律就失效了。現在陛下因為昭陵的一株柏樹殺了一個大將軍,千百年之後,人們會怎麼評價陛下呢?如果我奉命殺了權善才,那才是真正陷陛下於不道啊。”一席話竟說動了唐高宗,權善才因此被免除了死罪。

    唐高宗調露元年(679),狄仁傑出任侍御史,負責審訊彈劾官員的案件。侍御史,也是負責審訊案件的,只不過物件不是普通人,而是百官,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在任職期間,狄仁傑彈劾了高宗的兩個寵臣、權臣。一是司農卿韋弘機,此人為高宗修了很多宮殿,都特別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因此被免職。另外左司郎中王本立因為受寵,恃恩用事,也被狄仁傑毫不留情地揭露彈劾,而且唐高宗來說情他也不買賬,最終將他拉下了馬。一個從六品的小官硬是為朝廷來了一回整風運動。

    在執掌刑獄的數年內,狄仁傑執法嚴明,伸張正義,使司法的風氣肅然。他懲治了不少惡人,也平息了無數冤案,成為深受百姓擁戴的斷案神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長齡最後結局如何,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