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汕尾海陸明珠
-
2 # 冰涵之角
對於歷史古裝劇我想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去觀看和欣賞的
首先如果是真實歷史改編的我們應該去尊重歷史,從電視中也可以學習到歷史文化,不光要單純看一個電視劇,更應該抱著一種學習和回顧的態度去看,雖然有的劇情是後期加進去或者稍作更改的,在真實的歷史上可能是類似的,但是整體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以及重大的歷史事件是可以學習的,畢竟一部歷史改編的電視劇導演不會改變真實的歷史事件的,也不會以假的劇情去誤導大眾對歷史文化的瞭解。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抱著一種學習和尊重的態度去看的。
其次對於一些不是真實歷史改編的電視劇,就像最近熱播的《慶餘年》就是虛構的一個朝代,歷史上是不存在慶帝這個皇帝的,對於這種電視劇我們就純屬當做生活中日常的樂趣就行了,畢竟不是歷史文化我們也不用去學習什麼,給生活增添點樂趣就好了。
所以,對於不同的歷史電視劇我們應該抱著不同的心態去觀看,畢竟每部電視劇所展現的文化不一樣。
-
3 # 霄林天
歷史題材的古裝電視劇,曾經紅極一時,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詬病,但至今依然很有市場。更多人啃不動晦澀枯燥的歷史書籍,影音為媒介的影視劇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
那麼對於歷史題材的古裝電視劇,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來欣賞呢,我想主要有兩點。
其一,正視影視劇對歷史的改編和杜撰。必須看到這樣一點,影視劇是故事而非正史,它的劇本多為野史和傳說,有的是直接改編自歷史題材的小說。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去欣賞影視劇,也不影響我們品味其中的歷史元素。京劇這樣的傳統藝術也同樣會改編和杜撰歷史,比如經典老生戲《珠簾寨》裡,黃巢就成了狀元。
“甲子年,開科選。山東來了一生員,家住曹州並曹縣,姓黃名巢字舉天。三篇文章做得好,試官點他為狀元。……唐王見他容貌醜,斬了試官貶狀元。斬了試官不要緊,貶了狀元起禍端。”——《珠簾寨》
屢試不第的黃巢成了狀元,而且是由試官所點。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黃巢是狀元”是假的,卻沒注意“試官點狀元”是符合唐朝歷史的。唐朝的狀元與後世明清時代不同,唐代科舉分常科和制科。其中常科由禮部侍郎主持,最終將錄取名單以狀子的形式呈給皇帝,這排在第一名的位於狀子的頭部,也就成了“狀頭”,又稱狀元。所以唐朝的狀元並不一定需要經過殿試,由皇帝欽定。
所以短短的一句戲詞,既有杜撰,卻又在細節上符合歷史事實。
高質量的影視劇,就是需要像戲曲一樣的效果,完全一致那就成了紀錄片。基於一定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規律,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虛構、假想和改造,重塑出一個立足真實歷史時空、但架空史實的故事。
《大明王朝1566》就是如此,“改稻為桑”、“毀堤淹田”都是虛構的,呂芳、楊金水也都不存在,嘉靖四十三年張居正還只是國子監司業,不可能在嘉靖三十九年就成為兵部尚書;但是嘉靖帝通道、幕後遙控內閣這是真的,嚴嵩、嚴世蕃、徐階、高拱、胡宗憲這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東南抗倭也都是實情。
而我們欣賞的是什麼呢?
一句話,正史去看史書,影視劇只是用來品味的。所有的杜撰和改編都只是為了戲劇效果和劇集的主旨,《大明1566》這部戲就是為了藉助對嘉靖年間的社會矛盾的重構,以及對皇帝、內閣群臣、海瑞、百姓等不同社會階層的深度刻畫,達到反思現實社會問題的目的。
當然是“翻遍史書,亙古未有”,壓根就是杜撰的
所以看歷史影視劇,要正視它的杜撰和改編,不能苛責兩句“不符史實”就覺得是爛片、是毀歷史。當然,對於一些完全靠杜撰來娛樂歷史的影視劇,簡答的用娛樂放鬆的心情來看待就好,可以認為它們與歷史毫無關聯。
其二,好劇需要二刷、三刷。如果對一部影視劇演繹的歷史感興趣,可能真的有必要多次刷劇,因為一遍是難以領會真味的。
俗話說,“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消遣娛樂的故事人們往往只喜歡新的,因為聽過一遍就沒有新鮮勁了;而戲曲和曲藝,卻往往百聽不厭,因為他們有特色、有韻味,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內涵。
影視劇同樣如此,好的歷史劇十分難得。雖然沒有戲曲那樣的韻律和唱段,但是影視劇可以有精彩絕倫的配樂,可以有戲骨們的傳神演繹,再加上劇情的主旨內涵,這就足以讓人們對它流連忘返,多次重看還依然能引起極度舒適感。
如何重複刷劇呢?
第一遍通攬,完全跟著劇情走,享受影視劇的演繹手法。第二刷就可以重點關注其中一些細節了,對其中的核心人物可以去查查百科、史籍,瞭解人物的真實史實。第三刷可以發現前後的關聯和歷史細節,反覆品味其中的優質音樂和精彩橋段。
結語影視劇是藝術和演繹,大部分影視劇的目的在於娛樂和消遣,一些立意深刻的歷史劇會多一些思考和隱喻,但是無論如何它都代替不了歷史讀物。
想要真正地瞭解歷史、理解歷史,只有書籍才是最好的夥伴。
-
4 # 讀書影視兩不誤
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樣的,不過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應該用太過專業,聽起來很高階,其實回味的時候只是一堆口話的回答。我就只想說幾點我的看法。
首先,從我個人角度,我非常喜歡古裝劇裡面的服裝和服飾,我喜歡它們是因為有些衣服能夠讓我看到我們古時朝代那些人的社會生活的樣貌,這些服飾離我們有點遠,我喜歡從這些服飾搭配裡面看到我想要看到的東西,過程中也能夠自己品味他們那個時候的人民的關注點和內心深處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些都非常讓我著迷。之前的甄嬛傳我就是非常喜歡他們的服飾和說話方式,與現在的人們非常不同,可能就是因為和我們現代人很不一樣,才會好奇。才會一次又一次的看很品味裡面的內容。
第二,我本人特別喜歡古代言情小說,對裡面的世界留給我很大的想像空間,尤其當自己喜歡的言情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的時候,會把自己當時看的心情帶入裡面,也會把自己當時對某個情節的想像與拍攝出來的畫面進行比較。我覺得這就是和我看古裝劇看彈幕的時候他們吐槽某個地方演的不好或是演員選擇不滿意的想法是相同的。
第三,我喜歡看演員自直接的互相飆戲,一些味道感覺必須要穿古裝才能表現的好,如果少了或者換成不同的服裝就沒有那種韻味,另外古裝會要求演員用特定的表現方法來展現自己需要必須的角色,每一個演員的表現方法都不同,我很喜歡看不同的演員的表演方式。因為都是獨一無二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和你有相同的,不勝榮幸。
-
5 # 漂亮獅城
主要是極度厭惡和痛恨的心態!
這麼多人看古裝歷史電視劇,卻很少有人想過封建王朝本身是對的還是錯的?如果現代人生活在古代,你會發現無數的戰亂,起兵,宮廷政變和外敵入侵在等著你!最重要的是,特權貴族和地主階級花天酒地,老百姓無立錐之地,吃飯都困難,這些才是真實的歷史!
我看《金枝欲孽》和《甄嬛傳》只有極度厭惡的感覺,這兩個片子從頭到尾都是宮鬥,毫無真善美可言,爾虞我詐,你死我活,成王敗寇!看到這些東西,只有厭惡加痛恨的感覺,哪裡喜歡得起來?
很多人說《三國演義》是鉅著,可有多少人想生活在三國時期?三國幾十年的戰亂,要死多少人?三國時期經常出現千里看不見人煙的局面,不是死了就是跑了,誰想要這樣的生活?
類似的局面包括五胡亂華,靖康之恥,蒙古屠華和張獻忠屠川!古代歷史是人民的血淚史,我不知道為何要喜歡這樣的歷史?
回覆列表
我來講講是什麼樣的心態
近些年,古裝劇一度成為熱播劇種,商家紛紛轉投古裝劇,甚至引得廣電總局頻繁出臺“限古令”,作為吃瓜群眾,我們很難了解到底哪些古裝劇是亂改了歷史的(反正歷史本來也就是一場群魔亂舞的鬧劇),但是我們可以先探究一下古裝劇為何熱播?觀眾在看古裝劇時到底喜歡的是什麼?
首先,從服化道上,製作精良的古裝歷史劇顯然比現代劇更有看頭,人們皆有好古之心,古裝劇至少可以透過動態畫面來直觀展示古人的生活細節種種,引得不少人心嚮往之。比如之前熱播的乾隆後宮系列《延禧攻略》《如懿傳》,就向人們展示了清朝後宮嬪妃位分劃分、服裝顏色紋飾、乾隆皇帝及其嬪妃書法以及宮廷生活閒適安逸的一面。又比如前幾年的《羋月傳》,多處向我們展示了戰國時代秦國商鞅變法對國家強盛之推動及對民眾之殘忍、楚國諸子百家爭鳴時代文化的繁盛等等!
另外,古裝劇從題材上亦顯得更有文化。我們看現代劇,校園偶像、豪門內鬥、家庭倫理、諜戰破案,看來看去,總是學韓,學日,學美,似乎少了點內涵!而古裝劇尤其是歷史劇則不然,那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其中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是五千年古文化的傳承(古人原是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這個我後續專門做文聊下)。比如《九州海上牧雲記》中有多處借穆如家、牧雲笙之口向我們傳播因果倫理(臺詞“當你舉起屠刀時,你也必將死於屠刀之下”)及佛道思想(盼兮臺詞“這世上本來沒有秘術,有的只是心中看待事物的不同方法,當你再也不受這些東西表面的面貌所困,你就發現這世界真正的秘密”)。也正因此,古裝劇在拍攝難度上,要遠遠大於現代劇,我們知道,每一部精心製作的古裝劇在劇情設計、服飾道具、場景搭建、以及演員的禮儀培訓方面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力。當然,那些古偶劇就算了,不在我們所談範圍!這樣,古裝劇很容易給人高階感,亦能彰顯演員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