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稻故事匯

    鐵馬雲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唐.溫庭筠

    飛卿寫的這首《過五丈原》很說明問題,姑且不論《三國演義》中上方谷這一段的真假杜撰。單論倘若諸葛孔明燒死了司馬父子會如何?

    答案可能要讓熟讀《三國演義》,奉蜀漢為正朔的諸君大失所望了。燒死司馬父子的唯一結果只能是:替曹魏消滅其內部不穩定因素,除掉了一位深藏不露、靜水流深的權臣,去三個圖謀篡逆之徒,從而使曹魏政權國祚綿長,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既談不上“克復中原、指日可待”;更談不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究其原因,首在,太和二年,諸葛亮初出隴右,聞徐元直、石廣元仕才如此時,長嘆給出的答案:“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孔明即使在上方谷燒死全部兵將,含司馬懿父子在內,曹魏也僅損失千餘人,魏國西部諸軍未動根本。何況諸葛亮得志,只會使魏明帝曹睿猶如芒刺在背,夙夜警惕,少歇驕奢淫逸之心;恢拓宏基,不勞宮館之建。

    郭淮、王凌、毌丘儉,都是魏之名將久在軍前,進取不足,自保有餘。鄧士載、夏侯霸正當打之年,韜深謀遠。司馬懿敗亡,魏明帝極有可能調集魏國機動兵力御駕親征。以曹睿識見之明,若用兵持重,可參看曹睿御駕親征,在合肥新城擊破吳軍時說:“孫權已退,諸葛亮必破膽,大軍足以制勝,朕無憂矣。”和派譴衛尉辛毗持節到五丈原對司馬懿出兵的節制。在重兵堅壁之下,諸葛亮恐怕未必能討得多大的便宜。

    其次,即使魏軍不敵,諸葛亮能兵臨長安,全據關中、隴右。但關中已不是秦漢時富庶的關中,先有董卓、李傕郭汜作亂,後有曹操徵西涼、漢中,關中殘破,十室九空,後來鍾繇領司隸校尉,關中才稍有恢復。蜀漢北伐,關中是不可能作為大軍前進基地的。隴右的經濟基礎要比關中好得多,曹操曾將漢中郡六萬戶百姓全部遷往隴右,若得隴右五郡,蜀漢的實力將大大增強,(前提是曹睿不會遷隴右之民到中原腹地安置,但曹操當年於漢中敗亡之際能遷,曹睿又為何不能?)即使如此也只是蜀漢得以增強實力,僅此而已。

    當時天下十四州,曹魏獨得九州半,蜀漢僅為一州;魏有民四百萬,而蜀漢降魏時僅有九十萬,國力上如此巨大的差距,僅靠關中、隴右是難以彌補的,即使此消彼長,也還是敵強我弱,根本態勢並未改變,這也註定了為何北伐不能成功。諸葛亮深知其弊,為了延續蜀漢國祚,只能以攻代守,時不時北上襲擾一番,以便使曹魏時時處於被動的地位,無暇南顧。

    再次,蜀漢政權屬於外來政權,本身就充滿了益州本土豪族、劉璋父子舊部東州集團和劉備荊州派系的重重矛盾。內部傾軋不已,不時有變生肘腋的危險。反觀曹魏,透過九品中正制早已取得了士族門閥的擁戴,政通人和,國力日升,當曹睿在位時,君明於上而臣勤於下,持此抗衡孫劉,雖以一敵二,尚有餘力。即使諸葛亮天縱之才,舉蜀漢一郡人心不齊之力,又如何與中國之眾心如一相抗衡呢?

    自“夜半妖星照渭濱”後,蜀漢的屏障就此坍塌,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三國演義》中臥龍留下麒麟兒姜維九伐中原,最終也俱成泡影。待到二士爭功,溫庭筠詩中最後說得好啊:“從此譙周是老臣”……

  • 2 # 羊大頭影視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好啊,先不說歷史上這件事是否屬實,既然是三國演義嘛,那我們就以三國演義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

    火燒上方谷概況

    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與司馬懿對峙於渭水,諸葛亮連環施計使司馬懿一心認為上方谷必是蜀軍積糧之所,於是孤軍深入,上方谷形如葫蘆,入口卻僅通得過一人一騎,司馬懿入谷便知上當但為時已晚,諸葛亮縱火焚燒上方谷,司馬懿自嘆父子都必死於此,怎知突然下起大雨,澆滅了上方谷大火,司馬懿率殘兵僥倖逃脫,而後諸葛亮並未派兵追襲,而是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火燒上方谷,是善於用火的諸葛亮最後一次用火,也是人生中最後一次在伐魏戰爭中的勝利,戰術上可謂是絲絲入扣,出神入化,但結果卻很遺憾。

    既然說到可能性,那就從兩種可能性說唄,一個是司馬懿死後蜀漢軍隊繼續伐魏,經過不懈努力最後成功,另一種可能就是失敗。

    一、蜀漢攻取曹魏成功,北伐成功

    以三國演義的角度去看,在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時期,諸葛亮最大的敵人就是司馬懿,諸葛亮北伐之所以失敗皆是因為司馬懿。蜀漢千里迢迢北伐,糧草是很難有所保證的,蜀道崎嶇。第一次不就是街亭失守,糧道受阻不得不退回漢中嘛,所以對蜀漢最不利的因素就是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就會對蜀漢越不利。而司馬懿的戰略就是拖延時間,諸葛亮也怎說過司馬懿是天下第一善守大家,有司馬懿在就很難北伐成功,而在司馬懿未出山之前,曹真做大都督時,對諸葛亮大軍來說是勢如破竹啊,但是司馬懿任大都督後就不一樣了,足以看出司馬懿對曹魏大軍的重要性,如果司馬懿在上方谷被燒死的話,那情形就不一樣了諸葛亮大軍就會勢如破竹的攻取曹魏各個城池,可以說能夠滅取曹魏政權。

    二、蜀漢依舊不能北伐成功

    1、 雖然司馬懿死了,但曹魏也陣營中不乏能臣良將,還有就是打仗拼的是國力,而當時蜀國國力很弱,曹魏比蜀漢要強太多。

    2、不要忘了諸葛亮當時的身體狀況啊,當時諸葛亮由於積勞成疾身體已經快不行了(這點在三國演義裡提到,這場戰役以後諸葛亮就病死在五丈原了),可以說如果司馬懿被燒死了,諸葛亮也不會支撐很長時間了,諸葛亮死後大權就會旁落魏延手裡,軍隊在魏延手裡和在諸葛亮手裡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很難北伐成功

    3、不要忘了還有孫權吳國呢,三國鼎力存在,怎麼可能少了吳國呢,如果諸葛亮真的把最強大的魏國給滅了,那蜀國可以說就佔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與子民了,那吳國也會很快滅忙了,當然這個肯定不是孫權看到的,吳國肯定會出手的。

  • 3 # 斜槓青年說錢

    感謝邀請,如果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麼蜀國會滅的更快,因為蜀軍再諸葛亮的手機跟在魏延的手裡完全是兩個概念,諸葛亮在這次戰爭後也不久與人世,但是魏國力量依舊很強,不管是軍事人才還是政治人才,都比蜀國強太多了,最後還是三家歸晉,不過皇帝就不是司馬懿了

  • 4 # 勤勞的貝貝兔

    克復中原是諸葛亮一生的目標與追求,隆中對的戰略設想跟隨了他一輩子,但是自從關羽丟失荊州,原本的設想失去了前提,且不說按照原有設想能不能成功,但是後來丟失荊州的事實卻讓成功的機率大大降低。

    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有人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哪怕有一線希望他也要嘗試。但是在本人看來,諸葛亮之敗並非敗於司馬懿,司馬懿能打仗嗎?未必,看看跟諸葛亮的幾次交鋒,哪一次打了大勝仗呢?沒有。但是司馬懿有戰略眼光,能看到全域性,也就是說司馬懿可能未必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但一定是個優秀的戰略家。

    他深知魏國的國力是最強大的,蜀國的進攻就好比歇斯底里般的垂死掙扎,面對諸葛亮,只需要堅守,最後贏得戰爭的一定是曹魏。諸葛亮未必不知這樣的局面,但是他只能選擇進攻,坐等只能更快的滅國。

    所以回到問題,如果諸葛亮燒死了司馬懿,那麼諸葛亮能否成功?本人認為依然不會成功,且不說僅靠蜀漢那點戰爭資源能不能一路打到長安洛陽,只要司馬懿的繼任者能夠堅決貫徹司馬懿的戰略原則,堅守不出,那麼諸葛亮就沒有贏的可能。

  • 5 # 吃不胖的杏仁露

    諸葛亮在上方谷如果燒死了司馬懿父子,北伐大業依舊不能成功,我們從兩個角度分析。

    1.《三國演義》角度,在“演義”中司馬懿是諸葛亮最大的敵人此人治軍嚴謹頗有謀略,在軍事戰鬥中與諸葛亮相比只是略佔下風,而司馬懿的競爭者曹真卻是草包一個,在於諸葛亮的對陣中多次損兵折將。

    如果以此為基礎,司馬懿一死諸葛亮去除一個最大敵人,北伐當然會順利的多,如果對手是曹真分分鐘平定曹魏,但是這只是“演義”。

    2.史實角度,不可能。蜀漢與曹魏的差距不僅僅是一個司馬懿或者諸葛亮能夠改變的。司馬懿死不死怎麼死都無法改變真實的戰爭格局。

  • 6 # 故事新說

    提問者問“會怎麼樣”,即此事的影響,可分為對蜀漢的影響和對曹魏的影響。

    對蜀漢的影響:

    北伐依舊艱難,諸葛亮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可在戰術上取得幾場大勝,但在兩國戰略層面,諸葛亮至死也只能維持不勝不敗或小勝的局面。

    整體而言,北伐是國運之戰,勝利,則蜀興魏滅,失敗,則蜀亡魏興。勝負之道,不由某個人決定,而由兩國綜合國力決定。比如二戰,日本將領再足智多謀,美國一天一艘航母,一天三次炸彈洗地,個人的謀略在實力面前無足輕重。蜀漢對曹魏,其實力相差懸殊,在蜀漢方面不犯錯的情況下,也需要數十年的努力。一如春秋戰國的秦國興盛之路,五代君王勤政愛民,方才有秦始皇虎吞天下。

    諸葛亮年齡大了,即便燒死司馬懿,他也堅持不了幾年,以蜀漢曹魏的實力差距,他沒有辦法在有生之年追平。

    對曹魏的影響:

    諸葛亮燒死司馬懿父子,對曹魏是好事。事實上,不僅對曹家是好事,對於魏國官僚、士族集團而言,也是一件大好事。

    因為司馬懿父子若不死,他們日後造反,得利的是司馬家族,但對整個魏國上下的傷害都是巨大的。

    權臣篡位,都是要經過幾代人謀劃,掌握了國家上上下下的權力,保證沒有足夠的反對勢力,才能夠改朝換代。比如曹魏代漢,各路諸侯把忠於漢室的大臣士族殺了一遍,曹操父子又把自己內部對漢室心存幻想的人清洗了一遍,隔三差五殺一次,才能保證軍隊、行政、財政都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如此才能禪讓。

    而司馬懿三代人謀劃,最後到司馬炎立晉朝之時,他們也只是當時勢力最大的家族而已。當初司馬懿高平陵兵變,並不是正大光明的碾壓,而是陰謀、欺騙和對手昏了頭,他才能僥倖勝利,掌握了中央的力量。那時,地方上的勢力並不支援他,有反叛,比如諸葛誕的、文鴛的,也有司馬家用豐厚利益勸說屈服的。

    總體來講,司馬家取代曹魏,一方面是他們掌握中央,另一方面是用利益交換,贏得地方勢力的支援,是一種妥協折中。這樣做的惡果是,自漢以後的國家分裂並沒有終結,國家沒有完全統一。中央要討好地方勢力,地方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可以隨時引入外族,發動叛亂。

    總結:

    諸葛亮燒死司馬懿父子,對蜀漢是好事,雖然好處不很明顯,打鐵還需本身硬;對曹魏則是大好事,沒了司馬懿,曹魏完全可以穩紮穩打,憑藉自身實力和蜀漢耗下去,最先耗幹國力的,一定是蜀漢,曹魏可以躺著統一三國。

  • 7 # 影視娛樂樂翻天

    如果諸葛亮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麼歷史有可能會被改寫,魏國會在不久的將來滅亡,諸葛亮揮師一統中原,重新恢復漢室,阿斗將做未來漢室江山的皇帝,諸葛亮功成名就,歸隱山林…以後的事太多了,沒法想象,所有的朝代都會被改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RNG的BP的問題,解說、觀眾都看的挺清楚,但他們的專業教練卻看不明白?